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4年 24卷 01期
刊出日期:2004-01-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 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光源光谱强度测量方法
尼启良,巩 岩,陈 波,曹健林
提出了一种新的探测和测量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光谱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通道电子倍增器和定标过的硅光电二极管为探测器,前者是非标准探测器,后者为标准探测器。应用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测量探测器产生的电量,并以高分辨率的光谱仪为分光元件,在已知光栅效率、通道电子倍增器增益、硅光电二极管能量响应的条件下,给出了计算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源在某一波长光谱强度的公式。
2004 Vol. 24 (01): 1-3 [摘要] ( 1076 ) PDF (947 KB)  ( 446 )
4 硫酸钡漫反射板在250~400 nm光谱辐射亮度标定中的应用研究
贾 辉,李福田
表面喷涂硫酸钡的漫反射板正入射时是最接近朗伯特性的用于标定光谱辐射亮度的实用漫反射板。通过实验测量硫酸钡漫反射板250~400 nm的半球反射率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表明,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假定漫反射板为朗伯表面根据测量的半球反射率计算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相对差值为6.7%,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可达2.8%。为提高光谱辐射亮度标定的准确性,考虑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微小变化和漫反射板上的光谱辐射照度的不均匀性,通过对光谱仪视场内每一小面元积分,最后可精确求得所测光谱辐射亮度,并标定光谱仪的光谱辐射亮度。
2004 Vol. 24 (01): 4-8 [摘要] ( 1982 ) PDF (980 KB)  ( 746 )
9 共掺杂的二氧化锆纳米材料中Yb3+和Tm3+上转换发光
刘晃清,秦冠仕,林海燕,吴长锋,秦伟平*, 张继森,赵 丹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锆掺Yb3+和0.2(0.4,1) mol% Tm3+的纳米材料;用发射波长为980 nm的激光激发样品,测量了掺0.2 mol% Tm3+的纳米材料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上转换光谱;测量了在相同退火温度、不同泵浦电流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并研究了蓝色上转换发射的过程。
2004 Vol. 24 (01): 9-11 [摘要] ( 536 ) PDF (941 KB)  ( 361 )
12 温度和电压对双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复合效率的影响
许雪梅1, 2,彭景翠1,李宏建1*,瞿 述1,赵楚军1
提出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ITO/PPV/PBD/Ca复合的理论模型。计算并讨论了温度和电压对其复合效率的影响:在电压为6~7.5 V时,复合效率随温度变化出现两个峰值,但随着电压升高,两峰值相互靠拢,当电压达到9 V时,峰值位置重叠,我们认为这一现象除了浅缺陷能级和深缺陷能级贡献的结果以外,还由于复合区域发生变化引起的。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2004 Vol. 24 (01): 12-14 [摘要] ( 246 ) PDF (819 KB)  ( 390 )
15 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强力霉素
李念兵1, 段建平2, 陈红青2, 陈国南1*
基于在NaOH介质中,强力霉素对Luminol-KMnO4体系发光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建立起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痕量强力霉素的新方法。强力霉素在0.005~5.0 μg· mL-1浓度范围内, 采用不同的KMnO4溶液浓度,分段建立起抑制化学发光强度与其浓度间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3μg·mL-1。该方法可用于药片中强力霉素含量的测定。
2004 Vol. 24 (01): 15-17 [摘要] ( 1878 ) PDF (859 KB)  ( 336 )
18 α-烯丙基对乙酰丙酮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肖尊宏,谭松庭,邹应萍,赵 斌,王霞瑜
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3-烯丙基-2,4-戊二酮(APD),用EA,IR和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合成了此配体的稀土配合物。乙酰丙酮(Acac)配体引入烯丙基后,敏化作用发生了变化:由铽的优良配体变为铕的优良配体。
2004 Vol. 24 (01): 18-20 [摘要] ( 1525 ) PDF (833 KB)  ( 419 )
21 一种利用光反射原理测量小位移的新方法
陈仁文,孙亚飞,陈 勇
提出一种利用光反射原理进行小位移量测量的设想,并对其进行了原理分析,同时给出了实际应用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该原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机械位移放大法、电阻应变法、压电应变测量等传统小位移量测量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主要优点是:对被测位移量干扰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位移放大倍数高,且便于用户调节;测量精度高,实现容易,成本较低。该方法适合于众多测试场合。
2004 Vol. 24 (01): 21-24 [摘要] ( 1515 ) PDF (868 KB)  ( 388 )
25 复合磁性纳米NiFe2O4的制备及光谱特性
朱淮武1,张朝平2*
