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5年 25卷 11期
刊出日期:2005-11-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745 近景测量系统全景彩色图像光谱法色度校正
唐先武,丁海曙*
在三维多模式扫描近景测量系统中,使用彩色线阵CCD(电荷藕合器件)可得到景物的一维线状彩色信息,将连续获得的不同角度上的一维彩色图像拼接起来即可形成全景彩色图像。直接在电脑彩色CRT(cathode ray tube,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上输出该图像,将发生色度失真,需要进行色度校正。通过光谱法色度校正,使得在电脑彩色CRT显示器上输出的图像和原始景物尽可能地保持色度不失真。
2005 Vol. 25 (11): 1745-1748 [摘要] ( 1995 ) PDF (962 KB)  ( 433 )
1749 用吸收差谱研究电子俘获材料的光激励发光
孙 力,王永生,何志毅,孟宪国
以SrS:Eu, Sm为例说明可以利用电子俘获材料在光激发前后的吸收谱的差别来获取电子俘获材料光激励发光的信息。电子俘获材料在激发后的吸收光谱同时包含了不同陷阱(杂质)对光激励的吸收情况。因此激发前后的吸收光谱差(吸收差谱)除了能给出与光激励谱相同的信息外,还包含空穴陷阱的激励,光存储总量等信息,因此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材料的光激励发光过程。
2005 Vol. 25 (11): 1749-1752 [摘要] ( 1097 ) PDF (807 KB)  ( 519 )
1753 ZnO:Zn荧光材料的光电子时间分辨谱和荧光光谱
董国义,窦军红, 葛世艳,林 琳,郑一博,韦志仁
采用微波吸收法,测量了ZnO及ZnO:Zn荧光粉末材料受到超短激光脉冲激发后其导带电子的衰减过程,并测量了室温下荧光材料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ZnO材料的光电子寿命为64 ns,而ZnO:Zn荧光材料的的光电子寿命为401 ns。分析认为ZnO:Zn寿命的延长是由于材料中缺陷结构的增加导致电子在导带上的弛豫时间变长。
2005 Vol. 25 (11): 1753-1755 [摘要] ( 1659 ) PDF (805 KB)  ( 520 )
1756 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玻璃的研究
张希艳,米晓云,肖志义, 刘全生
分别采用空气气氛和还原气氛,制备了稀土Eu2O3,Dy2O3掺杂的铝硅酸盐玻璃,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空气气氛条件下制备的铝硅酸盐玻璃样品均不具备长余辉发光性能, 其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均是Eu3+5Di(i=0, 1)→7Fj(j=0~4)跃迁的典型光谱。经还原气氛处理后,单掺和双掺的铝硅酸盐玻璃样品均具有长余辉发光现象,单掺Eu2+的发光峰位于462 nm,而双掺Eu2+和Dy3+的发光峰位于457 nm,且双掺Eu2+和Dy3+的样品陷阱能级较深,样品的发光持续时间长达12 h以上。
2005 Vol. 25 (11): 1756-1759 [摘要] ( 1134 ) PDF (839 KB)  ( 434 )
1760 (Sr, Ca)4Si3O8Cl4基质中Eu2+的发光特性研究
孙家跃,夏志国,杜海燕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4-xCaxSi3O8Cl4:Eu2+荧光材料,利用Van Uitert公式讨论Sr4-xCaxSi3O8Cl4:Eu2+yEu2+的晶格环境和发光特性,确定晶体中有蓝色和黄绿色两种发光中心,并讨论了它们与光谱结构的对应关系。当0<x<0.5,Ca2+固溶入Sr4Si3O8Cl4基质晶格,Eu2+占据八配位Sr2+格位,晶体主要产生蓝色中心的蓝绿色发射;当0.5<x<2,较大的Ca2+掺杂使晶胞参数变小,晶格中的杂质束缚激子态的束缚增强,Eu2+处于杂质束缚激子中心所形成的激发态能量进一步降低,发射位于长波段方向并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Sr4-xCaxSi3O8Cl4:yEu2+主要产生黄绿色中心的黄绿色发射光。
2005 Vol. 25 (11): 1760-1763 [摘要] ( 319 ) PDF (854 KB)  ( 383 )
1764 不同溶胶体系对纳米氧化锌发光特性的影响
郭书霞,张忠锁,张兴堂,赵慧玲,李蕴才,黄亚彬,杜祖亮*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ZnO纳米粉体,研究了两种不同溶剂下制备的纳米ZnO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氧化锌有相同的晶型和能带结构,其紫外发光相似,但其带间的可见发射表现出了巨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两溶剂的极性不同导致两体系凝胶、烧结的微过程不同,从而使两ZnO样品的表面态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
2005 Vol. 25 (11): 1764-1767 [摘要] ( 1117 ) PDF (897 KB)  ( 505 )
1768 新生儿脑部光学参数的无损检测
赵 军1,丁海曙1*,侯新琳2,周丛乐2
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与组织中各种生化、生理以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利用频域近红外光谱技术,使用一个140 MHz的射频振荡源对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管进行调制,通过精确测量距离光源一定距离处光子密度波的相位延迟和幅度衰减,并借助于一个光学参数已知的校准模型,实现了对23个新生儿头部组织光学参数的定量测量。并且根据两个波长(788和832 nm)下的吸收系数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到了新生儿脑部组织的生理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便携式的频域近红外光谱系统可以有效地获取新生儿头部的光学和生理学参数。
