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26卷 10期
刊出日期:2006-10-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777 利用国内生长的有机晶体DAST作为THz源的研究
李昆1, 李春1, 胡章贵2, 汪力1, 张杰1
利用时域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通过光整流法在国内新生长的有机晶体DAST和国际常用的高效能THz晶体ZnTe中产生的THz脉冲的时域光谱,也测量和分析了有机晶体DAST在THz波段的色散和吸收特性,并通过热辐射探测计(4.2 K Si-bolometer)测量了THz脉冲的绝对能量。结果表明,国内新生长的有机晶体DAST的确是一种高效率的THz产生晶体,优化生长条件后将可得到更高的产生效率。
2006 Vol. 26 (10): 1777-1780 [摘要] ( 1210 ) PDF (640 KB)  ( 504 )
1781 掺Yb3+激光玻璃光谱特性研究
李玮楠,丁广雷,陆敏,相里斌
采用高温熔融工艺制备了Yb3+掺杂激光玻璃。测试了玻璃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计算了Yb3+的积分吸收截面和受激发射截面及荧光寿命等参数。玻璃光谱曲线表明:吸收主峰位于975.35 nm,在900~962 nm范围内有一较为弥散的吸收次峰,中心波长为939.17 nm;荧光主峰位于977.15 nm,荧光次峰位于997.42 nm;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荧光次峰强度和荧光主峰强度在增大,荧光次峰波长和荧光主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荧光有效线宽从34.64 nm增大到54.50 nm;荧光寿命由1.04 ms减小为1.00 ms。
2006 Vol. 26 (10): 1781-1784 [摘要] ( 1136 ) PDF (436 KB)  ( 434 )
1785 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光谱诊断研究
屠昕1,2,陆胜勇1,严建华1,马增益1,潘新潮1,岑可法1,CHERON Bruno2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了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在弧室内和弧室出口的发射光谱,利用波尔兹曼曲线斜率法计算了射流的电子温度,根据Ar Ⅰ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得到射流的电子密度,并对氩等离子体射流满足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状态的判定标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文章的实验条件下大气压直流氩等离子体射流达到局域热力学平衡。
2006 Vol. 26 (10): 1785-1789 [摘要] ( 1266 ) PDF (550 KB)  ( 595 )
1790 Ba2SiO4荧光粉中Ce3+和Eu2+的光谱性质和能量传递
刘红利,何大伟*,沈芳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Ba2SiO4∶Ce3+,Eu2+。测量了它们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观察到了Ba2SiO4中Ce3+对Eu2+发光的敏化现象,发光的敏化作用缘于Ce3+和Eu2+之间的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
2006 Vol. 26 (10): 1790-1793 [摘要] ( 548 ) PDF (371 KB)  ( 467 )
1794 激光轰击过程中纳米碳管复合光限幅材料组成及结构的演变研究
郑婵,甄啸,冯苗,詹红兵*
光限幅材料在激光轰击过程中的稳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实用化价值。文章采用红外(IR)光谱、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孔结构分析等测试方法对纳米碳管(CNTs)复合光限幅材料在激光轰击过程中组成、结构的演变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强激光轰击下,复合体系中二氧化硅(SiO2)基质的组成未发生显著改变且网络结构趋于完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掺杂CNTs石墨化程度提高,SiO2凝胶玻璃基质对其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轰击过程产生的热效应使得SiO2颗粒长大,由其堆积而成的孔随之增大。
2006 Vol. 26 (10): 1794-1797 [摘要] ( 754 ) PDF (675 KB)  ( 449 )
1798 镶嵌有纳米硅的氮化硅薄膜键合特性分析
丁文革,于威,杨彦斌,张江勇,傅广生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WPCVD)技术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比的氢化氮化硅薄膜,对所沉积样品及氮气环境中920 ℃退火样品的微观结构及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Raman散射结果表明,薄膜中过量硅以非晶纳米粒子形式存在,退火样品呈现纳米晶硅和氮化硅的镶嵌结构。红外吸收和可见光吸收特性比较结果显示,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依赖于化学计量比以及退火过程,硅含量较低样品因高的键合氢含量而表现出低的纳米硅表面缺陷态密度;退火过程将引起Si—H和N—H键合密度的减少,因晶态纳米颗粒的形成,退火样品表现出更高的结构无序度。
2006 Vol. 26 (10): 1798-1801 [摘要] ( 1733 ) PDF (474 KB)  ( 451 )
1802 重稀土高氯酸盐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配合物的合成及Tb3+的发光
李文先,其其格,王宏胜,秦彩花,郭磊,陈丽娟
合成了重稀土高氯酸盐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配合物RE(ClO4)3·L5·C2H5OH(RE=Gd, Tb, Dy, Tm, Yb;L=C6H5COCH2SOCH3)。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及铽配合物的磷光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荧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铽配合物的各能级值。
