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 赟,女, 1999年生,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13188973619@163.com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常规的分析物质的工具。 它基于分子振动对红外辐射的共振吸收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 红外吸收增强是红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增加红外吸收光程是常见的办法, 但是小腔体条件下的红外增强具有独特的应用需求。 小腔体内的红外辐射能力增强, 表明红外吸收的可能增强。 利用楔形狭缝结构研究了微小腔体中乙醇分子的红外光谱吸收特性。 利用双面抛光单晶硅片和硒化锌片之间形成的楔形结构, 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狭缝区域, 狭缝厚度小于1 μm, 并且外加控温装置。 考察了不同厚度狭缝中乙醇红外吸收的温度依赖性, 乙醇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 690~2 650和1 150~1 010 cm-1有比较明显的吸收峰。 对比了乙醇主要吸收峰位置和非吸收峰位置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发现乙醇的非吸收位置的吸光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升高, 而乙醇主要吸收峰处的强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降低, 这反映了狭缝中乙醇分子的辐射能力随着温度降低。 对于不同狭缝厚度, 同一温度下乙醇分子对应的吸光度不同, 不同振动模式的吸光度最大值对应狭缝厚度会有不同, 波数为3 335、 2 975、 2 930和2 881 cm-1吸光度最大的狭缝厚度为0.73 μm; 1 090和1 050 cm-1对应的吸光度增强效果最好的狭缝厚度小于等于0.64 μm。 这些结果表明狭缝腔体可以增强乙醇分子红外吸收, 但是不同的乙醇分子振动模式对应不同的最优狭缝厚度。 乙醇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is a tool routinely used to analyze substances. It is based on the resonant absorpt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by molecular vibration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sample. IR enhancement is a crucial topic in IR research, and increasing the IR absorption range is a common approach. However, IR enhancement under small cavity conditions has uniqu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enhancement of infrared radiation capacity within the small cavity suggests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infrared absorption. In this study, the infrared spectr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ethanol molecules in slit cavities are investigated. A wedge-shaped slit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creating slit regions of varying thicknesses between the double-polished single-crystal silicon wafer and zinc selenide plate, with slit thicknesses less than 1 μm, along with an ex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of ethanol in slit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was investigated.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ethanol exhibits prominent absorption peaks in the wavenumber ranges of 3 690~2 650 and 1 150~1 010 cm-1. The variations in the positions of the main absorption peaks and the non-absorption peaks of ethanol with temperature were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bsorbance at the non-absorption peaks increases with the intensity of blackbody radiation. In contrast, the intensity at the main absorption peaks of ethanol decreases relative to the intensity of blackbody radiation. This reflects that the radiative capacity of ethanol molecules in the slit de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For different Slit thicknesses, the absorbance of ethanol molecules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varies. The maximum absorbance for different vibrational modes corresponds to different slit thicknesses. The slit thickness that shows the maximum absorbance at wavenumbers of 3 335, 2 975, 2 930, and 2 881 cm-1 is 0.73 μm. For the wavenumbers of 1 090 and 1 050 cm-1, the slit thickness that exhibits the best enhancement in absorban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64 μm.