2005 Vol. 25 (11): 1768-1771 [摘要] ( 1013 ) PDF (852 KB)  ( 396 )
1772 10-羟基喜树碱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徐春艳,黄明智*,薛传薪
喜树碱在30%过氧化氢氧化作用下生成喜树碱氮氧化物(OPT), 然后在浓硫酸催化下,光化学重排反应得到10-羟基喜树碱。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氧化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5 ℃,30%双氧水用量48 mL,溶剂乙酸用量350 mL(相对于0.01 mol喜树碱);光化反应条件:溶剂为V(1, 4-二氧六环)∶V(乙腈)∶V(H2O)=6∶2∶1,浓硫酸为催化剂,经过硅胶柱层析提纯,回收率为49.9%,纯度为99.5%,熔点272~273 ℃。通过红外光谱、质谱, 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及核磁谱线进行了归属分析,开发新的喜树碱衍生物提供了光谱依据。
2005 Vol. 25 (11): 1772-1774 [摘要] ( 1141 ) PDF (865 KB)  ( 779 )
1775 肿瘤临床诊断的红外光谱新方法
徐怡庄1,赵 莹2,徐 智3,任 予4,刘毓海1, 张元福1,周孝思3,石景森4,徐端夫2,吴瑾光1
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肿瘤组织的阶段性研究进展。在比较研究了不同红外光谱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的检测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符合很好。该方法可直接测量冰冻和手术切除的新鲜离体肿瘤组织,测试简便,符合快速诊断的要求。另外,作者将中红外光纤和衰减全反射光谱测量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手术过程中原位、在体和实时检测肿瘤组织。累计研究了包括腮腺、颌下腺、食道、胃、肠、肝、胆囊、肾、乳腺、肺、甲状腺等十几种肿瘤和相应的正常组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红外光谱法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表明该方法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2005 Vol. 25 (11): 1775-1778 [摘要] ( 1977 ) PDF (846 KB)  ( 431 )
1779 莠去津免疫传感器的功能膜的制备及FTIR-RAS光谱表征
杜振霞1,李文霞2,付志峰1
基于FTIR-RAS检测技术原理,文章计划制备一种新型痕量杀虫剂传感器。在金基板表面上,利用含硫有机物易自组装单分子层的特点,制备了杀虫剂莠去津修饰的功能表面。首先合成杀虫剂莠去津功能化的硫醇衍生物,然后将其自组装到金基板表面上;功能化的金基板表面通过FTIR-RAS进行了表征,对功能表面的形成特性以及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5 Vol. 25 (11): 1779-1781 [摘要] ( 1083 ) PDF (869 KB)  ( 334 )
1782 钇盐/聚氨酯体系流变行为及红外光谱研究
刘 智1, 刘新海2, 赵 莹2,孙贤育1, 翁诗甫1, 徐端夫2, 吴瑾光1*
研究发现钇盐/线型聚醚基聚氨酯系列反应液的粘度随着稀土盐含量的增多呈规律性上升,认为这与稀土离子同聚氨酯体系中的极性基团产生相互作用有关,由此造成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链排列曲向等结构形态的变化。红外光谱测定证明稀土离子与聚氨酯中的部分羰基配合,产生了新的酰胺结构,其特征吸收谱带位于1 650 cm-1;对该体系的流变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稀土与聚氨酯间的相互作用的存在。流变学与分子光谱学相结合为高分子溶液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2005 Vol. 25 (11): 1782-1785 [摘要] ( 1743 ) PDF (880 KB)  ( 473 )
1786 阳离子香豆胶热裂解红外光谱研究
王 著1,牛春梅1, 3,吴文辉1*,张国宝2,赵根锁2,王 颖2,曹 键2
DOI: 1000-0593(2005)11-1786-04
研究了香豆胶原粉、阳离子香豆胶的红外光谱归属,并测定了它们的热失重及相应热效应峰值的红外光谱(TG-IR)。根据不同温度下阳离子香豆胶光谱基团的吸收峰变化和热失重-红外光谱的分析,推断该样品可能的热解过程。
2005 Vol. 25 (11): 1786-1789 [摘要] ( 1452 ) PDF (876 KB)  ( 391 )
1790 基于正交小波包的茶叶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吕 进1, 2,林 敏2,庄松林1
针对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中存在着高度的共线性和高维数,根据小波包变换具有的去相关能力,通过引入保留能量和置零系数来定量描述茶叶近红外光谱小波包变换后的特性; 分析与实验表明, 正交小波包对近红外光谱具有较强的压缩能力,压缩后保留的能量为99.98%, 而置零系数百分比高达95.87%;这一结果对近红外光谱图的存储、检索及快速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 Vol. 25 (11): 1790-1792 [摘要] ( 2092 ) PDF (818 KB)  ( 456 )
