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26卷 09期
刊出日期:2006-09-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569 瞬态光谱法确定环氧丙烷DDT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基团
李萍1,2,胡栋2,3,袁长迎2,4,戴松晖1,肖海波1
解决了燃料爆燃转爆轰(DDT)过程初始阶段弱辐射瞬态光谱测试问题、反应中间产物辐射相对强度定标问题和瞬态光谱测试系统同步控制问题后,从爆炸激波管的6个不同侧窗,拍摄了环氧丙烷DDT过程不同距离处的曝光时间为2~8 μs、分辨率达到0.2 nm的瞬态发射光谱。对所测光谱进行相对强度定标后,得到了主要反应中间产物光辐射强度随燃烧波阵面传播距离的变化曲线, 此曲线反映出DDT过程中反应中间产物的发展过程和其相应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在爆燃阶段,燃烧气体的化学反应速率平缓增加,反应中间产物浓度逐渐增大;但在爆燃转爆轰的瞬间,反应急剧增快,反应中间产物的浓度突跃式地成倍增大。其中CO分子和CHO,OH自由基的浓度增幅显著大于其他反应产物,表明这几个基团是环氧丙烷爆燃转爆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基团。
2006 Vol. 26 (09): 1569-1572 [摘要] ( 2363 ) PDF (628 KB)  ( 384 )
1573 圆偏振飞秒激光脉冲与低压氙气体靶相互作用软X射线辐射实验研究
王向贤1, 2,3,黄文忠2,谷渝秋2,洪伟2,蒋刚3, 温贤伦2,何颖玲2,焦春晔2,王光昶2,3,张双根2,3
利用平场光栅谱仪,分别在2和3 kPa的低气压下,测量了脉宽35 fs的圆偏振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5 mm长氙气体靶相互作用产生的波长在5~60 nm范围内的离子谱线。2 kPa时最强的跃迁为XeⅧ:4d105s(2S1/2)—4d95s5p(2P3/2)的17.085 6 nm线,3 kPa时最强的跃迁为11.343 nm的XeⅦ 4d105s2(1S0)—4d95s25f(3P1)跃迁。两种气压下,Xe均被电离到XeⅦ,XeⅧ,XeⅨ态。
2006 Vol. 26 (09): 1573-1576 [摘要] ( 323 ) PDF (410 KB)  ( 396 )
1577 Rb(5PJ)+Rb(5PJ)→Rb(5S)+Rb(nl=5D,7S)碰撞能量合并
穆保霞,王淑英,崔秀花,张刚台,袁强华,戴康,沈异凡*
研究了Rb(5PJ)+Rb(5PJ)→Rb(nlJ′)+Rb(5S)碰撞能量合并过程,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分别共振激发Rb原子的5P1/2或5P3/2态,利用另一与泵浦激光束反向平行的单模激光束作为吸收线探测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吸收线分别调至5P1/2→5D3/2和5P3/2→7S1/2跃迁。由激发态原子密度和谱线荧光比得到碰撞能量合并过程的截面, 对5P3/2激发,碰撞转移得到5D5/2,5D3/2和7S1/2的截面分别是(1.32±0.59)×10-14,(1.18±0.53)×10-14和(3.21±1.44)×10-15 cm2;对5P1/2激发,碰撞转移到5D5/2和5D3/2的截面分别是(6.57±2.96)×10-15和(5.90±2.66)×10-15 cm2。与其他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2006 Vol. 26 (09): 1577-1580 [摘要] ( 1833 ) PDF (380 KB)  ( 443 )
1581 掺杂的AgCl微晶在化学增感条件下的光电子衰减特性
李晓苇,江晓利,孟涛,代秀红,赵晓辉,董国义,韩理
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技术研究了K4Fe(CN)6浅电子陷阱掺杂剂和S+Au增感剂对立方体AgCl微晶光生电子衰减时间分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浓度为10-8~10-7 mol·mol-1Ag时,在增感之前,掺杂位置越接近表面时,光电子衰减过程会变慢,即衰减时间增加;S+Au增感后的掺杂乳剂中光电子衰减变快,说明了增感中心起深电子陷阱作用,当掺杂位置接近表面90%Ag时,光电子衰减时间突然减小,说明表面掺杂中心和增感中心可能发生了某些反应。
2006 Vol. 26 (09): 1581-1583 [摘要] ( 1649 ) PDF (337 KB)  ( 398 )
1584 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反演大气环境单环芳香烃有机物
谢品华1,付强2,刘建国1,刘文清1,秦敏1,李昂1,刘世胜1,魏庆农1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是利用气体分子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的特征吸收来测量其浓度含量,如SO2,NO2,O3等。由于大气环境中的芳香烃有机物含量较低,并且其在紫外的特征吸收光谱与O2和O3分子的吸收谱相互重叠,交叉干扰,使得对芳香烃有机物的测量比较困难。文章利用自制的差分吸收光谱系统,采用与实际测量光程接近、经过插值的氧气分子吸收柱密度作为氧气分子吸收的参考光谱,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去除其干扰,另外采用不同温度下的O3吸收截面作为参考光谱修正O3的温度效应,测量了大气环境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苯酚,表明差分吸收光谱方法能满足大气环境中单环芳香烃的测量。
2006 Vol. 26 (09): 1584-1588 [摘要] ( 1698 ) PDF (569 KB)  ( 448 )
1589 介质阻挡放电氢等离子体中氢原子浓度的光谱诊断
王卫国1, 徐勇1, 2*,刘忠伟1, 朱爱民1, 2, 王文春1, 2
在化学气相沉积功能材料等离子体刻蚀及表面处理等过程中, 氢原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利用发射光谱技术诊断氢原子的基本原理,以氩气作为内标对介质阻挡放电氢等离子体中的氢原子浓度进行了定量的诊断,研究了氢原子浓度、氢分子解离率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发现在0.32到5.1 kPa气压范围内,氢分子的解离率由5.2%下降到0.089%,相应的氢原子浓度由4.9×1015·cm-3下降到1.3×1015·cm-3。文章还研究了氢Balmer系以及氩(750.4 nm)谱线的发射强度随气压、放电电压、频率等放电参数的变化规律。
2006 Vol. 26 (09): 1589-1593 [摘要] ( 1206 ) PDF (615 KB)  ( 485 )
1594 离子分子束源的浓度调制光谱研究
孙殿平,朱轶,杨晓华,应许屏,刘煜炎,陈扬骎*
