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域目标显著性分析的波段选择方法
金椿柏1, 杨桄1,*, 卢珊2,*, 刘文婧1, 李德军1, 郑南1
1.空军航空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通讯作者 e-mail: yg2599@126.com; lus123@nenu.edu.cn

作者简介: 金椿柏, 1997年生, 空军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 e-mail: 1262147682@qq.com

摘要

作为遥感领域的新兴技术, 高光谱成像为遥感影像处理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提供了海量内容。 高光谱图像的优势在于电磁波谱的范围广度与高分辨率, 能够将地物目标的光谱反射特性和差异特征更全面地表现出来, 广泛地应用于地物分类、 目标识别、 异常检测等领域。 但是, 高光谱图像由于数据量繁重、 信息重叠冗杂等问题, 给图像处理、 存储和传输带来一定挑战。 选择合适的光谱波段可以在不改变原图像物理信息的情况下, 达到较好的图像处理成果。 为设计适合数据降维和目标地物分类的波段选择方法, 提出将视觉显著性模型应用到波段选择方法中。 首先引入基于图像空间分布的目标显著性算法进行波段图像处理得到目标显著图; 其次, 利用目标显著图分析地物之间在每一波段图像中的可分离程度定义为波段显著性。 为避免波段信息重叠, 在波段选择之前利用谱聚类算法将波段划分为若干子空间。 然后在子空间内依据波段显著性降序排列, 选择各子空间中目标显著性表现较好的波段组成波段子集; 最后, 在GF-5采集的高光谱图像数据进行方法验证, 筛选有效的目标显著性算法, 与常用的波段选择算法进行分类精度比较。 结果表明, 基于LC目标显著性算法的波段选择子集, 在SVM分类器中具有优异分类结果, 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达87.780 0%和0.805 3, 优于应用全波段和其他三种波段选择方法的结果子集。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数据降维; 目标显著性; 波段选择; 地物分类
中图分类号:TP751.1 文献标志码:A
Band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arget Saliency Analysis in Spatial Domain
JIN Chun-bai1, YANG Guang1,*, LU Shan2,*, LIU Wen-jing1, LI De-jun1, ZHENG Nan1
1.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in remote sensing, hyperspectral imaging provides massive content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computer vision. Hyperspectral images' advantages lie in the wide and high resolu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which can show the inherent spectral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objects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iscriminating manner, and are widely used in ground object classification, target recognition, anomaly detection, etc. However, its huge amount of data and redundant information causes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Band selection is a data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 tha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image data without changing the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image. In order to achieve a better classification effect of ground objects, the visual salienc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band selection method. Firstly, the target saliency algorithm based on image space distribution is introduced to process the band image to obtain the target saliency map. Secondly, using the target saliency ma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separability between ground objects in each band image is defined as band saliency. Spect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divide bands into several subspaces before band selection. Then in the subspace, the bands are sorted in descending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aliency of the bands, and the bands with better target saliency performance in each subspace are selected to form the band subsets. Finally, the method is verified on the hyperspectral image data collected by GF-5, the effective target saliency algorithm is screen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band selection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nd selection subset based on the LC target saliency algorithm has excellent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n the SVM classifier, with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Kappa coefficient of 87.780 0% and 0.805 3. This method outperforms the results of the other three band selection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of all bands.

Keyword: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reduction; Target saliency; Band selection; Object classification
引言

高光谱图像因其包含丰富的光谱、 空间信息, 广泛地用于遥感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进步, 成像光谱仪的各种性能指标不断优化, 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分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覆盖的波段范围更广, 导致了数据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高光谱图像所蕴含的海量信息, 虽然为相关实际应用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 但增加了高光谱图像的处理难度和维度灾难, 为数据的运用、 存储和传输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1]。 高光谱图像包含多达数百个波段, 其中邻近的波段包含的信息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复, 导致了整个图像数据的冗余, 已成为阻碍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光谱数据降维也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重要方向。