用微乳液化学剪裁方法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NiFe2O4。将明胶和亚铁盐以及镍盐制成凝胶,使该凝胶状反应物在微乳液的胶束中剪裁成微粒, 再被还原-化合-成核长大。生成的微粒处于明胶蛋白分子的包裹之中。用XRD,TEM,EDS,IR等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纳米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100 nm,单个微粒的粒径3.3~4.6 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3~22个NiFe2O4粒子。NiFe2O4复合微粉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36.31×103/4π(A·m-1·g-1),矫顽力Hc=6 750 A·m-1, 剩磁Br=4.39×103/4π(A·m-1·g-1)。
2004 Vol. 24 (01): 25-28 [摘要] ( 1510 ) PDF (960 KB)  ( 355 )
29 Al等离子体特征辐射时间分辨谱线线形分析
宋一中1, 2, 贺安之1
用Nd:YAG脉冲激光烧蚀Al靶获得Al等离子体,利用时-空分辨技术采集Al等离子体的辐射信息,记录了10~10 000 ns延迟范围内Al等离子体辐射的时间分辨谱,通过分析,获得了Al等离子体特征谱线Al Ⅰ 396.15和Al Ⅰ 394.40 nm的时间分辨谱。分析了800~10 000 ns延迟范围内的谱线线形,并分别对两条特征谱线进行了Lorentz函数和Gauss函数拟合。结果发现,1 000 ns延迟以后的谱线是非常规则的Lorentz线形;而1 000 ns以前的也是Lorentz线形,但不十分规则;在该延迟范围内,所有时间分辨特征谱线与Gauss拟合曲线相差很大,说明谱线不是Gauss线形的。参照Lorentz函数拟合结果,测量了这两条谱线的半高全宽,并与谱线的自然线宽理论值比较。结果发现,实验值远大于理论值。
2004 Vol. 24 (01): 29-32 [摘要] ( 985 ) PDF (1075 KB)  ( 443 )
33 钴卟啉溶液的光限幅特性研究
尹延锋,王秀如,欧慧灵,韩俊鹤,莫育俊*
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钴卟啉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在457.9,488和514.5 nm三个连续激光波长下进行了研究。用单光束z-scan技术测到三个曲线均是先出现峰值后出现谷值,按照Sheik-bahae等人的理论该样品的非线性折射率为负值,即样品具有热自散焦效应。反饱和吸收特性的研究结果得到三个透射率T随入射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减小的曲线,表明该样品在这三个波长下均呈现出反饱和吸收效应。众所周知,热自散焦效应和反饱和吸收效应都能导致光限幅。文章的实验结果也表明:钴卟啉在三个波长下均具有光限幅特性,限幅阈值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减小;其光学限幅效果好且限幅阈值低,是一种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光限幅材料。因此,可以利用这两种效应对钴卟啉的共同作用,制成新型光限幅器件。
2004 Vol. 24 (01): 33-36 [摘要] ( 1446 ) PDF (854 KB)  ( 383 )
37 维多利亚蓝B与DNA作用的共振光谱特性及分析应用
苏界殊1,2,陈小明1*,龙云飞2,李 维2,罗海棠2
文章基于维多利亚蓝B与脱氧核糖核酸在弱碱性条件下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pH值在9.0~10.5范围内,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维多利亚蓝B与DNA分子作用,使共振光散射增强,存在二个共振光散射增强峰,其强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3.0 mg·L-1,相关系数为0.997 8,检出限为21.5 μg·L-1,用于fsDNA合成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004 Vol. 24 (01): 37-40 [摘要] ( 2017 ) PDF (849 KB)  ( 342 )
41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条件对数学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
赵丽丽,赵龙莲,李军会,张录达,严衍禄*
以小麦粉状样品为例,研究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不同分辨率,不同的激光频率下扫描样品对近红外光谱用于分析小麦样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8,16 cm-1的分辨率扫描样品或当激光频率改变幅度在1 cm-1以内时对小麦蛋白模型的影响不显著,样品粒度对模型影响较大。
2004 Vol. 24 (01): 41-44 [摘要] ( 1471 ) PDF (809 KB)  ( 482 )
45 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性测定黄豆籽粒中蛋白质、脂肪含量
李 宁,闵顺耕*,覃方丽,张明祥,叶升锋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非破坏性分析,能够提供完整籽粒黄豆样品成分的含量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s, PLS),以 39个不同品种的完整籽粒黄豆样品建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其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模型的测定系数R2分别为99.30,97.5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6%和1.3%,检验集的化学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7 3,0.869 5。用所建模型对264个不同品种的黄豆样品进行预测,并采用R-error指标来估计分析结果的误差,其中蛋白质和脂肪模型预测的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0.04%和2.46%,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45%和4.25%。该结果对育种过程中的早代筛选工作有重要意义。
2004 Vol. 24 (01): 45-49 [摘要] ( 1063 ) PDF (900 KB)  ( 570 )
50 虫草氨基酸的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
