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荧光光谱结合BP神经网络与SWATLD检测油类污染物
朱燕萍1, 崔传金1,*, 程朋飞1,2, 潘金燕1, 苏皓1,2, 张怡1
1.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2.唐山市半导体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河北 唐山 063210
*通讯作者 e-mail: chuanjincui@126.com

作者简介: 朱燕萍, 女, 1997年生, 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YanpingZhu2021@163.com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各种石油污染问题日渐严重, 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 准确识别及时处理油类污染物对减轻溢油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较强荧光特性的芳香烃成分及其衍生物组成, 不同类型的石油所含多环芳烃的成分和含量不同, 三维荧光光谱3D-EEM在石油污染物的检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 采用BP神经网络结合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AD)算法对油类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 实验以0#柴油、 95#汽油和煤油为研究对象, 首先, 使用F-7000荧光光谱仪采集待测样品的光谱数据,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激发、 发射校正和去散射处理。 其次, 为解决小波阈值去噪阈值处信号不连续和过度收缩小波系数带来的难以准确还原真实信号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 去噪后的信噪比(SNR)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18.354 7和10.261 7, 更为真实的还原有用信号。 并通过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的BP神经网络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训练, 训练后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曲线拟合度较好, 表明后续经光谱仪采集的荧光数据直接输入神经网络即可输出预处理好的待测数据, 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 最后, 采用SWATLD对经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解, 解析得到的0#柴油、 95#汽油和煤油的激发与发射光谱与真实光谱拟合度较高, 计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4%、 99.33%和97.85%, 经验证,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改进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可以对荧光物质进行快速、 精确检测。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小波阈值去噪; BP神经网络;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
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志码:A
Measurement of Oil Pollutants by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BP Neural Network and SWATLD
ZHU Yan-ping1, CUI Chuan-jin1,*, CHENG Peng-fei1,2, PAN Jin-yan1, SU Hao1,2, ZHANG Yi1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10, China
2. Tangshan Key Laboratory of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Tangshan 0632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il resources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oi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sing a huge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heref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oil pollutants is significant in reducing oil spill hazards. Petroleum is a complex organic compound mainly composed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their derivatives with strong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types of petroleum contain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3D-EEM is widely used to detect petroleum pollutant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improved wavelet threshold function and BP(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self-weighted alternating trilinear decomposition (SWATLAD) algorithm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oil pollutants. The experiment used 0# diesel, 95# gasoline and kerose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irstly, the samples were detected using an F-7000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and the obtained data were processed by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correction. Secondly, an improved threshold function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ignal discontinuity and excessive shrinkage of wavelet coefficients at the threshold of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mean square error (MSE) are 18.354 7 and 10.261 7, respectively, which can more accurately restore useful signals. The preprocessed spectral data were trained by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error backpropagation. After training, the curve of the predicted value after training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al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subsequent fluorescence data collected by the spectrometer can be directly input into the neural network to output the preprocessed data, simplifying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steps. Finally, Finally, SWATLD was used to decompose the data processed by 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 and BP neural network.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0# diesel, 95# gasoline and kerosene obtained by the analysi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al spectra, and the calculated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103.64%, 99.33% and 97.85%. It is proved that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improved wavelet transform and BP neural network can detect fluorescent substance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wor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BP neural network; Self-weighted alternating trilinear decomposition
引言