建立了一套交流放电产生离子分子束源的装置,以N2为例,束流中N2的发射谱强度远大于N2的发射谱强度,N+2(B)/N2(C)高达6∶1。根据其发射谱,对交流放电过程和浓度调制光谱进行了测量研究,并计算了离子分子激发态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分别为3 310和282 K。
2006 Vol. 26 (09): 1594-1597 [摘要] ( 552 ) PDF (459 KB)  ( 399 )
159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王靖1, 2,郭晨1,梁向峰1, 2,郑丽丽1, 2,陈澍1, 2,马俊鹤1, 2,刘会洲1*
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在水溶液中不同浓度和不同相互作用时间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短时间和低浓度时SDS使BSA的α-螺旋结构增加,无规结构降低,没有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当SDS浓度很大或者SDS与BSA的作用时间长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BSA的α-螺旋结构降低,无规结构增加。
2006 Vol. 26 (09): 1598-1600 [摘要] ( 1198 ) PDF (324 KB)  ( 513 )
160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赵杰文1,陈全胜1,张海东1, 2,刘木华1, 3
茶叶快速准确鉴别方法研究是当前茶叶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模式识别方法鉴别了龙井、碧螺春、毛峰和铁观音4种中国名茶。研究结果表明,在6 500~5 300 cm-1波数范围内的光谱,通过MSC预处理方法,用8个主成分建立的模型最好,模型对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的鉴别率分别达到98.75%和95%。该研究为快速准确鉴别茶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006 Vol. 26 (09): 1601-1604 [摘要] ( 1564 ) PDF (551 KB)  ( 483 )
1605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在枇杷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李建平,傅霞萍,周莹,应义斌*,谢丽娟,牛晓颖,闫战科,于海燕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两个产地三个品种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无损检测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波长1 400~1 500 nm和1 900~2 000 nm两段范围,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光谱吸光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主成分回归PCR三种方法分别建立这两个波段和全波段范围的模型,全波段的PLSR模型的效果较优。研究发现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建立的模型均不如原始光谱建立的模型效果好。最终建立三个品种枇杷样品的原始光谱在全波段范围经17点平滑后的PLSR模型,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5。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可用于枇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定量分析。
2006 Vol. 26 (09): 1605-1609 [摘要] ( 1654 ) PDF (601 KB)  ( 839 )
1610 FTIR应用于原产地中药材白芍的测定方法研究
洪庆红1,2,成则丰2,程存归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白芍的测试比较,并对白芍木质部及外表皮部、不同产地的药典白芍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白芍木质部与外表皮部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所含的芍药苷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木质部比外表部要高,而在杭白芍、亳白芍及川白芍中,以杭白芍的质量为佳。
2006 Vol. 26 (09): 1610-1613 [摘要] ( 1165 ) PDF (499 KB)  ( 446 )
1614 模型传递用于解析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
张琳,张黎明,李燕*,胡兰萍,王俊德
基于模型传递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可对存在背景干扰,谱峰严重混叠的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remote sen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S-FTIR)谱图进行解析的方法。分别用4组分气体混合物的EPA红外标准谱图和RS-FTIR谱图,建立校正和预测模型,经过正交信号校正(OSC)处理后,用EPA红外谱图数据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对RS-FTIR谱图数据进行预测,得到的丙酮、甲醇、苯和三氯甲烷的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P)分别为:0.008 5,0.018 0,0.064 0,0.002 8。未经OSC处理时的RMSEP依次是0.085 6,0.047 9,1.065 3,0.014 2。经优化,支集选择的方法为Kennard-Stone法,OSC在实现过程中循环次数为3时得到的预测结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背景和校正模型给RS-FTIR监测大气污染物带来的制约。
2006 Vol. 26 (09): 1614-1617 [摘要] ( 1643 ) PDF (467 KB)  ( 426 )
1618 波长选择算法在近红外光谱法中药有效成分测量中的应用
谷筱玉, 徐可欣, 汪曣*
