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 English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简则   |   投稿须知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   影响因子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专利保护知识问答   |   版权转让协议   |   介绍信(格式)   |   保密审查单   |   投稿模板
编辑部公告
22 祝贺《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常俊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22 本刊声明
22 投稿注意事项
2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稿件流程
22 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2 敬告读者——本刊全文上网

ScholarOne Manuscripts 登录

用户ID:

密码:

忘记密码?

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取回您的帐号信息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预出版文章摘要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情链接  
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2 中国光学学会
22 中国知网(CNKI)
22 万方数据
22 中国化学会
22 中国光谱网
22 中国物理学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4年 24卷 06期
刊出日期:2004-06-2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641 NO分子A2ΣX2Π跃迁的激光双光子荧光激发谱
张连水,张贵银,赵晓辉,杨晓冬,李 裔
以Nd:YAG脉冲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发生器/放大器(OPG/OPA)作激发光源,获得了420~472 nm波长范围内NO分子的双光子激光荧光激发谱,并利用此技术对NO分子的能级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所得谱线峰归属为NO(A2ΣX2Π)的跃迁,荧光强度随激光强度的二次方变化关系表明此过程是一双光子激发过程。利用实验所得峰值波长计算了NO(A2Σ)态的基振动频率ωe和平衡位置的力常数k。通过对NO分子A2ΣX2Π跃迁的荧光时间分辨光谱进行实验研究,得到266 Pa气压下A2Σ(v′=0 )态的能级寿命τ=53.76 ns。测量荧光寿命随气压的变化,利用曲线拟合得到NOA2Σ(v′=0, 1)两振动态的自发辐射寿命和无辐射跃迁驰豫速率常数。
2004 Vol. 24 (06): 641-643 [摘要] ( 995 ) PDF (972 KB)  ( 329 )
644 一种新型的稀土Tb配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王 丽1,张希清1,林 鹏1,熊德平1,黄世华1,俞天智2
用一种新型的含酚羟基的Schiff碱三足配体H3L3稀土Tb配合物作发光层制备了三层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在正向直流偏压下发出明亮的绿光。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和Tb配合物薄膜的光致发光(PL)光谱与典型的Tb配合物的发光光谱相同。研究了器件发光及电学特性,讨论了该种新型的稀土Tc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2004 Vol. 24 (06): 644-646 [摘要] ( 1594 ) PDF (844 KB)  ( 486 )
647 磺基水杨酸的荧光光谱与荧光量子产率
魏永巨,李 娜,秦身钧
报道了磺基水杨酸(SSA)的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在pH<2时,SSA无荧光,随pH升高,SSA荧光增强,在pH 5~10.5之间,SSA有稳定的强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激发波长为212,238和297 nm。在pH>13的强碱性条件下,SSA转变为另一种荧光型体,最大激发波长261 nm,最大发射波长390 nm。SSA浓度较高时,荧光激发光谱发生变化,但发射光谱不变。在近中性条件下,SSA稀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250 ng·mL-1,检测下限为5 ng·mL-1。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测量了SSA在不同波长下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最大激发波长297 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54。
2004 Vol. 24 (06): 647-651 [摘要] ( 1446 ) PDF (949 KB)  ( 801 )
652 磺化金属萘酞菁聚集倾向的光谱研究
刘 颖1,2,刘 跃1,左 霞2,吴谊群2