赵 琛,瞿海斌,程翼宇*
提出了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发酵冬虫夏草中氨基酸含量的新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虫草菌粉中氨基酸含量。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数据与氨基酸、精氨酸和总氨酸含量间的定量关联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及光谱范围, 得到最优模型,即在7 501.7~6 097.8,5 453.7~4 246.5 cm-1区域内,近红外光谱的一阶微分光谱与其氨基酸含量之间建立模型。甘氨酸、精氨酸和总氨基酸的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08,0.07和0.36,均优于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等线性模型的处理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非线性校正方法。为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中药组分含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04 Vol. 24 (01): 50-53 [摘要] ( 998 ) PDF (824 KB)  ( 445 )
54 乳腺组织中核酸的FTIR光谱分析
范晓燕1,霍 红2,黄威东2,车 迅2,王幸福2
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下,乳腺组织中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出现损伤,导致碱基结构的诱发变异。研究表明,FTIR光谱能够灵敏地反应这种结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乳腺疾病组织的FTIR光谱、去卷积光谱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正常组织、良性组织以及癌组织在蛋白质、核酸和糖含量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核酸的提取,经FTIR光谱和去卷积光谱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核酸中碱基结构和含量,磷酸盐结构和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癌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核酸含量有明显增加,糖蛋白含量逐渐减少(除粘液癌外)。提取核酸后的光谱和光谱数据显示:癌变组织中碱基环鸟嘌呤的氢键化程度增强;在自由基·OH攻击下,癌组织中碱基环腺嘌呤大多数是以氧化的8-OH-Ade形式而存在,由于CN振动增强,峰位移向高波数,磷酸盐含量增加,去卷积后,A1 080/A1 050数据显示,从正常、良性到癌组织,PO-2相对于C—O含量增大。从分子生物学、分子医学角度, 为研究癌变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2004 Vol. 24 (01): 54-58 [摘要] ( 1494 ) PDF (862 KB)  ( 360 )
59 红外光谱法测定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中单体的摩尔比
王文波,申书昌,安 红,史向春
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用量为wt 0.3%),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以朗伯-比耳定律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推导过程,得出了共聚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与共聚物中两种单体摩尔比的线性关系式A1/A2=kn1/n2。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聚合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再通过外标曲线法确定了共聚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y)与共聚物中两种单体的摩尔比()的线性回归方程y=0.136 2+0.084 1。方法的精密度RSD(%)=2.464,方法的回收率为92.89%~103.94%。红外光谱法测定作为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单体的摩尔比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2004 Vol. 24 (01): 59-61 [摘要] ( 1340 ) PDF (853 KB)  ( 355 )
62 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的改进
刘立军,姜 恒,宫 红,苏婷婷
介绍了液体和固体样品的常规制样方法;指出了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压片法和液膜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制样方法,即以廉价的空白KBr压片作片基,通过液膜法或浸渍法制样。对于低沸点液体样品,以两片空白KBr压片代替晶体盐窗,模拟液体池窗片液膜法制样;对于高沸点液体样品,将样品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稀释,采用浸渍法制样,即把空白KBr压片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浸渍后挥发掉有机溶剂制样;对于固体样品,将其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渍法制样。与按常规制样方法所获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这种改进的制样方法所得谱图,能达到定性分析的要求,且弥补了常规液膜法和压片法的不足。
2004 Vol. 24 (01): 62-64 [摘要] ( 977 ) PDF (858 KB)  ( 399 )
65 氯原子引发的甲基过氧化氢大气光化学反应
史 飞,陈忠明*
