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鹏程, 1987年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e-mail: pengchengli@xauat.edu.cn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了一系列Li2Mg3TiO6: xSm3+(0.005≤ x≤0.010)橙红色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物相结构进行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微观形貌表征, 荧光光谱仪(PL)进行发光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高温固相法制备Li2Mg3TiO6:Sm3+物相纯净, 颗粒分布均匀, 平均粒径尺寸为3 μm。 Li2Mg3TiO6:Sm3+的主激发峰位于344 nm, 主发射峰位于677 nm, 最佳掺杂浓度为5%。 在温度为350 K时, 样品的发光强度仍能保持室温的63.5%, 热激活能Δ E=0.363 eV。 通过CIE计算得到Li2Mg3TiO6:0.05Sm3+的色坐标位于(0.630 8, 0.358 4)红光区域。 封装得到LED器件发出显色性较好的红光, 显色指数Ra=86, Li2Mg3TiO6:Sm3+红色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A series of Li2Mg3TiO6: xSm3+ (0.005≤ x≤0.010) orange-red phosphors was prepared using the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The luminescent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the phosphor was analyzed, and the packaging of LED device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2Mg3TiO6:Sm3+ prepared by the high-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has a pure phase, uniform 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3 μm. The main excitation peak of Li2Mg3TiO6:Sm3+ is 344 nm, and the main emission peak is 677 nm, with an optimal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5%. At 350 K, the relative luminescent intensity of the sample is 63.5%, and the thermal activation energy Δ E is 0.363 eV. The color coordinates of Li2Mg3TiO6:0.05Sm3+ calculated by CIE are located in the red-light region (0.630 8, 0.358 4). The packaged LED device emits red light with good color rendering Li2Mg3TiO6:Sm3+ red phosphor is expected to be used in white light LEDs.
白光LED具有能耗低、 环保、 使用寿命长以及高显色指数等优点[1, 2, 3]。 因此, 白光LED作为第四代照明技术逐渐替代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照明方式。 目前白光LED实现方式存在缺少红光成分的缺点。 目前研究者们都聚焦于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实现白光LED, 其中能够被紫外芯片激发的绿色荧光粉和蓝色荧光粉研究相对成熟, 红色荧光粉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因此, 开发一种具备高热稳定性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是实现高质量白光LED的迫切需求。
基质材料是白光LED荧光粉发光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钙钛矿结构的基质材料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其中单钙钛矿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BO3, 在这种结构中, 较小的离子B构成了角连接的BO6八面体网络, 而较大的A原子则位于这些八面体间形成的空隙中, 形成12配位的AO12结构。 若向其中掺杂两个电荷与离子大小差异显著的B离子, 即形成双钙钛矿A2BB'O6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 活化剂和发光离子得以有序排列, 从而有效增强了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Sun[4]等采用固态法制备了一系列Ba3MgSi2O8:Tb3+/Sm3+荧光粉, Tb3+→ Sm3+的能量转移导致Tb3+发射强度降低, Sm3+发射强度随Sm3+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Ba3MgSi2O8:Tb3+/Sm3+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以从黄绿色调到红黄色。 稀土Sm3+离子在近紫外至蓝光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光吸收能力, 其发射的红光比常见的Eu3+更为丰富, 具有优异的发光效果。 然而目前Sm3+掺杂的钛酸盐双钙钛矿结构荧光粉鲜有报道, 因此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2Mg3TiO6:Sm3+红色荧光粉, 并研究了其结构及光学性能。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2Mg3TiO6:xSm3+钙钛矿型红色荧光粉, 按照化学计量比精确称取Li2CO3、 TiO2、 MgO(轻质)和Sm2O3, 研磨后转移至刚玉坩埚中, 放入高温马弗炉中于1 150 ℃预烧结2 h, 随炉冷却至室温后对样品进行二次研磨后1 350 ℃烧结2 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样品。