1793 近红外漫反射用于检测苹果糖度及有效酸度的研究
刘燕德1,2,应义斌1,傅霞萍1
提出了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快速检测苹果糖度和有效酸度的新方法。以傅里叶变换光谱仪(12 500~4 000 cm-1)为试验仪器,以120个红富士苹果为标准样品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苹果糖度、有效酸度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为:样品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06,标准校正误差(SEC)分别为0.261,0.0562,标准预测误差(SEP)分别为0.272,0.0562,偏差(Bias)分别为0.011,0.0115。通过本研究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在10 341~5 461 cm-1光谱波长范围内对苹果糖度的无损检测和在10 341~3 818 cm-1有效光谱范围内对有效酸度的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2005 Vol. 25 (11): 1793-1796 [摘要] ( 1653 ) PDF (885 KB)  ( 813 )
1797 松花粉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
王亚敏,汪洪捷,张卓勇*
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 (SEM) 和X射线能谱对4种松花粉和破壁马尾松花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常见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和赤松均有其自己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谱图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强度的差异可以对松花粉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破壁和天然马尾松花粉的红外图谱差异较显著,说明松花粉破壁对于营养成分的释放有一定意义。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4种松树花粉从远极面和近极面观皆呈椭圆形或近圆形,主体的表面纹饰结构基本相同为颗粒状纹饰,颗粒大小差别较大。破壁与天然马尾松花粉的形态差别主要在于气囊从花粉主体颗粒上分离、破碎,有部分花粉颗粒主体的碎片从主体脱落。X射线能谱分析在松花粉中共发现Mg,Se,Si,Sr,P,S,Cl,K,Ca,Mn,Fe共11种无机元素,其中K元素含量最高。4种松花粉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别比较明显,破壁马尾松花粉的元素能谱强度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
2005 Vol. 25 (11): 1797-1800 [摘要] ( 498 ) PDF (1027 KB)  ( 492 )
1801 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
韩润平1,邹卫华1,朱 路1,鲍改玲1,许庆增1,石 杰1,杨 健2,陆雍森2
对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碳氢氮三元素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滤池出水悬浮物的无机成分比普通滤池稍高,用中颗粒惰性填料时复合床生态滤床的出水悬浮物无机物含量高。出水悬浮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1 655 cm-1处的吸收峰为酰胺Ⅰ带,是CO的伸缩振动,1 542 cm-1的吸收峰是酰胺Ⅱ带,是N—H的弯曲振动和C—N的伸缩振动,1 235 cm-1附近是酰胺Ⅲ带,是C—N的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引起的。单层普通滤池和单层生态滤池出水SS(suspend substance)红外光谱图差别很小;采用中颗粒填料的生态滤池,出水SS的红外光谱图中,1 042 cm-1处的吸收峰相对强度比粗颗粒填料的高,而2 924和2 852 cm-1的甲基伸缩振动峰和1 720~1 200 cm-1区域的相应吸收峰强度,比用粗颗粒填料的低。
2005 Vol. 25 (11): 1801-1803 [摘要] ( 1510 ) PDF (792 KB)  ( 747 )
1804 三元混晶的远红外光谱
张晓燕1,王 旭2,王景峰1
采用无序元素孤立位移模型(REI mode),建立了三元混晶AB1-xCx晶格动力学的Born-Huang方程,并由此出发讨论了几种三元混晶晶格振动的介电常数和远红外反射谱。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模型适用于三元混晶的所有情况:(1)单模情况——在整个成分比例区域内(0≤x≤1)有1支横光学声子(TO)和1支纵光学声子(LO);(2)双模情况——在整个成分比例区域内(0≤x≤1),有2支横光学声子和2支纵光学声子;(3)第3种情况——部分区域为单模而另外区域为双模。结果显示,单模晶体只有1个反射带;双模晶体有2个反射带;第3种类型的晶体在部分区域有1个反射带而在另外的区域有2个反射带。该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解三元混晶光学性质的可能的途径,依此为基础可以讨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等其他问题。
