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26卷 01期
刊出日期:2006-01-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 LiNbO3:Cr:ZnO晶体生长和光谱特性的研究
游振宇1,涂朝阳1*,朱昭捷1,李坚富1,位 民1,Alain Brenier2
采用提拉法从近化学计量比的熔体中生长出尺寸为20 mm×50 mm的优质LiNbO3:Cr:ZnO(CZLN)晶体,其光学均匀度为7.59(10-5)。进行了吸收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吸收谱测试表明:Cr3+离子在晶体中有2个宽且强的吸收带及1个微弱的吸收线,两宽带中心波长分别为480和660 nm,对应于4A24T14A24T2两个具有相同的总自旋能级之间的跃迁,在4A24T2吸收宽带的长波边缘处有个很小的吸收峰,其波长为727 nm,对应于4A22E(R线)的跃迁。荧光测试表明:当激发波长为660 nm时,CZLN晶体荧光宽带和1个较弱的荧光线峰并存,宽带范围为802~988 nm,峰值波长为871 nm,对应于4T22E4A2的联合能级跃迁,荧光线峰波长约为754 nm,其强度较弱,相应于2E4A2(零声子线)能级跃迁。计算了晶场强度和Racah参数,其Dq/B=2.72, 晶体属于强场介质。研究表明,CZLN晶体具备可调谐激光晶体的基本光谱要求,且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可以实现宽频带可调谐激光输出。它又具有较大的倍频系数,有望实现420 nm附近紫外的自倍频激光输出。
2006 Vol. 26 (01): 1-5 [摘要] ( 1632 ) PDF (690 KB)  ( 411 )
6 叶绿体延迟荧光中730 nm成分产生机理的光谱学研究
王成龙,邢 达*,曾礼漳
叶绿体685 nm延迟荧光成分被认为源于PSⅡ作用中心的电荷复合。利用多种光谱学测量手段研究了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峰的产生机制。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初始随浓度的增加,延迟荧光光谱中685和730 nm成分强度均增强;当浓度增加到7.8 μg·mL-1时,685 nm成分强度达最大,730 nm成分强度继续上升;当浓度增加到31.2 μg·mL-1时,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成分强度达最大,而685 nm成分已明显下降。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685/A730在叶绿体浓度增加的过程中几乎不变。叶绿体730 nm荧光成分的激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685 nm光对730 nm荧光有较高的激发效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峰是由PSⅡ所发685 nm成分激发PSⅠ所产生的荧光。同一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波形随延迟时间(1~9 s)的不变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2006 Vol. 26 (01): 6-10 [摘要] ( 315 ) PDF (488 KB)  ( 349 )
11 新型壳聚糖固相微萃取薄膜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杨红丽1, 王翊如1*, 庄峙厦1, 王小如1,2
壳聚糖是一种富含氨基和羟基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易成膜,膜的机械性能、透光率好,且膜的表面平整光滑,对叶绿素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平衡态时叶绿素在壳聚糖膜和水相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为9090,重现性好,可以研制成固相微萃取薄膜用于叶绿素的分析。磁力搅拌萃取叶绿素,壳聚糖膜可在80 min内达到平衡,用5%NaOH超声洗脱30 min内可以洗脱干净。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萃取叶绿素之后的壳聚糖分子中分子内或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大大减弱,可能是壳聚糖分子中的大量氨基和羟基在萃取叶绿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2006 Vol. 26 (01): 11-14 [摘要] ( 1526 ) PDF (580 KB)  ( 395 )
15 基于钌配合物荧光猝灭氧二次传感BOD检测的研究
林 玲1,肖来龙1,辛玲玲1,赵 丽1,陈 曦1,2*
考察了利用溶胶-凝胶基质制备的氧荧光传感膜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基质与Ru(dpp)3(ClO4)2配合物的基态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将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对于较低浓度的BOD含量有着良好的线性范围,并且其响应活性保持良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
2006 Vol. 26 (01): 15-18 [摘要] ( 1013 ) PDF (508 KB)  ( 395 )
19 双掺杂聚合物电致发光中能量传递的光谱分析
章 婷1,徐 征1,2,滕 枫1,钱 磊1,王永生1,徐叙瑢1*
将两种荧光染料掺杂到有机聚合物中,制作了双掺杂的电致发光器件ITO/PVK:TPB:Rubrene/LiF/Al, 得到了聚合物与两种荧光染料之间的阶梯式的能量传递。当PVK作为能量给体,Rubrene为能量受体时,能量传递不是很有效。但通过研究共掺杂体系的发光性质,发现辅助染料TPB的加入,作为能量传递的桥梁,提高了能量传递的效率,从而增加了器件的色纯度。
2006 Vol. 26 (01): 19-22 [摘要] ( 1067 ) PDF (459 KB)  ( 392 )
23 频控变色场致发光器件及机理研究
张福俊1,徐 征1,2,3*,滕 枫1,王丽伟1,刘 玲1, 孟立建2
