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及计量统计评介
王祎亚1, 王毅民1,*, 高新华2
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北京 100037
2.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 100081
*通讯作者 e-mail: wym7852@126.com

作者简介: 王祎亚, 1978年生,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 e-mail: yiyawang@163.com

摘要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已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 相关技术文献数量已过万。 直至2019年才有“基于CNKI的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一文和《中国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文献索引》一书的发表与出版。 以这两篇文献为基础说明中国X射线荧光光谱文献的类型、 文献源及检索收集, 简介了这两篇文献的成果要点, 评介中国X射线荧光光谱文献统计计量研究的主要成果。 主要包括: 文献总数和英文文献的年度分布; 期刊文献总数和英文文献的专题分布及其专题文献的年度分布; 作者的文献总量、 第一作者文献量、 英文文献总量和英文第一作者文献量的总体分布; 1960年—1989年、 1960年—1999年、 1960年—2015年三个时段内文献量较多作者的文献总数和第一作者文献数; 文献总数≥40篇且第1作者文献≥15篇作者(16位)的文献总数、 第一作者文献数、 英文文献总数、 英文第一作者文献数和其文献的主要专题、 专业领域; 论文数量前10名的机构和总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 期刊文献的期刊总体分布和文献量前10的期刊; 专(译)著及其出版社分布。 最后讨论了该两文献计量学研究现存的缺憾和对X射线光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期盼。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文献索引; 文献统计; 文献计量学; 评介
中图分类号:O657.34 文献标志码:R
The Evaluation of Literature and Its Metrological Statistics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alysis in China
WANG Yi-ya1, WANG Yi-min1,*, GAO Xin-hua2
1.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Geoanalysi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Central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alysis in China had experienced 60 years, and the number of relevant technical documents had been over ten thousand. The literatur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research trend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based on CNKI” and the book of X-ray spectrometry literature index in China were published in 2019. Based on this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types, sources and retrieval of the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wo kinds of literatur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statistical metrology were reviewe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d: the total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eriodicals and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al literature;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author's literature,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author's literature, the total amount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first author's literature;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literature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in three periods: 1960—1990, 1960—2000 and 1960—2015.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the number of first authors' literature; the total number of literature ≥40 and the first author literature ≥15 (the number of authors: 16), the numbers of the first authors, the total numbers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numbers of first author literature in English, the main topics and professional fields of the first author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p 10 papers and the top 10 cited frequency;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periodicals and the top 10 Journal of the numbers of documents; Specialized (or Translated) works and their publishing houses. Finally,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the two Bibliometrics studies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experts and technicians of X-ray spectroscopy to participate in the Bibliometrics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Keywor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he index of the documents; Literature statistics; Bibliometrics; Review
引言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以来, 中国XRF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已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 首先XRF技术的引入如同一把利剑迅速解决了分析化学中稀土、 Nb/Ta、 Zr/Hf等分析的难题; 接着又在20世纪80年代解决了困扰无机化学分析界多年的多(全)组分的快速准确分析问题, 从而成为无机分析中主、 次量组分分析的主导技术; XRF分析作为一种整体分析(Bulk Analysis)技术在向各行业、 部门、 领域迅速扩展应用的同时, 又衍生出以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 扫描质子探针(SPM)、 和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M-XRF)为主的多项原位微区分析技术, 开辟了从微-纳米到厘米级尺度物质原位分布分析的新领域, 使其成为既能为各无机分析应用提供海量元素含量数据, 又能为微观研究领域提供主、 次、 痕量元素分布信息的全方位现代分析技术方法[1, 2, 3]

科技文献是记载科技发展历程最基础的资料。 对于经历60年发展的XRF分析技术而言, 2019年有两项重要的XRF文献资料: “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索引(1960— 2015)” 一书和“ 基于CNKI的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文[4, 5]。 该文将借助这两篇文献提供的研究成果和重要信息对中国自1960年首篇XRF分析文献发表以来的XRF分析文献的统计计量结果作一综合性评介。

1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收集

当今有多种科技文献数据库, 特别是中国知网、 万方和维普三大数据库为科技文献收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由于科技文献分布广泛, 很难全部收集。 对于XRF分析文献, 收集的文献主要包括: 期刊文献(包括外刊文献)、 专(译)著、 文集文献、 博硕学位论文及分析方法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现就该文收集XRF分析文献的实践作如下说明。

1.1 期刊文献(含外刊文献)

期刊文献是XRF分析文献中最主要的文献类型, 量大、 内容丰富、 范围广, 借助当今的期刊数据库收集比较容易, 但也难收集齐全。 文中所涉期刊文献主要是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为基础, 也包括万方和维普收集的部分文献。 在XRF期刊文献的检索与收集中遇到的问题说明如下:

(1) 已停刊期刊的早期文献。 有些早期期刊后来已停刊, 如: XRF文献的重要来源《地质实验室》, 已于2000年起停刊。 这类期刊中的有些文献在知网中已难以检索到, 需要借助其他文献源加以补充。

(2) 虽然知网文献源从1994年起始, 大部分期刊都能补充到创刊, 但也有若干期刊未得以补充或完全补充。 对XRF分析文献比较重要的《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就是一例, 因此1994年前的文献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补查。

(3) 知网的文献检索给出了多种灵活的检索方式(主题、 篇名、 关键词、 摘要、 全文等), 但检索词的选取仍然非常重要。

XRF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已60年, 应用领域广泛, 有多个技术分支, 尽管技术用语逐渐趋向规范, 但从近年的XRF文献来看, 专业用词仍是很分散。 以比较规范的“ X射线荧光” 或“ X射线荧光光谱” 为检索词虽能检索出大部分文献, 但仍有不少重要文献漏检, 特别是如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 扫描质子探针等新分支技术。 因此需用多个检索词检索, 甚至需用单位或作者名进行检索。 要做到比较全面的检索, 需要有一定的该专业的从业经历或有该领域文献阅读量的积累。

(4)关于外刊文献。 这里的外刊文献是指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XRF分析文献, 这是我国XRF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大多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和较高交流价值。 这些文献在国内的期刊数据库中检索较困难, 最好借助著名的《Analytical abstract》数据库搜索, 当然通过《Analytical Chemistry》中X射线光谱分析的评述和《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中X射线光谱分析评述也是较便捷的方式。 但由于我国除SR-XRF和SPM等少数新技术方法外, 用于整体分析的传统XRF分析文献是较少的。 因此, “ 索引” 对我国XRF的外刊文献没有进行系统全面检索, 而只是收集了几个外刊文献量较多单位提供的外刊文献。

1.2 专(译)著(含重要非正式出版物)

对于任何学科领域专(译)著都是最基础的文献资料, 是文献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些资料都是常用的工作参考书, 很多是从业的教科书或培训教材。 我国XRF荧光光谱方面的专(译)著是比较丰富的, 数量不算很多, 但一般知名度较高, 因此大多不用专门检索。

1.3 文集文献

科技文献中文集文献大多为会议文集或为纪念某某重要事件(周年)而组织撰写的文集。 专业技术会议文集量较大, 但正式出版者少; 非正式出版的会议文集文稿多数较简要, 或只收摘要, 比较重要的材料多数在相关期刊发表, 因此对20世纪80年代后的会议文集文献未单独收集。 在知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检索词“ X射线荧光” 搜索, 至2020年可得300多条。 纪念性文集分散性大、 规律性差, 其中的专业性(比如XRF)文稿不多; 除本部门或本行业的相关文集较了解之外, 其他部门或行业的文集知之甚少, 收集比较困难。

1.4 学位论文

学位文献也是XRF文献中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各数据库中学位论文的收集并不是很全(比如知网最近以“ X射线荧光” 检索也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多条。 考虑到学位论文较长, 且主要内容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发表, 该文不再专门讨论。

1.5 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文件

在中国知网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和中国行业标准全文数据库查“ X射线荧光” 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 至2020年可收集国家标准50条, 行业标准70条, 共计120条。

2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计量工作简介
2.1 “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索引” 一书简介

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索引” 一书是我国出版的一本大型的XRF光谱分析专业文献索引(为讨论方便以下简称“ 索引” )。 该书收录了X射线光谱分析8729篇、 专(译)著26部, 共计8755条。 最后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计量统计。 全书220万字, 1 125页。

2.1.1 主要成果

(1) 收集了1960年— 2015年以来各类X射线光谱文献8 755条, 为读者特别是XRF分析工作者提供了目前国内X射线光谱专业文献最集中、 最多的文献索引。

(2) 本书借鉴了2010年出版的“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地质分析文献索引(1978年— 2010年)” [6]编排形式和基本格局, 编排了六个索引: 期刊文献年代索引、 期刊文献专题索引、 作者索引、 文集文献索引、 部分外刊及中刊外文版文献索引和专(译)著文献索引。

(3) 在8 755条文献的基础上, 进行了计量统计研究, 给出了: 文献的年度分布、 专题及其年度分布、 作者分布、 期刊分布和图书的出版社分布。

2.1.2 几个缺憾

尽管该书提供了我国X射线光谱文献的大量信息, 但也有不少缺憾, 以下简述几点。

(1)可能的文献漏检

该工作中文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 虽然采用了与X射线荧光光谱相近的多个检索词检索, 但由于不同单位、 行业、 专业的作者在XRF文献中的用词的差异, 漏检仍是难以避免的, 特别是像便携式XRF、 SR-XRF、 SPM等技术和非分析专业作者撰写的XRF应用文献方面。

对外刊文献的检索主要通过重点单位提供和从重要评述论文查找的方式收集, 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检索, 因此肯定会有遗漏, 特别是早期的外刊文献。