目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高涨, 各国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俱增, 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1, 2]。 荧光光谱分析法因其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操作简便和可实时性检测等优势, 是检测油类污染物的有效方法[3, 4, 5]。 混合污染物组分的荧光光谱重叠严重, 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区分各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的方法即使在干扰物的存在下也能实现多组分复杂体系的定性定量检测, 其检测方式符合三线性的要求具有唯一性, 体现了“ 二阶优势” [6]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窗口特性, 对信号的自适应性和局部分辨能力优势突出[7]。 传统的阈值函数存在重构后信号阈值处不连续和偏差较大的问题, 易将荧光光谱的特征信息剔除掉。 陈竹安等[8]在阈值函数中加入了调节系数使改造后的阈值函数性能介于软、 硬阈值之间, 阈值处信号能保持连续, 但在大于等于阈值处的曲线不存在渐近性, 影响去噪效果。 Xie等[9]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计算方法, 考虑了小波分解层数的影响, 减少了阈值不准确带来的偏差。 Bayer等[10]提出了一种基于从相应信号小波表示中收缩小波系数的自适应滤波能够区分特征小波系数, 但存在收缩后的小波系数与真实信号间差值较大的问题。 因此, 设计一种合适的阈值函数对提高去噪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二次函数线性收缩和类双曲线的线性逼近的优势, 提出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 兼有保持阈值处连续性、 高阶可导性等优点, 又能有效地减小量化前后的系数差值, 使重构后的信号更加真实地还原原始信号。

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算法是一种多层感知的非线性连续变换函数, 在图像压缩及去噪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王玉田等[11]应用BP神经网络实现荧光数据的压缩, 以多种去噪方法的加权相加值作为目标值训练神经网络。 经实验验证, BP神经网络在不改变光谱形状和峰值位置的前题下仍能达到很好的数据降噪和压缩效果。 Wang等[12]将非线性收敛因子和自适应权重系数引入到了鲸鱼算法中, 提高了算法对数据的收敛和优化能力, 克服了BP神经网络对构建框架的依赖, 有效缩短了网络训练时间。

为提高石油类污染物的检测精度, 本文首先采用改进的小波阈值去噪和BP神经网络对油类污染物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 还原真实荧光光谱, 同时经BP神经网络训练输出与目标值最为接近的预测值。 其次, 采用基于二阶校正分析中的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elf-weighted alternating trilinear decomposition, SWATLD)算法, 对预处理后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分解, 实现对油类污染物的精确检测。

1 理论部分
1.1 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

小波阈值去噪的实质为保留有用信号、 去除无用冗余信号的过程[13]。 阈值函数是影响去噪效果的重要因素[14]。 常用于去噪的阈值函数主要有硬阈值和软阈值两种。 为提高荧光信号的去噪效果,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 结合了二次函数线性收缩和类双曲线的线性逼近的优势, 使该函数兼有保持阈值处连续性、 高阶可导性等优点, 又能有效地减小量化前后的系数差值, 使重构后的信号更加还原真实地原始信号。 如式(1)所示

ω^i, k=sgn(ωj, k)(|ωj, k|-(1-a)λbωj, k2-λ2)ωj, kλsgn(ωj, k)a(2|ωj, k|-λ)2λωj, k< λ(1)

式(1)中, a(0< a< 1)、 b(0< b< 1)均为常数, a为阈值调节参数, 当a→ 1时, 式(1)处理方式近似于硬阈值函数, 当a→ 0时, 式(1)处理方式近似于软阈值函数。 该阈值函数在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①连续性改进。 如式(2)所示, 改进后的 ω^i, k在阈值+λ 处连续, 克服了硬阈值函数阈值处不连续的缺陷。

limωj, kλ+sgn(ωj, k)(|ωj, k|-(1-a)λbωj, k2-λ2)=limωj, kλ-sgn(ωj, k)a(2|ωj, k|-λ)2λ=(2)

同理可证, 改进后的 ω^i, k在阈值-λ 处同样连续。

②偏差缩小改进。 如式(3)所示, ω j, k→ ∞ 时, 改进后的 ω^i, kω i, k间的偏差逐渐减小, 有效改进软阈值的缺陷。 改进后的新阈值函数与软、 硬阈值函数对比图如图1所示。

limωj, k-ω^i, kωj, k=limωj, k+ω^i, kωj, k=sgn(ωj, k)(|ωj, k|-(1-a)λbωj, k2-λ2)ωj, k=1limωj, kω^i, k-ωj, k=0(3)