吸收是发光的前提条件,吸收变了发光的其他特性也会跟着改变。发光寿命长短又会反过来影响吸收的多少,这不仅存在于光致发光中,而且是一个普遍规律。作者从电场引起的场致发光中发现,在同一种材料中掺入两种发光寿命长短相差悬殊的发光中心Cu,Mn,利用激发电源频率的变化明显地显示出器件发光光谱的变化,在一种材料中实现了变色。实验结果证明提高激发频率可以提高短寿命发光中心的激发效率,通过改变激发频率的大小,就可以在掺有两种发光寿命大小不一的材料中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变化,这个规律只与发光中心寿命有关,而与激发方式及猝灭原因无关。
2006 Vol. 26 (01): 23-26 [摘要] ( 1091 ) PDF (513 KB)  ( 374 )
27 纳米级碱土金属钒酸盐发光材料[A3(VO4)2:Eu]发光性质的研究
付晓燕1, 牛淑云1*, 张洪武2, 辛 勤2
采用Pechini型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系列纳米级铕掺杂的碱土金属钒酸盐。并采用电镜,红外光谱,室温荧光光谱对粉体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的粒径在20~50 nm之间,并且这些发光粉的性质与碱土金属离子的半径密切相关;由于Ca2+离子的半径与Eu3+的最接近,因而Eu3+更容易进入其晶格,表现出好的发光性质。
2006 Vol. 26 (01): 27-29 [摘要] ( 1070 ) PDF (461 KB)  ( 335 )
30 轻稀土与苯基乙酰甲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
李文先, 王宏胜, 其其格, 张瑞平
合成了五种轻稀土高氯酸盐与苯基乙酰甲基亚砜(L)的配合物RE(C1O4)·L5·2H2O(RE=La,Pr,Nd,Sm,Eu),该系列配合物可溶于水,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团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3个高氯酸根离子有2个在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另1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测定了配体的磷光光谱,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和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铕(Ⅲ)配合物荧光光谱表明,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且该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属于M→M型发光。
2006 Vol. 26 (01): 30-32 [摘要] ( 1011 ) PDF (370 KB)  ( 382 )
33 红外光谱法分析水对醚基聚氨酯分子结构的影响
刘 智1, 刘新海2, 赵 莹2,孙贤育1, 翁诗甫1, 徐端夫2, 吴瑾光1*
以线型醚基聚氨酯为研究对象,应用FTIR及减法光谱技术考察了水分子与聚氨酯体系中极性基团的作用,给出水分子与羰基结合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指出了水分子的结合对醚键、酰胺结构以及碳氢链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一结果表明,FTIR光谱法可以成为研究高分子体系的水化机理的重要手段。
2006 Vol. 26 (01): 33-36 [摘要] ( 1033 ) PDF (526 KB)  ( 399 )
37 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聚醚多元醇伯羟基与仲羟基的相对含量
张 静1, 2, 3,徐晓轩1,2,武中臣1,2,杨仁杰1,2,张存洲1,2
文章利用近红外光谱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测了聚醚多元醇的伯羟基与仲羟基的相对含量,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对工业在线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6 Vol. 26 (01): 37-39 [摘要] ( 1463 ) PDF (321 KB)  ( 351 )
40 交联型聚酯聚氨酯透明度变化的结构研究
刘新海1,刘 智2,孙贤育2,林 杨2, 赵 莹1, 翁诗甫2,徐端夫1,吴瑾光2*
用半预聚体法合成了具有交联结构的聚氨酯耐磨材料。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表明,不同铸模温度显著影响聚氨酯的外观透明度和耐磨性能,而发生这些变化的结构本质是加工条件和化学反应使组分不同的聚氨酯分子逐渐微相分离,形成亚微米级、微米级乃至十微米级的微区。这些微区彼此凝聚生成形状各异、结构复杂的颗粒。这些分散在透明聚氨酯介质中的组成不均匀颗粒数量增多、粒径增大是导致聚氨酯透明度变差的主要原因。
2006 Vol. 26 (01): 40-44 [摘要] ( 1042 ) PDF (685 KB)  ( 361 )
45 被动式遥感FTIR测量时的仪器响应函数校正
张黎明1,张 琳1,李 燕1*,王晓斐1,2,刘丙萍1,3,任翌博1,王俊德1
在应用红外发射光谱来获得某些红外源的绝对光谱能量数据,如辐射源光谱辐射通量密度、辐射源光谱辐射强度、辐射源光谱辐射亮度及光谱辐射照度等时,需要得知不同条件下的仪器响应函数。文章对被动式遥感FTIR测量时的仪器响应函数进行了校正,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仪器响应函数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它不仅和校正时所采用的绝对黑体温度有关,而且和校正中仪器接收到的信号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被动式测量时,要密切注意发射源温度以及发射源发射信号大小,以便获得最佳仪器响应函数校正结果。
2006 Vol. 26 (01): 45-46 [摘要] ( 178 ) PDF (249 KB)  ( 422 )
47 FTIR被动遥测热烟羽中污染气体
高闽光1,刘文清1,张天舒1,刘 诚,刘建国1, 魏庆农1,陆亦怀1,王亚萍1,朱 军1,徐 亮1
文章介绍和讨论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在大气环境下被动遥测热烟羽中污染气体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提出了辐射光谱、测量区域内大气透过率谱的算法模型,以及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实现气体浓度反演的方法。实际遥测了工厂燃煤锅炉烟囱排放的污染气体,对SO2和CO2气体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工业烟囱及其他燃烧源污染排放的应急监测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2006 Vol. 26 (01): 47-50 [摘要] ( 1571 ) PDF (435 KB)  ( 396 )