降低高光谱图像数据维度的方法分为特征提取和波段选择。 前者用于找到正确的映射方式, 将数据由维度高的特征空间转变为低维度的特征空间, 在此过程中, 原始高维特征空间中信息量最大的内容被保留下来, 但是空间变换会导致原始高光谱数据的物理信息发生改变, 容易出现一些关键信息丢失的现象。 相反, 波段选择从原始光谱数据集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波段进行组合, 波段子集不会失真。 这一特征对于表示高光谱图像的重要信息至关重要, 因此成为高光谱图像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波段选择可以按照几种模式实现, 即基于波段优先级的方法[2, 3]、 基于聚类的方法[4]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5, 6], 还有少部分方法的提出是基于波段的低秩性和稀疏性[7, 8]。 波段优先级, 即利用一种有效的指标来衡量波段重要性并进行排序、 选择, 或采用与目标函数相结合的搜索方法, 对波段执行遍历添加与移除得到最优化的波段选择子集, 缺点是评估波段优先级时波段的独立性较强, 没有考虑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得到的波段子集仍存在信息重叠、 波段冗余的现象。 聚类是将高度相关的波段划分到同一个波段簇里, 从中选取富有代表意义的波段, 组合得到最优的波段子集, 该类方法的缺点是只采纳了不同波段间的相关性, 而忽视了代表波段的信息特性, 因此可能无法选择一些信息特性更强、 包含地物信息更优、 对目标更具鉴别能力的波段。

人的视觉系统具有基于“ 显著性” 处理图像中的复杂信息, 准确提取有价值区域的能力, 这些视觉上感兴趣的区域一般用作基于内容的图像索引和检索技术。 源于视觉解译图像原理得到的目标显著性理论被应用到机器视觉, 成为许多计算机图像处理任务的组成部分。 基于高光谱图像进行显著目标增强现正在成为图像分类、 目标识别、 图像分割等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9]。 Cao等[10]提出了一种在高光谱图像中检测目标的方法, 通过扩展Itti的模型来计算高光谱图像中的显著目标。 Yan等[11]使用光谱梯度对比法计算高光谱图像的显著目标, 对Itti模型检测导致的高对比度边缘灵敏度问题实现了一定优化。 Moan等[12]将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方法结合视觉显著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图像颜色可视化波段选择方法, 其中定义了光谱波段显著性的概念。

本研究在空间域引入目标显著性算法对波段图像中地物目标的显著特征进行提取增强, 依据不同地物在波段内显著程度定义波段分离地物的能力, 从而选择对地物目标分离能力强的波段用于地物分类, 实现数据降维。 为保证选择结果中各波段兼具相关性和独立性, 采用结合波段聚类划分子空间和根据波段显著性排序选择的方式组合波段子集。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数据

选择的数据为由国产GF-5卫星在我国东北地区于采集得到的高光谱数据局部。 GF-5卫星[13]共搭载了六种类型的有效载荷, 选用数据由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 AHSI)采集, 共包含330个光谱波段, 其中150个波段属于可见光近红外范围、 180个波段属于短波红外范围, 光谱分辨率分别为5和10 nm。

1.2 数据预处理

图像数据预处理需将现有数据经辐射定标、 大气校正以及反射值异常波段剔除。 大气校正的方法为FLAASH大气校正, 根据实验数据实际情况选择能见度、 气溶胶模型和气溶胶反演方法, 并采取一定程度的光谱平滑。 数据及预处理过程中某一点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 得到包含305个有效波段的高光谱图像数据。