2006 Vol. 26 (10): 1802-1805 [摘要] ( 430 ) PDF (423 KB)  ( 454 )
1806 ZnO∶Er3+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宋国利,孙凯霞
为了探讨稀土Er3+与纳米ZnO基质之间的能量传递,利用化学方法制备了ZnO∶Er3+纳米晶,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D)、光致发光谱(PL)和激发谱(PLE)。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O∶Er3+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室温下,在365 nm激发下,在ZnO宽的可见发射背景上,观测到了Er3+的激发态4S3/2(550 nm),2H11/2(521 nm)和4F5/2(456 nm)的特征发射。分析了ZnO∶Er3+纳米晶的带边发射和稀土Er3+的特征发射的峰值强度随掺Er3+浓度的变化关系,比较了ZnO∶Er3+与未掺杂的ZnO的光致发射峰值强度的变化,给出了稀土Er3+的激发态4S3/24I15/2,2H11/24I15/24F5/24I15/2的发射机制,证实了纳米ZnO基质与稀土Er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
2006 Vol. 26 (10): 1806-1809 [摘要] ( 1166 ) PDF (412 KB)  ( 487 )
1810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误差分析
司福祺1,刘建国1,谢品华1*,张玉钧1,王缅1, 刘文清1,久世宏明2,刘诚2,竹内延夫2
给出了在利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时确定测量误差的方法。分析了光源变化、探测器积分时间间隔、大气湍流、系统参数校正、测量系统位移以及粒子后向散射等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确定气溶胶消光系数误差为0.03 km-1
2006 Vol. 26 (10): 1810-1812 [摘要] ( 1625 ) PDF (374 KB)  ( 463 )
1813 基于无线数传技术的智能农机载高光谱采集系统的研究
李志伟1,3,潘剑君1*,张佳宝2
为了解决精确农业中高密度的、全面的农田信息采集、数据无线传输和实时处理分析的需要,文章中所讨论的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对GPS, GIS和RS进行有机集成,一方面系统通过AT89lv52单片机,使差分GPS和高光谱仪有机集成,能为采集到的光谱数据提供高精度的空间位置属性,实现光谱数据采集、定位一体化;另一方面利用nRF905数传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与微机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互传;同时利用Visual Basic和Map Objects控件集成GIS,实现了具有空间属性的光谱数据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处理,实时地显示动点轨迹、各图层对应点属性,计算作物微分光谱和植被指数NDVI等功能,为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充足的信息。
2006 Vol. 26 (10): 1813-1816 [摘要] ( 1590 ) PDF (576 KB)  ( 485 )
1817 久效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特性的光谱研究
朱晓兰,杨俊,苏庆德*,蔡继宝,高芸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有高度选择性的聚合物,通过1H NMR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机理和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专一地结合久效磷。聚合物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聚合物表面存在可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
2006 Vol. 26 (10): 1817-1820 [摘要] ( 1850 ) PDF (450 KB)  ( 459 )
1821 基于动态光谱的脉搏血氧测量精度分析
李刚1,李尚颖1,林凌1,王焱1,李晓霞1,2,卢志杨1
脉搏血氧仪具有连续、无创、快速、准确监测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功能,现已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法结合分光光度测定法和容积描记法2个基本方法,用红光和红外光同时对手指及耳垂等组织照射和检测。红外光和红光的容积描记图的波幅比值,随动脉血氧饱和程度而变化。目前使用的脉搏血氧仪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由于其结果受到测量原理,测量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精度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动态光谱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传统脉搏血氧测量原理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从理论上推导出实现高精度脉搏血氧测量的方法。动态光谱方法在原理上具有抑制或克服个体差异和测量条件对检测光谱影响的优点。采用该方法可以消除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理论上的绝大部分误差。
2006 Vol. 26 (10): 1821-1824 [摘要] ( 1619 ) PDF (482 KB)  ( 506 )
1825 壳聚糖混合膜酶降解的FTIR分析
任东文1,王一力1,包德才1, 2,谢威扬1,马小军1*