51 人工神经网络对VOCs的自动识别
刘丙萍1,2,李 燕1*,张 琳1,张黎明1,王晓斐1,3,王俊德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严重混叠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解析。通过大量模拟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后,引用了新的评价标准——逼近度来选择最优网络模型。利用此优化网络对两类光谱图进行了解析,考察了网络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该网络不仅能够对两组分同时存在时的样本进行准确解析,而且对于未知单组分光谱图,也能够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可见, 该研究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单组分和多组分未知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06 Vol. 26 (01): 51-53 [摘要] ( 1460 ) PDF (377 KB)  ( 393 )
54 一维链状配合物[BrBzPy][Ni(dmit)2]的合成和红外光谱研究
陈友存,束庆海
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BrBzPy][Ni(dmit)2](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它的空间点群为P21/c,a=0.627 5(1) nm,b=1.743 8(3) nm,c=2.283 9(3) nm,α=90°,β=9.187(1) nm,γ=90°,V=2.497(7) nm3Z=4,Mr=700.57,Dc=1.863 g·cm-3。晶体中[Ni(dmit)2]-非常接近平面,共轭性相当显著,且成为一维链状结构。
2006 Vol. 26 (01): 54-56 [摘要] ( 1109 ) PDF (429 KB)  ( 367 )
57 神经网络模型在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上的建立
吉海彦,闻 明,郝 斌
采用三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在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上,建立了测定整粒小麦中粗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给出了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的结构框图、光路结构图及所采集的整粒小麦样品光谱图。简介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并给出了建模的结果。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得到校准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7%和4.46%。在所使用的有限个分立波长的测定仪上,由于仪器光路、电路及整粒样品状态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非线性。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其结果优于线性模型的结果。
2006 Vol. 26 (01): 57-59 [摘要] ( 1665 ) PDF (362 KB)  ( 369 )
60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无损鉴别阿胶真伪
瞿海斌,杨海雷,程翼宇*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快速鉴别阿胶真伪。收集来源不同的阿胶(真品8个,伪品6个),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多重散射校正和小波变换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应用相似度匹配和马氏距离方法建立质量鉴别模型。相似度法使用真品谱图作为标准谱图,用样品谱图与标准谱图的相似度值来鉴别阿胶质量;对阿胶样品进行重复扫描得到28张谱图,随机分为3组后应用马氏距离法建立交叉验证鉴别模型。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均能准确无误的鉴别阿胶真伪,表明近红外光谱和模式识别技术结合可快速、准确、客观地进行阿胶质量鉴别,可推广到其他中成药的质量鉴别。
2006 Vol. 26 (01): 60-62 [摘要] ( 1383 ) PDF (413 KB)  ( 377 )
63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果糖度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应义斌,刘燕德,傅霞萍
利用小波变换滤波技术对90个水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了去噪处理,并结合滤波后重构光谱信号对水果糖度进行逐步线性回归(SMLR)建立其校正模型,通过34个样品的外部检验对校正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小波尺度为3时其预测精度最好,预测集的决定系数由原来的0.84提高到0.85, 预测集相对标准误差由原来的6.1% 降为6.0%。因此,使用小波去噪方法有消除原始光谱噪声作用,从而使最终的SMLR模型更具有代表性和稳健性,也提高了品质检测时模型预测精度。
2006 Vol. 26 (01): 63-66 [摘要] ( 1088 ) PDF (430 KB)  ( 429 )
67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缓释制剂中冰片释放量