图1 预处理过程Fig.1 Preprocessing process

1.3 实验流程

主要实验流程如图2。

图2 实验流程Fig.2 Experimental procedure

1.4 基于空间域目标显著性提取的波段选择方法

显著性目标检测(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SOD) 源于人眼视觉系统对所观察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处理, 当人眼观看照片时, 视觉注意力会使人更加关注照片中的某类明显物体或特殊范围。 当观众品鉴一幅画作, 画中有一条自西向东流过的河流, 多数情况下观众会先注意到画里的河流, 而不是河流周边景物, 所以这幅画作中的河流就是所提到的显著性目标。 目标显著性算法就是利用计算机完成这项工作, 即将图像中的显著性目标检测到, 并将其增强后输出具有更加明显目标的显著性图像。 引入视觉显著性算法模型处理全波段空间域图像数据, 可以揭示诸多波段内不同地物目标的显著程度, 利用地物目标显著性的判别性差异程度定义波段显著性, 并采用波谱聚类分析划分波段子空间的方式保持光谱数据相关性, 进而提取最优波段组成选择子集应用于地物分类。

1.4.1 波段子空间划分

进行波段选择, 要先根据波段相关性进行光谱域的波段聚类, 将所有光谱波段划分成为互不相同的子空间, 在光谱域子空间内进行波段排序选择, 以减少所选择子集的光谱相关性信息重叠程度。 将预处理得到的高光谱图像数据, 计算所包含305个有效波段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 即WiWj两波段的相关系数ri, j, 计算原理如式(1)。

ri, j=k=1n(Wik-W̅i)(Wjk-W̅j)k=1n(Wik-W̅i)2k=1n(Wjk-W̅j)2(1)

式(1)中, WikWjk代表所在波段的第k个像素值, W̅iW̅j表示所在波段的均值, n表示图像中像素总数。 相关系数ri, j越接近1, 表示相关性越强, 反之越弱。 计算得到波段相关系数305× 305的矩阵图如图3所示。

图3 波段相关性系数矩阵图Fig.3 Matrix of b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图4 单波段相关性系数变化曲线图Fig.4 Single-b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hange curve

将波段相关系数矩阵结合单独波段相关性系数曲线变化率进行阈值二值化处理, 得到同一维度的二值化矩阵图, 如图5所示。 沿对角线可将全部波段分为5个互不重叠的子空间, 即0~75、 76~195、 196~235、 236~298、 299~305。

图5 二值化矩阵图Fig.5 Binarization matrix diagram

1.4.2 空间域目标视觉显著性提取

选取Spectral Residual算法、 Frequency-tuned算法、 Histogram-based Contrast算法、 LC算法, 使用这四种视觉显著性算法对高光谱图像光谱域波段进行目标视觉显著性提取运算处理, 运用不同的视觉显著性算法模型对同一光谱波段进行处理, 会提取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1) Spectral Residual算法

Spectral Residual算法[14]从自然图像统计原理出发, 提出了一种前端方法来模拟预注意视觉搜索行为。 区别于一般的图像算法, 该方法致力于逐幅图像进行对数谱分析, 并从计算得到谱残差中发现, 诸图像的对数谱具有一致性, 平均光谱曲线表明平均对数谱表现出局部线性, 这种线性关系可以反映图像中的重复信息, 并删去该部分无意义的信息, 得到能引起人类视觉系统关注的显著信息。 然后, 将光谱残差变换到空间域, 在算法模型中, 光谱残差包含图像中的特异性部分, 利用傅里叶逆变换, 在空间域构造目标显著性图像来显示目标位置。

(2) Frequency-tuned算法

Frequency-tuned算法[15]能够输出具有显著对象细致边界的全像素目标显著性图。 该算法主要利用了颜色和亮度特性, 通过从原始图像中保留更多的频率内容得以更好地保留边界。 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高斯滤波, 去除高频信息, 接着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 然后基于原图的Lab空间颜色像素计算算术平均像素值Iμ =[Lμ , aμ , bμ ], 宽为w和高为h像素的图像I输出目标显著图的方法可以表示为

S(x, y)=Iμ-Iwhc(x, y)(2)