生物可降解性是壳聚糖的重要性质之一,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降解过程中壳聚糖的变化则较少。文章制备了由高脱乙酰度壳聚糖(HDC)和中脱乙酰度壳聚糖(MDC)组成的混合膜。运用FTIR分析了壳聚糖混合膜组分变化对其红外谱图和脱乙酰度(DD)的影响,并研究了该混合膜在溶菌酶的降解作用下红外谱图和脱乙酰度的变化。发现壳聚糖混合膜材料的脱乙酰度与膜中MDC组分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随降解的进行,混合膜的脱乙酰度增加。结果证实了溶菌酶对较低脱乙酰度壳聚糖的选择性降解作用,而且表明FTIR可用于分析壳聚糖混合膜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006 Vol. 26 (10): 1825-1828 [摘要] ( 1744 ) PDF (449 KB)  ( 446 )
1829 碱性介质中正丁醇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EQCM研究
陈国良1,2,林珩2,文莉1,郑子山2,周建章1,陈声培1,林仲华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正丁醇电氧化过程与溶液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酸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2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1个正向氧化峰, 第2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Pt电极表面钝化引起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在实验条件下,碱性介质中正丁醇电氧化过程的最终产物只有丁酸根。EQCM研究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正丁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2006 Vol. 26 (10): 1829-1832 [摘要] ( 2518 ) PDF (495 KB)  ( 429 )
1833 宫颈正常与宫颈癌组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初步研究
李炜修1,郑全庆1*,王平2,李燕琴1,陈广华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宫颈鳞癌(17例)、宫颈腺癌(5例)及宫颈正常组织(13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8个谱带在各类组织中的出现概率都在80%以上,显示其在组织中的特征性;这3类组织红外光谱的相对吸收峰吸光度差异主要表现在1 080,1 238,1 314,1 339,1 397,1 454,1 541,1 647,2 854, 2 873,2 926和2 958 cm-1处的比较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用于区分宫颈鳞癌、腺癌及宫颈正常组织,以该仪器为基础的方法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检及临床诊断的新方法。
2006 Vol. 26 (10): 1833-1837 [摘要] ( 1180 ) PDF (445 KB)  ( 445 )
1838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中几种小波消噪方法的分析
郝勇,陈斌*,朱锐
以菜籽油的一阶导数近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探讨小波变换在近红外光谱信号消噪方面的应用,分别采用九点平滑法、小波分解与重构法、非线性小波软阈值法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对导数光谱进行消噪处理并对消噪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光谱消噪法得到了较高的信噪比,小波软阈值法次之,其余两种方法消噪效果较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有效的保留了光谱的有用信息,为近红外光谱的分析精度和模型的稳健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 Vol. 26 (10): 1838-1841 [摘要] ( 519 ) PDF (457 KB)  ( 457 )
1842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支持向量机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的掺入量
马群1,2,郝贵奇3,乔延江1,张卓勇3*,张孝芳3
提出了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的含量的方法。以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4 000 ~10 000 cm-1)为试验仪器,以含有不等量人工牛黄的天然牛黄粉(天然牛黄的质量分数范围为 0%~100%)作为校正样品,对光谱数据进行平滑、求导和小波压缩,结合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含量的模型。试验结果为: 预测相对误差的平方和可达 0.001 35。研究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测定天然牛黄粉中人工牛黄的掺入量,结果可靠, 可用于天然牛黄粉的质量控制。
2006 Vol. 26 (10): 1842-1845 [摘要] ( 610 ) PDF (463 KB)  ( 494 )
1846 红外光谱在中药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李燕,吴然然,于佰华,王俊德
红外光谱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谱带的专属性强,特别适合于中药材的无损快速鉴别和定量分析,它正在成为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综述了红外光谱在中药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红外光谱在中药材(同一药材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品种的同种中药材,易混淆、真伪中药材等)和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注射剂等)的鉴别分析与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评述。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在中国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