在磺化金属萘酞菁的荧光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的Q谱带上观察到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光谱峰和基态聚集物的吸收光谱峰。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实验说明,溶液中聚体分子和单体分子同时存在;聚体放出或吸收光子后都解离为单体;在荧光光谱中金属萘酞菁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峰相对于单体荧光峰发生红移,在吸收光谱中金属萘酞菁基态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单体吸收峰发生蓝移,聚集体的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有镜像对称关系。磺化萘酞菁钴浓度较大时,其荧光光谱的猝灭较大。
2004 Vol. 24 (06): 652-654 [摘要] ( 1003 ) PDF (841 KB)  ( 369 )
655 中草药植物白光漫反射光谱研究
陈茂鑫
测定了57种中草药植物的药用部分的白光漫反射光谱,与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比,这种测定方法不用截取样品,可作无损检测,且测定过程简便。从测定结果发现,这些白光漫反射光谱都具有可作识别的特征峰,显然中草药的白光漫反射光谱可作为中草药鉴别的一种辅助方法。从测定的白光漫反射光谱中,还发现药用部分为地上部分的(阳光下生长的)在650~690 nm区间具有明显的大吸收峰,而药用部分为地下部分的或植物体内的(不在阳光下生长的,如种子)则没有,因此可利用某些中草药植物在650~690 nm区间的吸收特性用光控方法调控中草药的栽培生产,提高中草药的质量与产量。
2004 Vol. 24 (06): 655-658 [摘要] ( 1355 ) PDF (885 KB)  ( 335 )
659 利用原子的塞曼光谱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稳频
江开军,王 谨,李 可,何 明,涂鲜花,詹明生
中性原子的超精细能级在磁场中产生塞曼分裂,另外,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激发下原子的跃迁选择定则不同,因此,原子在超精细塞曼能级间的吸收谱峰相对无磁场条件下的吸收谱峰有一定的移动。利用这一点,验证了一种简单、灵活的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稳频,使激光器的线宽稳到小于1 MHz。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由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激发引起的原子吸收谱峰移动之和与饱和吸收峰半高宽相等时,稳频效果最好。
2004 Vol. 24 (06): 659-662 [摘要] ( 193 ) PDF (888 KB)  ( 368 )
663 单分子磁体-锰配合物的高压红外光谱研究
许振华1, 陈志达1, Ian S Butler2
研究了单分子磁体锰配合物Ⅰ: [Mn12O12(O2CC6H4-3-Cl)16(H2O)3(3-Cl-C6H4CO2H)]·(3-Cl-C6H4CO2H)和配合物Ⅱ: [Mn12O12(O2CCH2Br)16(H2O)4]·4(CH2Cl2)的高压红外光谱,两者不同的压力诱导相转变的压力(配合物Ⅰ: 25~29 kbar, 配合物Ⅱ: 29~35 kbar)被观察到,两者均为二级压力诱导相转变。认为在压力诱导相转变时,也发生了配合物高自旋向低态自旋态的转变。配合物Ⅰ的平均压力灵敏度不同于通常情况,它在低压相区的平均压力灵敏度(0.19 cm-1·kbar-1)比高压相区(0.29 cm-1·kbar-1)低。而配合物Ⅱ与通常情况相似,在低压相区平均压力灵敏度(0.34 cm-1·kbar-1)比高压相区(0.23 cm-1·kbar-1)为高,即在高压相区的可压缩性比低压相区小。
2004 Vol. 24 (06): 663-665 [摘要] ( 165 ) PDF (842 KB)  ( 356 )
666 近红外稳健分析校正模型的建立(Ⅰ) ——样品温度的影响
褚小立,袁洪福,王艳斌,陆婉珍
样品温度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稳健性有明显影响,消除其影响的三类方法包括光谱预处理、波长选择和温度补偿校正集。文章以重整汽油/辛烷值/苯含量为研究体系,考察了这三类方法对建立稳健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并详细研究了温度补偿校正集样品数量及性质分布对温度混合模型稳健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仅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难以消除温度对模型稳健性的影响;遗传算法波长选择和温度补偿校正集对消除温度影响是有效的,而后者更容易实现,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非线性问题。
2004 Vol. 24 (06): 666-671 [摘要] ( 991 ) PDF (920 KB)  ( 498 )
672 近红外光谱与烟草样品总糖含量的非线性模型研究
陈 达,王 芳,邵学广,苏庆德*
