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P-MS研究转炉钢渣微粉吸附镍和铅的动力学机理
徐修平1,3, 徐维成2, 于先坤1,3, 陈煜4, 杨刚5, 张浩1,2,6,*
1.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3.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4.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5.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 201999 6.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2
*通讯作者 e-mail: fengxu19821018@163.com

作者简介: 徐修平, 1971年生,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e-mail: xxuxp@sina.com

摘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其中, 重金属镍是一种常见的致敏性金属, 会引起人体过敏发炎, 甚至会引发癌症; 血液中铅浓度的超标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 造成终身性的危害。 因此, 治理镍和铅重金属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 其存在难以利用与附加值低的问题。 同时加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大量钢渣露天堆放, 对土地资源、 地下水源, 以及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钢渣微粉具有比表面积大、 多孔、 化学活性高等特性, 被广泛利用, 可以成为吸附材料。 本文以转炉钢渣微粉为研究对象, 利用激光粒度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吸附仪、 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转炉钢渣微粉的基本性质, 重点研究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 重金属初始浓度、 溶液pH和吸附时间对转炉钢渣微粉吸附Ni2+、 Pb2+的效果, 结合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理论揭示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作用机理, 为处理镍、 铅重金属污染和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 当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大于12.5 g·L-1、 重金属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1、 溶液pH大于3和吸附时间大于120 min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良好, 即基本达到90%。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吸附速率由边界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转炉钢渣微粉的结构具有多孔性为物理吸附Ni2+、 Pb2+提供吸附空间, 转炉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不仅具有碱性与Ni2+、 Pb2+形成络合产物, 而且水化过程中CaO与SiO2生成C—S—H凝胶, 对Ni2+、 Pb2+形成络合吸附与硅酸盐体系包裹。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吸附可能存在多层吸附。 吸附Ni2+、 Pb2+的过程为优惠吸附, 吸附容易进行, 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785和17.002 mg·g-1

关键词: ICP-MS; 转炉钢渣微粉; Ni2+; Pb2+; 吸附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TU528.041 文献标志码:A
The Kinetic Mechanism of Nickel and Lead Adsorption by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Was Studied Based on ICP-MS
XU Xiu-ping1,3, XU Wei-cheng2, YU Xian-kun1,3, CHEN Yu4, YANG Gang5, ZHANG Hao1,2,6,*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Health for Metal Mines, Ma'anshan 24300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urgical Emission Reduction & Resources Recycl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anshan 243002, China
3. Sinosteel Ma'anshan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a'anshan 243000, China
4. School of Grass Industr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5.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Shanghai 201999, China
6. 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water and soi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mong them, the heavy metal nickel is a common sensitizing metal, which can cause allergic inflammation in the human body, and even cause cancer; the excessive lead concentration in the blood will harm the human nervous, cardiovascular, and reproductive systems, causing lifelong harm.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nickel and lead. Steel slag is a by-product produced in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which has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y in utilization and low added value. At the same time, coupled with th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 large amount of steel slag is piled up in the open air, which seriously impacts land resources, groundwater sources, and air quality. Steel slag powd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osity and high chemical activity. It is widely used and can be used as an adsorbent material.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are tested by a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adsorption analyzer,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solution pH and adsorption time on the adsorption of Ni2+ and Pb2+ by the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combined with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adsorption isotherm theory to reveal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the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on Ni2+, Pb2+, for the treatment of nickel, lead heavy metal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mount of converter slag powder is greater than 12.5 g·L-1,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s less than 100mg·L-1, the pH of the solution is greater than 3 and the adsorption time is greater than 120min,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converter slag powder on Ni2+ and Pb2+ is good, that is, it reaches 90%. The adsorption of Ni2+ and Pb2+ by converter slag powder is by the quasi-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rate is controlled by boundary diffusion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nd the main adsorption process is chemical adsorption. The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structure has porosity to provide adsorption space for physical adsorption of Ni2+ and Pb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is alkaline to form complex products with Ni2+ and Pb2+, and CaO and SiO2 form C—S—H gel during the hydration process. It forms complex adsorption and silicate system encapsulation for Ni2+ and Pb2+. The adsorption of Ni2+ and Pb2+ by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may be multi-layer adsorpti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Ni2+ and Pb2+ is preferential, and the adsorption is easy to carry out.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are 18.785 and 17.002 mg·g-1, respectively.