另一漏检的文献就是非地矿行业、 领域文集中的XRF文献。

(2)非目标文献的剔除

剔除非目标文献是文献收集的重要一环。 对于从文题难以辨别的非目标文献则需要查看摘要。 经查书中仍有的非目标文献主要有两类:

① XRF只是作为对比结果的方法而没有方法具体说明的文献, 如: 2013-055 邓军华, 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技术及其在国内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冶金分析》。

② 与XRF分析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技术文献, 如:2015-032 陈万平, X射线荧光粉的发光与应用《怀化学院学报》。

(3)年代索引的遗憾

由于种种原因, “ 索引” 未能实现将期刊(包括外刊)、 文集、 著作等都应按年代编入同一个具有唯一索引号的年代索引中, 而不得不形成了多个索引, 这不仅为后面的编辑带来不便和增加了统计计量出错的几率, 更重要的是使整书的整体性变差, 不便阅读。

(4)文献计量学方法的缺失及统计计量数据的有限性

该书对文献的计量统计未能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分析, 统计数据较少, 特别是缺乏像被引频次等文献评价的重要指标数据。

(5)作者索引编排问题

全书共1 125页, 其中作者索引407页, 约占全书的36%。 而这407页的主要问题是空格率太高, 查阅不便, 也与整书不协调。 作者总数16 226, 而只有一篇文献的作者就有11 362位(约占70%), 1~4篇文献的作者15 191(约占94%)。 如这部分内容的格式稍作调整, 将可大大压缩作者索引部分的页数(可能会使全书减少1/4多的篇幅)。 作为工具书, 便于翻阅是重要考量。

本文作者作为“ 索引” 一书的执行主编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对本书存在的缺憾深表歉意, 也期望成为后来者的借鉴。

2.2 “ 基于CNKI的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文简介

“ 基于CNKI的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为讨论方便以下简称“ 计量学分析” )是我国XRF分析界首篇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X射线荧光光谱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重要文献。 采用中国知网(CNKI)库内相关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 机构、 基金、 期刊来源等数据, 结合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方法, 系统揭示了我国X射线荧光光谱的研究进展, 对了解我国X射线荧光光谱的发展现状、 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提供了重要信息。

2.2.1 文献数据源和研究方法

选取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研究数据来源, 利用高级检索功能, 将搜索主题词设置为“ X射线荧光光谱” , 数据库选择包括期刊和硕士、 博士论文, 时间不限, 检索时间为2019年6月。 检索后剔除会议通知、 征稿、 公告等无关信息, 得到3 285篇论文作为该文研究的数据源。 分析所得数据的论文发表年度分布、 研究机构、 基金项目、 作者、 期刊等指标。 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 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得出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等多种信息和可视图表。

2.2.2 给出的重要统计数据信息

(1)论文的年度分布

“ 计量学分析” 将收集的从1975年— 2019年6月的3 285条文献绘制了年度分布的半对数曲线, 并由曲线分析认为, 我国XRF论文量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 1975年— 1982年, 1983年— 2007年, 2008年— 2019年。 2008年论文数首次突破100篇, 2013年超过200篇, 论文年度数呈指数增长, R2达到0.81。

(2)较高文献量的研究机构

该文研究了以研究机构为单位发表的XRF文献量, 列表给出了论文数前10名机构的发文量、 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 依此认为XRF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 高校较少, 两者发文比例为7:3。

(3)项目支持论文量

论文统计了受各类基金、 国家或部门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量, 给出了受项目支持发文最多的8种基金(计划)及其发文数量。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数量占8类基金支持论文总数量的65.7%。 认为X射线荧光光谱方面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范畴, 经费来源多出于国家纵向经费支持。 但8类基金支持论文数量为381篇, 仅占论文总量的11.6%。

(4)高被引文献

“ 计量学分析” 统计了3 285篇论文的总被引频次, 列表给出了前10位的文献作者、 文题、 发文期刊、 发表年份和总被引频次, 还用图示了100篇高被引文献的年度分布。 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李国会2003年发表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中硫等20个主、 次、 痕量元素” (93次), 高被引论文分布在1983年— 2015年。

(5) 期刊分布

论文对国内刊载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论文的期刊进行了统计, 列表给出了发文量前10的期刊、 期刊所属类别、 论文数量、 被引论文数量、 论文被引率和总被引频次。 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共发文1230篇, 占总量的37.4%。 《冶金分析》是发XRF论文最多的期刊(300), 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冶金分析》(259篇), 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岩矿测试》(2 541次), 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岩矿测试》(14.4次/篇)。

(6) 关键词词频分析

论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关键词分析技术研究了3 285篇论文和近5年文献的关键词, 频次最高者均为“ 熔融制样” , 其次是“ 粉末压片” , 可知, 制样方法稳居研究热点之首。