图1 三种阈值函数对比图Fig.1 Comparison of three threshold functions

1.2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感知网络, 其基本思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信号的正向传输和误差的反向修正。 因其具有较高的多维函数映射能力和任意复杂的模式分类能力, 广泛成为神经网络应用类型之一[15]。 BP神经网络在结构上由输入层、 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 具体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 X=[x1, x2, …, xn]T为输入值; Y=[y1, y2, …, yt]T为隐含层; O=[o1, o2, …, om]T为输出值; Wij为输入层i节点和隐含层j节点之间的连接权值, Vjk为隐含层j节点与输出层k节点间的权值系数; Z为输出值与期望输出的目标值间的差值。

图2 BP神经网络模型Fig.2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其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输入数据经隐含层和输出层权值向量的修正和非线性变换得到输出信号, 根据误差梯度下降的原则, 输出值与目标值间的差值信号将以隐含层向输入层反向传播这一修正过程作为调整各层权值和阈值的依据, 循环训练直到误差达到设定的精度值后停止训练, 此时输出值最为接近目标值。 训练后将类似样本输入, 其输出层的输出值即为经过非线性转换后的误差最小数据。

图3 BP神经网络算法流程Fig.3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flow

1.3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SWATLD)算法

1.3.1 三线性成分模型

三线性分解理论是多阶校正方法的理论基础, 满足分解的唯一性。 可将光谱数据构成的三维数据阵X(I× J× K)分解为一个得分矩阵A和两个载荷矩阵BC, 三线性模型如式(4)所示

xijk=f=1Faifbjfckf+eijk(i=1, 2, , I, j=1, 2, , J, k=1, 2, , K)(4)

式(4)中, xijk为第k个样本在第i个激发波长和第j个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值, aifbjfckf分别为得分矩阵A(激发光谱矩阵)和两个载荷矩阵B(发射光谱矩阵)、 C(浓度矩阵)中的一个元素, eijk为残差矩阵E(I× J× K)中的元素。

1.3.2 SWATLD算法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16]算法是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基础上进行的优化, 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引入了加权项, 在保证收敛速度快和不受组分数影响的基础上兼具稳定性好的优势, 通过最小化三个目标函数解决数据间的共线问题。 根据三线性分解原理[17]计算出目标函数值, 即残差平方和(SSR), 具体算法如式(5)所示

SSR=i=1Ij=1Jk=1Kxijk-n=1Nainbjnckn2(5)

式(6)为结合最小二乘法优化后的三矩阵的迭代公式

aTi=12(diagm(C+Xi..B)/diagm(BTB)+  diagm(B+Xi..C)/diagm(CTC)) (i[1, I])bTj=12(diagm(A+X.j.C)/diagm(CTC)+  diagm(C+X.j.A)/diagm(ATA)) (j[1, J])cTk=12(diagm(B+X..kA)/diagm(ATA)+  diagm(A+X..kB)/diagm(BTB)) (k[1, K])(6)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参数

实验仪器为日本Hitachi公司的F-7000荧光光谱仪, 设置激发波长范围为250~430 nm, 发射波长扫描范围为310~520 nm, 激发、 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 nm, 激发、 发射步长均为5 nm, 扫描速率为12 000 nm· min-1, 设置自动响应模式。 按上述仪器设置对样品进行3次测量, 取平均值作为采样数据。

2.2 样品

采用市场购置的95#汽油、 0#柴油和煤油, 选用四氯化碳(CCl4)作为溶剂。 首先, 用精度为0.1 mg的电子天平称取95#汽油、 0#柴油、 煤油各1 g于3支100 mL容量瓶中, 经CCl4稀释定容后得到浓度为104 mg· L-1的三种油的一级储备溶液。 之后, 取适量三种油的储备溶液, 分别加入到三只100 mL容量瓶中, 继续加入CCl4稀释定容, 即可得到3种100 mg· L-1的二级储备溶液, 将其放置于常温下保存。