有机过氧化物在大气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城市大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它们大气化学行为的了解还非常不够,尤其缺少定量的研究。文章利用长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长光路FTIR)仪原位跟踪反应进程,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大气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即甲基过氧化氢(CH3OOH,MHP)的大气光化学反应。反应在内配有红外光多次反射镜(White镜)的28.5 L静态石英反应池中进行,采用氯原子(Cl)引发反应,温度为(292±2)K ,压力为9.3×104 Pa(20% O2+80% N2)。FTIR光谱表明反应产物中主要包括甲醛(HCHO)、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此外还有少量的甲醇(CH3OH)生成。测定了前三种主要产物在反应60 min内的产率:HCOOH和CO 产率分别为24%和6%;而HCHO浓度先增后减,浓度达到峰值时产率为5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指出MHP是大气中HOx自由基的储库分子,对整个大气光化学反应的进程有重要作用。
2004 Vol. 24 (01): 65-67 [摘要] ( 1680 ) PDF (832 KB)  ( 454 )
68 L-天冬氨酸在银胶体中吸附状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朱志良1,郜俊影1,李风亭2,张冰如2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研究了L-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L-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中有明显的SERS信号,经过分析表明,该化合物能够吸附在银表面,这种吸附是通过羧基和氨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结合来实现的,L-天冬氨酸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和氨基中带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都能与银原子配位,其中羧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荷转移机制增强,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氨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磁场增强机制,为物理吸附。而且SERS强度随着L-天冬氨酸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当其浓度为10-3 mol·L-1时增强效果较好,当浓度降低,增强作用也逐步变弱。
2004 Vol. 24 (01): 68-70 [摘要] ( 839 ) PDF (833 KB)  ( 414 )
71 Nd:YVO4激光晶体Raman光谱的分析
赵 朋1,夏海瑞1,卢贵武1,李丽霞2,孟宪林3
根据商群对称性分析法对Nd:YVO4晶体的Raman光谱做了理论计算和指认,运用实验的手段,根据谱线数目判定其合理性,同时断定晶体原胞中含有4个Nd:YVO4分子。
2004 Vol. 24 (01): 71-73 [摘要] ( 1570 ) PDF (833 KB)  ( 357 )
74 稀土探针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分子光谱及电化学表征
李 蕾,李 勋,戚 琦,罗国添
研究了稀土Sm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m3+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Sm3+与BSA的结合性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m3+与BSA形成2.5∶1的配合物,表观络合常数为lgK=11.00。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H条件对Sm3+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以及该配合物的稳定性。
2004 Vol. 24 (01): 74-77 [摘要] ( 1481 ) PDF (883 KB)  ( 476 )
78 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肖厚荣,盛良全,施春华,徐小龙,解永树,刘清亮*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水杨酸与牛血清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水杨酸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 猝灭常数Ksv为1.097×104 (mol·L-1)-1; 水杨酸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7.377×104, 结合位点数为1, 当水杨酸浓度较低(摩尔比小于1∶1)时, 它与Trp残基或其附近基团结合但并不引起Trp残基微环境的改变; 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2004 Vol. 24 (01): 78-81 [摘要] ( 1057 ) PDF (894 KB)  ( 416 )
82 褶合光谱法考察羟自由基清除剂对紫外照射致DNA变异的作用
陆 峰,肖 杰,林培英,杨根金
采用褶合光谱法考察了紫外线UV-A,UV-B,UV-C导致的DNA变异,并以褶合光谱差谱值的形式量化表达DNA细微突变的程度。DNA受UV-A,UV-B,UV-C作用后,差谱值依次增大,表明变异程度增大;添加二甲亚砜、甘露醇等羟自由基清除剂以后,在UV-A,UV-B,UV-C作用下,差谱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呈现一定的抑制变异作用。尽管DNA的变异程度有所区别,但它们的差谱点分布区域相似,提示UV-A,UV-B,UV-C导致的DNA变异类型可能相似,两种羟自由基清除剂抑制DNA变异的作用机制也可能相似。
2004 Vol. 24 (01): 82-84 [摘要] ( 983 ) PDF (883 KB)  ( 362 )
85 吖啶橙-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在DNA测定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高 峰,朱昌青,王 伦*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33~1.33 mg·L-1,0.33~3.33 mg·L-1,检测限分别为1.63×10-3 mg·L-1,1.52×10-3 mg·L-1。对1.00 mg·L-1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和2.0%。