2006 Vol. 26 (10): 1846-1849 [摘要] ( 2448 ) PDF (464 KB)  ( 501 )
1850 基于非均匀B样条曲线的红外数据的精确拟合及校正
王先培1,张爱菊2,李少雄1*
红外谱图数据的精确拟合是建立标准谱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谱仪器正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文章采用非均匀B样条对红外谱图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通过采用基于最大范数距离的B样条拟合算法,不仅解决了大容量红外谱图的精确拟合问题,同时对谱图峰值精确定位也提供了方便。文章介绍了非均匀B样条曲线,以及二阶(三阶)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的实现,重点描述了红外谱图数据拟合精度的控制方法。
2006 Vol. 26 (10): 1850-1853 [摘要] ( 419 ) PDF (538 KB)  ( 423 )
1854 污染气体红外光谱特征的快速提取与识别
刘美娟,冯巍巍,史丰荣,王学勤,张骏*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对污染气体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神经网络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污染气体红外光谱的快速特征提取和识别, 并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是一个有效的识别系统。
2006 Vol. 26 (10): 1854-1857 [摘要] ( 1784 ) PDF (447 KB)  ( 425 )
1858 SIMCA分类法与PLS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卷烟纸的质量控制
王家俊1,汪帆2,马玲1
应用SIMCA分类法与PLS算法结合卷烟纸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建立了卷烟纸的分类模型,用于卷烟纸的判别分类,效果良好;同时,建立了测定卷烟纸定量、厚度、透气度、水分和灰分等性质的校正模型,其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8,0.966 4,0.947 0,0.956 3和0.975 9;全交互校验均方残差分别为0.561 4,0.096 0,1.274 1,0.096 7和0.260 3。校正模型应用于样品实测,结果准确,令人满意。
2006 Vol. 26 (10): 1858-1862 [摘要] ( 1565 ) PDF (591 KB)  ( 500 )
1863 遥感FTIR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新发展
胡兰萍1, 2,李燕1*,张琳1,张黎明1,王俊德1
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S-FTIR)是当前大气环境监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需取样和样品的预处理,能够同时监测多种化合物,能提供远距离实时自动监测的优点,适用于大气有毒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性、定量测定和遥感实时动态监测。文章综述了南京理工大学现代光谱研究室近几年来在RS-FTIR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学计量学,计算机层析(CT),FTIR谱图解析,大气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监测,被动式遥感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表明,遥感FTI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分析化学在时空上的延伸,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必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6 Vol. 26 (10): 1863-1867 [摘要] ( 2484 ) PDF (550 KB)  ( 496 )
1868 甲状腺癌组织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研究
李蓉1,周光明2*,彭红军2,邓永利2
利用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得到了甲状腺癌和甲状腺正常组织样品的拉曼光谱,这2种组织样本的拉曼特征峰主要出现在400~3 500 cm-1的波长范围内。在甲状腺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中位于503和758 cm-1处有两个特征峰,758 cm-1处峰指认为苯环的环振动,503 cm-1处的拉曼峰经分析初步指认为C—Ⅰ伸缩振动,这2个特征峰在甲状腺癌的拉曼光谱中均消失。在甲状腺正常组织的拉曼光谱中位于3 062和1 003 cm-1处酪氨酸的特征峰,在甲状腺癌组织的拉曼光谱中,这2处峰的相对强度明显降低。因此,拉曼光谱法有望成为甲状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2006 Vol. 26 (10): 1868-1870 [摘要] ( 1756 ) PDF (414 KB)  ( 427 )
1871 铝硅酸盐Raman活性分子振动解析
潘峰1, 3,喻学惠1, 莫宣学1, 尤静林2,王晨1, 陈辉2,蒋国昌2
分别测定了蓝晶石、红柱石和硅线石三种铝硅酸盐天然矿物晶体以及K2O-Al2O3-SiO2三元铝硅酸盐玻璃的Raman光谱。构建了一组硅铝四面体聚集体结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自洽场分子轨道从头计算的方法计算了其Raman振动频率。分析研究了上述Raman光谱振动特征,确定了特征谱峰的归属,解析了铝对铝硅酸盐Raman活性分子振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四配位铝的增加,导致800~1 200 cm-1波数区间内谱峰频率降低,该区间的谱峰是Si—Onb间非桥氧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其中不含Al—O振动;700~800 cm-1区间内出现的谱峰归属于Al—Onb间非桥氧的对称伸缩振动。