分别量取不同体积的一级或二级储备溶液于16支50 mL容量瓶中, 加入CCl4溶剂充分混合后定容, 配置成16个不同浓度的实验样品并对其标号(编号: 1#— 16#)。 如表1所示, 其中1#— 12#为训练样本, 13#— 16#为测试样本。

表1 矿物油混合物样品配制浓度表(mg· L-1) Table 1 Sample preparation concentration table of mineral oil mixture
3 结果与讨论
3.1 光谱数据预处理

一般地, 受光谱仪中激发光源、 激发单色仪等仪器系统偏差的影响, 未经校正直接测得的荧光光谱与真实光谱在峰值位置和荧光强度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 在荧光检测前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激发、 发射校正。 另外, 受待测样品溶剂的干扰和光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采集到的光谱数据会存在瑞利(Rayleigh)散射和拉曼(Raman)散射的干扰。 以0#柴油标准溶液所测光谱为例, 如图4(a)、 (b)可看出, 散射的存在会掩盖样品自身的光谱特征, 在数据分析前必须进行去散射处理, 采用空白扣除结合缺损数据重构(MDR)法可以很好去除散射干扰, 如图4(c)、 (d)所示, 经校正和散射处理后的光谱荧光假峰被去除, 被掩盖的荧光峰和光谱特征得到了很好的凸显。

图4 0#柴油标准溶液三维荧光光谱
(a), (b): 去散射和校正前; (c), (d): 去散射和校正后
Fig.4 The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0# diesel
(a), (b): Before descattering and correction; (c), (d): After descattering and correction

3.2 改进小波阈值去噪处理

从图4(c)、 (d)可以看出去散射和校正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图和等高线图存在边缘信号不平滑的现象, 采用表2所示的6种不同的小波基结合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对采样信号进行3层小波分解。 分别计算对应的信噪比(SNR)和均方误差(MSE), 由实验数据可知, 选择sym4去噪效果最好。 计算过程如式(7)和式(8)所示

MSE=1Ni=1N(Yi-Y^i)2(7)

SNR=10logi=1n[x(i)-x^(i)]2i=1nx2(i)(8)

其中, x(i)为原始荧光信号, x^(i)为经消噪和重构后的荧光数据; N为采样长度。

表2 改进阈值函数结合不同小波基去噪效果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denoising effects of improved threshold functio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wavelet bases

最后, 分别用式(1)提出的改进阈值函数和软、 硬阈进行去噪实验, 以样本8为例, 处理后效果如图5中的等高线图所示。 从图5(b)中可以看出, 虽然对比(a)中的原始信号, 经硬阈值函数去噪后的信号边缘无用的干扰噪声信息得以去除, 但是边缘信息还不够平滑, 震荡较为明显, 这是因为硬阈值函数自身不连续的缺陷造成的。 相比图5(b)而言, 软阈值函数去噪后的图5(c)边缘波形明显光滑很多, 但右下角处重构后的信号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 经改进阈值函数处理后的图5(d)结果最为理想, 在保证光谱峰值位置不变的前提下边缘噪声信息平缓程度比软、 硬阈值函数处理得更好, 并且有效还原了真实信号。

图5 不同阈值函数去噪效果对比
(a): 原始含噪信号; (b): 硬阈值函数去噪效果; (c): 软阈值函数去噪效果; (d): 改进新阈值函数去噪效果
Fig.5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hreshold function denoising effect
(a): Original noisy signal; (b): Hard threshold function denoising effect; (c): Soft threshold function denoising effect; (d): Improved denoising effect of new threshold function

三种阈值函数的去噪效果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三种阈值函数的去噪效果对比表 Table 3 Comparison table of denoising effects of three threshold functions
3.3 BP神经网络