使用德国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进行分析。 所选靶材为Cu靶, 电压40 kV, Kα (λ= 0.154 18 nm), 扫描范围2θ: 10° ~90° , 步长为0.02° , 速度0.08° · min-1, 通过Rietveld进行精修得到晶体细化参数; 采用英国Edinburgh FLS98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激发光谱(EX)与发射光谱(EM)进行测试, 测试条件为150 W氙灯为激发光源, 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分别为0.5和0.5 nm; 表观形貌及能谱采用德国ZEISS Sigma 300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进行分析, 测定条件: 加速电压20 kV, 物距11 mm, 束斑40 mm。 测试前需将样品用超声波在无水乙醇中分散10 min, 晾干, 喷金40 s。
图1(a)是不同掺杂浓度的Li2Mg3TiO6:xSm3+荧光粉的XRD谱图。 与标准卡片比对后发现没有杂质衍射峰, 掺入Sm3+离子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 从图1(b)中可以看出, 衍射峰局部向大角度发生偏移, 离子差百分比可以计算Li2Mg3TiO6基质的占位情况[5]。
式(1)中, Rm为宿主离子半径, Rd为掺杂离子半径, 在Li2Mg3TiO6:xSm3+中, Mg2+, Ti4+为宿主离子, Sm3+为掺杂离子,
![]() | 图1 Li2Mg3TiO6:xSm3+(x=0.01~0.11)荧光粉的XRD图谱Fig.1 XRD patterns of Li2Mg3TiO6:xSm3+(x=0.01~0.11) phosphors |
由图2(a)可知, 对Li2Mg3TiO6 XRD数据进行Rietveld精修拟合得到其可信因子Rwp=12.56%、 Rp=9.89%, 均小于15%, 说明精修结果可信。 其中Rietveld精修图证实Sm3+掺杂到Li2Mg3TiO6晶格中且没有杂相存在, 通过精修优化后得到的Li2Mg3TiO6晶胞参数为a=b=c=4.168 9 Å , α=β=γ=90 ° , 为立方晶系, 配位数CN=6, 单个晶胞中阳离子个数为Z=4, 晶胞体积V=72.45 Å 3。 Li2Mg3TiO6:Sm3+的晶体结构为六个氧原子配位的八面体结构的立方晶系[8]。
图3为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的扫描电镜照片, 由图3可知, Li2Mg3TiO6:Sm3+样品呈类球状, 表面较为光滑, 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 荧光粉的形貌越接近球形, 表面越光滑, 对激发光的散射和反射损耗越小, 更多的光被颗粒吸收并参与波长转换, 从而光转换效率提高。 提高了光子的转换效率, 因此Li2Mg3TiO6:Sm3+荧光粉满足类球形颗粒要求。
Li2Mg3TiO6:0.05Sm3+样品粒径尺寸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 晶粒粒径主要分布在2~3.5 μ m, 通过ImageJ计算得到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3.02 μ m 的微米级颗粒。 荧光粉粉体的晶粒大小会影响其发光性能, 当晶粒尺寸过大, 样品在紫外芯片上涂覆不均匀, 造成发光强度降低, 大大缩短发光器件的理论寿命。 晶粒尺寸过小, 样品结晶程度过低, 表界面缺陷过多, 造成样品的发光性能降低, 因此本研究制备的Li2Mg3TiO6:Sm3+荧光粉微观形貌及粒度满足对LED器件封装要求。
图5是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的能谱图, 其中图5(a)为面扫区域, 图5(b)为元素分布图, 由图5可知, Li2Mg3TiO6:Sm3+荧光粉样品中含有Mg、 Ti、 O以及Sm元素, 图中包含的元素与XRD分析一致, 说明样品纯净。 图6为Li2Mg3TiO6:Sm3+荧光粉Mapping图, 由图可知, 各元素分布均匀, 进一步证明Sm3+离子成功掺入Li2Mg3TiO6基质中。
图7为Li2Mg3TiO6:Sm3+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由图可知, 在300~500 nm之间的300和400 nm附近出现强的吸收带, 说明样品的特征峰位与Sm3+相匹配, 样品在300~500 nm吸收光子能量, 为实现Sm3+被激发提供能量。 探究稀土Sm3+掺杂对带隙Eg的影响, 通过式(2)对Li2Mg3TiO6:Sm3+带隙Eg进行评估[9]
![]() | 图7 (a)Li2Mg3TiO6:Sm3+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b)掺杂带隙拟合n值可取2和1/2, 分别表示直接和间接跃迁。 吸收系数可由Kubelka-Munken公式计算[10]Fig.7 (a)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of Li2Mg3TiO6:Sm3+; (b) doped band gap fitting |