Keyword: ICP-MS;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Ni2+; Pb2+; Adsorption kinetics
引言

重金属镍是一种常见的致敏性金属, 会引起人体过敏发炎, 甚至会引发癌症; 血液中铅浓度超标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 造成终身性的危害[1, 2, 3]。 目前活性炭、 腐植酸、 沸石、 粉煤灰等是吸附法常用的含镍、 铅废水吸附剂[4, 5], 但其存在价格昂贵且大量消耗一次资源的问题[6, 7, 8]。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 具有比表面积大、 多孔、 化学活性高等特性, 被广泛利用, 可以成为吸附材料[9, 10], 因此利用冶金大宗固废钢渣的特性用于吸附法可以解决上述难题。 杨刚等利用不同细度的三种钢渣微粉对Ni2+和Pb2+进行吸附。 结果表明, 在相同细度条件下, 转炉钢渣微粉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铁水渣粉、 电炉渣粉[11]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 对于钢渣吸附重金属的研究普遍关注其性能, 而对于钢渣吸附的动力学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以转炉钢渣微粉为研究对象, 利用激光粒度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吸附仪、 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12, 13]测试转炉钢渣微粉的基本性质, 重点研究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 重金属初始浓度、 溶液pH和吸附时间对转炉钢渣微粉吸附Ni2+、 Pb2+的效果, 结合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理论揭示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作用机理, 为处理镍、 铅重金属污染和工业废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粒径为2 mm的转炉钢渣,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硫酸(H2SO4)、 氢氧化钠(NaOH),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电阻率为18.2 MΩ · cm的超纯水, 自制。

1.2 仪器

采用MITR-YXQM-2L型行星式球磨机(长沙米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79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LS-C(IIA)型激光粒度仪(LPSA)(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ASAP2460型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美国麦克仪器公司), S4 PIONEER 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德国布鲁克AXS有限公司), Quan-ta2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美国FEI公司)。

1.3 方法

1.3.1 材料制备

使用研磨罐和研磨球均为钢材质的行星式球磨机, 采用干法球磨(空气气氛), 研磨球与2 mm转炉钢渣的质量比为10∶ 1, 转速为400 r· min-1, 获得325目(筛余量≤ 1%)转炉钢渣微粉。

1.3.2 性能及表征测试

(1)吸附实验

实验所用的Ni2+、 Pb2+溶液分别由Ni(NO3)3、 Pb(NO3)2配置成浓度1 000 mg· L-1的储备液, 分别使用4%H2SO4和10%NaOH溶液调节初始pH值, 后续批次实验根据所需浓度需要对储备液进行稀释。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方式来确定其最佳的实验条件, 将溶液在(25± 1) ℃, 转速180 r· min-1条件下, 在台式恒温振荡器中振荡实验所需时间, 用0.45 μm滤膜过滤后, 测定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 并且计算金属离子吸附量, 进行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拟合。 去除率、 吸附量分别见式(1)和式(2)。

去除率计算公式

E=100%×(c0-ce)/c0(1)

吸附量计算公式

qe=V×(c0-ce)/M(2)

式中: qe为转炉钢渣微粉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 mg· g-1; c0为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 mg· L-1; ce为吸附平衡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mg· L-1; V为重金属溶液的体积, L; M为转炉钢渣微粉的质量, g。

(2)吸附动力学

以不同吸附时间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为研究对象, 利用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式(3)、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式(4)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式(5)进行拟合[14]

qt=qe×(1-e-k1×t)(3)

qt=(qe2×k2×t)/(1+qe×k2×t)(4)

qt=kd×t0.5+C(5)

