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制作材料的光谱学分析
水碧纹1,2,3, 孙满利1,2, 于宗仁3,*, 王卓3, 赵金丽3, 崔强3
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2.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3.敦煌研究院, 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 敦煌 736200
*通讯作者 e-mail: 13588975@qq.com

作者简介: 水碧纹, 1986年生, 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研究生 e-mail: shuibiwen@126.com

摘要

金华侍王府壁画是我国南方殿堂壁画的典型代表, 也是太平天国时期保存最完整、 绘画最多的壁画遗存。 由于地处南方潮湿地区, 侍王府壁画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出现了多种病害, 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壁画遗存, 需要对壁画的制作材料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Raman)在现场开展原位无损分析, 初步查明壁画红色颜料使用了朱砂(HgS)和铁红(Fe2O3), 白色颜料主要为方解石(CaCO3), 其他颜料受分析条件的限制, 未能检测出显色成分。 通过微损取样获得颜料样品和地仗样品若干, 在实验室利用显微红外光谱(μ-FTIR)、 X射线衍射(XRD)、 显微拉曼光谱(μ-Raman)、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光谱分析技术对蓝绿色颜料、 地仗成分、 胶结材料类型、 纤维种类等开展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蓝色颜料为乾隆中后期传入中国并大量使用的第一个现代合成颜料普鲁士蓝(Fe4[Fe(CN)6]3), 绿色颜料有三种, 包括人造氯铜矿[Cu2Cl(OH)3], 巴黎绿颜料的变色产物氯砷钠铜石[NaCaCu5(AsO4)4Cl·5H2O], 还有首次在我国发现的锥绿铅铜矿[Pb21Cu20Cl42(OH)40·6H2O], 但目前的研究还未见锥绿铅铜矿作为颜料使用的案例, 我国境内也未见此类矿物的报道, 认为侍王府壁画中发现的锥绿铅铜矿是其他含铜颜料变色的产物。 Py-GC/MS研究结果表明, 侍王府壁画颜料层中存在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这是动物胶的主要成分, 故侍王府壁画胶结材料使用了动物胶。 通过计算壁画泥质地仗和石灰地仗样品中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比值 R1( I1 595 /I1 105)和 R2( I1 595 /I2 900), 得出壁画泥质地仗中的纤维为苎麻纤维, 石灰地仗中的纤维为棉花纤维。 该研究为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颜料鉴定、 修复材料选择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壁画; 颜料; 纤维
中图分类号:K878.2 文献标志码:A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Mural's Materials in Prince Shi's Pala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SHUI Bi-wen1,2,3, SUN Man-li1,2, YU Zong-ren3,*, WANG Zhuo3, ZHAO Jin-li3, CUI Qiang3
1.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Northwest University, MOE Key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2. China-Central Asia Belt and Road Joint Laboratory on Huma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Xi'an 710069, China
3. Dunhuang Academy, Mogao Grottoes,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Wall Paintings and Earthen Sites, Dunhuang 7362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The murals in Prince Shi's Palace are typical of the mural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y are also the most complete and painted mural relic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a humid area in the sout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murals of Prince Shi's Palace have appeared with various diseases, and the preservation status is not optimistic. In order to protect this important mural,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on materials of murals. The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p-XRF and Raman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cinnabar (HgS) and hematite (Fe2O3) were used as the red pigments for the murals, and the white pigments were mainly calcite (CaCO3). Analytical conditions limit other pigments, and no color components are detected. Several trace pigment and ground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sampling,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microscopic infrared spectroscopy (μ-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μ-Raman) and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Py-GC/MS) were used in the laboratory to analyze the blue-green pigments, ground components, binding material, types of fibers,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blue pigment is the first modern synthetic pigment prussianblue (Fe4[Fe(CN)6]3), introduced into China and widely us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anlong period.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green pigments, including synthetic atacamite, lavendulan, green discoloration product of paris green, and cumengite, first discovered in China.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not seen the case of the use of cumengite as a pigment, and there is no report of such minerals in 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umengite found in the murals is the product of the discoloration of other copper containing pigments. The results of Py-GC/MS show that there are proline and hydroxyproline in the pigment layer of the murals in prince Shi's Palace, which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nimal glue, so animal glue is used as the cementing material for the murals. By calculating the infrare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peak ratios ( I1 595 /I1 105) and R2 ( I1 595 /I2 900) of the fibers in the mural mud ground and lime grou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bers in the mural mud ground are ramie fibers and the fibers in the lime ground are cotton fibers.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igment identification, restoration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of murals in Prince Shi's Pala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Keyword: Spectral analysis; Mural; Pigment; Fiber
引言