建立基于仪器分析方法的质量标准是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能够反映样品的多种信息、易于在线应用的优势,应用于中成药生产的在线质量监控,可以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但在近红外光谱检测中存在着各成分谱图重叠严重,光谱信息冗余,特征吸收区域不明显的问题,需要对采集到的波长进行优选,以达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和简化模型的目的。从近红外光谱方法测量中药有效成分的基础研究入手,以冰片含量的检测为例,尝试采用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及物理意义相对明确的多链逐步选择法对校正模型的波长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波长选择的方法可以使模型采用的波长数减少的同时提高预测精度,波长选择最多可将波长数减少84%,预测精度提高47.6%。
2006 Vol. 26 (09): 1618-1620 [摘要] ( 2206 ) PDF (428 KB)  ( 484 )
1621 一种用多色光作为激发源产生拉曼光谱的新算法
徐怡庄1,王建林2,吴瑾光1
探讨用多色光代替激光作为拉曼光源的新型拉曼光谱仪的可能性。根据拉曼光谱原理, 并通过数学分析, 发现当用多色光照射在样品上时, 所得到的散射光经散射频率校正后在不同频率上的强度分布可以写成样品的Raman-Rayleigh联合散射谱和激发光光源的功率谱的卷积。利用傅里叶变换算法,有可能从多色光照射样品所得到的散射光谱中导出样品的拉曼光谱。基于上述原理,可能发展出不用激光的新一代拉曼光谱仪。
2006 Vol. 26 (09): 1621-1623 [摘要] ( 1673 ) PDF (300 KB)  ( 406 )
1624 852.3 nm激光线共振激发Cs蒸气的荧光光谱
李媛媛,殷桂琴,戴康,沈异凡*
研究了Cs蒸气被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852.3 nm线激发产生的荧光光谱。由Cs,Cs2的荧光及其强度确定了在受激Cs-Cs2系统中的若干碰撞和辐射过程。高位态原子线是由Cs(6P3/2)+ Cs(6P3/2)到Cs(6D,8S)的碰撞能量合并形成的,Cs2(B 1u)带则由Cs(6P)+Cs2(X 1Σ+g)碰撞转移产生。通过激发转移、能量碰撞合并和Cs2-Cs碰撞传能研究了6 2P原子的精细结构混合,得到了6P3/2→6P1/2碰撞转移速率系数是(5.2±2.1)×10-11 cm3·s-1,给出了过程Cs2(B 1u)+Cs(6S)→Cs2(X 1Σ+g)+Cs(6P1/2)的速率系数是(1.0±0.4)×10-9 cm3·s-1
2006 Vol. 26 (09): 1624-1626 [摘要] ( 422 ) PDF (317 KB)  ( 462 )
1627 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对磺酸基杯[4]芳烃对吖啶的包结作用
周运友,卢琴,刘春,佘世科,杨续来,王伦
合成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1),并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在柠檬酸缓冲溶液(pH=5.92, 0.1 mol·L-1)中对吖啶的包结行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当加入(1)后,吖啶的荧光峰有红移,且荧光强度随着所加的(1)浓度的增大而发生猝灭。结果显示二者形成了1∶1的稳定包合物。计算了在15.0,20.0,25.0及30.0 ℃下的包结稳定常数,它们依次为3.08×105,4.45×104,2.58×104和8.90×103,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ΔGH和ΔS。结果说明反应是放热的且是焓变驱动的。其包结机理可能为吖啶部分进入了对磺酸基杯[4]芳烃的空腔中,且吖啶稠环的质子化的N原子与(1)的一个SO-3基团之间以较强的静电作用成键;在此强静电作用的驱动下以及较弱的范德瓦耳斯力、疏水作用的辅助下主客体形成了1∶1的配合物。
2006 Vol. 26 (09): 1627-1630 [摘要] ( 1648 ) PDF (500 KB)  ( 446 )
1631 基于荧光响应的氨传感膜研究
章丽燕1, 2,赵丽2,陈曦2, 3*
利用有机改性溶胶-凝胶的包埋方式,以氨基荧光素(AF)为荧光指示探针制备氨传感敏感膜,考察了AF与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OPS)作用后的膜泄漏度及荧光光谱行为的变化,对氨传感敏感膜的配比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获得了对氨具有高响应灵敏度而对pH无响应的氨光传感敏感膜。利用自行构建的氨传感检测装置对水体中氨进行了检测,传感膜对水溶液NH4的最低检出限为0.3 μg·mL-1,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线性范围为1~80 μg·mL-1,响应时间(t95)为4 min,敏感膜使用寿命大于6个月。
2006 Vol. 26 (09): 1631-1635 [摘要] ( 1076 ) PDF (585 KB)  ( 443 )
1636 淀粉悬浮液荧光光谱特性的研究
何海建1,虞锐鹏2,朱拓3*,顾正彪4,徐辉1
为实现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随时检测监控及自动控制,以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具有发光特性为着眼点,研究淀粉悬浮液在紫外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可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中自由基的产生、发光和消失的特点及机理的探索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参考。实验结果表明:淀粉悬浮液在260~280 nm的紫外光激励下,发射峰值波长在339 nm左右。理论分析表明, 淀粉分子环结构中醚键C—O—C的氧未共键电子吸收激发光子产生n→σ*跃迁后,发射出荧光。
2006 Vol. 26 (09): 1636-1639 [摘要] ( 1747 ) PDF (466 KB)  ( 423 )
1640 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作用的荧光研究及分析应用
陈莉华1, 2, 尹红1, 杨朝霞1, 张克梅1, 刘六战2, 沈含熙2
介绍了吡罗红为指示剂通过荧光降低法研究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两者为酶和底物作用模型,作用位点为药物的过氧基团和氯化血红素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其动力学催化常数Km, VmaxKcat分别为8.4×10-5 mol·L-1, 7.4×10-6 mol·L-1·s-1及50.23 s-1,催化活性分别受去激活剂和高温影响。在最佳条件下, 荧光降低值ΔF(F0-F)与青蒿素浓度在0.0~1.27×10-6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2.3×10-8 mol·L-1, 该方法已用于测定血浆和尿液介质中的微量青蒿素。
