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
|
|
|
|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
刘丰秋 |
《仪器信息网》 |
|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
刘丰秋 |
《仪器信息网》 |
|
摘要: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
|
Abstract: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 |
收稿日期: 2010-06-22
修订日期: 2010-06-22
|
[1] |
郑洪全,戴景民. 光声光谱技术应用于痕量气体浓度测量的研究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1-14. |
[2] |
成嘉伟,刘新星,张 娟. 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15-21. |
[3] |
范萍萍,李雪莹,邱慧敏,侯广利,刘 岩. 黄渤海沉积物有机碳光谱分析在不同仪器间的差异[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52-55. |
[4] |
李 杰,周 渠,贾路芬,崔萧森. 红外、拉曼光谱的变压器油中糠醛检测方法对比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125-133. |
[5] |
白西林,彭 越,张雪东,葛 晶. CdSe/ZnS量子点和量子点-受体分子复合物的超快动力学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56-61. |
[6] |
徐 天,李 敬,刘振华. 重庆市南川区土壤锰元素遥感反演[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69-75. |
[7] |
王方原,韩 森,叶 松,银 珊,李 树,王新强. DFT方法研究木质素单体及二聚体的结构与拉曼光谱[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76-81. |
[8] |
张全哲,邹 升,张 红. 基于电子顺磁共振谱的残磁测量应用及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22-28. |
[9] |
刘 振,刘 莉,樊 硕,赵安然,刘思鲁. 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的光谱重建训练样本选择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29-35. |
[10] |
杨超普,方文卿,吴庆丰,李 春,李晓龙. 基于光谱分析的AMOLED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随年龄变化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36-43. |
[11] |
高 峰, 邢雅阁, 罗华平, 张远华, 郭 玲.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的杏品种无损鉴别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44-51. |
[12] |
郑培超,尹义同,王金梅,周椿棪,张 莉,曾金锐,吕 强. 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PA-ELM算法的水体磷酸根离子检测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82-87. |
[13] |
徐秋怡,朱文越,陈 杰,刘 强,郑健捷,杨 韬,杨腾飞. 基于光声光谱气溶胶吸收测量的标定方法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88-94. |
[14] |
李欣庭,张 峰,冯 洁. 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改进光谱处理方法用于马铃薯病害检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215-224. |
[15] |
邢海波,郑博文,李欣悦,黄波涛,向 霄,胡晓钧. 基于比色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双传感系统检测水中的芘[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44(01): 95-10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