侍王府位于金华市城东鼓楼里70号, 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李世贤的府邸, 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 绘画最多的太平天国王府,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侍王府现存壁画94幅, 总面积约280平方米, 壁画内容丰富, 主题鲜明, 代表了太平天国美术的成就, 具有独特的风格(图1), 是我国江南地区殿堂壁画的典型代表, 具有重要的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1]

图1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局部)Fig.1 Murals in prince Shi's Pala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Part of the mural)

壁画的制作材料是壁画价值的载体, 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壁画制作材料差异较大, 尤其是清代晚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受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量工业合成颜料涌入中国市场, 使得这一时期的壁画制作材料呈现鲜明的特点[2]。 在清代传统壁画艺术衰落的大背景下, 太平天国时期壁画艺术的兴盛, 为我们研究太平天国史、 江南地区水墨壁画绘制工艺、 晚清民间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又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然而太平天国壁画存量较少, 且地处南方潮湿地区, 保存状况不佳, 对其制作材料也未见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关研究的缺乏也使得太平天国壁画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 本研究通过便携式XRF和拉曼光谱两种无损光谱分析手段对侍王府壁画制作材料开展原位调查, 在此基础上, 利用实验室X射线衍射、 显微红外光谱、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扫描电镜等光谱分析方法, 对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颜料、 地仗、 胶、 纤维等制作材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 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1)Horiba Jobin Yvon公司HE785拉曼光谱仪, 激发光源固体激光器, 激发波长785 nm; 光栅600 gr· mm-1; 物镜LWD50× ; 光谱范围150~3 200 cm-1; 光谱分辨率3 cm-1· pixel-1; 光谱采集时间2~200 s; 累计次数: 2~30。

(2)Thermo XL3t-800型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用于颜料元素分析。 光斑直径1 cm, 银靶, 分析条件为50 kV/40 μ A(最大值), 检测时间1 min, 采用土壤模式。

(3)Renishaw公司生产的装有Leica显微镜inVia拉曼光谱分析仪。 采用氩离子激光器, 激发光波长为514 nm, 物镜放大倍数为100倍, 信息采集时间为10 s, 累加次数10次, 功率120 mW。

(4)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 Rigaku 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用于物相分析。 铜靶, 分析电压40 kV, 电流100 mA, 连续扫描; 扫描范围5° ~70° , 石墨单色器滤波。

(5)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N10 MX显微红外光谱仪, 液氮冷却MCT/A检测器, 使用透射模式, 测试范围6 000~600 cm-1, 光谱分辨率为4 cm-1, 扫描次数128次。

(6)扫描电镜, 美国FEI公司的QUANT 650, 能谱型号OXFORD X-MAX 250, 工作电压20 kV, 工作距离10 mm。

(7)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EGA/PY3030D热裂解器、 安捷伦7890B气相色谱仪、 Agilent 5977BMSD质谱仪所组成。 气相色谱柱为HP-5MS(30 m× 250 μm× 0.25 μm )毛细管柱。