针对烟草样品的近红外(NIR)光谱与其总糖含量非线性相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用于建立近红外光谱的非线性模型。该算法结合了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把模型分成两个部分: 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并分别进行建模。与传统的多元校正算法PLS,主成分回归(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 非线性PLS(Nonlinear PLS, NPLS)等相比,该混合算法所建的非线性参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有明显的改善,从而为建立非线性模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算法,可用于烟草样品总糖含量的定量分析。
2004 Vol. 24 (06): 672-674 [摘要] ( 1111 ) PDF (877 KB)  ( 615 )
675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近红外光谱信息提取及模型的研究
郑咏梅1,张 军2,陈星旦2,申铉国1,张铁强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分析算法,依据小麦粉的近红外吸收特性机理,对小麦粉的近红外光谱(1 000~2 500 nm)划分三波段(Ⅰ: 1 000~1 400 nm;Ⅱ: 1 400 ~1 860 nm;Ⅲ: 1 860~2 500 nm),并进行了各波段的光谱信息提取,确定了回归特征波长,对不同波段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各段回归的最佳数学模型。通过对小麦粉近红外谱的信息提取及蛋白质成分的定量分析,比较和讨论了不同波段所建模型对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结果,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 Vol. 24 (06): 675-678 [摘要] ( 1099 ) PDF (872 KB)  ( 588 )
679 国产枸杞属植物的红外指纹图谱无损快速鉴别研究
彭 勇1,孙素琴2*,赵中振1,梁曦云1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无损快速鉴别了国产10种枸杞。结果表明: 按其形态学分类的7种枸杞和3变种枸杞与红外指纹图谱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一些差异。这10种枸杞的红外光谱各自均有自己的特征吸收,可方便地给以鉴别和区分,同时还进一步表明了枸杞中的化学组分之间的差异,为枸杞品种优良的宏观质控提供了一个快速、直观、方便、可行的方法。
2004 Vol. 24 (06): 679-681 [摘要] ( 957 ) PDF (896 KB)  ( 380 )
682 铑电极在紫外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
杨志林1, 2, 吴德印1, 任 斌1, 周海光2, 田中群1*
采用波长为325 nm的He-Cd激光为激发光源,首次在粗糙铑电极上获得了高质量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基于在紫外区获得SERS信号这一进展,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此新的实验结果做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在紫外区获得的铑的SERS信号主要源自于有着特定形貌的铑纳米粒子所引起的避雷针效应及微弱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共同作用。对铑纳米粒子的表面平均SERS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较为一致,约为两个数量级。我们同时比较分析了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区有着极佳SERS增强效应的银基底在采用325 nm激发光时却得不到任何SERS信号这一实验结果,这是因为银在此紫外区间已完全不能满足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条件所致。
2004 Vol. 24 (06): 682-685 [摘要] ( 988 ) PDF (867 KB)  ( 525 )
686 吡喃酮类化合物与镱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
袁亚仙,顾建胜*,任志刚,顾仁敖
采用非水体系中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分别合成了稀土金属镱与3-羟基黄酮及3-羟基-2-甲基-γ-吡喃酮的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IR和Raman光谱测定。两种光谱提供了互为补充的信息,配体经配位后—OH的伸缩振动谱峰消失,部分相关的谱峰频率发生了明显位移,特别是羰基伸缩振动红移十分明显,在Raman光谱的低波数区间检测到可指认为金属和配体键合的伸缩振动。根据这两种光谱的研究结果推断了所得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2004 Vol. 24 (06): 686-689 [摘要] ( 978 ) PDF (858 KB)  ( 437 )
690 吉林长白山硅藻土的红外光谱研究
肖万生,彭文世,王冠鑫,王辅亚,翁克难
对长白山硅藻土在100~1 330 ℃温度范围进行热处理并开展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经500 ℃热处理样品开始出现3 745 cm-1峰,在900 ℃达到最大,1 200 ℃消失,此时硅藻土转变成方石英。对3 745 cm-1峰所反映的以孤立Si—OH形式存在的水的含量进行了半定量计算,表明这种OH除存在于样品表面外,还存在于内部的结构缺陷处,并推测硅藻土转变成方石英与这种孤立Si—OH的消失有关。