2006 Vol. 26 (10): 1871-1875 [摘要] ( 619 ) PDF (628 KB)  ( 488 )
1876 光谱法研究甲氨喋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谢文俊1,冯玉萍1*,曹胜利2,赵玉芬1
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甲氨喋呤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猝灭结果,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2006 Vol. 26 (10): 1876-1879 [摘要] ( 1092 ) PDF (461 KB)  ( 474 )
1880 甘蔗渣高沸醇木质素光谱分析与结构测定
陈云平1, 3, 陈瑞强2, 程贤甦1, 3*, 杨相玺1,吴耿云1,陈耀庭1
甘蔗渣高沸醇(HBS)木质素是高沸醇溶剂法制浆过程中得到的高分子材料。从红外谱图显示,在1 700和1 328 cm-1处存在吸收峰值,说明HBS木质素存在非共轭羰基作用。紫外谱图在201 nm处存在n→π*电子跃迁。表明有较大的不饱和性。从1H NMR图谱中看出存在明显的紫丁香基苯和愈疮木基环结构。实验测定了甘蔗渣HBS木质素的元素组成和甲氧基含量,并计算得到经典的C9结构模型。其结构形式为C9H9.79O2.58(OCH3)0.75。其重均分子量测定结果为2 674 g·mol-1
2006 Vol. 26 (10): 1880-1883 [摘要] ( 268 ) PDF (407 KB)  ( 475 )
1884 一种新型的蓝光发射材料δ-Alq3的制备与光谱分析
王华1,郝玉英2,高志翔3,周禾丰1,许并社1*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蓝光发射材料δ-Alq3,测试了其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电致发光光谱,并通过与α-Alq3的光谱性能的比较,研究了Alq3分子空间结构与光谱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α-Alq3分子空间结构经过真空加热发生变化,生成对称性较差的δ-Alq3;分子空间结构的改变引起Alq3分子中酚环电子云密度的降低和相邻分子间的共轭效应的减弱,导致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δ-Alq3长波段的ππ*电子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的移动,在光致发光光谱中δ-Alq3的最大发射峰波长为480 nm,比α-Alq3的最大发射峰波长(515 nm)蓝移35 nm,在电致发光光谱中α-Alq3δ-Alq3的最大发射峰波长都为520 nm。
2006 Vol. 26 (10): 1884-1887 [摘要] ( 1159 ) PDF (422 KB)  ( 478 )
1888 基于AgI-2缔合微粒共振散射效应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程云燕1,蒋治良1, 2*,梁爱惠2
在pH 3.5 NaAc-HCl介质中,Ag+与过量的I-形成可溶性AgI-2;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与AgI-2共存时形成粒径为700 nm 的(CTMA-AgI2)n缔合微粒,在360 nm处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在470 nm处产生一同步散射峰。CTMAB浓度cCTMAB在2.0~50.0×10-7 mol·L-1范围内与散射光强度I360 nm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360 nm=2.03×107 cCTMAB+0.48,相关系数r为0.998 5,检出限为8.0×10-8 mol·L-1。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共振散射光谱法,用于水样分析,结果满意。共振散射光谱和激光散射研究表明,CTMAB与AgI-2可通过静电力形成疏水性的CTMA-AgI2缔合物分子,该缔合物分子自动聚集形成稳定的(CTMA-AgI2)n缔合微粒。由于该缔合微粒仅在36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故体系呈乳白色。
2006 Vol. 26 (10): 1888-1890 [摘要] ( 1698 ) PDF (360 KB)  ( 429 )
1891 光谱法研究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
陈昌云1,3,马美华1,周志华2,陆康1,相秉仁3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普利沙星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磷酸盐效应以及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测量了DNA的热变性温度和粘度。从紫外光谱图上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 说明普利沙星可能与DNA发生作用。普利沙星的荧光光谱发生了有规律的猝灭,最大发射峰发生红移, 猝灭常数为3.1×104 L·mol-1, 为静态猝灭,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结合生成了二元复合物。磷酸盐效应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的磷酸基团不发生静电作用。普利沙星引起了DNA的热变性温度略微升高(≤7℃)和DNA粘度略微下降, 表明普利沙星与DNA之间不存在插入作用, 只是在DNA的外部发生沟槽作用。
2006 Vol. 26 (10): 1891-1894 [摘要] ( 1441 ) PDF (440 KB)  ( 442 )
1895 溴化乙锭探针研究劳氏青莲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刘雪平,冯素玲*, 潘自红,樊静
用光谱探针溴化乙锭对劳氏青莲与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体系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共振光散射光谱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劳氏青莲与脱氧核糖核酸之间存在着嵌插作用,其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1