1.2 微量样品

在现场XRF以及Raman两种原位无损光谱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微损取样, 共获得微量样品8件, 编号为1#— 8#, 包括蓝色颜料、 绿色颜料、 泥质地仗以及石灰地仗样品, 样品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壁画微量样品信息 Table 1 Trace sample information of murals
2 结果与讨论
2.1 壁画层位结构

现场调查结合样品剖面分析显示, 侍王府壁画层位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 支撑体— 泥质地仗— 石灰地仗— 颜料层— 清代覆盖层(残)。 其中支撑体为侍王府砖体建筑墙体, 泥质地仗呈土黄色, 厚度约为5~10 mm, 掺有纤维材料, 石灰地仗厚约3~10 mm, 掺有细小纤维材料, 颜料层随颜料成分的不同而厚度不同, 约0.02~0.06 mm, 表层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在壁画表面涂刷的石灰覆盖层残留(图2)。

图2 不同层位壁画照片
(a), (b): 泥质地仗; (c), (d): 石灰地仗和颜料层; (e), (f): 清代覆盖层
Fig.2 Mural photos of different layers
(a), (b): Coarse plaster; (c), (d): Lime layer and paint layer; (e), (f): Overlay in Qing dynasty

2.2 壁画颜料层分析

2.2.1 原位无损光谱分析

侍王府壁画颜料原位无损光谱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蓝色颜料XRF结果显示含Pb、 Ca元素, 拉曼光谱主要峰值285、 1 086 cm-1与方解石(Calcite, 化学式CaCO3)标准拉曼峰吻合, 413、 492、 1 007 cm-1与生石膏(Gypsum, 化学式CaSO4· 2H2O)标准拉曼峰匹配, 未分析出显色成分。 绿色颜料XRF结果分为三种, 第一种主要含Pb、 Cu、 Ca元素, 第二种含Cu、 Ca元素, 不含Pb元素, 第三种含Cu、 As、 Ca元素, 三种绿色颜料的拉曼光谱结果主要成分为生石膏和方解石, 或仅分析出生石膏, 均未见显色成分。

表2 壁画颜料原位无损光谱分析结果 Table 2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mural pigments

红色颜料在侍王府壁画中大量使用, XRF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含Hg、 Pb、 Ca元素, 拉曼光谱在254、 343 cm-1存在特征峰, 与朱砂(Cinnabar, 化学式HgS)的标准峰相匹配, 棕红色颜料分析结果与红色颜料相同, 显色成分也是朱砂矿物颜料。 橙红色颜料XRF结果显示主要含Ca、 Fe元素, 拉曼光谱峰在228、 290、 410 cm-1存在特征峰, 与赤铁矿(Hematite, 化学式Fe2O3)标准拉曼峰吻合。 白色颜料主要含Ca元素, 拉曼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为生石膏和方解石。 由于侍王府壁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保护修复[3], 表面化学材料对拉曼光谱分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蓝色绿色颜料未能分析出显色成分, 因此, 通过微量样品的实验室光谱分析, 进一步研究侍王府壁画的制作材料。

2.2.2 蓝色颜料

1#蓝色颜料显微镜下无颗粒感[图3(b)], XRD结果显示, 在2θ 为17.37° 、 24.71° 、 35.16° 处存在衍射峰, 对应的d值分别为5.10、 3.60、 2.56, 这与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化学式Fe4[Fe(CN)6]3)的特征衍射峰相匹配, 除此之外, 还存在水白铅矿(Hydrocerussite, 化学式Pb3[CO3]2(OH)2)和方解石两种物相[图3(c)]。 蓝色颜料的显微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图3(d)], 在2 087 cm-1处存在较强吸收峰, 归属于C=N伸缩振动, 是普鲁士蓝的特征吸收峰[4]。 普鲁士蓝是第一个现代合成的颜料, 约在1760年— 1770年(乾隆中后期)开始进入中国, 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贩运到广州出售, 之后大量应用于我国染织、 彩画、 壁画、 彩塑等的制作[5]