2006 Vol. 26 (09): 1640-1643 [摘要] ( 1147 ) PDF (495 KB)  ( 400 )
1644 邻,间,对甲基丙烯酰胺基苯甲酸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
金正能1,路建美1,2*, 徐庆锋1, 王丽华1
用邻氨基苯甲酸(o-ABA),间氨基苯甲酸(m-ABA),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邻甲基丙烯酰胺基苯甲酸(o-MAABA),间甲基丙烯酰胺基苯甲酸(m-MAABA)和对甲基丙烯酰胺基苯甲酸(p-MAABA),通过1H NMR,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详细考察了所得化合物的荧光性能,发现o-MAABA和p-MAABA在358 nm处有最大激发波长,而m-MAABA则在324 nm处,它们在最大激发波长下的发射波长都位于420 nm左右的蓝光区域,o-MAABA强度最强,p-MAABA最弱。
2006 Vol. 26 (09): 1644-1648 [摘要] ( 474 ) PDF (592 KB)  ( 440 )
1649 敌草胺对映体圆二色光谱表征及其水体中微量对映体含量测定
陈胜文1, 蔡喜运1, 席萌1, 张安平1, 刘维屏1, 2*
应用手性Chiralpak OJ-H柱对除草剂敌草胺进行分离,对其两个对映体用圆二色光谱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之上,应用荧光检测器建立了测定水体中微量敌草胺对映体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外消旋体线性范围为10~100 ng·mL-1;外消旋体最低检测限为8 ng·mL-1,对映体纯的检测限为4 ng·mL-1。该方法对于测定环境水体中敌草胺的手性选择性累积具有现实意义。
2006 Vol. 26 (09): 1649-1652 [摘要] ( 1611 ) PDF (506 KB)  ( 410 )
1653 吖啶橙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在测定蛋白质中的应用
石燕,郑为完,吴晓星,周德红
运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染料吖啶橙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牛血清白蛋白后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以吖啶橙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生成的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讨论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采用荧光呈现法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反应灵敏,速度快,线性范围为0~4.17×10-7 mol·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9%, 检出限为8.73×10-10 mol·L-1。
2006 Vol. 26 (09): 1653-1655 [摘要] ( 1682 ) PDF (372 KB)  ( 465 )
1656 桑色素-Ce(Ⅳ)体系共振光散射法选择性测定小牛胸腺DNA
周敏,马永钧,张德懿,陈慧*
研究了桑色素与Ce(Ⅳ)反应形成的络合物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RLS)特征,发现小牛胸腺DNA(ctDNA)或鲱鱼精DNA(hsDNA)的加入都能使桑色素-Ce(Ⅳ)体系在320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峰增强。在最优条件下,RLS强度与ctDNA的浓度在0~25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 μg·mL-1;但是RLS强度对hsDNA的浓度却没有线性响应。并且,由于RLS强度对hsDNA浓度的响应值大大低于同浓度的ctDNA,因此可用于hsDNA存在下对ctDNA的选择性测定。将该法用于4种合成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3.7%~108.4%之间。
2006 Vol. 26 (09): 1656-1659 [摘要] ( 1125 ) PDF (424 KB)  ( 439 )
1660 紫外激光照射引起的硅酸铅玻璃结构的变化
贾宏志1,王文澄2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对硅酸铅玻璃薄膜和体材料受紫外激光照射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66 nm的紫外激光照射硅酸铅玻璃体材料时,能使其Urbach能量增大,即玻璃结构的无序性增大。电子自旋共振谱研究表明,266 nm激光照射不会在硅酸铅玻璃中产生顺磁缺陷中心, 也不会对硅酸铅玻璃薄膜在235 nm附近的吸收峰产生影响,但用248 nm紫外激光照射则观察到了235 nm吸收峰的光漂白现象。
2006 Vol. 26 (09): 1660-1663 [摘要] ( 2241 ) PDF (446 KB)  ( 397 )
1664 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姚虹,魏太保,徐维霞,张有明*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的包结作用,运用摩尔比法和直线拟合法(Hildebrand-Benesi法)确定了包结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计算了主客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稳定常数Ks,从而得到包结过程的热力学数据ΔHS。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硫脲、二苯脲均形成2∶1型的包结物,由于相邻的2个β-环糊精空腔间的协同作用,包结稳定常数Ks较1∶1型包结物大。包结过程是焓驱动的,主客体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是包结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2006 Vol. 26 (09): 1664-1667 [摘要] ( 2106 ) PDF (416 KB)  ( 448 )
1668 阿克拉霉素A与DN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胡敏1,2,张镇西1*,沈国励3,刘娅莉3
文章研究了阿克拉霉素A(ACR)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ACR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受pH值影响较大,且随DNA加入产生减色效应。通过计算, ACR与DNA的结合常数比单纯以嵌入式与DNA结合的蒽醌类化合物大约1~2个数量级为2.7×106 mol·L-1,结合位点数为0.67碱基对,ACR与DNA结合方式复杂,ACR为非经典嵌入剂。