Li2Mg3TiO6:Sm3+为直接跃迁的宽带隙材料[11], 因此n值为2。 通过拟合[F(R)hν]2与hν关系曲线, 计算可得Li2Mg3TiO6:Sm3+的带隙为3.83 eV。
图8是Li2Mg3TiO6:Sm3+样品的激发光谱图, 由图可知, 其监测波长λem=667 nm时, 在320~500 nm存在四个激发光谱峰, 分别为344 nm(6H5/2→ 4H13/2), 355 nm(6H5/2→ 4D3/2), 469 nm(6H5/2→ 4I13/2), 490 nm(6H5/2→ 4I11/2)四个激发峰[12], 主激发峰为344 nm。 说明制备的Li2Mg3TiO6:Sm3+荧光粉样品能够被紫外光激发。 为Sm的核外电子发生4f→ 5d→ 4f的能级跃迁产生多个发光中心做铺垫。
图9(a)为不同Sm3+掺杂浓度的Li2Mg3TiO6:Sm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 监测波长λex=344 nm, 由图可知, 发射峰分别位于604 nm(4G5/2→ 6H7/2)[13]和677 nm(4G5/2→ 6H9/2)[14]两个峰位, 主发射峰为677 nm, 最佳Sm3+掺杂量为0.05, 说明Sm3+进入Li2Mg3TiO6基体中产生发光中心。 插图为Sm3+的掺杂浓度(x)与强度(y)的关系。 由图可知, 随着Sm3+浓度的升高, 其发射强度增大, 当Sm3+的掺杂浓度为5%时, 发射强度最大, 当Sm3+浓度大于5%时, 发射强度降低, 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Sm3+在Li2Mg3TiO6晶格中, 其中Sm3+-Sm3+的作用距离小于临界距离(RC), 非辐射跃迁概率大于辐射跃迁, 从而发射强度降低。 根据blasse提出的浓度猝灭理论, 可以由式(4)估算
![]() | 图9 (a)Li2Mg3TiO6:xSm3+发射图谱; (b)lg(I/x)与lg(x)线性关系图谱Fig.9 (a)Emission spectrum of Li2Mg3TiO6:Sm3+; (b) Plot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lg(I/x) and lg(x) |
式(4)中, V为单个晶胞体积, XC为Sm3+的最佳掺杂浓度, N为每个晶胞中阳离子的数目, 由Li2Mg3TiO6:Sm3+样品的精修数据可知, 其中, V=72.45 Å 3, XC=0.05, N=4。 通过式(4)计算可得RC=8.844 Å 。 当RC> 5 Å 时表现为多级相互作用, < 5 Å 时表现为交换相互作用。 本样品为多级相互作用体系, 根据式(5)中的指数θ进行预测[16]
由式(5)可知, lg(I/x)与lg(x)之间呈线性关系, 斜率为(-θ/3)。 由图9(b)可知, θ=3.6。 非辐射弛豫现象主要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为主。
图10为Li2Mg3TiO6:Sm3+的能级跃迁图, Li2Mg3TiO6:Sm3+被344 nm的紫外光激发, 从基态6H5/2激发到4H13/2能级, 经过非辐射弛豫跃迁(NR)至4G5/2能级, 回到基态并发出604 nm(4G5/2→ 6H7/2)和677 nm(4G5/2→ 6H9/2)的红色光, 其中604 nm为磁偶-电偶极矩相互作用, 677 nm为电偶极矩单独作用[17]。
荧光寿命可以评估Sm3+在Li2Mg3TiO6基体中的稳定性, 选取最佳Sm3+掺杂量为0.05的粉体, 检测激发波长为344 nm, 检测发射波长为677 nm。 作荧光衰减曲线如图11所示。
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
式(6)中, It和I0分别是在t时刻和初始时刻的发光强度, A代表的是拟合常数, τ代表的是荧光寿命。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指数函数拟合分析
式(7)中, τ1和τ2为拟合寿命, Rel1和Rel2为对应占比。 因此通过式(6)和(7)计算得荧光寿命为τ=0.53 ms。
考察了Li2Mg3TiO6:Sm3+荧光粉的热稳定性能, 图12(a)为不同温度下的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的发射图谱, 图12(b)为Li2Mg3TiO6:Sm3+的热稳定性热行为映射图谱。 由图可知, 当温度在300 K时发光性能最好, 随着温度的升高, 非辐射跃迁概率增大, 发光强度随之下降, 产生了热猝灭现象, 对光子能量传递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由图12(c)可知, 以初始温度下样品发光强度为标准, 其不同测量温度下样品发光强度与该值之比如图12(c)所示。 在350 K时, 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为63.5%, 通过热激活能评估Li2Mg3TiO6:Sm3+的热稳定特性, 其值可根据Arrhenius方程推得:
式(8)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 IT和I0分别为测试温度T和初始温度下荧光粉的发光强度, 在特定基质中A为常数。 通过对ln[(I0/IT)-1]与1/(kT)进行线性拟合, 如图12(d)所示, 确定Li2Mg3TiO6:Sm3+样品的热激活能Δ E=0.363 eV, 与La2CaTiO6:Sm3+的0.286 eV[18], Y4GeO8:Sm3+ 的0.04 eV[19]和Ca2GdGa3Ge2O12:Sm3+的0.0259 eV[20]相比, 本样品有较高的Δ E, 未来在照明设备、 显示技术、 传感器等实际应用中, 高Ea的材料可以提供更稳定、 更持久的发光性能。
鉴于本研究中荧光粉的温度传感特性, 进一步研究该荧光粉的温度传感特性尤为重要。 文献[21]中给出了温度变化下的荧光发射强度比(FIR)