2004 Vol. 24 (01): 85-88 [摘要] ( 531 ) PDF (881 KB)  ( 334 )
89 蒙药珍宝丸Ⅱ,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云学英,陈其秀,佟 杰,韩艳萍
珍宝丸Ⅱ与珍宝丸Ⅲ均为蒙药,其中珍宝丸Ⅱ由人工合成物制成,珍宝丸Ⅲ由天然药物制成。文章以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蒙药珍宝丸Ⅱ,Ⅲ中黄酮类化合物,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珍宝丸Ⅱ作为供试品对该实验方法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8.05~48.28 μg·mg-1,加样回收率为99.49%~100.50%,RSD为0.54%(n=3)。珍宝丸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范围在1.47~1.55 mg·g-1之间,珍宝丸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范围在2.80~3.00 mg·g-1之间。该法操作简便,经济可靠,重现性好,便于推广使用,适合于各种丸剂药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亦可作为本类药品质量内在控制指标之一。
2004 Vol. 24 (01): 89-91 [摘要] ( 1081 ) PDF (792 KB)  ( 362 )
92 铕(Ⅲ)-呋喃甲酸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李 夏
以硝酸铕,呋喃甲酸和邻菲咯啉(phen)合成了配合物[Eu(FA)3·2H2O]·NO3(4,4’-Hbpy),[Eu(FA)3·phen]H2O和Eu(FA)2·NO3·phen 。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溶液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表征。溶液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Eu(FA)3·2H2O]·NO3(4,4’-Hbpy)的发光强度比混配配合物Eu(FA)2·NO3·phen和[Eu(FA)3·phen]H2O的发光强度小很多,而且发光寿命较短,三元配合物[Eu(FA)3·phen]H2O的发光强度比四元配合物Eu(FA)2·NO3·phen的发光强度略大。
2004 Vol. 24 (01): 92-94 [摘要] ( 1075 ) PDF (825 KB)  ( 495 )
95 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可见光谱特性
李任强1,陈 瑶2,江凤仪1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单体血红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的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物有机大分子中血红素铁的第五、第六个配位键影响了该有机大分子的可见光谱的特性,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血红素b中铁的第六个配位键的形成使二价铁血红素在红光区有二个吸收峰,此时铁原子处于低自旋,相对较稳定;而在无第六个配位键的高自旋二价铁状态下,血红素在红光区表现出只有一个大吸收峰,分子处于活泼态。铁第五、第六配位键的状况对含血红素有机物吸收光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铁在卟啉环平面上的空间位置和自旋状态等,从而改变整个血红素的电子状态所致。血红素的这些光谱特征有利于对含血红素生物有机分子的性质、功能、稳定性等的研究。
2004 Vol. 24 (01): 95-97 [摘要] ( 1078 ) PDF (849 KB)  ( 638 )
98 功能性Zn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汪乐余,赵长庆,朱昌青, 王 伦*
报道了功能性Zn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与表征,同时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荧光衰变寿命,考察了该纳米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与此同时,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和核酸对该纳米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实验表明,蛋白质的加入使得该纳米荧光探针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强度均增强,而核酸的加入则使其吸收和发射光谱强度均减弱。据此,可望将该纳米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测定。
2004 Vol. 24 (01): 98-101 [摘要] ( 1734 ) PDF (994 KB)  ( 356 )
102 硒杂环-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发光
郑文杰1,2,曾鑫华1,郭宝江2,杨 芳1,白 燕1,欧阳健明1
研究了不同分子结构的硒杂环化合物-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发光,硒杂环均为苤硒脑类化合物(Piazselenoles,简称Pis):Piazselenole(PS);4,5-benzopiazselenole(BP);5-methyl-piazselenole(MP);4,4'-dipiazselenole(DP)。结果表明:Pis的Em随分子共轭体系增大或共轭效应增强而出现有规律地红移;Sn(Ⅳ)对Pis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使DP的Em蓝移;对MP荧光减弱,对BP和DP均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对常温下不发光的PS,在Sn(Ⅳ)-PS乙醇溶液有较强的特征荧光(Ex=355 nm,Em=426 nm);此外,Cr(Ⅲ),Cd(Ⅱ),Cu(Ⅱ),Sb(Ⅲ)和Sn(Ⅳ)均使BP荧光增强,Fe(Ⅲ)和Fe(Ⅱ)浓度较大时使BP荧光减弱,Zn(Ⅱ)却几乎没有影响。
2004 Vol. 24 (01): 102-105 [摘要] ( 1139 ) PDF (836 KB)  ( 410 )