2006 Vol. 26 (10): 1895-1898 [摘要] ( 243 ) PDF (487 KB)  ( 444 )
1899 荧光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三羟基苯基荧光酮-钼(Ⅵ)配合物探针的作用机理
黄建华1,马洪敏2,孙舒婷2,陈欣2,董海霞3,魏琴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羟基苯基荧光酮(TH-PF)-钼(Ⅵ)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探讨了TH-PF-Mo(Ⅵ)配合物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为25 ℃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4.78×104 L·mol-1,温度为40 ℃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3.72×104 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之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E=0.314),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TH-PF-Mo(Ⅵ)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以静电引力为主。
2006 Vol. 26 (10): 1899-1902 [摘要] ( 1728 ) PDF (489 KB)  ( 452 )
1903 粗江蓠多糖的提取及光谱分析
孟庆勇,王亚飞,揭新明,东野广智,张立坚
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粗江蓠多糖(gracilaria gigas harvey polysaccharides, GHPS),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测多糖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糖类官能团。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粗江蓠多糖提取率达14.98%,苯酚-硫酸法测得提取物多糖含量为78.2%;ICP测得粗江蓠多糖含Ca,Fe,Mg和S等矿物元素;FTIR分析GHPS有一般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是一种酸性多糖,同时存在呋喃环和吡喃环。
2006 Vol. 26 (10): 1903-1906 [摘要] ( 452 ) PDF (609 KB)  ( 437 )
1907 微波消解-ICP-OES,AAS和AFS测定大蒜不同部位20种元素含量
王小平1,项苏留2
将大蒜植株分为根、茎(下)、茎(中)、茎(上)、嫩叶和老叶6个不同部位,采用微波消解方法对各个部位进行了预处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了其中Al,As,B,Ca,Cd,Cr,Cu,Fe,Hg,K,Mg,Mn,Na,Ni,P,Pb,S,Se,Sr和Zn共20种元素的含量,另外,还测定了从同一处土壤中采收的大蒜头中相应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蒜植株嫩叶和大蒜头中Cu,Fe,Mn,S,Se,Zn等元素含量较高而As,Cd,Hg,Pb等元素含量较低,是提取大蒜生物活性物质的绝好材料;一些元素在大蒜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模式能高度反映植物生理特性或环境污染状况。
2006 Vol. 26 (10): 1907-1911 [摘要] ( 1763 ) PDF (696 KB)  ( 561 )
1912 负载型Wacker催化剂的预处理及Pd和Cu含量的测定
方奕文1,2,董新法1,薛亮2,王文进2,林维明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负载型Wacker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并用ICP-AES法测定Pd和Cu的含量。实验表明,用烧灰-酸溶法预处理效果最好,方法中Pd和Cu的检出限分别为3.127和2.548 ng·mL-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6%和94.82%,11次测定的RSD(n=11)分别小于1.237 %和1.354%。方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利用该法测定Wacker催化剂焙烧前、焙烧后和反应后Pd和Cu的含量,并与计算值比较,百分比分别大于96.4%和96.6%,可以认为,催化剂制备和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没有流失。
2006 Vol. 26 (10): 1912-1914 [摘要] ( 1102 ) PDF (398 KB)  ( 501 )
1915 三维高光谱NPLS模型用于冬小麦估产的初步研究
王韬1,张录达1*,劳彩莲2,赵龙莲2,李军会2,王忠义2,黄文江3,王纪华3,严衍禄2
以35个实验小区,8个生育期的冬小麦田间测量冠层反射高光谱组成三维数据信息阵,采用多维偏最小二乘(multiway partial least squares, NPLS)算法建立了冬小麦亩产量估产模型。模型用于对13个实验小区产量预测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36 6, 平均相对误差为4.44%,说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实际的估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6 Vol. 26 (10): 1915-1917 [摘要] ( 1518 ) PDF (408 KB)  ( 497 )
1918 光谱法分析场频对重建精度的影响
宋一中1, 2,阳向军3,刘学梅4,贺安之1
数值模拟重建场,采用光谱法讨论了场的属性,尤其频率对重建精度的影响。用Gauss函数建立了双峰模型场,并对其进行了Fourier频谱分析。使用代数迭代法对模型场进行了重建,并对重建场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发现重建场的峰分布、方向和形状都与原场相似,但峰高有所下降,边界出现波动。文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滤波造成的,并通过改变Gauss函数的收敛因子来改变场频,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结果证明该观点是正确的。同时发现,边界对重建精度影响较大,边界为零的近似误差增大时,重建精度下降,甚至导致迭代不收敛。所以应用代数迭代重建场时,必须注意边界为零的条件。
