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地区原水DOM的3-DEEM-FRI表征与分析研究
陈彦洁1,2, 崔育倩1, 李青松2,*, 李博强2,3, 王吉苹2, 陈国元2, 廖杰2, 李国新2
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2.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24
3.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4
*通讯作者 e-mail: leetsingsong@sina.com

作者简介: 陈彦洁, 1994年生,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916790665@qq.com

摘要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区域积分分析法(3DEEM-FRI)研究了厦漳地区江东泵站、 北溪水闸、 汀溪水库、 莲花水库、 坂头水库以及石兜水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 污染特征及其他水质指标与各荧光区域积分体积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三种荧光组分—荧光类蛋白质组分(组分Ⅰ, C1)、 荧光类蛋白质组分(组分Ⅱ, C2)以及类富里酸组分(组分Ⅲ, C3)在所调查水样中均有显著检出, 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组分Ⅳ, C4)在莲花、 坂头以及石兜水样中有检出, 类腐殖酸组分(组分Ⅴ, C5)在所调查水样中检出不明显; 不同水体中同一组分的相对含量差别不大, 其中荧光类蛋白质组分占比( P1, n+ P2, n)均在60%以上, 组分Ⅲ( P3, n)与组分Ⅳ占比( P4, n)均在10%~20%之间, 组分Ⅴ占比( P5, n)小于6%; 荧光特征参数(1.28<FI<1.76, 1.10<HIX<2.24, 0.77<BIX<0.98, 0.75< β α<0.97)显示水体中DOM具有典型的陆源与自生源混合输入的污染特征, 组分Ⅰ、 组分Ⅱ与组分Ⅳ之间具有同源性特征; TOC与总标准荧光积分体积( ФT, n)之间具显著的相关性( R2=0.979 34), NH4+-N与组分Ⅳ的标准荧光积分体积( Ф4, n)之间相关性较好( R2=0.827 98), 而类腐殖质的相对含量( P3, n+ P5, n)与SUVA之间的 R2为0.703 25。 研究表明, 3DEEM-FRI分析法可用于识别江湖水库型原水DOM的组成及污染来源,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TOC含量、 NH4+-N含量以及水体腐殖化程度的有效追踪和指示。

关键词: DOM; 三维荧光区域积分; 荧光特征参数; TOC; NH4+-N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志码:A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DOM in Raw Water in Xiamen and Zhangzhou by 3-DEEM-FRI
CHEN Yan-jie1,2, CUI Yu-qian1, LI Qing-song2,*, LI Bo-qiang2,3, WANG Ji-ping2, CHEN Guo-yuan2, LIAO Jie2, LI Guo-xin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2.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3.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3-DEEM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original fluorescence integration (3DEEM-FRI)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rmalized fluorescent integral volumes and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n the raw water from reservoirs in Xiamen and Zhang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nents of aromatic protein (Component Ⅰ, C1 and Component Ⅱ, C2) and the fulvic acid (Component Ⅲ, C3) were significantly detected in all water samples. The component of soluble microbial metabolites (Component Ⅳ, C4) were detected in the water sample of Lianhua reservoir, Bantou reservoir and Shidou reservoir, while the component of humic acid (Component Ⅴ, C5) were not found obviously in any of the water samples.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same component are similar 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The proportion of aromatic protein components ( P1, n+ P2, n) is larger than 60%. The proportion of fulvic acid components ( P3, n) is between 10% and 20%, as well as microbial metabolites components ( P4, n),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humic acid components ( P5, n) is lower than 6%.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1.28<FI<1.76, 1.10<HIX<2.24, 0.77<BIX<0.98, 0.75< β α<0.97)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urces of DOM had typic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input from terrestrial and autogenous, and there is a homology between the CⅠ, CⅡ and CⅣ. The linear relation ship between TOC and the total normalized fluorescent integral volumes ( ФT, n) is significant ( R2=0.979 34), and NH4+-N showed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normalized fluorescent integral volumes of microbial metabolites components ( Ф4, n)( R2=0.827 98). The R2 between the ( P3, n+ P5, n) and SUVA are 0.703 25.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3-DEEM-FRI analysis could not only b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s and pollutant source of the DOM, but also track and indicate the contents of TOC, NH4+-N and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raw water effectively.