106 小波软阈值径向基神经网络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
高 玲,任守信*
建立了一种小波软阈值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STWRBFN)方法,同时定量分析了多组分混合物。结合小波软阈值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改进了回归质量。通过最佳化,选择了小波函数、小波分解水平(L)、阈值法类型和网络的伸展参数(σ)。两个程序PSTWRBFN和PRBFN被设计执行STWRBFN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计算。实验结果表明STWRBFN是成功的且优于RBFN法,和经典的多变量线性回归(MLR)方法相比较,这两个方法更为有效。
2004 Vol. 24 (01): 106-110 [摘要] ( 1005 ) PDF (1001 KB)  ( 375 )
111 小檗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赵长春1,郑维发2,李梦秋2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测得它们之间结合常数K=1.168×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5.26。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得供体-受体间结合距离R=3.44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303。认为小檗碱在HSA的位置阻断了酪氨酸残基与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能量转移,并使它们的荧光猝灭,并与色氨酸结合生成了较弱的荧光发光体。
2004 Vol. 24 (01): 111-113 [摘要] ( 1520 ) PDF (883 KB)  ( 415 )
114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郑怀礼1,龙腾锐2,祝 艳1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是用固定时间法在615 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 μg·L-1,检出限为1.92×10-9 g·mL-1,该催化反应对铜(Ⅱ)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22.3 kJ·mol-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7.70×10-4 s-1。因为Fe3+干扰Cu(Ⅱ)的测定,用PO3-4与Fe3+生成稳定的[Fe(PO4)2]3-络合物,可掩蔽Fe3+。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16%,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3%~100.3%。该方法用于水样品、茶叶样品、奶粉样品以及苹果样品中铜的测定,获满意结果。
2004 Vol. 24 (01): 114-117 [摘要] ( 1949 ) PDF (894 KB)  ( 766 )
118 比值-导数法同时测定污水中的苯酚和苯胺
倪永年,周小群,邱 萍
根据苯酚和苯胺在紫外区均有吸收的特点,建立了用比值-导数法同时测定苯酚和苯胺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法对波谱重叠严重的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能进行有效测定,省去了萃取、蒸馏、显色、酸化等预处理步骤,具有能消除背景干扰、提高灵敏度及提高速度的优点。在优化实验条件后进行苯酚和苯胺的测定,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24.24 mg·L-1和1.01~24.29 mg·L-1,其检测限分别为0.097和0.685 mg·L-1。对合成样进行分析时,苯酚和苯胺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0%和2.16%, 标准加入的回收率在95%~104%之间, 结果良好。对污染河水水样进行分析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1%~108%之间。
2004 Vol. 24 (01): 118-121 [摘要] ( 1614 ) PDF (832 KB)  ( 391 )
122 有机溶剂中水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李桂芝,刘永明
在有机溶剂中有水存在时,氯醌酸发生离解,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显著增加。详细地研究了氯醌酸变色机理及其用于测定水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了白酒、食用酒精与试剂无水酒精中的水含量,得到满意测定结果。测定线性范围为φ(H2O) 0.02%~10%,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甲醇、异丙醇、丁酮、丙酮、乙腈、四氢呋喃中水的测定进行了实验,得到了相应的吸光度与浓度校准曲线。
2004 Vol. 24 (01): 122-124 [摘要] ( 534 ) PDF (864 KB)  ( 356 )
125 2-(2-喹啉偶氮)-1,5-苯二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银的研究
台 希1,胡秋芬1,杨光宇2,尹家元2
研究了新试剂2-(2-喹啉偶氮)-1,5-苯二酚(QADHB)与银的显色反应,在pH=5.0柠檬酸-氢氧化钠(内含0.01 mol·L-1 Na2EDTA)缓冲介质中,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存在下,QADHB与银反应生成摩尔比为2∶1的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Waters Sep-Park 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富集在小柱上的络合物用乙醇(含1%乙酸)洗脱后,在乙醇介质中,其吸收光谱的λmax=550 nm,ε=6.99×104 L·mol-1·cm-1。银含量在0~1.2 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04 Vol. 24 (01): 125-127 [摘要] ( 247 ) PDF (807 KB)  ( 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