式中: qtt时的吸附量, mg· g-1; qe为吸附平衡时转炉钢渣微粉对Ni2+和Pb2+的吸附量, mg· g-1; k1为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常数, min-1; k2为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的常数g· mg-1· min-1; kd为颗粒内扩散模型的常数, g· min-1/2· g-1; C为反应边界厚度相关的常数。

(3)吸附等温线

以不同重金属溶液初始浓度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为研究对象, 采用Freundlich[式(6)]和Langmuir[式(7)]模型对转炉钢渣微粉对Ni2+和Pb2+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

qe=KF×ce(1/n)(6)

式(6)中: qe为平衡吸附量, mg· g-1; KF为Freundlich模型的吸附参数, L· g-1; ce为平衡时吸附质的浓度, mg· L-1; n的值表示吸附驱动力的大小或表面的不均匀性。

qe=(qm×KL×ce)/(1+KL×ce)(7)

式(7)中: qe为平衡吸附量, mg· g-1; KL为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 L· mg-1; ce为平衡时吸附质的浓度, mg· L-1; qm为最大吸附量, mg· g-1

采用ICP-MS测试重金属浸出浓度, LPSA测试粒度分布, BET测试孔结构, XRF测试化学成分。

2 结果与讨论
2.1 转炉钢渣微粉的性质

表1可以看出, 转炉钢渣微粉的主要化学成分中CaO、 Fe2O3与SiO2的含量较高, 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具有高碱富硅特性。 同时上述主要化学成分以固熔体的形成存在于转炉钢渣微粉中, 极大地限制了转炉钢渣微粉中金属元素浸出。

表1 转炉钢渣微粉的主要化学成分(w%) 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w%)

表2可以看出, 转炉钢渣微粉的粒径为3.33~41.60 μm, 并且d90/d10为12.49、 (d90-d10)/d50为2.59, 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具有粒径小且分布较均匀的特点。 转炉钢渣微粉的孔结构包括比表面积、 孔容与平均孔径, 分别为6.18 m2· g-1、 0.027 mL· g-1与33.14 nm, 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具有多孔特性。

表2 转炉钢渣微粉的粒度分布与孔结构 Table 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表3可以看出, 转炉钢渣微粉中Ni2+、 Pb2+的浸出浓度远远小于其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 2007)的限值。 因此, 转炉钢渣微粉安全可靠, 可以作为重金属吸附剂, 且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表3 转炉钢渣微粉的浸出毒性测试结果 Table 3 Test results of leaching toxicity of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2.2 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将Ni2+、 Pb2+储备液稀释成浓度为100 mg· L-1的溶液各40 mL, 向上述溶液中按2.5、 5.0、 7.5、 10.0、 12.5、 15.0和17.5 g· L-1加入转炉钢渣微粉, 并且调节溶液pH值为5, 吸附时间为180 min, 测试不同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的条件下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随着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的增加,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均呈现先大幅增加, 再缓慢增加且趋向稳定; 当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大于12.5g· L-1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趋向稳定, 即89.33%~91.23%与88.87%~89.96%。 这是因为随着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的增加, 能够吸附Ni2+、 Pb2+的总比表面积和总孔隙度增大, 从而为Ni2+、 Pb2+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 所以吸附率逐渐上升。 而当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增加到一定值后, 吸附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单位比表面积的吸附点位趋于饱和, 吸附剂驱动力下降, 所以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趋向稳定。

图1 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converter steel slag powder addition amount on adsorption effect