式(2)中, S(x, y)为图像中某点的显著值, Iwhc(x, y)为该点原始图像的高斯滤波处理得到的像素值向量。

(3) Histogram-based Contrast算法

Histogram-based Contrast算法[16]是一种基于区域对比度的视觉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 此种算法将全局对比度与空间相干性进行同等考量, 使用像素颜色的对比度定义显著性值的大小, 计算得到目标显著性图。 先将输入图像进行空间转换间, 由于该算法中相同的颜色具有相同的显著值, 所以采用颜色统计直方图对其进行归类后再运算。

S(x, y)=S(ci)=j=1nfjci-cj(3)

式(3)中, ci表示像素点(x, y)的颜色值, cj代表其中一种颜色的值, n不同像素颜色的数量, fj为颜色cj的概率。

(4) LC算法

Zhai等[17]提出人眼在观看图像时, 会被静止图像中特别的物体所吸引, 这叫做“ 空间注意” , 因为人眼视觉对色彩、 强度和纹理等信号的对比度感知非常灵敏。 LC算法以此为基本, 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颜色统计信息计算空间目标显著性图的有效方法。 基于图像颜色直方图, 得出计算复杂度与图像像素数成线性关系。 根据像素的颜色对比度输出图像的显著性映射。 像素Ik的显著性值的定义如式(4), 其中Ii的值在[0; 255]的范围内, ‖ * ‖ 表示颜色距离度量。

S(Ik)=IiIIk-Ii(4)

由上述四种空间域目标视觉显著性特征提取的方法处理第78波段图像得到的结果图S与其原灰度图像Band78、 水体地物的地面真值(Ground-truth)参考, 效果对比如图6。

图6 不同目标显著性方法效果对比Fig.6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arget saliency methods
(a): Band 78; (b): Ground-truth; (c): Histogram-Based contrast; (d): LC; (e): Frequency-tuned; (f): Spectral residual

1.4.3 光谱域波段显著性定义

引入目标视觉显著性算法模型逐个波段进行地物目标的视觉显著性特征增强处理之后, 提取到含有显著目标图像中能反映众多地物目标的不同特征的显著性特征波段。 遂进行基于图像显著性评价指标量化波段的目标显著程度, 利用波段显著性描述不同波段的目标可分离性。 一般来说, 图像显著性检测包括注视点显著性检测和目标显著性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 前者主要是检测人眼关注点的位置,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 ROC、 AUC、 shuffled AUC等指标, 后者检测被人眼关注的目标区域,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 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和F度量值等(F-measure)等[18]

选用计算波段图像内各类地物真值分别与目标显著图像的MAE量化所选波段内各类地物的可分离程度。 先将目标显著图像和各类目标地物的地面真值分别二值化, 用式(5)

进行计算。

MAE=1W×Hx=1Wy=1H|S̅(x, y)-G̅(x, y)|(5)

接下来, 定义波段ik的波段显著性为OS(ik)如式(6), 根据目标显著性评价指标对所有波段进行所有分类地物C中互不相同的地物a和地物b显著性对比度差异分析。 基于波段显著性, 进行子空间内降序排列, 从排序的结果挑选显著性较好的波段, 使用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

OS(ik)=aC, bC|S(iak)-S(ibk)|(6)

1.4.4 波段选择子集

在各子空间内分别进行波段显著性的降序排列, 提取各聚类子空间内波段显著性最高的波段, 即具有对地物判别能力强的波段组成结果子集用于地物分类, 并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 筛选出适合应用于分类识别的目标视觉显著性算法。 并与常用的波段选择算法比较, 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在1.4.1节中划分的5个高光谱图像子空间内, 依据波段显著性提取波段, 组合为波段选择子集, 经四种不同目标显著性算法处理的高光谱波段选择结果如表1。 其中, 在每个波段子空间内提取一个波段, 组合结果中波段数目为5, 即最少波段选择数量以用于地物分类进行实验验证。