2004 Vol. 24 (06): 690-693 [摘要] ( 969 ) PDF (866 KB)  ( 471 )
694 Mn5(PO3(OH))2(PO4)2(H2O)4的水热合成和光谱研究
吴小园1,张汉辉1,2*,黄长沧1,孙瑞卿1,杨齐瑜1,林志华1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出具有红磷锰矿结构的Mn5(PO3(OH))2(PO4)2(H2O)4单晶,在X-ray单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该化合物的PO4四面体及MnO6八面体通过共顶点或共棱方式相连接,与P,Mn配位的氧分为3类: 即端基氧(Od)、二桥氧(Ob)和三桥氧(Oc)。因而在210和250 nm左右出现了Od→Mn和Ob, c→Mn的荷移跃迁吸收谱带;在1 000~1 100 cm-1处,P—O的伸缩振动峰分裂为3个;700~980 cm-1处存在3类Mn—O的伸缩振动。对标题化合物分别采用218和310 nm的光激发,分别在354和413 nm产生强而尖锐的荧光光谱发射峰,表现了很强的光学效应。热重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270 ℃以下结构保持稳定,在270~360 ℃范围内失去配位水。量化计算得单点能为-4 558.659 555 1 a.u;前线轨道能量HOMO(Alpha)=-0.280 80 a.u,LOMO(Alpha)=0.015 27 a.u,能隙为0.296 07 a.u;HOMO(Beta)=-0.259 19 a.u,LOMO(Beta)=0.001 08 a.u,能隙为0.260 72 a.u;偶极矩为4.208 2 Debye。
2004 Vol. 24 (06): 694-697 [摘要] ( 1622 ) PDF (950 KB)  ( 415 )
698 红外光谱测定β-CD-氯菊酯包合物主-客体比的研究
邵琼芳1,董 明2*,谢小红1,曾兰萍1, 冷雷雹1
氯菊酯(P)是目前我国茶园允许使用的拟除虫菊酯仿生农药品种之一,有见光易分解的特点, 将其制成环糊精包合物(IC),可以增加其稳定性,从而减少用量、减少在茶叶等作物上残留量。包合比是包合物加工的重要参数之一。作者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 β-环糊精(CD)-氯菊酯包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主、客体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均不因形成包合物而改变。首次用红外内标法测得β-CD-氯菊酯的包合比为1∶1。所选内标物质为硫氰化钾,因为它仅在2 100 cm-1 处有一个强吸收峰,以该峰为硫氰化钾的定量峰。以580 cm-1β-CD的环振动特征吸收,为β-CD的定量峰。将硫氰化钾与β-CD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建立内标工作曲线。为超分子主、客体比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2004 Vol. 24 (06): 698-700 [摘要] ( 586 ) PDF (842 KB)  ( 392 )
701 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老化的拉曼光谱研究
林海波1, 徐晓轩1, 吴宏滨2, 武中臣1, 俞 钢3, 许京军1, 张存洲1*
通过显微共焦拉曼光谱, 对一种以新型的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3,4-(2-乙基己氧基)苯基1,3-丙二醇酯(poly(2-(4-Ethylhexyl)phenyl-1,4-phenylene vinylene)(P-PPV))为发光层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s)器件进行了老化研究, 无论是光致发光光谱还是拉曼光谱都提供证据说明造成器件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发光层的聚合物的主链结构, 即聚合物的共轭结构被破坏, 这对提高以P-PPV作为发光层的PLEDs器件的性能提出有用信息。
2004 Vol. 24 (06): 701-703 [摘要] ( 1457 ) PDF (960 KB)  ( 386 )
704 含S,N吩噻嗪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光谱、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及理论计算
薛照明1,张宣军1,田玉鹏1,2
合成了一种新的配体:9-乙基-3-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HL)及其Co2+,Hg2+配合物(CoL2,HgL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确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研究了三种化合物的红外、紫外-可见及荧光等线性光学性质,并通过Z-扫描技术测定了三种物质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β值分别为0.71,0.19,0.395 cm·GW-1。通过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RHF/PM3)从理论上计算了它们的结构及光谱性质,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2004 Vol. 24 (06): 704-707 [摘要] ( 1500 ) PDF (942 KB)  ( 412 )