Keyword: DOM; 3-DEEM-FRI;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OC; NH4+-N
引言

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地表水中分布广泛, 其主要成分包括腐殖质类、 多肽蛋白质类以及某些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这些物质具有大量的含氧、 氮、 硫等元素的官能团, 净水处理消毒过程中DOM往往会生成具有潜在致癌致畸变等作用的消毒副产物(DBPs, 主要为三卤甲烷、 卤乙酸等)[1, 2], 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 此外, DOM是生物和非生物系统之间的联系, 通过影响金属的赋存状态, 进而影响其化学毒性、 迁移率和生物利用度[3]。 近年来河流湖泊水体中DOM含量呈现快速、 明显的上升趋势。 以鄱阳湖为例, 由于外源氮的输入, 引起DOM中类腐殖质及类酪氨酸等物质含量上升[7], 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 探明水体中DOM污染状况, 针对性选择适合的水处理工艺对于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 此前, DOM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惰性的生物代谢产物, 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然而, 荧光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光学技术的进步使有机物质及其在水中的分布和变化能够得到更详细的表征。 三维荧光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表征DOM的组分和种类, 近年来被广泛用于DOM检测与分析[5, 6]

实验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区域积分的分析方法(3-DEEM-FRI), 对厦漳地区水源地水体中DOM各组分进行表征, 并结合其荧光特性讨论了DOM的种类、 来源、 性质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期为水源水体的污染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处理

所用水样于2019年7月中旬分别取自厦漳地区的江东泵站、 北溪水闸、 汀溪水库、 莲花水库、 坂头水库和石兜水库, 其中江东泵站及北溪水闸主干为九龙江, 是厦漳地区主要水源地, 水体流动性较强, 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15%以上, 经济总量占全省25%以上。 水样采集后立即用棕色采样瓶运回实验室, 经0.45 μ m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后置于4 ℃环境保存, 并尽快进行分析测定。 采样点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Fig.1 Sampling sites

1.2 方法

对样品进行TOC, N H4+-N以及三维荧光特征光谱的测定, 所用仪器设备包括: 总有机碳分析仪(岛津TOC-VCPH, 日本);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联华5B-3B(V8), 中国); 三维荧光光谱仪(HORIBA Aqualog® 同步吸收, 美国), 激发光源为150 W无臭氧氙灯。 参数设定如下: 激发波长(Ex)范围220~500 nm, 间隔为3 nm; 发射波长(Em)为固定200~800 nm, 间隔为4.68 nm, 狭缝5 nm, 扫描速度1 200 nm· min-1。 以Mill-Q超纯水为空白扣除拉曼散射和一、 二级瑞利散射, 并进行内率校正。

按照Chen[8]等提出的荧光区域积分(FRI)分析法, 将荧光区域按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不同范围划分为五个部分, 分别为: 代表荧光类蛋白组分的区域Ⅰ (酪氨酸)和区域Ⅱ (色氨酸)、 代表类富里酸组分的区域Ⅲ 、 代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区域Ⅳ 以及代表类腐殖酸组分的区域Ⅴ , 可通过对各区域荧光强度进行积分, 实现对DOM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具体分区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荧光积分区域分区情况 Table 1 Fluorescence integral region partition

积分公式如式(1)— 式(4)

Φi, n=MFiФi(1)

Фi=exemI(λexλem)dλexdλem(2)

ΦT, n=i=15Φi, n(3)

Pi, n=Φi, n/ΦT, n×100%(4)

式中, Ф i为区域i的积分体积; Ф i, n为区域i的标准化积分体积; MFi为倍增因子, 它等于区域i积分面积占总区域积分面积之比的倒数; I(λ exλ em)是激发-发射波长对应的荧光强度; Ф T, n为总荧光区域标准化积分体积; Pi, n为区域i标准化积分体积占总标准化积分体积之比。 分析图表的绘制均采用OriginPro9.0软件完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体DOM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区域积分

DOM的三维荧光特征光谱图以及通过FRI法所得DOM的标准荧光积分体积与各荧光区域的标准积分体积占总积分体积的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各水样三维荧光特征光谱图(a— f)Fig.2 3-DEEM spectra of water samples