表1 目标显著波段选择结果子集 Table 1 Band selection subset based on target saliency algorithm

各类地物在划分好的五个子空间中的光谱特征曲线如图7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根据目标显著性算法提出的波段选择方法所得到的波段选择子集, 在各个子空间中所选择的波段中, 不同的地物的反射值差异明显, 例如, 在第Ⅰ 子空间中, 引入的目标显著性算法所提取的波段集中在第59波段和第33波段, 在光谱反射值可见, 第59和33波段位置下, 各类地物反射差值较大, 并且曲线形状呈现较陡变化, 说明此类位置的光谱反射值变化斜率大, 数值变化明显。 同种情况也发生在其他波段空间内, 可为所选择波段应用于分类地物目标起到了判别作用, 具体判别情况如何可将选择完毕的波段子集进行地物分类实验, 验证其分类性能。

图7 地物光谱特征曲线Fig.7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ground objects

为更好地验证提出的基于目标视觉显著性波段选择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选取波段子集中包含各子空间一个波段后, 进行选择波段扩充, 分别在互斥的子空间中提取相同数量, 共10, 15, 20, 25个波段, 并在分类实验中进行精度验证, 从而对目标显著性算法在高光谱数据波段提取领域进行更完备地验证和说明。

2 结果与讨论

根据不同目标显著性算法所得到子集包含5个波段的数据, 随机选择5%的样本选择执行监督训练,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分类器和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 MD)分类器中进行分类运算, 对应算法的波段选择子集分类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基于SVM分类器分类结果(a), (b), (c), (d)和基于MD分类器分类结果(e), (f), (g), (h)Fig.8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ased on SVM classifier (a), (b), (c), (d) 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ased on MD classifier (e), (f), (g), (h)
(a): LC; (b): Frequercy-tuned; (c): Histogram-Based contrast; (d): Spectral residual; (e): LC; (f): Frequency-tuned; (g): Histogram-Based contrast; (h): Spectral residual

采取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 OA)和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 如表2所示。

表2 各算法波段子集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Table 2 Accuracy evaluation of band subset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each algorithm

同时, 经波段扩充后的波段子集, 各类算法的分类结果精度评价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 各算法基于SVM分类器的总体分类精度(a)和Kappa系数(b)Fig.9 Overall accuracy (a) and Kappa coefficient (b) of each algorithm based on SVM classifier

图10 各算法基于MD分类器的总体分类精度(a)和Kappa系数(b)Fig.10 Overall accuracy (a) and Kappa coefficient (b) of each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D classifier

由上述图表可知, 四种目标显著性增强算法中, LC算法较其他算法在选择少量波段进行图像分类中具有相对稳定杰出的表现, 并且在子集选择数量为10波段时的分类性能表现优势较为明显。 体现出其在揭示不同波段中地物目标显著性的独特作用。 与其他几种常见的波段选择方法, 包括交叉信息法(mutual information, MI)[19]、 自动子空间划分法(auto-subspace partition, ASP)[20], 自适应波段选择法(adaptive band selection, ABS)[21]分别选择数量为10波段的子集进行对比, 结果子集如表3, 分类结果精度评价如表4

表3 不同波段选择方法的结果子集 Table 3 Accuracy evalu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band selection methods
表4 不同波段选择方法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Table 4 Accuracy evalu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band selection methods

通过对比三种高光谱波段选择算法所选择的波段子集, 可以发现, 通过MI算法选择的波段结果子集, 由于该方法侧重信息含量, 选取位置较为集中于波长较长的部分波段区间, ASP算法由于先将全波段划分了若干子空间, 所选波段较为分散, 算法性能可在精度评价结果中体现, ABS与ASP同时存在所选波段同本算法相比在区间内的紧凑性较强, 可能会由于近邻波段间相关性较强, 造成选择信息重复和整体信息确实的情况。