2005 Vol. 25 (11): 1804-1806 [摘要] ( 1411 ) PDF (900 KB)  ( 362 )
1807 近红外单籽粒玉米油分无损测定仪器研制
崔志立1,谢锦春1,王 南1,潘玲玲1,宋同明1,张晔晖1*,徐晓洁2
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在短波近红外区选择6个波长的滤光片作为分光器件,研制了单籽粒玉米油分无损测定仪。该仪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测定单籽粒玉米油分的相关系数为0.968 8,标准差为0.72,平均相对误差为0.062。完全符合高油玉米育种工作的需要。
2005 Vol. 25 (11): 1807-1809 [摘要] ( 1660 ) PDF (854 KB)  ( 835 )
1810 Kevlar纤维表面接枝改性及其稳定化
郑玉婴, 傅明连,王灿耀, 王良恩*
文章试图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在Kevlar纤维表面引入活性基团,从而达到对Kevlar纤维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的目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接枝kevlar纤维的表面组成,用己内酰胺及聚乙二醇PEG(400)对接枝物进行封端稳定化处理;分析了不同nTDInPEG值对其产物表面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TDInPEG=1∶3时, 接枝后红外谱图在3 30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有所减弱,而在1 700~1 720 cm-1处得到加强;当nTDInPEG=1∶1和1∶2时,接枝后红外谱图在3 300及1 700~1 72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基本相同。nTDInPEG=1∶3时稳定化效果最佳。
2005 Vol. 25 (11): 1810-1812 [摘要] ( 1748 ) PDF (820 KB)  ( 368 )
1813 膨润土有机改性的FTIR和XRD研究
郑玉婴,王灿耀,傅明连
研究内容是制备有机膨润土以提高膨润土与有机相的相容性,同时观察膨润土的层状结构在有机化前后的变化情况。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并用十八胺试剂作为有机插层剂取代膨润土层间的Na+,制得有机膨润土,且对其结构进行表征。FTIR和DTA-TG都证明有机插层剂已进入膨润土的层间;XRD表明膨润土的层间距由1.4增大到4.3 nm;从实验结果可知,钠化膨润土在各种指标上都比原钙基膨润土有显著的改善,如吸蓝量、膨胀容、胶质价、阳离子交换容量等。改性后的膨润土使其晶片层间的亲水环境改变为疏水环境以及增大晶片层间距离,从而有利于制备综合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
2005 Vol. 25 (11): 1813-1816 [摘要] ( 1637 ) PDF (872 KB)  ( 483 )
1817 29 ℃和0~1.0 GPa压力下丙三醇的拉曼光谱研究
刘俊杰,郑海飞*
利用氧化锆压腔在0~1.0 GPa和29 ℃条件下对液态丙三醇进行了拉曼光谱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拉曼位移在2 800~3 000 cm-1范围内的CH和CH2的伸缩振动谱峰随着压力的增大均连续向高波数位移,其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ν(CH)=0.009 2P+2 886.67和ν(CH2)=0.009 4P+2 948.53。另一方面处理实验结果时发现,在0~1.0 GPa下丙三醇的ν(CH2)拉曼位移可以进行压力标定,给出了以丙三醇作为压力标定计时的压力标定方程:P=106.4ν-3.14×105
2005 Vol. 25 (11): 1817-1820 [摘要] ( 1596 ) PDF (824 KB)  ( 400 )
1821 CS2中对苯醌n-π*单-三态跃迁的可见吸收光谱及其共振拉曼光谱
尹建华1,里佐威1*,任春年2,张留洋1
测量了对苯醌(p-benzoquinone, PBQ)在CS2中的可见吸收光谱,论证了该实验中发现的507 nm 带来源于PBQ的n-π*单-三态跃迁。基于液芯光纤内共振拉曼散射可以提高拉曼光谱强度109倍这一技术,在10-3~10-6 mol·L-1的浓度范围首次探测到514.5 nm激光激发该跃迁而产生的共振拉曼光谱(1 439 cm-1)。分析认为该谱线来源于PBQ的n-π*单-三态跃迁的羰基伸缩振动(νCO)。实验发现,随着PBQ溶液浓度的降低,该谱线的拉曼频移发生蓝移。文章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PBQ电子结构与其光物理特性的相互关系,便于获得更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
2005 Vol. 25 (11): 1821-1823 [摘要] ( 1899 ) PDF (815 KB)  ( 375 )
1824 四川软玉(透闪石玉)猫眼热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
卢保奇1, 夏义本1, 亓利剑2 , 尤静林1