图3 蓝色颜料分析结果
(a), (b): 取样位置; (c): XRD图谱; (d): 红外光谱图
Fig.3 Analysis results of blue pigment
(a), (b): Sample location; (c): XRD spectrogram; (d): Infrared spectra

2.2.3 绿色颜料

2#绿色颜料含Cu、 Ca元素, XRD结果显示在2θ 为16.16° 、 17.62° 、 32.42° 处存在衍射峰, 对应的d值分别为5.48、 5.03、 2.76, 与氯铜矿[Atacamite, 化学式Cu2Cl(OH)3]的标准衍射峰相一致。 颜料颗粒在单偏光下呈现出圆形带深色内核的晶体形态, 表明该氯铜矿为人造氯铜矿[6]。 3#绿色颜料含Cu、 As、 Ca元素, XRD结果显示在2θ 为9.03° 、 12.80° 、 28.75° 处存在衍射峰, 对应的d值分别为9.78、 6.91、 3.10, 与氯砷钠铜石[Lavendulan, 化学式NaCaCu5(AsO4)4Cl· 5H2O]的标准衍射峰相匹配。 3#样品红外光谱结果与XRD结果相同, 与标准的氯砷钠铜石红外光谱相匹配, 其中在3 600~2 900 cm-1处显示出由一组复杂的重叠谱带组成的宽谱图, 归因于水羟基伸缩振动, 1 616 cm-1处红外光谱归属于HOH弯曲振动, 而783 cm-1则归属于AsO4伸缩振动[7]

氯砷钠铜石是一种罕见的砷酸铜矿物, 最初由Breithaupt于1837年在德国Annaberg发现, 古埃及人曾将其用作化妆品的着色剂。 近年来, 在我国大足石刻、 长清灵岩寺等多处壁画和彩塑中发现氯砷钠铜石, 学者们通过研究, 认为氯砷钠铜石是巴黎绿颜料的变色产物[8]。 结合侍王府壁画所处环境特征及绘制年代, 认为侍王府壁画中的氯砷钠铜石也是巴黎绿的变色产物。

4#绿色颜料含Pb、 Cu、 Ca元素, 将样品粉末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 绿色颜料粉末中Pb、 Cu、 Cl的元素比例接近于1∶ 1∶ 2, 其显微拉曼光谱在155、 195、 250、 275、 377、 460、 501、 675和1 006 cm-1处存在信号[图5(b)], 与文献中锥绿铅铜矿[Cumengite, 化学式Pb21Cu20Cl42(OH)40· 6H2O]的拉曼特征峰极为接近[9]。 4#样品的XRD结果如图5(c)所示, 绿色颜料在2θ 为7.250° 、 22.300° 、 33.400° 、 37.850° 、 44.950° 处存在衍射峰, 对应的d值分别为12.183、 3.983、 2.681、 2.375、 2.015, 这与锥绿铅铜矿的标准衍射峰相对应, 其他物相还包括生石膏和方解石。 综合扫描电镜能谱、 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4#绿色颜料显色成分为锥绿铅铜矿。

表3 4#样品能谱分析结果(元素比) Table 3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results of sample 4 (element ratio)

图4 2#/3#绿色颜料分析结果
(a): 2#样品位置; (b): 2#XRD图谱; (c): 2#单偏光; (d): 3#样品位置; (e): 3#XRD图谱; (f): 3#红外光谱图
Fig.4 Analysis results of 2#/3# green pigment
(a): Sample 2 location; (b): 2# XRD pectrogram; (c): 2# Plane-polarized light; (d): Sample 3 location; (e): 3# XRD spectrogram; (f): 3# Infrared spectra

图5 4#绿色颜料分析结果
(a): 样品位置; (b): 4#拉曼光谱图; (c): 4#XRD图谱
Fig.5 Green pig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sample 4
(a): Sample location; (b): Raman spectrogram of sample 4; (c): XRD spectrogram of sample 4