(7) 论文还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我国XRF的研究热点, 认为: ①样品制备方法, 主要有熔融制样、 粉末压片; ②方法研究, 包括标准样品、 基体效应、 主次成分; ③分析应用, 主要体现在铁矿石和土壤分析方面。

3 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计量统计研究评介

按“ 索引” 一书的统计, 至2015年我国的XRF文献资料已达8 000多条, 2013年后的年文献量都在600条以上, 到2020年文献总量肯定会过万条。 因此, 2019的这两个XRF文献统计计量文献, 无论对资深的、 还是年轻的XRF分析工作者都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两个文献虽然角度不同、 方法各异, 但都提供了大量重要的信息资料。 在汇总、 分析各自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几点:

3.1 XRF文献的年度分布

“ 计量学分析” 给出了精美的1975年— 2019年6月中国XRF文献年度分布图, 据拟合的趋势线发现论文年度数量呈指数增长。

“ 索引” 则以表格给出1960年— 2015年各年及每5年累计的文献总数和英文文献数。 该文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中国1960年— 2015年文献XRF分析文献总数和英文文献的年度分布(图1)。

图1 1960年— 2015年中国XRF论文年度分布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XRF papers in China from 1960 to 2015

由图1可见, 其论文年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与 “ 计量学分析” 给出的“ X射线荧光光谱论文年度分布” 图是一致的: 文献量的指数增长, 特别是近年应用文献的呈快速增长趋势。 这同其他技术一样, 起始阶段方法研究较多, 而技术较成熟之后应用文献迅速扩展。 按“ 索引” 的统计数据: 从1983年起年文献总量就达100篇/年, 到2003年才超200篇/年, 其后就迅速增长: 2006年超300篇/年, 2009年超400篇/年, 2012年超500篇/年, 2013年超600篇/年。

3.2 XRF文献的专题分布及其专题文献的年度分布

“ 索引” 按评述论文、 仪器设备、 分析方法、 小型仪器、 全反射XRF、 质子探针、 同步辐射XRF、 XRF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和讲座及知识介绍9个专题, 以10年累积计统计了各专题文献总数和英文文献数。 其中评述论文又分出: 综合性评述、 年度评述和专题评述三小类, 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又分成: 冶金有色、 地质建材及核材料、 环境与健康、 人文科技、 石油化工和材料科学共6个应用领域。 专题的严格划分较难, 因此专题分布数据可能不太准确, 但基本趋势是可信的:

(1)各领域应用专题文献量在各时期文献总量中均占绝对优势, 而且从20世纪70年代的29%快速提升到2010年的84%, 平均约占比74%; 同样其英文文献的占比也达72%, 这是应用技术的典型特征;

(2)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文献也是XRF分析文献中最基本的文献, 但随着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文献的迅速增长, 其占比从20世纪70— 80年代的20%下降到2010年的不足10%;

(3)小型或便携式XRF在我国1970年— 2000年间发展较快, 2010年以来再次较快增长, 受到人们青睐;

(4)我国M-XRF, TXRF、 SPM和SR-XRF是1980年末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的XRF技术分支, 其设备和应用都在不断发展, 但作为高端技术应用受众面不可能太大。

(5)在各应用领域中, 地质建材、 材料和环境是当今我国XRF分析最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材料领域应用文献占比最高达30%, 而且增长最快(从17%~41%)。 地质建材和环境应用文献的占比分别为: 21%和17%。 这与人们以往的认识有较大差别。

评述论文是获取相关技术发展最便捷工具, 广受读者关注, 特别是近20年来的综合性评述常是了解我国XRF分析发展的必读文献[7, 8, 9]。 自1960至2020年XRF综合性评述共有19篇(含1篇外刊文献), 但2013年以来已多年没有综合性评述了; 《分析试验室》从1987年— 2009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的“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年度评述深受读者欢迎(共计12篇), 但从2009年至今也已断评10年了; 专题评述是了解XRF各专题发展的重要桥梁, 遗憾的是“ 索引” 中收列的专题评述文献可能还远不够广泛, 当然也有些文献从内容、 文字量和引文等看也许还算不上评述文献。

3.3 文献的作者分布

对于XRF分析专业工作者来说, 关注作者及其团队的文献分布是快速获取所关注文献信息的重要途径。 “ 索引” 对8 680篇文献的作者分布做了多种统计计量, 制备了三个表格, 包括: ①作者文献量的总体分布、 ②不同时期: 1960年— 1989年, 1960年— 1999年, 1960年— 2015年文献较多作者的文献量和③较多文献总量作者的主要专题和专业领域。