利用Raman 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谱(XRD)对四川软玉猫眼热相变的过程和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至900 ℃时,软玉猫眼中透闪石完全脱OH基,结构被破坏,出现新物相671 cm-1的特征强单峰。至1 000 ℃时,1 014 cm-1谱峰强度显著增强,同时出现573和934 cm-1的弱谱峰。至1 100 ℃时,1 033 cm-1弱谱峰出现。研究表明热转变的最终产物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都类似于透辉石的Ca-Mg辉石。这一结果被XRD测试所证实。
2005 Vol. 25 (11): 1824-1826 [摘要] ( 1726 ) PDF (848 KB)  ( 433 )
1827 荧光偏振光谱法探测光动力过程中癌细胞膜的流动性
魏荣慧, 黄燕萍, 李珊珊, 祁春媛
以DPH作荧光探剂,用荧光偏振光谱法研究了金属酞菁配合物苯硫基钛菁锌(C56H32N8S4Zn)在光动力过程中,不同光照时间对乳腺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光照激发光敏剂金属酞菁后,荧光标记团的偏振度增大,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黏度升高。说明这是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所在。用酶联免疫检测(MTT法)不同光照时间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癌细胞最低存活率与膜流动性降低成正相关。这表明光动力过程在一个相近的程度影响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增殖,提示光动力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引起细胞增殖变化,即细胞膜是光动力作用的一个位点。
2005 Vol. 25 (11): 1827-1829 [摘要] ( 1108 ) PDF (848 KB)  ( 377 )
1830 番茄红素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量与分析
采用ICCD光谱探测系统对不同浓度番茄红素的二硫化碳溶液吸收谱的相对吸收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番茄红素稀溶液的吸收规律满足朗伯-比尔定律;分别用丙酮、正己烷、石油醚、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作为溶剂对番茄红素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的番茄红素溶液的特征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与以丙酮作为溶剂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红移效应;番茄红素-丙酮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颜色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逐渐变浅,溶液吸光度降低,当丙酮与水的体积比为4∶1时吸收光谱在紫外出现一新的吸收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番茄红素溶于不同溶剂时,溶剂分子对番茄红素分子作用不同。用荧光光度计采集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丙酮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溶液的荧光光谱主要集中在500~680 nm波段,浓度低于50 μg·mL<sup>-1</sup>时,番茄红素的荧光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当浓度高于60 μg·mL<sup>-1</sup>时,荧光强度因为番茄红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下降。
2005 Vol. 25 (11): 1830-1833 [摘要] ( 2092 ) PDF (870 KB)  ( 546 )
1834 血浆中游离还原型及氧化型谷胱甘肽的荧光测定法
王秋林1, 2,王浩毅1,丁 怡1,乔小蓉3,彭克军1,林 霞4,王树人1*
文章建立了快速、可同时检测血浆中游离的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即GSH和GSSG)的方法, 并评价了血浆中GSH/GSSG的氧化还原状态。利用二硫苏糖醇将GSSG还原成两分子的GSH,使GSH在pH 8.0时与邻苯二甲醛(OPA)结合生成荧光产物GSH-OPA,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其荧光值,从而对GSH和GSSG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此方法测量青年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中的游离GSH和GSSG。该法最低可检测出测定管中11.4 pmol·L-1GSH以及5.7 pmol·L-1GSSG。测量GSH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4.6%和3.9%,GSSG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5%和4.1%,GSH,GSSG加标准品后的回收率分别为(99.77±5.70)%和(99.28±4.73)%。测定健康青年志愿者血浆中游离GSH,GSSG的含量分别为(16.5±2.4) nmol·mL-1和(1.7±0.35) nmol·mL-1
2005 Vol. 25 (11): 1834-1838 [摘要] ( 2063 ) PDF (880 KB)  ( 778 )
1839 胞嘧啶与3,3’,5,5’-四溴间甲酚磺酞反应体系研究
迟燕华,白进伟,庄 稼