2006 Vol. 26 (10): 1918-1922 [摘要] ( 2152 ) PDF (765 KB)  ( 504 )
1923 基于迭代初始化遗传算法的光谱波段选择及其在感冒液多组分测定中的应用
成飙,吴晓华,陈德钊
光谱数据用于多元校正时,组分间的交互作用会使部分波段与组分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模前,宜作波长筛选。基于迭代初始化的遗传算法(IRGA)将运行多轮GA,递归地以上轮结果作为先验知识支持下轮的初始化,并对入选波长点的统计频率进行平滑处理,由此可高效地从全谱中选出校正性能良好的波段,筛选结果稳定。入选波段对全谱既作了适当简化,又充分保留了有效信息。再采用PLSR建模,模型更具稳健性。将该法用于感冒液的五组分测定,与全谱建模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和稳健性有显著提高。
2006 Vol. 26 (10): 1923-1927 [摘要] ( 2316 ) PDF (604 KB)  ( 438 )
1928 悬浮体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琥珀中微量镉
陈世忠,陆登波
报道了以硝酸钯为基体改进剂,采用悬浮体制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琥珀中微量Cd的方法。研究了悬浮剂、试样粒度、基体改进剂、灰化/原子化温度和共存金属离子对分析信号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9.4 ng·g-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1%。
2006 Vol. 26 (10): 1928-1930 [摘要] ( 1215 ) PDF (405 KB)  ( 451 )
193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清热解毒类中草药中的11种微量元素
韩金土,刘彦明,王辉
采用灰化法处理样品,HNO3溶解灰化残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射干、白头翁、山豆根、鱼腥草、连翘、大青叶、车前草、野菊花、金银花、莲子芯、蒲公英、板兰根等20种中草药中的Ca,Mg,Mn,Cu,Fe,Zn,Cd,Pb,Co,Ni和Cr共11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清热解毒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Ca,Mg,Fe,Zn,Mn和Cu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加标回收率90%~110%。
2006 Vol. 26 (10): 1931-1934 [摘要] ( 1116 ) PDF (449 KB)  ( 499 )
193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小茴香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
薛国庆1,刘青2,韩玉琦1,魏惠广1,董婷1
采用先灰化、再用硝酸-高氯酸(φ 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小茴香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栽培小茴香中的金属元素Na,K,Mg,Ca,Cu,Zn,Mn,Fe,Co,Ni,Cd,Cr和Pb含量,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并作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结果表明,栽培小茴香中Na,K,Mg,Ca,Mn,Fe,Cu,Zn和Pb含量分别为1 508.7,27 653.0,2 036.0,4 848.1,24.8,323.5,15.2,23.7和10.8 μg·g-1;Ni,Co,Cd和Cr未检出。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45%~102.50%, 相对标准偏差(n=9)为0.34%~2.77%。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令人满意。
2006 Vol. 26 (10): 1935-1938 [摘要] ( 1813 ) PDF (468 KB)  ( 555 )
1939 纳米氧化铁/膨润土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复相光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刘颖1,4,李益民1, 3, 4,温丽华1, 4,侯可勇2, 4,李海洋1, 2*
钠基膨润土与羟基铁溶液反应,经过焙烧,制得性能良好的纳米复合型催化剂,结合比表面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谱(XRD)和高分辨扫描电镜(HRTEM)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晶相和粒度进行表征。用光度法对该催化剂降解染料罗丹明B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溶液起始pH值、H2O2浓度、催化剂用量和起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紫外-可见光谱对降解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并对复相光助Fenton过程与均相光助Fenton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型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铁以高催化活性的α-Fe2O3存在于复合催化剂中;在pH 3.0,催化剂浓度为0.3 g·L-1,H2O2浓度为10 mmol·L-1实验条件下,100 mL 2.5×10-5 mol·L-1罗丹明B,紫外光照射4 h后,紫外-可见光谱显示罗丹明B的特征峰消失,其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97%和71%,对该催化剂进行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复相光降解率要远大于均相光降解率。