2.3 重金属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将Ni2+、 Pb2+储备液稀释成浓度为50、 100、 200、 300、 400和500 mg· L-1的溶液各40 mL, 向上述溶液中按12.5 g· L-1加入转炉钢渣微粉, 并且调节溶液pH值为5, 吸附时间为180 min, 测试不同重金属初始浓度条件下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随着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增加,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均呈现先缓慢降低, 再大幅降低。 当重金属初始浓度小于100 mg· L-1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高于90%; 当重金属初始浓度小于200 mg· L-1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高于85%。 这是因为当Ni2+、 Pb2+的初始浓度较低时, 转炉钢渣微粉表面的吸附点位充足且处于吸附未饱和状态, 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吸附, 因而吸附率较高。 随着Ni2+、 Pb2+初始浓度的增加, 更多的Ni2+、 Pb2+被吸附在转炉钢渣微粉表面, 但由于其吸附点位有限, 所以吸附率逐渐下降。

图2 重金属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solutions on adsorption effect

2.4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将Ni2+、 Pb2+储备液稀释成浓度为100 mg· L-1的溶液各40 mL, 向上述溶液中按12.5 g· L-1加入转炉钢渣微粉, 并且分别使用4%H2SO4和10%NaOH调节溶液pH值为2、 3、 4、 5、 6和7, 吸附时间为180 min, 测试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 随着溶液中pH的增加,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均呈现先大幅增加, 再缓慢下降且趋向稳定; 当溶液pH值为3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最高。 分析认为, 这可能是因为pH小于3时,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 与Ni2+、 Pb2+产生竞争吸附, 并且因为转炉钢渣微粉呈碱性, 在酸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会部分溶解而影响其吸附效率。 随着溶液pH的升高, 氢离子浓度降低, 竞争吸附减少, 吸附率升高并趋于稳定。

图3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solution pH value on adsorption effect

2.5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将Ni2+、 Pb2+储备液稀释成浓度为100 mg· L-1的溶液各40 mL, 向上述溶液中按12.5 g· L-1加入转炉钢渣微粉, 并且调节溶液pH值为3, 吸附时间为30、 60、 90、 120、 150和180 min, 测试不同吸附时间条件下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 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均呈现大幅增加后趋向稳定; 当吸附时间大于120 min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率基本稳定, 即基本达到90%左右。 这是因为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 Ni2+、 Pb2+与转炉钢渣微粉表面接触的更加充分, 更有利于吸附, 所以吸附率大幅增加。 120 min之后趋于稳定是因为溶液中剩余Ni2+、 Pb2+较少且转炉钢渣微粉表面的活性点位被大量占据, 吸附趋于饱和。

图4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effect

2.6 转炉钢渣微粉的吸附作用分析

2.6.1 吸附动力学

基于转炉钢渣微粉吸附时间对Ni2+、 Pb2+吸附效果(如图4), 建立转炉钢渣微粉吸附效果的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见图5), 颗粒内扩散模型(见图6)以及准一级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见表4)。

图5 吸附动力学模型
(a): Ni2+; (b): Pb2+
Fig.5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a): Ni2+; (b): Pb2+

图6 颗粒内扩散模型Fig.6 Model of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表4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 Table 4 Kinetic model parameters of Pb2+ and Ni2+ ions adsorption by converter slag powder

结合图5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与表4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可以看出,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低(R2< 0.9),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度很高, 分别为0.985和0.931, 这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这与其他学者研究钢渣吸附Pb2+的结果相一致。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是基于反应速率由化学反应控制的假设, 涉及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电子转移或共享控制, 化学键的形成是影响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主要因素, 这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转炉钢渣微粉的结构具有多孔性为物理吸附Ni2+、 Pb2+提供吸附空间, 转炉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中CaO、 Fe2O3与SiO2总量占80%以上, 不仅具有碱性与Ni2+、 Pb2+形成络合产物, 而且水化过程中CaO与SiO2生成C— S— H凝胶, 对Ni2+、 Pb2+形成络合吸附与硅酸盐体系包裹。