3.3.1 作者的总体分布

据“ 索引” 提供的作者文献量的总体分布数据可知: 随着作者文献量的增加作者数量急速下滑, 虽然作者总量较多, 但具有较多文献量的作者是很少的。 8 680篇文献的作者总数为16 226, 只有一篇文献的作者就有11 362, 占70%; 1~5篇文献的作者15257位, 约占94%; 而10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只有282位, 约占1.7%, 这很可能是专业XRF分析工作者的主力了; 30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只有38位, 约占0.2%, 这就应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团队了。

8 680文献第一作者总数5 788, 有1~4篇第一作者文献的作者5 567位, 约占96.2%; 10篇以上第一作者文献的作者只有54位, 约占0.9%; 而20篇以上第一作者文献的作者只有14位, 约占0.09%。

英文文献500篇, 作者1 722位, 有1~4篇的作者1 657位, 约占96.2%; 10篇以上的作者只有15位, 约占0.87%; 英文第一作者文献的作者378位, 1~4篇第一作者文献的作者370, 约占97.9%; 5篇以上的作者只有8位, 约占2.1%。

3.3.2 不同时期较多文献量的作者

XRF分析60年的发展凝结了几代XRF人的努力, “ 索引” 给出了不同时期较多文献作者的年度文献统计展示了各发展时期中的较活跃工作者的文献量。 经压缩这里只列出各时期多文献作者的文献总数和第一作者文献数(表1, 表2, 表3)。

表1 1960年— 1989年间文献总数≥ 10篇(第1作者文献≥ 5篇)的作者及其文献量 Table 1 The authors and their numbers of literature (≥ 10) (≥ 5 papers of the first author) in 1960— 1990
表2 1960年— 1999年间文献总数≥ 20篇(第1作者文献≥ 10篇)的作者及其文献量 Table 2 The authors and their numbers of literature (≥ 20) (≥ 10 papers of the first author) in 1960— 1999
表3 1960年— 2015年间文献总数≥ 30篇(第1作者文献≥ 10篇)的作者及其文献量 Table 3 The Authors and their Numbers of Literature (≥ 30) (≥ 10 papers of the first author) in 1960— 2015

3.3.3 较多文献作者的主要专题与专业领域

为进一步了解较多文献作者各自的主要专题文献和专业研究领域, “ 索引” 制表展示了各作者文献的各专题文献总数、 第一作者文献数、 英文文献数和英文第一作者文献数。 这里只给出主要专题和专业领域的文献总数、 第一作者文献数、 英文文献数和英文第一作者文献数(表4)。

表4 较多文献(≥ 40篇, 第1作者文献≥ 15篇)作者的主要文献专题与专业领域 Table 4 Main literature topics and professional fields of more than 40 papers (≥ 15 papers of the first author)

“ 计量学分析” 以更通用的研究机构和高被引文献数据给出研究团队和热门研究领域信息[5]。 这包括:

(1) 发表论文数量前10名的机构为: 成都理工大学(69)、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6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63)、 钢铁研究总院(44)、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8)、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37)、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1)、 吉林大学(31)、 天津市地质矿产研究所(29)、 长春理工大学(27)。 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机构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819), 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机构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17.5)。

(2) 总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中硫等20个主、 次、 痕量元素(93次),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主次痕量组分(86次), 无机多元素现代仪器分析技术(82次),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80次),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碳和氮等36个主次痕量元素(76次),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的粉末压片制样法(72次), X射线荧光光谱三十年(66次),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土壤中Cr, Cu, Zn, Pb和As的研究(66次),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碳氮等多元素(63次), X射线荧光岩屑录井技术(60次)。

从上述“ 索引” 给出的作者及文献信息与“ 计量学分析” 给出的研究机构较高文献总量、 高总被引频次信息数据看好像有些出入, 但综合看这些信息还是基本一致的。 这里需从XRF分析领域各重要研究机构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主要研究活动和专业领域分析入手, 做如下说明。

表4给出了16位文献数≥ 40篇(第1作者文献≥ 15篇)作者的主要文献专题与专业领域, 这16位作者可大体分为3个各有侧重的专业领域:

(1) “ 索引” 给出以章晔、 葛良全、 周四春、 庹先国为代表的成都理工大学小型XRF分析仪器与应用研究团队的高文献量, 与“ 计量学分析” 中研究机构文献量排名(第1)、 总被引频次排名(第10)和文献的期刊分布排名(第9、 10)是一致的。 各时期文献较多作者表中(表1~表3)的朱节清、 陈志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邹恩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也有力推动了小型XRF分析仪器与应用这一专业领域的发展。