2006 Vol. 26 (10): 1939-1942 [摘要] ( 790 ) PDF (559 KB)  ( 468 )
1943 新型特效Na离子吸附剂Li1+xAlxTi2-x(PO4)3的光谱研究
孙建之1, 2,邓小川1,宋士涛1, 2,魏述彬1, 2,马培华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新型特效Na离子吸附剂Li1+xAlxTi2-x(PO4)3。用XRD,FTIR,Raman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形态;对材料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和指认;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少量Al的加入未影响到LiTi2(PO4)3的晶体结构,但使Li1+xAlxTi2-x(PO4)3对Na离子产生了特效吸附作用,可用于高纯锂盐制备过程中微量杂质钠离子的分离。其最佳吸附条件为:当x=0.4时,在pH值为10.0~11.0条件下,Li1+xAlxTi2-x(PO4)3的吸附容量达到11.76 mg·g-1
2006 Vol. 26 (10): 1943-1947 [摘要] ( 1140 ) PDF (1016 KB)  ( 488 )
1948 基于光栅衍射的晶体X射线衍射缺级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
刘建科
以光栅衍射缺级理论为切入点对晶体X射线衍射缺级的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1) 晶体X射线衍射缺级存在的可能性在于某些晶体材料晶胞的几何结构因子为零;(2) 在复式格子晶体或具有某种特殊缺陷的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样中存在缺级是这方面实验研究的方向。这些结论在材料物相、材料结构类型和不完整性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 Vol. 26 (10): 1948-1950 [摘要] ( 1119 ) PDF (395 KB)  ( 453 )
1951 光纤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装置
刘勇,李保生,刘艳,翟玉峰,王安*
报道了一种新的光谱测量方法-基于单模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FMZI)结构的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法。在传统傅里叶变换光谱仪( FTS ) 中,用光纤代替传统光路;用光纤耦合器取代传统分束器;用压电光程调制器取代传统移动镜;从而构建了光纤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FTS)。利用该FFTS测量了LD在阈值以下的发射光谱并与光栅光谱仪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测量结果是相互吻合的。初步的实验中由于光程调制有限,光谱分辨率为~7 cm-1,改造光程调制器可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证明了FFTS用于分析光谱的可行性。
2006 Vol. 26 (10): 1951-1954 [摘要] ( 1192 ) PDF (502 KB)  ( 470 )
1955 基于Fabry-Perot腔阵列的集成化微型光谱仪方案及模拟
温志渝,陈刚,王建国*
提出了一种微型光谱仪,该微型光谱仪基于法布里-珀罗腔滤波性的阵列式微型光谱仪。其基本结构是在硅基底上实现多个不同腔长的阵列,从而实现对多个波长的监测。探测单元即为一个法布里-珀罗腔,由硅基底-金属薄膜-二氧化硅层-金属薄膜构成。进行了相应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基本结构为铝膜(14 nm)-SiO2-银膜(39 nm)的情况下,通带半宽度可达到15 nm,单个探测单元面积仅为0.14 mm×0.14 mm即可达到微型光栅式光谱仪(最小体积在cm量级)的光通量,整个光谱探测部分体积仅在mm量级。该微型光谱仪设计尺寸在几个mm的量级、无活动部件,可以同时对多个波长进行检测,并可望利用现有IC加工手段实现光谱仪传感器化。
2006 Vol. 26 (10): 1955-1959 [摘要] ( 1101 ) PDF (653 KB)  ( 454 )
1960 基于广义判别分析的光谱分类
许馨1, 2, 杨金福1, 吴福朝1, 赵永恒2
提出了基于广义判别分析(generalized discriminant analysis, GDA)方法对恒星(Star)、星系(Galaxy)和类星体(Quasars)的光谱进行分类。广义判别分析将核技巧与Fisher判别分析结合起来,通过非线性映射将样本集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F,在F空间中进行线性判别分析。实验对比了LDA, GDA, PCA, KPCA算法对于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的光谱分类性能。结果表明基于GDA的算法对于这3种类型光谱的分类正确率最高,LDA次之;尽管KPCA也是一种基于核的方法,但是选择主成分个数较少时效果较差,甚至低于LDA;基于PCA的分类效果最差。
2006 Vol. 26 (10): 1960-1964 [摘要] ( 1726 ) PDF (537 KB)  ( 480 )
1965 感绿菁染料J-聚集体吸附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收光谱
张继县,李晓苇*,张荣香,赖伟东,赵晓辉
染料J-聚集体对于现代彩色信息记录与存储材料、生物光电子器件、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与存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理论意义。感绿菁染料在适当浓度时,对立方体氯化银微晶有增感效应,文章应用吸收光谱法对增感后的氯化银微晶样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增感染料浓度低于0.02 mL(染料浓度为5.0 mg·mL-1)/40 g乳剂时,感绿菁染料在立方体氯化银表面不形成J-聚集体,吸收光谱没有J-聚集体吸收峰出现;当染料浓度高于0.2 mL(染料浓度为5.0 mg·mL-1)/40 g乳剂时,染料开始在立方体氯化银微晶表面聚集并形成J-聚集体,吸收光谱有J-聚集体吸收峰出现。随染料浓度进一步增加,J-聚集体的吸收明显加强,吸收峰有微小的红移。
2006 Vol. 26 (10): 1965-1967 [摘要] ( 2395 ) PDF (295 KB)  ( 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