倪力军,朱 静,张立国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冰片缓释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冰片浓度之间的定量模型,以实现冰片释放量的快速测定。配制与缓释制剂具有相同物质体系的的冰片醇水溶液,获取其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冰片含量预测模型并考察了图谱类型、建模样品浓度及建模区间对校正模型和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原始近红外光谱,在5 314~7 032 cm-1区间,将样品按照中高浓度、低浓度范围建模可以获得最佳校正结果与预测结果。最后采用所建的中高浓度区模型测定了冰片包合物在醇水体系中冰片含量,实现了对缓释制剂冰片累加释放量的快速测定,可为冰片缓释制剂的研发快速提供评价数据。
2006 Vol. 26 (01): 67-69 [摘要] ( 1060 ) PDF (385 KB)  ( 359 )
70 FTIR定量分析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组成
吴 宏,林志勇,钱 浩*
利用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定量分析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组成,对特征谱带的选择,重叠峰的分离,数据的拟合处理作了详细讨论。采用1 378 cm-1处聚乙烯的复合峰与1 110 cm-1处聚乙二醇的复合峰强度比作为定量分析的基准,利用基于Beer-Lambert定律的理论拟合方程能较好的实现峰强度比与组分浓度的对应关系,可满足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组分的定量分析的要求。
2006 Vol. 26 (01): 70-74 [摘要] ( 1115 ) PDF (538 KB)  ( 386 )
75 非水体系中甲酸在铂电极上催化氧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顾仁敖, 蒋 芸, 孙玉华
采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甲酸在非水体系中的纯多晶铂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实验发现电位较低时甲酸首先在粗糙铂电极表面生成CO中间体,当电位逐渐变正并高于0.1 V时CO开始氧化,但是此时新生成的CO足以弥补其氧化的消耗,表现在Raman强度和一定覆盖度下的耦合作用并没有减少。当电位达到约0.6 V时CO的氧化速度进一步加剧并完全氧化为最终产物CO2
2006 Vol. 26 (01): 75-77 [摘要] ( 1131 ) PDF (397 KB)  ( 383 )
78 淡水养殖珍珠中有机物的激光共振拉曼光谱分析
郝玉兰,张刚生*
采用3个不同的激发波长λ=514,633和785 nm对淡水养殖珍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且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苹果蜗牛卵壳拉曼光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珍珠中所探测到的有机物拉曼峰频率色散明显,推测为聚乙炔类物质,而非前人所认为的类胡萝卜素;(2)苹果蜗牛卵壳中有机物为典型的类胡萝卜素,当λ变化时其拉曼峰基本无频率色散现象;(3)根据拉曼峰位置推测珍珠中聚乙炔类物质共轭CC双键的数目约为10和16,蜗牛卵壳中类胡萝卜素的共轭CC双键的数目约为13。
2006 Vol. 26 (01): 78-80 [摘要] ( 1692 ) PDF (379 KB)  ( 390 )
81 脉冲电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比较研究
李乐军,陈树德*,乔登江
应用同步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脉冲电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脉冲电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发射荧光光谱强度产生影响,降低了处于其活性部位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发射荧光强度。拉曼光谱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实验结果。两种实验表明:脉冲电场改变了处于牛血清白蛋白活性中心的芳香族氨基酸所处的微环境,进而表明了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它的生物学功能。
2006 Vol. 26 (01): 81-85 [摘要] ( 1666 ) PDF (518 KB)  ( 385 )
86 Sm3+掺杂稀土硼酸盐玻璃的光谱参数计算和荧光光谱分析
杨殿来1, 林 海1*, 侯嫣嫣1,徐龙权1,翟 滨1,班丽霞1, 刘贵山1, 唐乃岭1,王树传1,马铁成1,王晓君2, 刘行仁2
制备了具有高效可见荧光发射的Sm3+掺杂稀土硼酸盐(LBLB)玻璃,对玻璃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展开了测试与分析。根据Judd-Ofelt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拟合,求得Sm3+离子的晶场调节参数Ωt=(2,4,6)分别为6.81×10-20,4.43×10-20和2.58×10-20 cm,并进一步计算出各能级跃迁的谱线强度、自发辐射跃迁概率、辐射寿命和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紫外光激发下,Sm3+掺杂LBLB玻璃发出明亮的橙红色光。激发光谱表明,氩离子激光器是Sm3+掺杂LBLB玻璃有效的激发光源。
2006 Vol. 26 (01): 86-89 [摘要] ( 1464 ) PDF (369 KB)  ( 383 )
90 DL-丙氨酸晶体粉末的拉曼光谱研究
龚 ,王文清
拉曼光谱可作为研究分子晶体中分子振动和晶格振动的重要手段。DL-丙氨酸晶体和L-丙氨酸晶体晶胞参数相近,结构上同属于正交晶系,但它们的空间群不同,L-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是P212121,而DL-丙氨酸晶体则是Pna21。前人的工作详细研究了L-丙氨酸晶体的拉曼光谱。文章通过对DL-丙氨酸晶体粉末的拉曼光谱研究,和相同条件下D-和L-丙氨酸晶体粉末的拉曼光谱比较, 获得了有关DL-丙氨酸晶体中氢键作用和分子构象的信息。
2006 Vol. 26 (01): 90-93 [摘要] ( 442 ) PDF (536 KB)  ( 512 )
94 三维荧光光谱差谱法测定柴油中的溶剂油
杨仁杰1,3,徐晓轩1,尚丽平2,许家林1,张存洲1