(2) “ 索引” 给出的另一组高文献量作者是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主的SR-XRF和SPM两个XRF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16位作者中的承焕生、 张元勋和朱节清、 李晓林。 其实从“ 索引” 文献量的作者总体分布表可知, 有一位文献总数(139篇)和英文文献数(65篇)均最高的作者未列入表4。 这位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源的黄宇营, 是SR-XRF装置和应用的学术带头人。 SR-XRF和SPM都属国家层面的大科学装置, 吸引各领域、 行业的科学工作者利用其先进装置从事各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们的文献、 特别是外刊文献量很大, 但在传统XRF分析方面的受众面较小, 因此在某些统计指标上并不突出。 各时期文献较多作者表中(表1~表3)的吴应荣(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同步辐射中心)和李燕(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也是这一专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 也许最需要说明的是: 传统意义上的XRF分析(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WDXR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是XRF分析应用的大众主题。 这方面文献较多的作者在16位中占了一半,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3位: 吉昂、 陶光仪、 卓尚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李国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毛振伟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罗立强、 王毅民、 詹秀春。 这与“ 计量学分析” 中研究机构文献量排名、 总被引频次排名也是一致的。 XRF分析是吉昂、 陶光仪、 李国会、 罗立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 他们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四位虽另有研究兼顾: 卓尚军(ICP-MS, 辉光放电质谱)、 毛振伟(科技考古)、 王毅民(标准物质研制)和詹秀春(LA-ICP-MS), 但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各时期文献较多作者表(表1表3)中的马光祖[10]、 梁国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陈远盘(中国有色金属地质研究院)和高新华(钢铁研究总院)更是XRF分析领域的元老和开创者。

3.4 文献的期刊分布

文献的期刊分布也是XRF分析专业工作者非常关注的, “ 索引” 收录的8 680篇文献刊于1 458种期刊和文集。 书中给出了期刊文献的总体分布和发表≥ 20篇文献的期刊统计(共有73种期刊, 包括2种外刊: NIM, XRS)。 这里仅给出期刊文献总体分布(表5)和刊载XRF文献量前10的期刊(表6)。

表5 期刊文献总体分布 Table 5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journal literature
表6 刊载XRF文献量前10的期刊 Table 6 Top 10 journals of XRF

“ 计量学分析” 给出的期刊分布数据有更多的信息量(包括: 期刊、 论文数、 被引论文数、 被引率、 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 这里只给出前10的期刊和XRF文献数, 他们是: 冶金分析(300),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202), 岩矿测试(18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5), 分析试验室(107), 光谱实验室(99), 分析化学(80), 分析仪器(36),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33),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32)。

对上面两统计数据的差异说明如下: 对于XRF光谱分析来说, 《核技术》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两个专业性较强的期刊, 像“ 小型XRF(包括便携XRF)” , “ SR-XRF, SPM” 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文献刊载量较多, 特别是这些技术文献中所用的专业词汇与传统XRF分析文献有些差别, 比较容易漏检。 这可能是“ 索引” 和“ 计量学分析” 两文献在期刊分布统计结果方面差异的重要原因。

3.5 专(译)著分类及补充说明

在我国众多的XRF分析综合性评述中有两篇专门介绍了我国的XRF专(译)著[7, 11], 前者列出15部(8部专著, 7部译作)和未正式出版的译作, 后者列出12部(8部专著, 4部译作)。 文献[9]对我国XRF分析发展与应用进展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评述, 遗憾的是该文是一篇文集文献, 读者面有限, 甚至很多其后的重要评述都很少评介和引述。

“ 索引” 提供了我国X射线光谱分析方面的专(译)著索引, 包括17部专著和9部译作, 共26部(参见文献[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按其内容和应用可大体分为综合性专(译)著、 专题专(译)著和工具书三类, 分别有9部(参见文献[14, 20, 21, 23, 27, 28, 29, 33, 34]), 15部(参见文献[12, 13, 15, 17, 19, 22, 24, 25, 30, 31, 32, 35, 36, 37])和2部(参见文献[16, 18])。 上述已出版的26部专(译)著的出版社分布列于表7

表7 已出版的26部XRF专(译)著的出版社分布 Table 7 Distribution of publishing houses of 26 published XRF monographs

鉴于专(译)著资料在整个文献中的重要性, 再做如下补充说明:

(1)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出版的分析化学专著和其他专门领域的分析测试专著中大多都有XRF分析的章节, 这也是XRF文献的一部分。 “ 索引” 一书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部分收集, 但书中并未列出, 也应提醒关注;

(2)非正式出版物也是一种重要资料。 我国XRF技术发展早期有不少很重要的XRF译著流行较广, 大多作为培训班的教材, 在我国XRF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著作在较早的XRF文献引文中常可看到, 即使现在也仍有参考价值, 这里亦在文献中给出[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 结语

中国XRF光谱分析的应用与发展已60年, 至今文献量已超万, 但文献计量统计、 评介的资料却很少。 “ 索引” 和“ 计量学分析” 两文献提供了这方面的基本信息, 算是一个起步。