锥绿铅铜矿是一种罕见的卤化物矿物, 在自然界中经常与银铜氯铅矿[Pb9Cu8Ag3Cl21(OH)16· 2H2O]共存, 1893年首次由Mallard发现于墨西哥Boleo, 之后在英格兰康沃尔郡、 澳大利亚西部、 意大利维苏威等地均有发现[10]。 此外, 锥绿铅铜矿还作为腐蚀产物发现于弗利尔艺术馆存古代波斯灯柱以及希腊阿提卡州矿渣中[11]。 目前的研究还未见锥绿铅铜矿作为颜料使用的案例, 我国境内也未见此类矿物的报道。 含铜颜料在潮湿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侍王府壁画赋存环境相对湿度大, 壁画表面存在结露现象, 且空气中酸性气体含量较高, 因此, 认为侍王府壁画中发现的锥绿铅铜矿可能是其他含铜颜料变色的产物。

2.2.4 胶结材料

图6是壁画样品的Py-GC/MS色谱图, 表4是与之相关的裂解产物保留时间、 质荷比及名称。 如图6所示保留时间在1.633、 1.794、 2.248 min的2-丙烯腈、 丙腈、 苯等碎片峰为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裂解产物; 保留时间在3.309、 4.920、 5.550 min处的甲苯、 1, 3-二甲基苯、 苯乙烯等碎片峰为苯丙氨酸的裂解产物; 保留时间在3.141和4.488 min的吡咯和二甲基吡咯是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裂解产物, 保留时间26.593 min的碎片是羟脯氨酸在热解作用下发生环化重排形成的二肽的裂解产物, 羟脯氨酸为动物胶特有物质[12], 此外, 壁画样品与牛骨胶Py-GC/MS的谱图并无明显差别, 因此可推定该样品中含有动物胶。

图6 1#样品Py-GC/MS热裂解色谱图Fig.6 Py-GC/MS chromatogram of sample 1

表4 1#样品Py-GC/MS分析的特征热解产物 Table 4 Characteristic pyrolysis products of sample 1 analyzed by Py-GC/MS
2.3 地仗层分析

5#样品为侍王府壁画泥质地仗, 地仗黏土的XRD结果显示[图7(a)], 主要物相为石英和少量长石、 云母以及生石膏。 6#样品为壁画石灰地仗表面, 主要成分为生石膏和方解石, 7#样品为石灰地仗底部, 仅含方解石, 而壁画颜料层分析中也发现了大量生石膏的存在, 综合分析结果, 推测侍王府壁画颜料层及地仗层表面大量存在的生石膏可能是方解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的结果。

图7 地仗样品XRD及FTIR图谱Fig.7 XRD and FTIR spectra of ground samples

在5#泥质地仗样品和8#石灰地仗样品中均发现纤维成分, 二者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图7(b)]较为接近, 在3 400 cm-1处都有强而宽的吸收峰, 是O— H基的伸缩振动, 在2 900 cm-1附近有C— H基伸缩振动, 在1 635 cm-1附近有水羟基的吸收峰, 此外, 在1 200~980 cm-1处伴随许多小肩峰, 归属于C— O— C的伸缩振动, 这些都是纤维素的特征吸收谱带。 二者的红外光谱差异主要是1 750 cm-1处的吸收峰, 5#样品中纤维在该处存在强吸收, 而8#样品中的纤维在该处未见出峰。 根据有关文献, 麻中的纤维素含量约为80%, 而棉中的纤维素含量则超过90%, 这一含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在1 750 cm-1处红外吸收峰不同的原因, 并构成麻纤维的特征峰[13]。 因此, 5#泥质地仗样品中添加的纤维断定为麻纤维, 而8#石灰地仗中添加的则是棉纤维。