在这项研究中, I666和I550分别表示666和550 nm处的光强, B是常数, Δ E表示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T表示温度。 如图13(b)所示, FIR在295~423 K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明显的单调递减。 用于评估温度传感性能的关键参数, 包括绝对灵敏度(Sa)和相对灵敏度(Sr), 可根据式(11)和式(12)计算得出
如图13(b)所示, 相对灵敏度(Sr)和绝对灵敏度(Sa)值随温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掺杂Sm3+的荧光粉, Sr和Sa在298 K时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0.006 84和6.874 5 K-1, 表现出较好的温度传感性能。
![]() | 图13 (a)与温度相关的FIR(I677/I604); (b) I677/I604的相对和绝对灵敏度Fig.13 (a) Temperature-dependent FIR (I677/I604); (b) Relative and absolute sensitivity of I677/I604 |
图14为Li2Mg3TiO6:xSm3+荧光粉的色度坐标图谱, 由图14可知, 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大色度坐标逐渐向红光区移动。 其中x=0.005, 0.01, 0.03, 0.05, 0.07, 0.1时, Li2Mg3TiO6:xSm3+色度坐标分别为(0.551, 0.429 5)、 (0.553 7, 0.426 8)、 (0.580 1, 0.403 4)、 (0.630 8, 0.358 4)、 (0.538 6, 0.441 1)、 (0.520 3, 0.456 1), 样品发出纯净的红光。 为进一步分析Li2Mg3TiO6:Sm3+样品的显色特性, 计算其相关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CCT)和纯度。 根据McCamy经验公式, 计算Ba9Lu2Si6O24:Sm3+样品的色温
式(13)中, n=(x-0.332 0)/(y-0.185 8)[(x, y)为荧光粉CIE色坐标]。 计算可得Li2Mg3TiO6:0.05Sm3+样品的色温为2 162 K, 小于3 000 K, 表明样品荧光粉更适用于暖白光LED中, 色纯度计算如式(14)
式(14)中, (xd=0.673, yd=0.327)表示主波长点的颜色坐标, (xi=0.310, yi=0.310)表示理想白光主波长点的颜色坐标。 (x, y)是Li2Mg3TiO6:0.05Sm3+样品的色坐标。 根据式(14), 计算可得Li2Mg3TiO6:xSm3+荧光粉的色纯度为98.63%, 与其他报道的Sm3+掺杂荧光粉相比较(表1)。 Li2Mg3TiO6:xSm3+荧光粉具有更好的色纯度。 因此结果表明, 合成的荧光粉有望在w-LED应用中作为橘红色发射材料的潜在候选材料。
![]() | 表1 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与其他Sm3+掺杂荧光粉的色纯度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color purity of Li2Mg3TiO6:0.05Sm3+ phosphor with other Sm3+ doped phosphors |
将ZWL8820有机硅胶粉与实验所得荧光粉按照1:1.5进行混合封装在395 nm的三安光电紫光芯片上, 经过130 ℃ 干燥1 h得到红光LED器件如图15所示, 其中图15(a)为器件全谱图, 由图可知器件光谱覆盖性较好, 由图15(b)可知, 所得色坐标为(0.587 9, 0.396 3), 其显色指数Ra=86.0。 样品色坐标处于橙红光区域, 表明本研究制备的Li2Mg3TiO6:Sm3+红色荧光粉有望改善白光LED器件中的红光缺失部分。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Li2Mg3TiO6:xSm3+(x=0.005, 0.01, 0.03, 0.05, 0.07, 0.10)系列红色荧光粉, 并对其结构、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和器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Sm3+掺杂并未改变Li2Mg3TiO6基体的晶体结构, 且成功取代部分Mg2+位点掺入晶格中。 X射线衍射峰的尖锐性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度。 Li2Mg3TiO6:Sm3+的主激发峰位于344 nm(6H5/2→ 4H13/2), 主发射峰位于677 nm(4G5/2→ 6H9/2), 且S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 Li2Mg3TiO6:0.05Sm3+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630 8, 0.358 4), 位于红光区域, 荧光寿命为0.53 ms。 在温度为350 K时, 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为63.5%, 热激活能Δ E=0.363 eV, 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此外, Li2Mg3TiO6:Sm3+的色温为2 161 K, 将其制成单色光器件后, 显色指数Ra达到86.0, 表明该材料具备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该荧光粉在结构稳定性、 发光效率、 热稳定性和器件性能方面均表现出色,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Sm3+的掺杂浓度, 探索其他稀土离子的共掺杂效应, 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 从而满足更高性能的照明和显示需求。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