从图6的颗粒内扩散模型可以看出吸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边界扩散阶段, 吸附速率非常快, 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与转炉钢渣微粉表面的活性点位相结合, 扩散速率由静电力为主导; 第二阶段为粒内扩散的慢过程, 转炉钢渣微粉表面的活性点位数量减少以及溶液中Ni2+、 Pb2+浓度的降低导致吸附速率缓慢, 这一阶段Ni2+、 Pb2+由外表面扩散至吸附剂内部, 扩散速率由颗粒内扩散为主导。 进一步从图6可以看出截距均不为0, 这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限速步骤, 吸附速率由边界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2.6.2 吸附等温线

基于Ni2+、 Pb2+初始浓度对转炉钢渣微粉的吸附效果(如图2), 建立室温(25 ℃)条件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见图7), 以及上述模型的拟合结果(见表5)。

图7 等温线曲线模型
(a): Ni2+; (b): Pb2+
Fig.7 Isotherm curve model
(a): Ni2+; (b): Pb2+

表5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和Pb2+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参数 Table 5 Isotherm model parameters of Ni2+ and Pb2+ ions adsorption by converter slag powder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用来描述单分子层吸附的模型,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是用来解释在非均匀表面的吸附作用。 结合图7与表5可以看出,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吸附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都很高, 其R2均高于0.95。 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吸附存在多层吸附。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吸附等温模型中的KL分别为0.126和0.141, 均小于1, 并且1/n< 1, 这说明转炉钢渣微粉吸附Ni2+、 Pb2+的过程为优惠吸附, 吸附容易进行, 其适合作吸附剂, 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785和17.002 mg· g-1

3 结论

(1)当转炉钢渣微粉添加量大于12.5 g· L-1、 重金属初始浓度小于100 mg· L-1、 溶液pH大于3和吸附时间大于120 min时, 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效果良好, 即基本达到90%。

(2)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吸附速率由边界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转炉钢渣微粉的结构具有多孔性为物理吸附Ni2+、 Pb2+提供吸附空间, 转炉钢渣微粉的化学成分不仅具有碱性与Ni2+、 Pb2+形成络合产物, 而且水化过程中CaO与SiO2生成C— S— H凝胶, 对Ni2+、 Pb2+形成络合吸附与硅酸盐体系包裹。

(3)转炉钢渣微粉对Ni2+、 Pb2+吸附不属于标准的单分子层吸附, 可能存在多层吸附。 吸附Ni2+、 Pb2+的过程为优惠吸附, 吸附容易进行, 其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785和17.002 mg· g-1

参考文献
[1] Zhang Y J, Kang L, Liu L C.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5, 331: 399. [本文引用:1]
[2] Zhang H, Li Z H. Open Medicine, 2019, 14: 673. [本文引用:1]
[3] Fisher L V, Barron A 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9, 146: 244. [本文引用:1]
[4] Zhang H, Fang 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9, 781: 201. [本文引用:1]
[5] Wang S W, Zhong S, Zheng X Y, et 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1, 9(5): 106215. [本文引用:1]
[6] Zhang H.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 46(7): 9972. [本文引用:1]
[7] Cai Y Q, Yu Q Y, Zhao H Y.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0, 576: 90. [本文引用:1]
[8] Solanki D S, Kumar S, Parihar K, et 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18, 39(3): 406. [本文引用:1]
[9] Cheng H, Ji R T, Bian Y R, et 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03: 122947. [本文引用:1]
[10] Cang L, Fan G P, Zhou D M, et al. Chemosphere, 2013, 90(8): 2326. [本文引用:1]
[11] YANG Gang, LI Hui, CHENG Dong-bo, et al(杨刚, 李辉, 程东波,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3): 743. [本文引用:1]
[12] ZHANG Hao(张浩).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 2018, 46(1): 114. [本文引用:1]
[13] ZHANG Hao(张浩).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 2017, 45(8): 24. [本文引用:1]
[14] LI Ya-nan, CHEN Meng-jie, WU Yuan, et al(李亚男, 陈梦洁, 吴渊, ).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2(4): 17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