由图2可知, 六个采样点水样的三维荧光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 各采样点水样均检出荧光峰C1(荧光类蛋白质组分Ⅰ , 酪氨酸)和荧光峰C2(荧光类蛋白质组分Ⅱ , 色氨酸), 其中江东、 北溪采样点的峰C1和C2荧光强度相对较弱(300~400), 而石兜水库采样点的峰C1和C2荧光强度则远大于1 500。 类富里酸组分的荧光峰C3在六个采样点水体中均有出现, 且强度不等, 其中石兜采样点的荧光强度最大(900~1 000);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峰C4)多为水中微生物于近期通过代谢分解等活动产生, 水生微环境对该组分的影响较大[8], 莲花水库、 坂头水库、 石兜水库水体均有C4峰出现, 其中石兜水库水体的C4峰范围最广, 相对荧光强度最大(400~500), 推测该水体近期微生物活动较强烈; 类腐殖酸组分(荧光峰C5)在六个采样点水体检出均不明显。

不同采样点的Ф T, an有所差异[图3(a)], 其中石兜水库采样点的Ф T, n最大(280 476), 其次为坂头水库(247 836)、 莲花水库(215 798)、 汀溪水库(204 409)和北溪水闸(159 122)采样点, 而江东泵站采样点最小(139 005)。 Baker[9]等认为蛋白质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因此受污染严重的水体类蛋白质组分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 所以Ф 1, nФ 2, n也相对较大, 原因可能是坂头-石兜水库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 且近年来水库周边人类生产等活动较多, 增加了外部碳源和氮源的输入, 从而加重水体污染程度。

图3 各水样标准荧光积分体积(a)及各区域积分占比情况(b)Fig.3 Nomalized fluorescence integral volume 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region of water samples

如图3(b)所示, 各采样点水体荧光类蛋白质组分的积分占比(P1, n+P2, n)均在60%以上, 类富里酸组分、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的积分占比(P3, nP4, n)都在10%~20%之间, 而类腐殖酸组分的积分占比(P5, n)均小于6%, 表明荧光类蛋白质组分在采样点水体DOM中占主体地位, 类腐殖质组分的含量较少。 而关于镜泊湖水体的研究结果则表明DOM以类腐殖酸组分为主[10], 原因可能是因为镜泊湖水体环境与土壤性质与本研究所涉及的江河水库差异巨大, 且气候、 采样季节以及污染物来源等均有所不同。 而关于太湖水源水[11]及同样位于东北地区的辽河七星湿地水体DOM的研究结果[12]则与本研究具有类似的结论, 这说明DOM主要受排放源类型和水体底泥土壤性质及水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各荧光区域积分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六个采样点水样Ф 1, n, Ф 2, nФ 4, n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 0.8), 其中组分Ⅰ 与组分Ⅳ 之间的R2高达0.970 36, 组分Ⅱ 与组分Ⅳ 之间的R2=0.804 16, 而Ф 3, n, Ф 5, n之间以及其二者与Ф 1, n, Ф 2, n, Ф 4, n之间的相关性较差(R2< 0.25)。 这表明荧光类蛋白质组分(组分Ⅰ 酪氨酸、 组分Ⅱ 色氨酸)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Ⅳ )之间具有同源性, 类腐殖酸、 类富里酸和荧光类蛋白质组分的来源则有所不同, 说明水体中荧光类蛋白质组分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同属内源输入, 主要为浮游生物分解代谢产生; 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等污染物则主要为陆源输入, 且陆源输入途径也具有多样性。

表2 各区域标准荧光积分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between regions
2.2 水质指标及荧光特征参数分析

UV254、 SUVA、 荧光指数(FI)、 生物源指数(BIX)、 腐殖化指数(HIX)以及新鲜度指数(β α )等指标和荧光特征参数,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中DOM来源特征以及变化趋势, 相关水质参数见表3

表3 水质指标及荧光特征参数 Table 3 Indicators and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amples

SUVA的定义为UV254与TOC 的比值, 即单位总有机碳的紫外吸光度。 SUVA值越大, 表明DOM含有的苯环更多且结构更复杂, 水体的芳香化(腐殖化)程度更高[13, 14]。 调查结果表明SUVA与类腐殖质组分积分体积占比(P3, n+P5, n)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图4, R2=0.703 25), 表明类腐殖质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影响DOM腐殖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这与Huguet[15]等(腐殖化程度高的水体DOM以陆源输入为主)的结论类似。 另有相关研究表明SUVA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之间密切相关[16, 17], 因此(P3, n+P5, n)可作为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一种代替指标。