文章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差谱技术研究了柴油中混有溶剂油的性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出柴油中是否含有120溶剂油,并对差谱后的三维谱进行体积分发现,总的体积与柴油中含有120溶剂油的百分含量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于分析市场上柴油的真伪、维护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 Vol. 26 (01): 94-96 [摘要] ( 1090 ) PDF (631 KB)  ( 406 )
97 脱氧核糖核酸与刚果红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
迟燕华1,庄 稼1,薛其彬1,李克安2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 4.56的Tris缓冲溶液中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刚果红(GGH)相互作用。生成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光度差ΔA在600 nm,反应前后吸收光谱变化明显,反应体系对比度好。在此波长下测得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1×105 L·cm-1·mol-1,最大结合数n=32,最低检出限为c=8.04×10-8 mol·L-1 等。研究了体系的酸度、温度、时间等基本反应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物质对反应体系的干扰状况。离子强度的改变对体系的吸光度有一定影响。探讨了小分子物质与DNA作用的方式及二者的分子结构、分子构象及电子云分布之间的关系。
2006 Vol. 26 (01): 97-101 [摘要] ( 404 ) PDF (625 KB)  ( 357 )
102 BCxN薄膜的紫外透过光谱研究
王玉新1, 2,冯克成1,李英爱2,李卫青2,刘丽华2,赵春红2,赵永年2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以不同的溅射功率(80~130 W)制备出具备紫外增透性能的BCN,BC2N和BC3N薄膜。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发现样品的组成原子之间均实现了原子级化合。溅射功率对薄膜的组分和紫外增透性能有很大影响,其通过改变薄膜组分而影响紫外增透性能,且碳原子数小的样品紫外增透性能好。以110 W条件下制备的BCN薄膜中碳原子数最小,它的紫外增透性能最好,在200~350 nm波段附近平均透过率比玻璃提高了将近40%。
2006 Vol. 26 (01): 102-105 [摘要] ( 1037 ) PDF (523 KB)  ( 373 )
106 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仵博万,张 兵,于新桥,刘建宁
用苯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了4-苯偶氮水杨醛,用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了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然后用4-苯偶氮水杨醛与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苯肼、异烟肼反应,合成了四种新的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研究了这四种腙类试剂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
2006 Vol. 26 (01): 106-108 [摘要] ( 234 ) PDF (342 KB)  ( 415 )
109 微乳液增敏高灵敏荧光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魏 琴,李 燕,段彩虹,郭桂香,杜 斌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测定蛋白质的荧光光谱探针,在Triton X-100微乳液存在下,pH 2.0的HCl-KCl介质中,考察了钼(Ⅵ)-苯基荧光酮(PF)-蛋白质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65和525 nm。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蛋白质的浓度在以下浓度范围内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6.00 μg·L-1牛血清蛋白,0~4.00 μg·L-1人血清蛋白;0~5.00 μg·L-1卵清蛋白;0~4.00 μg·L-1溶菌酶。将Triton X-100微乳液引入到蛋白质的测定中,改善了体系的微环境,显著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检测限分别为5.4, 5.2, 1.5和8.2 ng·L-1。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直接用于尿样的定量测定。
2006 Vol. 26 (01): 109-112 [摘要] ( 1549 ) PDF (500 KB)  ( 384 )
113 偏最小二乘-同步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鳗鱼组织中三种喹诺酮药物残留量
张国文1,倪永年2*
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对同步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诺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和乳酸左氧氟沙星药物三组分混合体系进行波谱解析,建立了该混合体系含量同时测定的新方法。在pH 2.87 B-R缓冲溶液中,波长差Δλ=190 nm 时,诺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测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0.40 μg·mL-1,0.01~0.336 μg·mL-1和0.01~0.336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012 6,0.006和0.007 2 μg·mL-1。采用PLS法结合同步荧光法对鳗鱼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06 Vol. 26 (01): 113-116 [摘要] ( 1688 ) PDF (486 KB)  ( 374 )
117 Elman回归神经网络同时定量测定三种酚类化合物