鉴于对XRF光谱分析文献的计量统计工作都是首次, 在文献检索和计量学知识方面的不足或专业经验、 经历所限, 两者在文献检索(查全率、 查准率)、 计量统计内容和评价指标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这也必然影响到计量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期望关注趋势, 数值仅供参考。 其中关于评述文献和外刊文献将另有专文介绍。 这里也特别期望更多的专业工作者参与我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的计量学研究, 这必将有利于我国X射线光谱分析工作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WANG Yi-min, WANG Xiao-hong, GAO Yu-shu(王毅民, 王晓红, 高玉淑).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2001, 29(7): 845. [本文引用:1]
[2] WANG Yi-min, WANG Xiao-hong, GAO Yu-shu(王毅民, 王晓红, 高玉淑).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3): 476. [本文引用:1]
[3] WANG Yi-ya, WANG Yi-min, DENG Sai-wen, et al(王祎亚, 王毅民, 邓赛文,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6): 1728. [本文引用:1]
[4] DENG Sai-wen(邓赛文). X-Ray Spectrometry Literature Index in China(中国X射线光谱分析文献索引).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1125. [本文引用:1]
[5] XU Ying-lan(徐英岚). Metallurgical Analysis(冶金分析), 2019, 39(10): 1. [本文引用:2]
[6] PAN Jing, WANG Yi-min, XU Shu-rong, et al(潘静, 王毅民, 徐书荣, ). Geological Analysis Literature Index of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Geoanalysis(1978—2010)(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地质分析文献索引(1978—2010)).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1. 545. [本文引用:1]
[7] ZHOU Jin-sheng(周金生). Collected Works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Geological Experiment(地质实验工作50周年文集).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3. 318. [本文引用:2]
[8] JI Ang(吉昂).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岩矿测试), 2012, 31(3): 383. [本文引用:1]
[9] ZHANG Lian-xiang, FU Bin(章连香, 符斌).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Analytical Chemistry(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3, 3(3): 1. [本文引用:2]
[10] MA Guang-zu(马光祖).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 19(2): 98. [本文引用:1]
[11] WANG Yi-min, WANG Xiao-hong(王毅民, 王晓红).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岩矿测试), 2000, 19(4): 275. [本文引用:1]
[12] ZHANG Jia-hua, XU Jun-quan, ZHU Jie-qing(张家骅, 徐君权, 朱节清). Radioisotop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分析).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388. [本文引用:2]
[13] REN Chi-gang, CHENG Huan-sheng, TANG Guo-hun, et al(任炽刚, 承唤生, 汤国魂, ). Prot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Proton Microscopy(质子X荧光分析和质子显微镜).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1. 227. [本文引用:2]
[14] XIE Zhong-xin, ZHAO Zong-ling, ZHANG Yu-bin, et al(谢忠信, 赵宗玲, 张玉斌, ). X-Ray Spectrometry(X射线光谱分析).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582. [本文引用:2]
[15] ZHANG Ye(章晔). X-Ray Fluorescence Prospecting Technology(X射线荧光探矿技术).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 297. [本文引用:2]
[16] WANG Yi-min(王毅民). Practical X-Ray Spectrum Chart(实用X射线谱线图表).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9. 150. [本文引用:2]
[17] LIU Bin, HUANG Yan-chu, HE Xiao-hua(刘彬, 黄衍初, 贺晓华).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环境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Urumqi: Xinjiang University Press(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2. 382. [本文引用:2]
[18] WANG Yi-min, GAO Yu-shu(王毅民, 高玉淑). Practical X-Ray Spectral Line Charts and Tables(实用X射线谱线图和表).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4. 155. [本文引用:2]
[19] CAO Li-guo(曹利国).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Method(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方法). Chengdu: Chengd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359. [本文引用:2]
[20] JI Ang, TAO Guang-yi, ZHUO Shang-jun, et al(吉昂, 陶光仪, 卓尚军, ).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Analysis(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95. [本文引用:2]
[21] LIANG Yu(梁钰). Basis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基础).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269. [本文引用:2]
[22] LUO Li-qiang, ZHAN Xiu-chun, LI Guo-hui(罗立强, 詹秀春, 李国会).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射线荧光光谱仪).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88. [本文引用:2]
[23] YANG Ming-tai, REN Da-peng(杨明太, 任大鹏). Practical X-Ray Spectrometry(实用X射线光谱分析).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8. 222. [本文引用:2]
[24] SUN Tian-xi, LIU Zhi-guo, DING Xun-liang(孙天希, 刘志国, 丁训良).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apillary X-Ray Optical Devices(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163. [本文引用:2]
[25] ZHUO Shang-jun, TAO Guang-yi, HAN Xiao-yuan(卓尚军, 陶光仪, 韩小元). Basic Parameter Method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射线荧光光谱的基本参数法). S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 Technical Publishers(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79. [本文引用:2]
[26] JI Ang, ZHUO Shang-jun, LI Guo-hui(吉昂, 卓尚军, 李国会).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478. [本文引用:1]
[27] LUO Li-qiang, ZHAN Xiu-chun, LI Guo-hui(罗立强, 詹秀春, 李国会).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nd Ed. (第2版).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70. [本文引用:2]
[28] GAO Xin-hua, SONG Wu-yuan, DENG Sai-wen, et al(高新华, 宋武元, 邓赛文, ). Practical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实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365. [本文引用:2]