图4 SUVA与类腐殖质组分的相关性分析Fig.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UVA and humus-like components

FI是指Ex=370 nm时, Em=450和500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 FI在1.4附近可作为水体DOM中类腐殖质组分主要为陆源腐殖质的标志, 在1.9附近则是生物源腐殖质的标志。 由表3可知, 江东、 北溪、 汀溪和莲花四处采样点的FI接近1.4, 说明调查点水样腐殖质以陆源输入为主, 而坂头、 石兜的FI更接近于1.9, 表明其水样腐殖质以内源产生为主。 相关研究表明, 内源类腐殖酸组分主要是由河道底泥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并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上覆水体中[18]

BIX是指Ex=310 nm时, Em=380 nm和Em=430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 其值大于1表明DOM主要为自生源, 位于0.6~0.8之间则代表以陆源输入为主。 各调查点水样的BIX均小于1, 其中北溪采样点BIX小于0.8, 其他采样点在0.8~1.0之间, 表明采样点水样DOM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 说明水体中水生植物及浮游微生物代谢活动较强。

HIX为Ex=254 nm时, Em在435~480 nm之间的荧光强度积分值除以300~345 nm之间的荧光强度积分值。 HIX既可作为评价DOM腐殖化程度的指标,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DOM的来源情况, HIX数值越高表明DOM腐殖化程度越高。 由表3可知江东、 北溪以及莲花采样点HIX值均大于2, 表明这三个采样点水样的腐殖化程度较高, 陆源DOM输入占比较大,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β α 是指Ex=310 nm时, Em=380 nm的荧光强度除以Ex位于420~435 nm之间的最大荧光强度的值, 该指数可以反应新生成的DOM占DOM总量的多少, 其中β 代表新近生成的DOM, α 代表降解程度较高的DOM。 调查表明, 石兜水库采样点水体中新生成DOM所占的比例较大(β α =0.97), 北溪、 江东采样点新生成DOM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 结合HIX数值进行分析, 说明了新生成的DOM腐殖化程度比较低, 腐殖化程度高的水体其DOM存在时间较长, 难以降解。

荧光特征参数中FI较大时, 说明水体自生源DOM占比较大, 自生源DOM的腐殖化程度通常远低于陆源DOM, 因此其腐殖化程度也会偏低, 从而FI与HIX之间呈现负相关性; 生物源指数BIX越大, 表明自生源DOM越多, 而自生源DOM中包含大量微生物代谢近期活动中生成的代谢产物, 因此BIX与β α 正相关。 FI与HIX之间的R2=0.621 54, BIX与β α 之间的R2=0.839 82, 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表4), 这与此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水体FI值高, BIX值高且与β α 正相关)一致[19]

表4 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able 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2.3 TOC, N$H^+_4$-N与Ф i, n的相关性

实验中考察了TOC, N H4+-N与标准荧光积分体积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见图5。

图5 TOC(a), N H4+-N(b)含量与各区域标准荧光积分体积的相关性分析Fig.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OC (a), N H4+-N (b) and the normalized fluorescence integral volume

如图5(a)所示, TOC与Ф 1, n, Ф 2, n, Ф 4, nФ T, 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2分别为0.959 61, 0.875 03, 0.938 05和0.979 34, 这表明总标准荧光积分体积、 荧光类蛋白质组分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与TOC的含量密切相关, 其中TOC与Ф T, nR2最高。 TOC与Ф 3, n, Ф 5, n之间相关性较差(R2< 0.3), 这可能与类腐殖质组分(类富里酸组分以及类腐殖酸组分)的含量太少有关, 且类腐殖质的化学结构与性质复杂, 在生物学上属于惰性物质[20], 从而会对相关性造成一定影响。

自然水体中N H4+-N的主要来源为含氮有机a物的微生物代谢分解、 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及含氮工业废水的排放[21]。 由于采样点的水体流动性较强, 厌氧反硝化产生的N H4+-N并不多, 由此推测水源水体中N H4+-N的主要来源是水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以及人类活动的排放。 如图5(b)所示, N H4+-N含量与Ф 1, n, Ф 2, n, Ф 3, n, Ф 4, n, Ф 5, n, Ф T, n之间的R2分别为: 0.707 23, 0.540 91, 0.102 47, 0.827 98, 0.181 22和0.692 12, 这表明N H4+-N与Ф 1, n, Ф 4, n以及Ф T, n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说明荧光类蛋白质组分Ⅰ 、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总标准荧光积分体积可以作为N H4+-N含量的代替指标, 但是其对N H4+-N的指示效果不如对TOC的指示效果。