高 玲,石俊仙,任守信*
应用Elman回归神经网络(ERNN)对光谱严重重叠的对-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体系的同时定量测定进行了研究,并与多变量线性回归(MLR)法作了比较。编制了PERNN和PMLR程序执行有关计算。通过最佳化确定了Elman回归网络的结构和参数。ERNN和MLR法所有组分的相对预测标准偏差(RSEP)分别为3.1%和2 027.3%,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分辨严重重叠光谱本法是成功的。ERNN法是解决局部最小和提高收敛速度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亦可用于分析全光谱而不只限于选取少数特征值。本法为不经预先分离同时测定严重重叠的分子光谱体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2006 Vol. 26 (01): 117-120 [摘要] ( 754 ) PDF (436 KB)  ( 365 )
121 甲苯胺蓝荧光猝灭法测定核酸
郭良洽,叶芳贵,林旭聪,谢增鸿*
以甲苯胺蓝为荧光探针,基于DNA对甲苯胺蓝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DNA的新方法。在pH 8.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测定小牛胸腺DNA的线性范围为0.1~6.0 μg·mL-1,检测限为27 ng·mL-1。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樟树嫩叶中的DNA含量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2006 Vol. 26 (01): 121-124 [摘要] ( 1631 ) PDF (542 KB)  ( 361 )
125 四溴荧光素与DNA作用的研究
卞 伟1,魏玉霞2,卫艳丽2,董 川2
用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法研究了四溴荧光素(TBF)与DN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盐效应和乙醇在DNA存在和不存在条件下对TBF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pH在DNA存在和不存在条件下对体系磷光强度的影响。由荧光猝灭实验,得到无DNA存在下的荧光猝灭常数为719.74 L·mol-1,有DNA存在下的荧光猝灭常数为880.22 L·mol-1。并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和磷光偏振实验得出了TBF和DNA的可能作用方式。
2006 Vol. 26 (01): 125-129 [摘要] ( 1467 ) PDF (540 KB)  ( 395 )
130 疣荔枝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光谱分析
韩雅莉1, 邓瑞鹏2, 周小朋2
从疣荔枝螺内脏团制备得到微粒体,用UV mini-1240分光光度计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三种主要成分: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进行了测定,并对微粒体酶液进行SDS-PAGE电泳测试,证明了疣荔枝螺体内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三种酶。
2006 Vol. 26 (01): 130-133 [摘要] ( 1002 ) PDF (645 KB)  ( 325 )
134 氯酸钠晶体的CD光谱及ORD特性研究
陶卫东1,3, 章 慧2, 方雪明2, 王 芳2, 张子方2, 白贵儒1
用标准水溶液法生长出氯酸钠晶体,并通过切割、抛光,获得了尺寸为10.9 mm×8.2 mm×4.7 mm的透明、规则的氯酸钠晶体。沿六个垂直晶体表面的方向对氯酸钠晶体进行了圆二色性CD光谱及UV光谱的测定,同时采用自制的旋光色散仪对其在上述6个方向的旋光色散特性进行了研究。首次从实验上证实,在紫外区域,氯酸钠晶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圆二色性;在可见光区域,氯酸钠晶体在各个方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旋光色散特性,这一现象与另外一种手性晶体水晶显然是不同的。
2006 Vol. 26 (01): 134-136 [摘要] ( 995 ) PDF (429 KB)  ( 363 )
137 双波长负吸收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訾言勤,陆浩淼
采用负吸收光谱校正技术,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溴酸钾存在下,亚硝酸根与吖啶橙反应的吸收光谱。基于负吸光度值或负吸光度之和AT在一定范围与亚硝酸根浓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双波长负吸收催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线性范围1.0×10-5~5.0×10-7 mol·L-1,用于环境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依据亚硝酸根浓度与吖啶橙浓度间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负吸光度AT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认为在酸性介质中,是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吖啶橙褪色的催化氧化还原褪色反应。采用负吸收光谱校正技术,改善了吸收峰形,避免了吸光度差值的计算,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
2006 Vol. 26 (01): 137-139 [摘要] ( 2792 ) PDF (332 KB)  ( 397 )
14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测试明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Hg和Rh——应用MSF模型改进Hg结果的精密度和检测限