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it cavity can enhance the IR absorption of ethanol molecules; however, different vibrational modes of ethanol molecules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optimal slit thicknesse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of ethanol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红外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 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1]。 通过分析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 可以获得分子的结构信息[2]。 物质分子的红外吸收可以通过纳米材料、 增加光程[3]等方式实现。 Zhang等[5]使用由两个介电涂层的凹面球镜对光束进行的多次反射, 从而增加了光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Raza等[6]采用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非球面镜, 增强了腔体内的光强度和气体的检测能力。 Richard等[7]采用三面镜子组成的“ V” 形光学腔, 实现长光学吸收路径, 提高对微量气体的检测灵敏度。 小腔体也可以通过增加光程或者共振效应来增强红外吸收。 Wojtas等[4]采用了一种“ 蝴蝶结形腔” 设计, 使激光光束在腔内多次反射从而增加有效光程, 而且还优化了光束的聚焦特性, 提高了气体样品的吸收效率。 Zheng等[8]使用两面具有高反射率的镜子(反射率超过99%)设计的腔体约10 cm, 但有效光程可达到15 m, 实现了有效光程的显著增加。 Zhang等[9]基于法布里-佩罗光学腔, 在腔长为90 mm的空间中增强了激光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效延长了激光的吸收路径。
利用微米量级的微腔共振的原理可以在较小空间下增大红外吸收。 Biatek等[10]通过铝阳极氧化法制备中红外多孔阳极氧化铝光学微腔, 一些微腔表现出了更优的光限制特性。 Kapon等[11]研究了开放的微腔技术, 微腔间距在20~130 μ m 之间进行调节, 当开放微腔共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碳基伸缩模式匹配时, 显著增强了传输信号。 Wang等[12]发现通过微腔的设计, 光学微腔能够显著增强光与碳化硅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红外光谱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并且通过改变微腔的直径(3~7 μ m), 可以调节共振波长。
同时腔体尺寸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其辐射的光谱特性和辐射强度。 当腔体的尺寸小于或接近辐射的波长时, 腔体的热辐射特性会偏离经典的黑体辐射规律。 Reiser等[13]研究了在有限尺寸的腔体内辐射热的物理特性, 发现辐射热的热力学函数与温度、 腔体积(固定形状)存在简单的比例关系[14]。 Garcia-Garcia等[15]发现在腔体尺寸较小的情况下, 微腔效应变得更加明显。 Bosso等[16]探讨了量子引力理论中的最小长度现象和黑体辐射, 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 广义不确定性原理(GUP)修正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工作通过狭缝中乙醇的红外吸收光谱, 研究微小腔体的红外吸收增强与辐射特性。
图1为自制的测量狭缝中乙醇分子红外吸收的装置示意图。 在红外光谱仪(赛默飞NicoletTM iS2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路中加入了楔形的狭缝。 狭缝材料为一侧采用硒化锌(ZnSe)晶体, 另一侧采用双面抛光的单晶硅片。 在硅片和硒化锌的一边夹有厚度为1 μ m的超薄纳米胶带, 形成不同厚度的狭缝区域, 狭缝之间夹有无水乙醇。 光阑直径大小为2 μ m。 当光阑位于a, b, c, d位置处可以测量宽度分别为0.91、 0.82、 0.73、 0.64 μ m的狭缝中乙醇的吸收光谱。 整个狭缝空间用O圈进行密封和密封袋构成密封状态, 狭缝装置的两侧装有加热控温装置, 以便检测不同温度的红外吸收光谱。
为获取准确的背景光谱, 避免环境条件的影响, 我们以空装置(光阑和空样品池)的吸收光谱作为背景光谱。 通过调节光阑位置, 分别在a, b, c, d位置处采集背景光谱。 将装置内注入乙醇, 随后将密封袋与样品池进行紧密连接, 静置一段时间, 使狭缝中和密封袋中的乙醇的含量达到稳定后, 打开加热控温装置, 开始时装置内部的初始温度为25.5 ℃, 设置初始加热温度为27 ℃(300 K), 加热一段时间, 使温度稳定在300 K附近, 测一次红外吸收光谱, 后每间隔5 ℃设置加热温度, 待整个装置温度达到稳定后测量红外吸收光谱, 直到温度升到47 ℃(320 K)时停止加热。 在每次升温时, 都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使温度稳定。 在温度稳定之后, 为研究狭缝厚度对乙醇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我们调整光阑位置, 依次测量狭缝厚度为0.91、 0.82、 0.73、 0.64 μ m处的红外吸收光谱, 得到不同狭缝处不同温度下的乙醇红外吸收光谱。 光谱测量范围为4 000~800 cm-1, 这个范围涵盖了乙醇分子的主要振动模式对应的吸收峰; 扫描次数为32次, 分辨率为4 cm-1, 扫描频率为20 Hz, 利用OPUS软件对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和平滑处理。