采用UV-Vis法对胞嘧啶(Cy)与3,3’,5,5’-四溴间甲酚磺酞(XJFL)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反应的线性范围为0~32 μg·mL-1,最大结合数n=16,摩尔吸光系数ε=1.32×103 L·cm-1·mol-1等;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无机物,生物物质,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
2005 Vol. 25 (11): 1839-1842 [摘要] ( 475 ) PDF (889 KB)  ( 390 )
1843 光谱法研究灿烂甲酚蓝与DNA的相互作用
高 峰,章 丽,卞桂荣,王 伦*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在低浓度时,BCB能结合DNA形成1∶1的化合物,结合常数为4.3×104 L·mol-1,DNA与BCB的主要结合方式是“静电作用”方式;而在较高浓度时,则变成“嵌入作用”方式。为了进一步证明BCB分子嵌入到DNA, 利用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BCB的包合行为来研究。实验证明,BCB分子能进入HP-β-CD的疏水性空腔形成包合物, 稳定常数为1.98×103 L·mol-1;高浓度DNA存在时,BCB分子从HP-β-CD空腔中离解而与DNA发生嵌入作用。据此可推断出BCB分子能嵌入到DNA的双螺旋沟槽中。BCB分子属经典的嵌入剂。
2005 Vol. 25 (11): 1843-1845 [摘要] ( 1069 ) PDF (874 KB)  ( 454 )
1846 核糖核酸与甲基紫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的研究
司文会1,訾言勤2
研究了在pH 6.0的伯瑞坦-罗比森弱酸性缓冲溶液中,小分子甲基紫与生物大分子核糖核酸之间发生强烈静电缔合相互作用,引起分子光谱红移,吸收值变小。甲基紫在最大吸收波长558 nm处的吸收峰强度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核糖核酸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反应体系酸度、甲基紫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确定了试验最佳条件,提出并建立了测定痕量核糖核酸含量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1.0~8.0 μg·mL-1, 检测限为0.52 μg·mL-1,相关系数r为0.999 9,该法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对合成样品中核糖核酸的测定令人满意;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认为,甲基紫分子与凝聚在RNA分子链上的反离子之间发生静电缔合作用,然后,以协同方式与RNA分子发生键合,使甲基紫三苯环平面结构受到破坏,π-电子叠合程度降低,吸收值降低,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2005 Vol. 25 (11): 1846-1849 [摘要] ( 1577 ) PDF (1038 KB)  ( 380 )
1850 磺酸基对掺杂酞菁在溶胶-凝胶复合体系中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
詹红兵,杜育红,林春莺,赵旭成,秦 静
选择、设计具有代表性无取代酞菁镍(NiPc)和周环带有4个磺酸基的四磺化酞菁镍(NiTSPc),采用溶胶-凝胶湿化学将其均匀掺入SiO2凝胶基质,制备无机基质酞菁掺杂复合光功能材料并考察磺酸基的引入对掺杂酞菁在溶胶-凝胶复合体系中UV/Vis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磺酸基的引入有助于改善酞菁的溶解性,进而实现其与溶胶-凝胶体系的稳定互溶,使酞菁均匀掺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成为可能。
2005 Vol. 25 (11): 1850-1852 [摘要] ( 1571 ) PDF (826 KB)  ( 377 )
1853 微乳液介质中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与镉的光谱行为的研究
魏 琴,丁玉龙,李 燕,闫 涛,李媛媛,杜 斌
研究了CTMAB-OP微乳液介质存在下,镉与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的光谱行为,在pH 10.40 硼砂-NaOH的缓冲溶液中,镉与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TM-PF)显色生成稳定的1∶2 配合物,于560 nm 处摩尔吸光系数为6.10×104 L·mol-1·cm-1,镉含量在0~0.60 μg·mL-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消除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使方法具有高的选择性和高的灵敏度,该方法成功地用于环境样品中痕量镉的测定。
2005 Vol. 25 (11): 1853-1856 [摘要] ( 1095 ) PDF (812 KB)  ( 413 )
1857 聚乙二醇光化学法制备金纳米微粒及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刘庆业1,覃爱苗2,蒋治良1,2*,何佑秋3,刘绍璞3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聚乙二醇(PEG)-Au3+纳米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金纳米粒子合成条件的影响,发现金纳米粒子的尺寸与PEG分子量大小有关。建立了一个利用不同分子量PEG制备一系列粒径为6~60 nm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新方法。根据PEG分子的空间位阻、疏水性等解释了PEG分子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纳米光化学反应机理。