708 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绿色、黄色荧光转变研究
王喜贵1,吴红英1,姚光庆2,翁诗甫2,吴瑾光2
合成了铽(Tb)-苯甲酸(L)-邻菲咯啉(phen)三元配合物, 并与Tb-苯甲酸的二元配合物相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第二配体邻菲咯啉的引入并未降低Tb3+的发光强度,但却使Tb3+的荧光寿命明显缩短,而且首次发现,沉淀晶粒的聚合状态影响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当晶粒较为分散时,三元配合物中Tb3+5D47F5的跃迁几率很大,显示Tb3+特征的绿色荧光。随着晶粒的聚集,5D4-7F5的跃迁几率减小;而显红色荧光的5D47F3跃迁几率明显增加,结果使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在紫外灯下显示黄色荧光。同时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2004 Vol. 24 (06): 708-712 [摘要] ( 211 ) PDF (905 KB)  ( 526 )
713 2-(2,5-二羟苯基)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陈世清,陈彰评*,黄齐茂,姜中兴
对苯二酚与2-硝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1及其铜(Ⅱ)2、镍(Ⅱ)3、锌(Ⅱ)4等金属配合物直接加热反应,分别制得2-(2,5-二羟苯基)四苯基卟啉1′(81%)及相应金属配合物2′(71%),3′(61%),4′(40%)。它们的结构由IR,MS,UV及1H NMR,2D-NMR等确定。发现对苯二酚通过碳-碳键与卟啉的吡咯环直接相连, 氢醌与卟啉环趋于共平面,其中一个羟基位于卟啉环的去屏蔽区,H原子的核磁位移向低场移动(δ=7.52),另一个则处于中位苯环的屏蔽区,H原子的核磁位移为δ=4.18;氢醌环上的质子也表现出不同的核磁位移,其中6位上H的位移值为δ=4.93,明显向高场位移。
2004 Vol. 24 (06): 713-716 [摘要] ( 177 ) PDF (862 KB)  ( 442 )
717 铽-培氟沙星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培氟沙星的测定
周 静,杜黎明*,陈彩萍
适宜条件下,铽(Ⅲ)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01~1.67 μg·mL-1浓度范围内培氟沙星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F=120.01C+2.608,检出限为0.01 μg·mL-1。经样品测定,其回收率为95.2%~101.7%,RSD为2.9%~3.0%。该方法可成功地用于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胶囊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2004 Vol. 24 (06): 717-719 [摘要] ( 928 ) PDF (889 KB)  ( 346 )
720 计算机辅助一阶导数紫外光谱法直接测定高分子树脂体系中的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魏献军,孙瑞霞
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UV-9)是油漆树脂及塑料中常用的延缓高分子材料降解和老化的助剂之一,用紫外光谱吸收法直接测定其在高分子体系中的含量,尚未见报道。文章筛选出了一种能溶解高分子树脂的高效溶剂,得到了均一、透明、稳定的测定体系。用著名的Origin 6.1软件数据分析程序,对高分子树脂中紫外线吸收剂UV-9一阶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多次平滑处理,在一定的波长下,浓度为1.000~20.00 μg·mL-1范围内,结果符合比耳定律,得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实现了对UV-9的直接测定。UV-9摩尔吸光系数为5.7×104 L·mol-1·cm-1。合成样品分析结果为: 相对误差≤±4.75%,相对标准误差≤±5.25%;加标回收试验,UV-9回收率为98.88%~102.04%,结果良好。
2004 Vol. 24 (06): 720-722 [摘要] ( 1562 ) PDF (830 KB)  ( 334 )
723 阻抑动力学同步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苯胺
张爱梅,贾丽萍
在稀硫酸介质和CTMAB存在下,痕量苯胺对溴酸钾氧化荧光素的反应具有灵敏的阻抑作用,荧光素的氧化产物有强荧光,但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严重重叠,文章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减小了谱带重叠,获得了很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同步荧光法测定苯胺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0 μg·L-1,检测限为0.3 μg·L-1。用于环境水样和实验室废水中苯胺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2004 Vol. 24 (06): 723-725 [摘要] ( 1043 ) PDF (890 KB)  ( 343 )