2006 Vol. 26 (09): 1668-1671 [摘要] ( 1523 ) PDF (465 KB)  ( 450 )
1672 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王春,吴秋华,王志*,陈大刚
利用荧光光谱(FS)和紫外光谱(UV)法研究了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槲皮素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槲皮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2.8×108(26 ℃)和3.1×108(36 ℃),结合位点数为1.76±0.0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槲皮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25 nm (26 ℃)和3.30 nm(36 ℃),表明槲皮素的部分片段可以插入BSA分子内部。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并由此推断槲皮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2006 Vol. 26 (09): 1672-1675 [摘要] ( 1676 ) PDF (475 KB)  ( 519 )
1676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张前前1,王磊2,类淑河3,祝陈坚1,王修林1*
文章选取了东海9个典型浮游植物赤潮种、优势种,在实验室2个温度(20,15 ℃)和2个光照(7 000, 1 100 lux)条件下进行培养,对不同温度、光照和生长周期条件下9种浮游植物的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归一化的光谱数据组成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采用第一特征值与所有特征值的和之比来衡量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相似性,选取了25条能够表征9种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基本特征的代表谱。其中,等鞭金藻和柔弱角毛藻各1条,岛国大扁藻和旋链角毛藻各2条,裸甲藻3条,塔玛亚力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和聚球藻各4条。然后,进一步提取代表谱中具有较大判别能力的波长点,总共得到7个特征波长段(点),它们是340.5~420.5 nm波段、423.5~431 nm波段、440.5~525.5 nm波段和760.5,763.5,769.5,856.5 nm波长点;由此形成的特征谱,对量测光谱判别分析正确率达到80%。
2006 Vol. 26 (09): 1676-1680 [摘要] ( 2430 ) PDF (471 KB)  ( 552 )
1681 四取代4-异丙苯基苯氧基酞菁铅复合凝胶玻璃的结构及光限幅性能研究
秦静,林志鹏,詹红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取代4-异丙苯基苯氧基酞菁铅PbPc(CP)4掺入二氧化硅(SiO2)凝胶玻璃基质,制备均匀掺杂的PbPc(CP)4复合凝胶玻璃,并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TEM)图像对PbPc(CP)4在复合凝胶玻璃中的存在状态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对PbPc(CP)4在液相体系和固相体系中的光限幅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bPc(CP)4以团簇形式存在于复合凝胶玻璃中,并由于钢性结构固相基质的保护作用使其在复合凝胶玻璃相对于液相体系中表现出较强的光限幅特性。
2006 Vol. 26 (09): 1681-1684 [摘要] ( 598 ) PDF (552 KB)  ( 471 )
1685 磺酰脲除草剂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叶发兵1, 2,董元彦1*, 周鹏2,莫小曼2,胡先文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氯磺隆、甲磺隆、苄嘧磺隆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过氧化氢酶的荧光均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形成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过氧化氢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根据荧光猝灭结果确定了除草剂-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氯磺隆:K=8.69×105 L·mol-1, n=1.16;甲磺隆:K=1.01×106 L·mol-1, n=1.21;苄嘧磺隆:K=3.52×103 L·mol-1, n=0.77。由此可见,3种除草剂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作用: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
2006 Vol. 26 (09): 1685-1687 [摘要] ( 553 ) PDF (429 KB)  ( 399 )
168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用于巴戟天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吴拥军1,石 杰2,屈凌波2,李斐菲2,李晓静2,吴逸明1*
将中药巴戟天提取液加入鲁米诺-H2O2-CuSO4化学发光体系,测量其发光强度, 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可以评价巴戟天的抗氧化活性,并将巴戟天与抗坏血酸的抗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证明巴戟天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系吸光度的变化来研究巴戟天对OH·及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结果发现:巴戟天对OH·及O2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结果较为满意。提示中药巴戟天可作为潜在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药物。