2005 Vol. 25 (11): 1857-1860 [摘要] ( 502 ) PDF (866 KB)  ( 459 )
1861 铂颗粒粒径效应:负载铂纳米颗粒的TiO2薄膜性质研究
华南平1,甘玉琴1,徐娇珍1,邹翠娥1,杨 平1,徐景坤2,杜玉扣1*
制备了负载不同大小Pt纳米颗粒的TiO2薄膜。利用TEM测定了Pt粒子的大小,XRD,UV-Vis和测量光电流等方法对TiO2复合膜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了Pt/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负载相同物质的量的Pt情况下,Pt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TiO2薄膜的性能,显示较强的粒径效应,当负载平均粒径约5 nm的Pt粒子后,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和光催化活性。
2005 Vol. 25 (11): 1861-1864 [摘要] ( 247 ) PDF (1070 KB)  ( 398 )
1865 离子对缔合物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莫西林
段亚丽1,杜黎明2*,陈彩萍1
在弱酸性条件下,阿莫西林能与亚甲蓝(MB)反应生成易被1,2-二氯乙烷萃取的离子对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657 nm。据此建立了测定阿莫西林的萃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在0.4~6.8 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最大吸收波长657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5.0×104 L·mol-1·cm-1,最低检出限为0.01 mg·L-1,回收率为97.5%~101.3%。实验表明该法可成功地用于药物制剂及尿样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05 Vol. 25 (11): 1865-1867 [摘要] ( 1745 ) PDF (850 KB)  ( 391 )
1868 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铁的形态
邓必阳1,曾楚杰1,陈荣达2
用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Fe2+-Fe3+在络合剂o-phen中,混合络合试剂o-phen和EDTA中的形态分离,以及游离态Fe2+-Fe3+的分离。考察了电压、缓冲液的pH值和络合剂浓度等对游离态铁形态分离的影响,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条件。在分析过程中,阳离子、阴离子、以及络合试剂均不产生干扰,该方法优于毛细管电泳紫外-可见光谱法。
2005 Vol. 25 (11): 1868-1871 [摘要] ( 620 ) PDF (891 KB)  ( 549 )
1872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锌络合物稳定常数
刘文涵,单胜艳,张 丹,马淳安
利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时,在最佳测定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络合物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进行数值测定和理论求解获得了成功:在最佳酸度pH=9.7时的碱式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2.998×1030到3.858×1030之间,平均值为β=3.286×1030,标准偏差为0.315×1030,其logβ=30.517。半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在7.853×1021到1.011×1022,平均值为β=8.607×1021,标准偏差为0.315×1021,其logβ=21.935。表明原子吸收光谱不仅可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也可以进行络合离子的物理形态、物理常数的研究和测定。
2005 Vol. 25 (11): 1872-1874 [摘要] ( 1672 ) PDF (786 KB)  ( 567 )
1875 P110钢CO2腐蚀产物膜的XPS分析
林冠发1, 2,郑茂盛1,白真权1,赵新伟2
为了确定CO2腐蚀产物膜的组成及不同层次结构中成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P110钢在高温高压腐蚀静态釜中制备CO2腐蚀产物膜,利用SEM观察了腐蚀产物膜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合XRD分析结果,通过XPS研究了两层结构膜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表明,腐蚀产物膜断面呈现双层结构;膜层的主要成分是FeCO3, 还有少量的CaCO3和铁的氧化物,但内层CaCO3较多且夹杂着Fe3C和单质Fe,外层氧化物稍多;通过内外层Ca2+含量差异推断出内层腐蚀膜优先形成。