隋志男[12]等认为各区域标准荧光积分体积不仅与TOC之间密切相关, 还与TP(总磷)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与N H4+-N含量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但本研究中结果表明N H4+-N与Ф 1, n, Ф 4, n, Ф T, n之间有一定的指示关系, 造成这一差异的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3 结论

(1) 各采样点原水中荧光峰C1, C2和C3检出明显, C4和C5荧光强度较弱; DOM各组分中以荧光类蛋白质组分为主, 其次为类富里酸组分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 类腐殖酸组分含量最少。

(2) 各采样点水体FI, BIX和HIX等荧光特征参数有所差异, DOM具有显著的陆源和自生源混合输入的特征, 荧光类蛋白质组分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之间具有同源性, 主要为内源输入, 类腐殖酸与类富里酸则以不同途径的外源输入为主。

(3) 水体芳香化程度与(P3, n+P5, n)具有正相关关系; Ф 1, n, Ф 2, n, Ф 4, nФ T, n与TOC含量密切相关; N H4+-N则主要与Ф 4, n有关。

参考文献
[1] Sadiq R, Rodriguez M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3(1): 1. [本文引用:1]
[2] Li A Z, Zhao X, Mao R, et 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4, 271: 228. [本文引用:1]
[3] Verdugo P, Alldredge A L, Azam F, et al. Marine Chemistry, 2004, 92(1-4): 67. [本文引用:1]
[4] WEI Qun-shan, LUO Zhuan-xi, CHEN Qiang, et al(魏群山, 罗专溪, 陈强, ).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10): 1229. [本文引用:1]
[5] Hao R, Ren H Q, Li J B, et al. Water Research, 2012, 46(17): 5765. [本文引用:1]
[6] Henderson R K, Baker A, Murphy K R, et al. Water Research, 2009, 43(4): 863. [本文引用:1]
[7] LIU Li-zhen, HUANG Qi, WU Yong-ming, et al(刘丽贞, 黄琪, 吴永明, ).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1): 293. [本文引用:1]
[8] Chen W, Westerhoff P, Leenheer J A, et al. Environmental Sciense & Thchnology, 2003, 37: 5701. [本文引用:2]
[9] Baker 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1, 35(5): 948. [本文引用:1]
[10] WANG Man-lin, XI Bei-dou, XU Qi-gong, et al(王曼霖, 习北斗, 许其功,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9): 2477. [本文引用:1]
[11] WANG Cong-ying, CHEN Wei, TAO Hui, et al(王聪颖, 陈卫, 陶辉, ).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净水技术), 2019, 38(3): 56. [本文引用:1]
[12] SUI Zhi-nan, ZHI Er-quan, YAO Jie, et al(隋志男, 郅二铨, 姚杰, ). Journal of Environmr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5, 5(2): 114. [本文引用:2]
[13] Holland A, Stauber J, Wood C M, et al. Water Research, 2018, 137: 184. [本文引用:1]
[14] Pifer A D, Fairey J L. Water Research, 2012, 46(9): 2927. [本文引用:1]
[15] Huguet A, Vacher L, Relexans S, 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9, 40(6): 706. [本文引用:1]
[16] Weishaar J L, Aiken G R, Bergamaschi B A, et 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3, 37(20): 4702. [本文引用:1]
[17] Wei Q, Wang D, Qiao C, et 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Assessment, 2008, 141(1-3): 347. [本文引用:1]
[18] LI Xiao-jie, GAO Hong-jie, GUO Ji-feng, et al(李晓洁, 高红杰, 郭冀峰, ).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1): 311. [本文引用:1]
[19] Williams C J, Yamashita Y, Wilson H F, et al. Limnology & Oceanography, 2010, 55(3): 1159. [本文引用:1]
[20] Inamdar S, Finger N, Singh S, et al. USA Biogeochemistry, 2012, 108(1-3): 55. [本文引用:1]
[21] Zuo X, He H, et al.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 108: 2203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