726 光助Fenton氧化反应降解染料罗丹明B
郑怀礼,相欣奕
研究了不同光源条件下光助Fenton反应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脱色情况及相关机理。内容包括: 不同光源、初始反应溶液酸度、反应时间、Fenton试剂浓度、初始染料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光助Fenton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方法的优化条件,并讨论了光助Fenton反应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 在pH=3.5的条件下,450 W高压汞灯照射以及较强太阳光照射的条件均可以明显加快Fenton法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过程,色度脱除率可达到99%以上,COD也得到有效去除。
2004 Vol. 24 (06): 726-729 [摘要] ( 1043 ) PDF (889 KB)  ( 389 )
730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铁
何池洋,吴根华,程 琼,陈友存
研究发现: 在硫酸介质中Cu(Ⅱ)和Fe(Ⅲ)能同时催化溴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的褪色反应,但二者存在一定的速率差异, 反应速率常数之比随时间而变化, 且吸光度的加和性不佳。运用了三层Levenberg-Marquardt优化BP神经网络处理实验数据, 实现了Cu(Ⅱ), Fe(Ⅲ)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同时测定。研究了最佳反应和测定条件。用于合成样品和人发中铜和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2004 Vol. 24 (06): 730-732 [摘要] ( 952 ) PDF (890 KB)  ( 349 )
733 ICP-AES法测定润滑油中磨损金属元素的含量
赵金伟1, 2,程 薇2,封亚辉2
提出了用ICP-AES直接测定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多元素油基贮备液配制而成的Conostan S-21和Conostan 75油基标样制作校正曲线, 油样品采用煤油稀释5倍,测定了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素,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阐述了Leeman Labs多道Profile ICP的分析效力以及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快速和准确的特点。
2004 Vol. 24 (06): 733-736 [摘要] ( 1608 ) PDF (839 KB)  ( 381 )
737 ICP-AES法测定车前子中无机元素
付志红,谢明勇*,章志明,郭 岚
采用ICP-AES法对我国同属不同品种车前子炮制前后其Se,Zn,Mn,Cu,Mg,Fe,Al,Be等无机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4%~119.7%,RSD<6%,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 车前子中Mg,Fe,Al,Zn含量较高。此测定结果可为探讨车前子中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2004 Vol. 24 (06): 737-740 [摘要] ( 1606 ) PDF (972 KB)  ( 376 )
7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清铜和锌
何邦平1, 李东方2, 马建伟3, 陈 杰1, 刘小宇1, 张欣荣1, 徐建明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试剂盒分别检测了4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4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Cu, Zn及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清Zn, Zn/Cu比值及Ch, TG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血清Cu则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对照组(P<0.01);单纯高血压组血清Zn,Zn/Cu及Ch和TG有增高的趋向。研究结果提示血清中Cu和Zn含量变化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有密切的关系。
2004 Vol. 24 (06): 741-743 [摘要] ( 412 ) PDF (871 KB)  ( 465 )
744 分立波长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定标模型的优化
芦永军,曲艳玲,张 军,朴仁官