2005 Vol. 25 (11): 1875-1879 [摘要] ( 1808 ) PDF (961 KB)  ( 381 )
1880 连续谱X射线在ICT中的能谱硬化修正模型
彭光含1,杨学恒1,韩 忠1,蒲兴成2, 3
X射线ICT中,由于连续谱X射线源在穿过物质时,能量较低的射线优先被吸收,也即较高能量的X射线的衰减系数比较低能量的X射线的衰减系数小,射线随透射厚度增大,变得更易穿透,也就是发生了能谱硬化现象。如不加修正,必引起赝像。文中对能谱硬化现象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 X射线的衰减系数与透射厚度的关系, 提出新的能谱硬化修正方法和严谨精确的能谱硬化修正模型。
2005 Vol. 25 (11): 1880-1883 [摘要] ( 583 ) PDF (936 KB)  ( 370 )
1884 基于均值漂移实现非发射线天体光谱的谱线自动提取
段福庆1,吴福朝1,罗阿理2,赵永恒2
非发射线天体的光谱是天体光谱谱线提取中最难处理的一种。针对非发射线天体,给出了一种基于均值漂移的谱线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均值漂移总是指向局部密度最大点也即密度的模式点这一性质,提取出较为满意的伪连续谱;其次,均值漂移滤波同时工作在空间域和幅度域上,是一种非线性的边缘保持滤波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持特征谱线的信息,文章在连续谱归一化后,采用均值漂移去噪得到谱线光谱;最后,对谱线光谱设置局部阈值提取出特征谱线。通过对恒星、正常星系等的实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这将对后续的参数测量和基于谱线的光谱分类非常有利。
2005 Vol. 25 (11): 1884-1888 [摘要] ( 1068 ) PDF (946 KB)  ( 896 )
1889 基于相融性度量的光谱分类方法
李乡儒1, 2,吴福朝1,胡占义1,罗阿理2
海量天体光谱的自动分类以及从海量天体光谱中发现新类型天体或新的天文规律(知识发现)已经受到天文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相关文献中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是分别进行的。文章首先提出了一种相融性度量的概念,该度量能够刻画一个样本与训练样本集融合为一体的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相融性度量的k-近邻分类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较准确的分类,而且还具有相当好的知识发现能力。通过对活动星系与活动星系核实验表明,该方法无论对分类还是对知识发现都是非常有效的。
2005 Vol. 25 (11): 1889-1892 [摘要] ( 1574 ) PDF (827 KB)  ( 411 )
1893 微波消解-FAAS法测定大鼠肝脏中的微量元素
赵爱东1,翟学良1,刘敬泽2*
研究了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测定了大鼠肝脏中的钙、锌、铜、镁、铁。考察了微波消解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选择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样品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样品消解完全,空白值低,选择性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都能满足分析要求。利用该法对大鼠肝脏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方法回收率在96%~103%,相对标准偏差为1.0%~2.6%。
2005 Vol. 25 (11): 1893-1894 [摘要] ( 1682 ) PDF (817 KB)  ( 454 )
1895 用于红移测量的基于密度估计的模板匹配法
段福庆1,吴福朝1,罗阿理2,赵永恒2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密度估计的模板匹配法来确定红移,将确定红移问题转化为寻找密度最大点问题。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均值漂移的谱线自动提取方法提取出特征谱线;再根据提取出的特征波长序列与模板的谱线表,由红移公式构造出一个数据集Z;最后,寻找数据集中的密度最大点,对密度最大点的ε-邻域中的点进行平均得到红移值。该方法利用了特征波长和谱线类型信息,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天体。在构造数据集时忽略谱线类型不匹配及特征波长明显不匹配的情况,这就去除了很大的干扰并且加快了运行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较好,正确率也较高。
2005 Vol. 25 (11): 1895-1898 [摘要] ( 351 ) PDF (915 KB)  ( 523 )
1899 上层大气中石质流星尾迹的紫外光谱模拟
张大威1,2,陈 波1
利用Sparrow的粒子碰撞理论,计算了海拔100~90 km范围内的大气中的不同初始地心坐标速度的石质流星的有效温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成分配比,给出了速度72 km·s-1的石质流星尾迹主要成分的粒子数密度;应用大型光谱合成程序Cloudy模拟了上述流星尾迹的240~400 nm波段紫外辐射,给出了若干预期的强谱线的相对强度;经比较发现,有效温度5 680 K、蒸汽分压0.1 Pa的尾迹光谱比较接近观测结果。
2005 Vol. 25 (11): 1899-1902 [摘要] ( 1113 ) PDF (849 KB)  ( 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