2006 Vol. 26 (09): 1688-1691 [摘要] ( 1129 ) PDF (471 KB)  ( 514 )
1692 硒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邱建华,王秋泉*,黄本立
综述了近年来在硒形态分析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分离检测方法,接口技术, 以及硒形态的结构分析的最新发展状况,并且介绍了硒形态分析中各种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006 Vol. 26 (09): 1692-1701 [摘要] ( 1138 ) PDF (1073 KB)  ( 453 )
1702 痕量锗的HG-ICP测定及介质对其测定的影响的研究
金未,赵承易*,马辉
采用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锗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不同酸介质、NaBH4浓度及共存元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2 ng·mL-1,精密度为0.9%。用环境标准物质进行对照,其测定值均在给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并且针对反应介质对锗测定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2006 Vol. 26 (09): 1702-1706 [摘要] ( 1165 ) PDF (530 KB)  ( 467 )
1707 ICP光源中载气压力对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的影响
陈金忠,哈静,魏艳红,郭庆林,怀素芳
为了提高ICP光源等离子体的辐射强度,利用常规同心气动雾化器,增大载气压力,提高样品溶液的雾化效率,并且通过释放掉部分气溶胶的方法,以合适的流速将样品送入等离子体焰。经过测量水样品中元素Ca,Si,Sr和Zn的谱线强度表明,在常规条件下载气压力为0.05 MPa时有谱线峰值强度;当释放掉部分气溶胶以后,在0.07 MPa的载气压力下测得的峰值强度分别提高了38%,79%,45%和70%。另外,使用较高的载气压力并不影响等离子体辐射的稳定性。
2006 Vol. 26 (09): 1707-1709 [摘要] ( 1675 ) PDF (395 KB)  ( 471 )
1710 ICP-MS法测定茶叶及其多糖提取物中的降血糖相关性元素
谢明勇1,聂少平1,傅博强2,王小如2
采用微波溶样ICP-MS法测定了江西婺源绿茶茶叶、茶叶温水及热水浸提液和茶多糖中降血糖相关性元素(ERBS)的含量,探讨了ERBS含量与茶叶品质老嫩以及茶多糖中ERBS含量与茶叶中ERBS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叶品质老嫩不同,茶叶以及茶多糖中各ERBS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由品质差的茶叶提取得到的茶多糖中的ERBS的量较高。茶叶中结合于多糖中的各ERBS占相应ERBS总量的比例在0.03%~9.57%之间,与元素种类、茶叶品质有关。结合于多糖中的ERBS占茶叶ERBS总量的比例,鄣山特级和五级茶分别为1.11%和2.10%,对孤山老叶茶,为0.85%。测定结果可以作为选择提取茶多糖茶叶原料的依据,也可为研究茶多糖可能的降血糖机理提供可靠的无机元素方面的数据。
2006 Vol. 26 (09): 1710-1715 [摘要] ( 379 ) PDF (626 KB)  ( 441 )
1716 GC/MS和GC/FTIR分析细菌降解呋喃丹的产物
武俊1,洪青1, 2,陈一楠1,李顺鹏1*
采用液体萃取法在不同的降解时期提取了细菌CDS-1(Sphingomonas sp.)降解呋喃丹的产物,经气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分离鉴定出呋喃丹的首步代谢产物呋喃酚。通过化合物质谱行为分析,基本确定了分子量为182的未知化合物为2-羟基-3-叔丁醇基-苯酚,并且确定其为呋喃酚的下一步代谢产物。经气-质联用与气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GC/FTIR)分析,确定细菌在降解呋喃丹后期产生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
2006 Vol. 26 (09): 1716-1719 [摘要] ( 1808 ) PDF (499 KB)  ( 426 )
1720 11种贝螺肉类27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
何晋浙,赵培城,杨开,张建友,孙培龙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贝肉类样品,并用ICP-AES法测定11种贝肉类中的27种微量元素Ca,Mg,K,Na,P,S,Zn,Mn,Fe,Cu,Cr,Co,Se,Sn,Ni,Al,Ti,V,Mo,Ba,Ge,Si,Cd,I,Pb,As和Hg,结果表明:ICP-AES法在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的仪器方法中显示巨大的优势,11种贝肉类中含有20多种以上微量元素,淡水养殖的贝肉类比海水养殖的钙含量要高得多,有害金属元素主要存在着As和Pb的污染概率。
2006 Vol. 26 (09): 1720-1723 [摘要] ( 507 ) PDF (403 KB)  ( 410 )
1724 超支化聚合物吸附金、铂和钯及化学光谱行为的研究
李慧芝1,翟殿棠1,寿崇琦2,赵淑英1,魏琴1
超支化聚合物在盐酸介质中分离富集金、铂和钯,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的特点。将吸附后的树脂灰化,用碳粉、硫酸锶和氧化锆作缓冲剂, 采用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金、铂和钯,选择锆作内标线,直接压样于杯形的石墨电极中,测定简便、快速和准确。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此建立测定金、铂和钯的新方法。金、铂和钯的分析线分别为312.3, 306.5和311.4 nm,内标线选择为310.7 nm的锆,金、铂和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0~0.40%和0~0.20%。金、铂和钯的检测限分别为0.010%,0.003%和0.003%。用于样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2006 Vol. 26 (09): 1724-1727 [摘要] ( 610 ) PDF (508 KB)  ( 445 )
1728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肿瘤中成药中微量元素