杜保安1,杨玉华2,李正平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建立了定量测试明胶中微量金属元素Hg和Rh的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明胶样品进行前处理。讨论了ICP-AES同时测定明胶中微量金属元素Hg和Rh时,应用MSF模型校正对汞的光谱干扰和背景干扰,改善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检测限。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高效、线性范围宽,得到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2006 Vol. 26 (01): 140-143 [摘要] ( 138 ) PDF (490 KB)  ( 426 )
144 AAS法测定出口氟石粉中锰的研究
陈宗宏,温伟江,蒋海宁
基于出口矿产品氟石粉需要测定锰而建立该方法。该方法是将氟石样品经过氢氟酸去除硅,高氯酸冒烟,冷却后再用盐酸、硼酸加热溶解等处理过程, 标准溶液中需加入与样品相匹配的钙基体进行测定。锰的线性范围为0.09~2.5 μg· mL-1, 测量下限为0.001%。用不同含量水平的实际样品所测定的结果与用ISO高碘酸钠光度法测定的结果一致。该方法的特点是准确可靠、简便可行、易于推广。
2006 Vol. 26 (01): 144-146 [摘要] ( 1027 ) PDF (375 KB)  ( 337 )
147 原子吸收硫化锌法间接测定精氨酸络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刘文涵,张 丹,郑建珍,李 丹,马淳安
通过编程计算精氨酸和锌离子在不同pH条件下的各种存在形式,通过分析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精氨酸时的pH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经对不同形态的精氨酸与金属锌离子的共存区域的各种组合探讨,指出在pH 9.0左右最佳测定条件下的pH响应峰是由于精氨酸和锌离子的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变化所引起的左右峰边缘,精氨酸是以正一价荷电形态的精氨酸基Arg++-与Zn(OH)2形成了可溶性络合离子[HNCH(NH+3)NH(CH2)3CH(NH+3)COO]2Zn(OH)2。结果表明,理论分析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得到了基本吻合,确定了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精氨酸时的络合物反应机理及络合物的组成结构。
2006 Vol. 26 (01): 147-150 [摘要] ( 1871 ) PDF (433 KB)  ( 372 )
15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用菌中硒
铁 梅1,2,张 崴2,李 晶2,景 逵2,臧树良2*,李华为3
采用石英高压消化罐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缓慢样品消化,减少了消化过程中硒的损失。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食用菌中硒的含量进行测定。1% Ni(NO3)2作为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500 ℃,原子化温度为2 500 ℃时,经氘灯校正背景,测定食用菌中硒含量,回收率在92.1%~115.5%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检出限为15.8 μg·L-1,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稳定、准确等优点,适于食用菌中痕量硒的分析测定。
2006 Vol. 26 (01): 151-153 [摘要] ( 1462 ) PDF (412 KB)  ( 400 )
15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翅果油树体内的八种无机元素
谢苏婧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翅果油树体内八种微量元素, 结果表明, 在不同器官或不同生长阶段其无机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看, 该种植物无机元素含量丰富, 尤其以根、叶和种子更为突出。
2006 Vol. 26 (01): 154-155 [摘要] ( 1039 ) PDF (261 KB)  ( 368 )
156 杭白菊与野菊花的微量元素比较研究
程存归1,李丹婷1,刘幸海2, 洪庆红1, 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同属不同种菊科植物杭白菊及野菊的Ni,Zn,Mn,Cu,Mg,Fe,Ca和Pb等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20%~110.50%,RSD<4.12%,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杭白菊中的Ni,Zn,Fe,Pb的含量较高,而野菊花的Mn,Ca含量较高。此测定结果可为探讨杭白菊和野菊花中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2006 Vol. 26 (01): 156-158 [摘要] ( 1590 ) PDF (370 KB)  ( 403 )
159 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进展
韩小元,卓尚军*,王佩玲
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以其能同时测定样品的组分和厚度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文章通过从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基体效应和校正方法、分析误差来源及消除、定量分析软件和实际分析应用等几个方面对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的研究作了评述。鉴于薄膜样品制备相似标样比较困难,而基本参数法采用非相似标样表征薄膜的准确度较高,因此基本参数法校正薄膜样品的应用比较广泛。重点介绍了基本参数法的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的发展、计算误差来源以及分析软件应用。展望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表征薄膜样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2006 Vol. 26 (01): 159-165 [摘要] ( 1588 ) PDF (679 KB)  ( 411 )