Garside[14]、 王成云等[15]曾选取1 595 cm-1峰代表木质素, 1 105 cm-1峰代表纤维素, 2 900 cm-1峰代表全部有机物, 对几种不同类型的麻纤维分别测定了这3个峰的强度, 并计算R1(I1 595/I1 105)和R2(I1 595/I2 900)值, 结果发现不同麻纤维的R1R2值区别较大。 本文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计算了5#样品中麻纤维的R1R2值, 并与文献中其他纤维进行对比, 结果如表5所示, 样品中的纤维R1R2值与苎麻更为接近。 苎麻被称为“ 中国草” , 是我国特有的草本(灌木)植物, 考古证据表明, 自史前人类起, 苎麻就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16]

表5 不同纤维的R1R2 Table 5 R1 and R2 values of different fibers
3 结论

利用光谱学分析技术对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制作材料进行科学分析, 结论如下:

(1)侍王府壁画所用颜料非常丰富, 包括红色的铁红、 朱砂, 蓝色的普鲁士蓝, 白色的方解石, 特别是绿色颜料, 既有人造氯铜矿, 也有巴黎绿的变色产物氯砷钠铜石, 还有首次发现的锥绿铅铜矿。

(2)Py-GC/MS研究结果表明, 侍王府壁画颜料层中存在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这是动物胶的主要成分, 故侍王府壁画胶结材料使用了动物胶。

(3)侍王府壁画泥质地仗由黏土和麻纤维组成, 石灰地仗由石灰中加入棉纤维而成, 经红外光谱分析计算, 麻纤维是由苎麻加工而成。

致谢: 感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夏寅研究员在样品拉曼光谱分析方面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LI Qian, ZHANG Bing-jian, HE Shi-yang(李倩, 张秉坚, 何士扬).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东方博物), 2019, (3): 117. [本文引用:1]
[2] CAO Zhen-yu(曹振宇). History of Chinese Dye Industry(中国染料工业史).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本文引用:1]
[3] WANG Zhuo, SU Bo-min, YU Zong-ren, et al(王卓, 苏伯民, 于宗仁,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2): 356. [本文引用:1]
[4] Franquelo M L, Duran A, Herrera L L, et 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9, 924-926: 404. [本文引用:1]
[5] Bailey K.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2, 57(2): 116. [本文引用:1]
[6] XIA Yin(夏寅). WenBo(文博), 2009, (6): 342. [本文引用:1]
[7] Frost R, Weier M, Williams P, et al.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07, 38: 574. [本文引用:1]
[8] Li Zhimin, Wang Lele, Ma Qinglin, et al. Heritage Science, 2020, 8(1): 64. [本文引用:1]
[9] Frost R L, Williams P A, Martens W.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03, 67: 103. [本文引用:1]
[10] Cruciani G, Orland i P, Pasero M, et al. Mineralogical Magazine, 2005, 69(6): 1037. [本文引用:1]
[11] Scott D. Copper and Bronze in Art: Corrosion, Colorants, Conservation(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 腐蚀产物, 颜料, 保护). Translated by MA Qing-lin, PAN Lu, et al(马清林, 潘路, 等译).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15. [本文引用:1]
[12] ZHAO Jin-li, SU Bo-min, YU Zong-ren, et al(赵金丽, 苏伯民, 于宗仁, ).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3): 72. [本文引用:1]
[13] YAN Hui-na, ZHAO Feng, XING Meng-yang, et al(闫惠娜, 赵丰, 邢梦阳, ).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7(2): 185. [本文引用:1]
[14] Garside P, Wyeth P.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03, 48(4): 269. [本文引用:1]
[15] WANG Cheng-yun, LIU Cai-ming, LI Li-xia, et al(王成云, 刘彩明, 李丽霞, ). China Fiber Inspection(中国纤检), 2007, (8): 38. [本文引用:1]
[16] ZHU Rui, YANG Fei, ZHOU Bo, et al(朱睿, 杨飞, 周波, ).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2): 25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