刘彦明,王辉,韩金土,娄志鸽,乐世平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复方天仙胶囊、消癌平片、参灵蓝胶囊、至灵胶囊和参莲胶囊5种抗肿瘤中成药中的15种微量元素。详细讨论了消化液(混酸)种类、混酸比例、消化时间及消化液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抗癌中成药中,Ca,Mg,K,Na,Fe,Zn,Mn,Co和Ni的含量较为丰富。
2006 Vol. 26 (09): 1728-1731 [摘要] ( 215 ) PDF (508 KB)  ( 443 )
1732 磷酸钇共沉淀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氯化镍和硫酸锰中的痕量铅和铁
苏耀东,朱文颖,马红梅,陈龙武
研究了采用磷酸钇(YPO4)作为共沉淀载体选择性分离富集NiCl2,MnSO4溶液中的痕量Pb2+和Fe3+,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的方法。共沉淀受pH,YCl3和H3PO4溶液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溶液pH 3.0~4.0时,YPO4能够定量共沉淀氯化Ni中的Pb和Fe以及硫酸Mn中的Pb。对于20 mL溶液,Pb和Fe的检出限分别为1.63×10-2 mg·L-1和4.58×10-2 mg·L-1。在NiCl2溶液中,Pb和Fe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100.91%和99.73%;在MnSO4溶液中,Pb和Fe的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9.45%和98.98%。实验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006 Vol. 26 (09): 1732-1734 [摘要] ( 1109 ) PDF (394 KB)  ( 453 )
1735 微量脉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螺旋藻中的微量元素
程存归1,洪庆红1,2,李丹婷1,范勐海1,蔡小丹1
将微量脉冲进样技术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对钝顶螺旋藻中的Ni,Zn,Mn,Cu,Mg,Fe,Ca和Pb等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含有丰富的镁,锌,铁及钙,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8%~106.12%,RSD<4.26%,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可为探讨钝顶螺旋藻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2006 Vol. 26 (09): 1735-1737 [摘要] ( 2092 ) PDF (437 KB)  ( 469 )
1738 基于小波多尺度特征匹配的类星体红移测量方法
刘中田1,李乡儒1,吴福朝1,赵永恒2
在中国正在实施的大型巡天项目(LAMOST项目)中,预计能获得105数量级的类星体光谱。文章旨在研究适用于LAMOST观测数据的类星体红移测量方法。为了克服信噪比较低的不利因素,文章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类星体宽发射线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多尺度特征匹配的方法进行类星体红移测量。通过对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 data release 2(DR2)中的15, 715条类星体光谱的实验表明,在误差为0.02的范围内所用方法的正确率达到95.13%。该方法可对相对定标的类星体光谱数据进行红移测量,符合LAMOST数据的要求,可为天文学家进行类星体和宇宙大尺度等研究提供帮助。
2006 Vol. 26 (09): 1738-1741 [摘要] ( 1177 ) PDF (407 KB)  ( 448 )
1742 InP纳米颗粒的超快动力学和光学非线性
李丹1,杨合晴2,梁春军1,钱士雄3
通过飞秒泵浦-探测方法测量了波长为800 nm时InP半导体纳米颗粒激发态的瞬态动力学过程。观察到一个快速的光致漂白建立和一个漂白的恢复过程,分析饱和吸收的来源可能是带填充效应引起跃迁的饱和吸收。对于漂白恢复中的快过程是由于自由载流子的弛豫,而慢成分是由于光激发载流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受陷于表面态形成的限域载流子的弛豫。通过飞秒光克尔效应(OKE)方法测量材料的超快非线性响应曲线,计算了材料的光学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分析了非线性的来源。
2006 Vol. 26 (09): 1742-1745 [摘要] ( 1160 ) PDF (438 KB)  ( 427 )
1746 酒石酸络盐均相沉淀法制备CeO2纳米晶的研究
嘎日迪1,李霞1*,丽丽2,照日格图1
以硝酸铈、酒石酸铵为原料,采用络合均相沉淀法制备了CeO2纳米晶。研究了酒石酸铈络合物的形成和沉淀的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用XRD,TEM和SEM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从样品的SEM照片可以看到形貌为蓬松泡沫状多孔性立体结构,经HRTEM观察小颗粒具有很清楚的晶格条纹,说明这些小颗粒为CeO2纳米晶。
2006 Vol. 26 (09): 1746-1748 [摘要] ( 993 ) PDF (752 KB)  ( 452 )
1749 基于多光谱视觉传感技术的油菜氮含量诊断方法研究
冯雷1,方慧1,周伟军2,黄敏1,何勇1*
实时、便捷、可靠的作物营养诊断方法是进行科学的作物施肥管理的基础,也是精确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提出利用光谱技术分析不同养分水平的油菜在生长过程中的光谱反射特征,用包含绿、红和近红外三波段通道的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技术对植物叶面氮素营养进行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目的是建立能准确反映植物营养状况的检测模型,实时过滤掉土壤噪声和气候条件等环境干扰,实现对植物营养成分进行快速、准确、非破坏性检测。通过试验建立了叶绿素仪数值和全氮含量在油菜中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利用绿、红和近红外三通道图像灰度和反射率关系的经验线性标定模型分析得到的油菜植被指数与叶绿素仪数值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可以达到0.927。
2006 Vol. 26 (09): 1749-1752 [摘要] ( 394 ) PDF (566 KB)  ( 515 )
1753 系数倍率-光谱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总黄酮和总皂甙