对于滤光片型或者二极管阵列型等采用非连续扫描方式工作的近红外光谱仪来说,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定标波长的优选一直是很关键的问题,传统近红外定标波长的优选采用向前或者向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依据回归结果所给出的各个波长的t检验值进行定标波长的筛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被筛选掉的波长也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定标波长,而增加波长的定标所给出的定标标准差往往会减小,但预测精度则不一定会提高。文章将组合数学中的组合生成算法和面向矩阵运算的计算机语言相结合运用于近红外最优回归定标波长的计算机选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最优波长组合的选取,由于最优波长组合的选取是在优选定标波长数一定的前提下进行比较而且以经回归定标分析确定定标标准差最小原则,所以由此得到的定标方程是稳健的。
2004 Vol. 24 (06): 744-747 [摘要] ( 1034 ) PDF (823 KB)  ( 504 )
748 电场催陈米酒核磁共振分析
曾新安,扶 雄,李国基,于淑娟
以自行研制的设备对新产广东玉冰烧米酒进行催陈(处理条件: 40 kV·m-1的电场强度处理180 min,50 Hz);然后采用1H NMR对新酒、电场催陈酒及成品酒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酒中甲基和亚甲基峰出现了4个杂峰而其他样品没有,说明新酒中单分子与各种状态的缔合结构共存,其他各主要有机物质亦参与成峰;而关于羟基质子峰,新酒为平头峰,推断出溶液中有2种羟基质子存在,一种参与形成缔合,另一种未参与缔合;成品酒为单一峰,说明溶液中形成了单一稳定的大分子缔合结构;电场处理酒样为不规则峰,反映出多种缔合状态共存,其主要缔合结构接近成品酒缔合结构。
2004 Vol. 24 (06): 748-751 [摘要] ( 938 ) PDF (944 KB)  ( 350 )
752 EXAFS研究硫酸硫脲反萃季铵氰化金的机理
唐红萍1,杨明德1,何培炯1,胡天斗2,张 静2,谢亚宁2
季铵盐可以直接从氰化浸出液中萃取金,但反萃困难。酸性硫脲通空气反萃体系是目前从季铵盐中反萃氰化金最有效的体系,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很少。文章采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等方法研究了硫酸硫脲从负载氰化金季铵盐中反萃金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萃过程中,硫酸、硫脲和硫脲金都能以中性分子进入有机相,中性缔合在季铵盐反萃过程中不可忽视。反萃机理如下: (1) 硫酸和硫脲首先进入有机相被萃取;(2) 在有机相中,硫脲争夺金的氰根配位,使氰化金变成硫脲金,同时游离出来的氰根与硫酸中的氢离子作用变成氢氰酸,在鼓空气搅拌条件下氢氰酸被空气迅速带走排除;(3) 硫脲金配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分配,大部分硫脲金进入水相,从而达到反萃的目的。
2004 Vol. 24 (06): 752-755 [摘要] ( 983 ) PDF (905 KB)  ( 361 )
756 含稀土铕(Ⅲ)配位聚合物的研究 Ⅰ.铕(Ⅲ)-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聚(苯乙烯-丙烯酸)的结构表征
肖荔人,高 锋,唐洁渊,章文贡*
研究了铕(Ⅲ)和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在不同pH值时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NaEu(Ⅲ)-TTA-PSAA的3种样品(a), (b), (c)。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了Eu3+分别与PSAA,TTA-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了配位组成和结构在不同的pH条件下发生变化。结果表明,配合物试样(a), (b), (c)中Eu3+的含量分别为11.89%,12.55%,13.41%。
2004 Vol. 24 (06): 756-761 [摘要] ( 393 ) PDF (969 KB)  ( 498 )
762 四磺酸基酞菁钴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研究
刘 巍,叶 涛,郭 荣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双系数解析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方法,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四磺酸基酞菁钴(CoTsPc)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反应与介质pH值有关。pH=7.0时,Co(Ⅱ)TsPc与HS-反应生成五配位的轴向配合物Co(Ⅱ)TsPc(HS),研究了Co(Ⅱ)TsPc与HS-反应生成Co(Ⅱ)TsPc(HS)的反应热力学,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ΔHθΔSθ;pH=13时,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SCo(Ⅰ)TsPc。
2004 Vol. 24 (06): 762-767 [摘要] ( 1394 ) PDF (961 KB)  ( 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