[29] Birks L S. X-Ray Spectrometry(X射线光谱分析). Translated by GAO Xin-hua(高新华, 译). 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73. 131. [本文引用:2]
[30] Rhodes J R.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With Isotope Source(同位素源X射线荧光分析仪). Translated by RONG Di(荣弟, 译).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77. 105. [本文引用:2]
[31] Афонин В П, Гфуничева Т Н.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Rocks and Minerals(岩石矿物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Translated by SONG Ji-ren, ZHOU Guo-qing(宋吉人, 周国清, 译).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0. 221. [本文引用:2]
[32] ZHAO Zong-ling, LIU Zhen-rong, DIAO Gui-nian(赵宗玲, 刘珍荣, 刁桂年).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Mathematical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X射线荧光分析译文集: 数学校正法及新技术的应用).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1. 231. [本文引用:2]
[33] Bertin E P. Introduction to X-Ray Spectrometry(X射线光谱分析导论). Translated by GAO Xin-hua(高新华, 译).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1. 457. [本文引用:2]
[34] Bertin E P.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X-Ray Spectrometry(X射线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Translated by LI Rui-cheng, BAO Yong-fu, WU Xiao-lin(李瑞诚, 鲍永夫, 吴效林, 译). Beij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3. 602. [本文引用:2]
[35] Jenkins R, de Vries J L. Examples of X-Ray Analysis (X射线分析工作实例). Translated by LIU Han-xian, DENG Yu-zhu(刘汉贤, 邓玉珠, 译).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Press(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89. [本文引用:2]
[36] Reinhold Klockenkämper.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1997)(全反射X射线荧光分折(1997)). Translated by WANG Xiao-hong, WANG Yi-min, WANG Yong-feng(王晓红, 王毅民, 王永奉, 译).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2. 237. [本文引用:2]
[37] Claisse F, Blanchette J S.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Borate Melting: for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Workers(硼酸盐熔融的物理与化学: 献给X射线荧光光谱学工作者). Translated by ZHUO Shang-jun(卓尚军, 译). Shangha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108. [本文引用:2]
[38]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编). Foreign Geological Reference 7: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of Light Elements in Rocks and Minerals(国外地质参考资料7: 岩石矿物中轻元素的X射线荧光分析专辑).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 1976. 360. [本文引用:1]
[39]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中国地质科学院).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Earth Sciences (5),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Alpha Coefficient Method—G R Lachance Lectures in China (地球科学国际交流(五), α系数法的理论和应用—G R Lachance来华讲学专辑)). 1983. 367. [本文引用:1]
[40] LIU Bin(刘彬) . Analysis of Pollutants by X-Ray Fluorescence( 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污染物质译文集).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新疆环境保护研究所), 1984. 137. [本文引用:1]
[41] Jenkins R, de Vries J L. Practical X-Ra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实用X射线光谱分析). Translated by ZHAO Ji-liang, YUAN Han-zhang(赵继良, 袁汉章, 译).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Analysis Information Network(中国有色金属分析情报网), 1985. 247. [本文引用:1]
[42] Tertian R, Claisse F. Principle of X-Ra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X射线荧光定量分析原理). Beijing: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Metallurgy(北京: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 1986. 323. [本文引用:1]
[43] Donald Leighton. Principle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Translated by FENG Liang-yuan(酆梁垣, 译), 1986. 81. [本文引用:1]
[44] Edited by LIU Zhen-rong(刘珍荣, 编). Application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应用(译文汇编)].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1986. 170. [本文引用:1]
[45] Department o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Ministr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ZHANG Tian-you, LI Guo-hui, ZHONG Ping)[地矿部X射线荧光分析编译组(张天佑, 李国会, 仲 平)].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X射线荧光分析), 1987. 218. [本文引用:1]
[46] Translated by LI Guo-hui(李国会, 译).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Geosciences (12): “Stand ard Methods for Sulfide, Bauxite and Iron Ores and Calculation of α-Coefficient”[ 地球科学国际交流(十二): “硫化物、 铝矿和铁矿的标准方法及α系数的计算”].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中国地质科学院), 1988. 125. [本文引用:1]
[47] TAN Bing-he(谭秉和).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Textbook)[《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教材)].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北京: 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208. [本文引用:1]
[48] Co-edited by Appli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Lixu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and China Lixue XRF Spectrometer User Association(LIANG Guo-li, MA Guang-zu, DENG Sai-wen)[理学电机工业株式会社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理学XRF光谱仪用户协会合编(梁国立, 马光祖, 邓赛文)].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Training Materials)[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与应用(培训教材)], 2002. 24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