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刘晓媛
文章对绞股蓝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总皂甙进行了分析测定。这两种化合物在香草醛-高氯酸作用显色后加入冰醋酸, 分别在451和547 nm处有良好的吸收, 但吸收曲线相互重叠, 难以同时测定。采用系数倍率-光谱法以芦丁和人参皂甙Rb1为对照品, 对绞股蓝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进行分析, 以达到同时测定的目的。所得回归方程分别为: ΔA=0.013 3+4.417 0c, 相关系数r=0.999 4,黄酮的浓度0~0.16 μg·mL-1范围内, 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ΔA=2.775 5c-0.888 1×10-2, 相关系数r=0.999 1, 在总皂甙的浓度0~0.30 μg·mL-1范围内, Δ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它们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该法的回收率分别为104.0%~113.0%, 86.8%~94.6.0%,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58%(n=9), 0.35%(n=9)。方法简便, 快速,准确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2006 Vol. 26 (09): 1753-1756 [摘要] ( 598 ) PDF (432 KB)  ( 449 )
1757 热凝固致人肝组织光衰减和光穿透深度的变化
魏华江1,郭周义1*,谢树森2,谷怀民1,巫国勇3,何博华4,金鹰1
采用双积分球和反向倍增法(IAD),研究了热凝固致人肝肿瘤及正常人肝组织对680, 720,780,810, 850, 890 nm波长的钛宝石激光的光穿透深度和光衰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波长的激光的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和正常肝对光穿透深度都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热凝固后的激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的穿透深度小(P<0.05),6个波长的激光对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的光穿透深度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后的正常肝穿透深度大(P<0.05)。热凝固前后的人肝肿瘤和正常肝对6个波长的激光的衰减都是随着激光波长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热凝固后的人肝肿瘤和正常肝的光衰减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的衰减大(P<0.05),热凝固前后的肝肿瘤对光的衰减也都分别显著地较热凝固前后的正常肝衰减大(P<0.05)。
2006 Vol. 26 (09): 1757-1760 [摘要] ( 1802 ) PDF (446 KB)  ( 433 )
1761 光纤药物在位溶出度/释放度监测仪实时监测甲硝唑维B6片体外溶出度
吴军1,杨梅2,李新霞3,陈坚3
采用光纤化学传感技术, 建立了实时、在位监测固体复方制剂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分支光纤一端连接光源,公共端部探头浸入溶出液,另一端连接检测器,计算机记录并处理数据。实验显示, 甲硝唑维B6片中甲硝唑的高、中、低浓度组回收率分别为100.8%, 99.8%和100.6%; RSD分别为2.5, 0.8, 1.1; 维生素B6的高、中、低浓度组回收率分别为98.8%, 100.8%和98.8%; RSD分别为4.1, 4.1, 2.5。该法可监测药物溶出的全过程,显示药物实时溶出曲线图,直接提取相关溶出参数。表明,光纤化学溶出度过程监测法能够有效的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并能真实地反映药物溶出的全过程。
2006 Vol. 26 (09): 1761-1764 [摘要] ( 1623 ) PDF (497 KB)  ( 855 )
1765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蓝色圆珠笔油墨字迹的书写时间
史晓凡1,李心倩1,许英健1,王景翰1,王彦吉2
由圆珠笔油墨形成的契约、合同、收据和借条等可疑文件的真伪及形成时间的鉴定是目前法庭科学实验室经常遇到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种简便、灵敏和准确的检验圆珠笔油墨字迹色痕的异同及形成时间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一种可以检验圆珠笔油墨的种类及形成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圆珠笔油墨中染料的种类及染料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确定圆珠笔油墨字迹的异同及书写时间,染料随时间的变化可以通过相应的色谱峰的峰面积比计算而得。
2006 Vol. 26 (09): 1765-1768 [摘要] ( 2510 ) PDF (530 KB)  ( 499 )
1769 基于连续光谱分析的微型生化分析仪及临床试验
胡松,温志渝,梁玉前,杜晓晴,张波
介绍了一种基于连续光谱分析的微型生化分析仪及其相应的临床试验。该微型生化分析仪采用后分光设计,具有杂散光小、连续光谱(340~770 nm)实时测量、体积小、重量轻、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小、检测快速直观等优点,在急诊、中小医疗机构和战地救护、医学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试验中选取了临床检验中具有代表性的检测项目(如尿酸,总胆固醇和血清白蛋白等),以医院当日的检验标本为试验样本,与医院的标准生化分析仪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雷杜公司半自动生化分析仪RT-1904C,Beckman公司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对比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微型生化分析仪器已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
2006 Vol. 26 (09): 1769-1773 [摘要] ( 2227 ) PDF (565 KB)  ( 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