166 采用深度刻蚀与XPS能谱研究缓蚀膜/镀铜层/铁基体界面成分
冯绍彬1,商士波1,2,冯丽婷1,刘 清1,张经纬3,李宗慧3
为了探索焦磷酸盐镀铜层与铁基体结合强度差的原因,采用波谱技术,分析了纵向界面各种元素的成分变化,讨论了金属基体表面粗糙度对元素分布的影响。根据刻蚀时间可将膜层分为三部分:N,O量迅速减少的表面层,有基本固定组成的中间层和占一半厚度的出现基体元素的混合干扰层。通过对后期混合层中氧含量的分析,可得出镀铜层/铁基体界面含氧层的存在是影响电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2006 Vol. 26 (01): 166-169 [摘要] ( 1695 ) PDF (477 KB)  ( 406 )
170 X射线衍射法在泌尿系结石研究中的应用
欧阳健明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准确分析尿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相,有助于了解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X射线衍射法(XRD)是进行泌尿系结石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用作定性分析时具有可靠性,用作定量分析时具有准确性,且检测简便迅速、灵敏度高、多组分和多晶态可一次性检测。文章综述了XRD在泌尿系结石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以及XRD与质子激发X射线发射光谱(PIXE)、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联合分析尿石的研究进展。
2006 Vol. 26 (01): 170-174 [摘要] ( 1035 ) PDF (667 KB)  ( 381 )
175 太阳光对液晶显示器件光学特性的影响
黄 翀,周学平,林旭升,欧阳艳东
太阳光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其液晶显示器件光稳定性和寿命的影响,从而引起液晶显示器件的迅速老化。通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经过不同时间太阳光辐照后液晶显示器件的光谱特性,研究长时间阳光辐照对液晶显示器件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其光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B组普通计算器液晶显示器和C组电话液晶显示器两组液晶片的光学特性类似,品质较好;而A组台式计算器液晶显示器液晶片的老化问题明显比B, C两组严重,品质较差。液晶显示器件长时间受阳光辐照,液晶结构会相应发生变化,光学性能也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液晶表面变黄发黑,其光谱透射特性明显下降。这与液晶材料及制作工艺有关。
2006 Vol. 26 (01): 175-177 [摘要] ( 1935 ) PDF (396 KB)  ( 375 )
178 汽车太阳膜的光谱特性分析
黄 翀,周学平,林旭升,欧阳艳东
用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UV-Vis 85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量测量和分析了市场上某品牌汽车太阳膜的光谱特性。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普通膜系列太阳膜透视性能均良好, 隔紫外线效果一般,隔热效果也不理想;防爆膜系列太阳膜隔热效果、隔紫外线效果和透视性均一般;防爆抗磨系列太阳膜隔热效果和透视性均一般, 但隔紫外线效果与其他系列膜比较是最好的;超级前挡膜系列太阳膜透视性能均良好, 隔紫外线效果与隔热效果较好,是综合效果最好的汽车太阳膜。
2006 Vol. 26 (01): 178-181 [摘要] ( 367 ) PDF (379 KB)  ( 461 )
182 一种基于非线性降维求正常星系红移的新方法
许 馨1, 2,吴福朝1,胡占义1,罗阿理2
提出了一种确定正常星系红移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分为以下3个步骤:(1)利用四阶小波系数作为正常星系的特征表示,它能较好地反映吸收线、跳变点和吸收带的信息;(2)利用非线性降维方法LLE(locally linear embedding)将特征数据映射到三维空间中一维流形;(3)由一维流形上的红移分布数据,根据最近邻方法得到正常星系的红移值。实验表明,文中所给的方法较文献中通常使用的PCA方法对于红移的确定具有更高的精度。
2006 Vol. 26 (01): 182-186 [摘要] ( 1077 ) PDF (587 KB)  ( 474 )
18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丹参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
沈晓芳,张 勇*,秦雪梅
采用HNO3-HClO4(4∶1)混酸消化丹参的根、茎和叶,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化液中的五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K,Cu,Zn,Fe,Mg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7~0.999 7,加标回收率为99.7%~10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结果显示:K,Cu,Zn,Fe,Mg在丹参根、茎和叶的含量均有以下次序:K>Mg>Fe>Zn>Cu。丹参叶的K,Cu,Fe,Mg的含量大于根和茎。根、茎、叶中的锌铜比值均较小。该测定结果为研究金属元素K,Cu,Zn,Fe,Mg在丹参中的分布以及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丹参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2006 Vol. 26 (01): 187-188 [摘要] ( 1700 ) PDF (317 KB)  ( 415 )
189 X射线光谱分析的现状与趋势——参加国际NAMALS 8、IRRMA 6、TXRF 2005会议有感
罗立强
2006 Vol. 26 (01): 189-191 [摘要] ( 790 ) PDF (577 KB)  ( 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