图2为不同狭缝厚度乙醇的红外吸收谱。 图2(a)— (d)分别为狭缝厚度为0.91、 0.82、 0.73、 0.64 μ m的情况, 每一个狭缝厚度测量了温度为300、 305、 310、 315和320 K时的红外吸收光谱。 从光谱图中可以看出, 在乙醇的非吸收峰处同一位置对应的不同温度下吸光度的值不同, 吸收峰峰值最大处吸光度的值也有差异, 并且在吸收峰和非吸收峰处的吸光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为进一步比较乙醇分子吸光度对温度的依赖性, 分别对乙醇非吸收峰位置的吸光度数值和吸收峰位置处的数值进一步分析。 在波数范围3 690~2 650 和1 150~1 010 cm-1有比较明显的吸收峰, 一般认为这些位置处的吸收峰是由乙醇分子不同伸缩振动引起的。 在这两个波段进行分峰拟合, 其中3 200~3 550 cm-1是乙醇分子O— H伸缩振动范围, 2 850~2 980 cm-1表示C— H伸缩振动范围, 1 000~1 100 cm-1是C— O伸缩振动范围。 在乙醇特征峰范围内分峰拟合得到6个中心峰位(3 335、 2 975、 2 930、 2 881、 1 090、 1 050 cm-1)及对应的最大吸光度的值。 此时, 不同波数对应的乙醇分子振动模式如表1所示。
![]() | 表1 无水乙醇的振动类型 Table 1 Vibration types of anhydrous ethanol |
图3为不同温度下非乙醇分子吸收峰(3 800、 2 450、 2 140、 1 940、 1 210和970 cm-1)的吸光度与黑体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横坐标为对应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强度理论值, 将对应温度下在相同波数实验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值作为纵坐标。 不同温度下, 非乙醇分子吸收峰的吸光度近似呈现为线性曲线, 相应线性曲线的斜率k与截距b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拟合曲线的斜率k都是大于0, 这表明在乙醇非吸收峰位置处吸光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和普朗克黑体辐射规律相同, 说明乙醇分子非吸收峰位置的辐射情况遵循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我们还发现对于相同的狭缝厚度, 拟合曲线具有近似相同的截距b。
![]() | 表2 非吸收峰位置的拟合曲线 Table 2 Fitting curve of the wavenumber of non-absorption peak |
图4为不同狭缝厚度乙醇分子吸收峰处的吸光度与黑体辐射强度的关系。 如图4所示, 乙醇分子在3 335、 2 975、 2 930、 2 881、 1 090和1 050 cm-1等6处的吸收峰的吸光度, 与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强度近似呈现为线性关系。 图4(a)— (f)中相应线性曲线的斜率k与截距b如表3所示。 首先, 在同一温度下, 不同的狭缝厚度中乙醇分子的吸光度不同, 表明狭缝腔体厚度对乙醇分子红外吸收的增强作用有影响。 在所测温度范围内, 狭缝厚度为0.73 μ m时3 335、 2 975、 2 930和2 881 cm-1的吸收峰得到最大增强; 而对波数为1 090和1 050 cm-1的吸收峰增强效果最好的狭缝厚度小于等于0.64 μ m。 对于不同波数吸光度最大对应的狭缝厚度不同, 说明不同的乙醇分子振动模式对应不同的最优狭缝厚度。 其次, 与非乙醇吸收峰(图3)的结果不同, 乙醇分子红外吸收的吸光度与黑体辐射强度呈线性递减的趋势, 即斜率k都是负数。 对于不同的狭缝厚度, 这一变化趋势同样成立。 这表明在乙醇吸收峰位置处吸光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和普朗克黑体辐射规律相反, 说明乙醇分子的吸收与辐射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狭缝空间的限制, 乙醇分子被束缚在小空间内分子间碰撞频率增加, 可能导致红外吸收截面变小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吸收和辐射是相互关联的物理过程, 在热平衡条件下, 物体的吸收率等于其发射率。 如果物质在某一红外波长范围内有较高的吸收率, 那么它在相同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力(即发射率)也会较强。 乙醇分子主要吸收峰强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的降低, 反映了狭缝中乙醇分子的辐射能力随着温度降低。 这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 表3 主要吸收峰位置的拟合曲线 Table 3 Fitting for the wavenumber of the main absorption peak |
微小狭缝腔体对乙醇分子的红外吸收的温度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狭缝腔体可以增强乙醇分子红外吸收。 乙醇分子的不同吸收峰对应不同的最佳狭缝厚度, 波数为3 335、 2 975、 2 930和2 881 cm-1吸光度最大的狭缝厚度为0.73 μ m, 波数为1 090和1 050 cm-1对应的吸光度增强效果最好的狭缝厚度大于等于0.64 μ m。 由于狭缝腔体的限制, 随着温度升高, 乙醇红外吸收峰的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吸收峰强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的降低, 反映了狭缝中乙醇分子的辐射能力随着温度降低。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