相对于其他三种常用波段选择算法, 引入的基于LC目标显著性算法的波段选择方法, 在SVM分类器中较其他常用的波段选择算法表现出了最佳的总体精度87.780 0%和Kappa系数0.805 3, 在MD分类器中仅次于同样采用子空间划分的ASP方法, 实验验证了本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并且同全波段图像处理相比, 冗余信息减少, 使计算数据量得到大幅降低, 运算时间显著减少,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显著性的波段选择方法用于高光谱数据降维和地物分类。 将目标显著性增强算法与显著程度评价指标相结合, 将逐个波段图像使用目标增强处理得到的显著性图, 计算其分类地物差量的波段显著性。 然后结合波段相关性聚类划分子空间, 在子空间内排序得到地物目标可分离程度大的目标显著性波段, 组成波段选择子集代入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处理, 并对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波段选择算法对于分类地物在分类精度、 分类速度均具有较为优异的表现, 其中基于目标视觉显著性提取的LC算法在所选波段的分类精度表现最好, 在与其他常用波段选择算法的对比中也具有相当优势。 本研究重点在于引入目标显著性算法处理波段并选择地物分离性强的波段, 并没有把目标显著性图像的背景抑制与突出目标边缘的优势运用到图像分类中, 计划下一步进行显著图与显著波段的融合, 进一步提高发现地物目标的准确率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Plaza A, Martinez P, Plaza J,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05, 43(3): 466. [本文引用:1]
[2] Xie L, Li G, Peng L,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2017, 11(2): 026018. [本文引用:1]
[3] Sun H, Ren J, Zhao H,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2, 60: doi: DOI:10.1109/TGRS.2021.3075663. [本文引用:1]
[4] Wang Q, Li Q, Li X.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19, 12(12): 4940. [本文引用:1]
[5] Cai Y, Liu X, Cai Z.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0, 58(3): 1969. [本文引用:1]
[6] Dou D, Gao K, Zhang X.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21, 18(1): 147. [本文引用:1]
[7] Sun W, Peng J, Yang G,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0, 58(6): 3906. [本文引用:1]
[8] Sui C, Zhou J, Li C,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2, 60: 5504815. [本文引用:1]
[9] Zhao M, Yue L, Hu J, et al. IET Image Processing, 2021, 15(11): 2301. [本文引用:1]
[10] Yan C, Jing Z, Qi T, et al. Salient Target Detection in Hyperspectral Images Using Spectral Saliency. IEEE China Summit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5. [本文引用:1]
[11] Yan H, Zhang Y, Wei W, et al.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in Hyperspectral Imagery Using Spectral Gradient Contrast. IGARSS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EEE, 2016, 1560. [本文引用:1]
[12] Moan S L, Mansouri A, Hardeberg J Y, et al.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13, 6(6): 2472. [本文引用:1]
[13] GONG Ran(龚燃). Satellite Application(卫星应用), 2018, (5): 103969/j. issn. 1674-9030. 2018. 05. 018. [本文引用:1]
[14] Hou X, Zhang L. Saliency Detection: A spectral Residual Approach, 2007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07. [本文引用:1]
[15] Achanta R, Hemami S S, Estrada F J, et al. Frequency-Tuned Salient Region Detection.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09. [本文引用:1]
[16] Cheng M M, Mitra N J, Huang X,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3, 37(3): 569. [本文引用:1]
[17] Zhai Y, Shah M.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MM 2006. 2006, 815(https://doi.org/10.1145/1180639.1180824). [本文引用:1]
[18] Borji A, Cheng M M, Jiang H, et al.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15, 24(12): 5706. [本文引用:1]
[19] Guo B, Gunn S R, Damper R I, et al.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6, 3: 522. [本文引用:1]
[20] YAN Yang, HUA Wen-shen, LIU Xun, et al(严阳, 华文深, 刘恂, ). Optical Technique(光学技术), 2018, 44(5): 7. [本文引用:1]
[21] WANG Li-guo, ZHAO Liang, SHI Yao(王立国, 赵亮, 石瑶).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智能系统学报), 2018, 13(1): 13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