3.3.1 参数设置

BP神经网络的隐含层可以设置多层, 训练精度随隐含层层数的增加相应提高, 但隐含层层数越多网络就会越复杂, 也会相应的增加训练时长, 本文采用一个隐含层。 将16个采样样本分成两组, 其中1#— 15#为训练集, 16#为测试集, 根据激发、 发射波长的设置, 预处理后的样本均为43× 37的二维矩阵。 BP神经网络是按列进行训练的, 即把每个样本的37列看成37个小样本, 并对1#— 16#样品进行3.1、 3.2节所述的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去噪和去散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15个43× 37的二维矩阵作为训练目标值。 具体的输入、 输出分配如表4所示, 前555个样本为测试样本, 后37个样本为训练样本。

表4 BP神经网络训练输入、 输出样本分组 Table 4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input and output sample grouping

设置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均为43, 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根据经验公式和最小误差等不断测试最终设置为19, 最大训练次数为1 000, 学习速率设置为0.01, 训练目标最小误差设置为0.001。

3.3.2 网络训练效果

如图6所示, 训练次数在达到56次时, 均方误差就满足了设定最小误差0.001的目标, 0.001训练目标的设置既不会因精度过高影响网络训练速度, 也不会过大导致训练精度不佳, 影响小波阈值的去噪效果。

图6 均方误差随训练次数变化曲线Fig.6 The variation curve of mean square error with training times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需对网络进行多次训练, 通过查看输出值与目标值间的拟合程度判定网络的训练效果。 如图7所示, 输出值与目标值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5, 拟合程度与1越接近, 训练效果越好, 输出值越接近小波阈值去噪后的目标值。 将样本16#中37个测试集输入神经网络训练, 图8所示为16#样本真实值与预测值的激发、 发射光谱曲线, 二者之间拟合程度较高, 可见, 改进小波阈值去噪结合神经网络能实现采样样本的快速、 平滑去噪。

图7 线性拟合训练曲线Fig.7 Linear fitting training curve

图8 荧光峰处预测值与真实值拟合曲线Fig.8 Fitting curve between predicted value and real value at fluorescence peak

3.4 SWATLD分析

1#— 16#采样样品预处理后构成大小为16× 43× 37的三维数据阵X1, 通过核一致法和残差平方和确定因子数, 组分数为1、 2时, 核一致值均为100%, 组分数为3时, 其值为85%, 组分数为4时降到57%, 因SWATLD分析法对组分数不敏感, 故选择3因子数对小波软、 硬阈值处理和改进阈值函数结合BP神经网络训练这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样本数据进行分解, 由图9(c)、 (d)对比(a)、 (b)可以看出, 经改进阈值函数结合BP神经网络处理后的三组分的解析光谱与三种油的真实光谱拟合程度更好。 用SWATLD分析法对13#— 16#三种油的混合样品进行浓度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对比软、 硬阈值函数处理后分析结果, 改进阈值函数结合BP神经网络处理后SWATLD算法对0#柴油、 95#汽油和煤油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103.64%、 99.33%和97.85%。 数据分析表明, 经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和BP神经网络处理后的预测浓度与真实浓度的偏差较小, 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结合SWATLD分析能够实现混合油种的准确检测。

图9 混合油激发、 发射光谱解析与真实对比图
(a), (b): 软、 硬阈值函数处理后SWATLD解析效果; (c), (d): 改进新阈值函数结合BP神经网络处理后SWATLD解析效果
Fig.9 Mixed oil excitation, emission spectrum analysis and real comparison
(a), (b): SWATLD analysis effect after soft and hard threshold function processing; (c), (d): SWATLD analysis effect after improved new threshold function combined with BP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表5 软、 硬阈值函数处理后SWATLD解析效果 Table 5 SWATLD analysis effect after soft and hard threshold function processing
表6 改进新阈值函数结合BP神经网络处理后SWATLD解析效果 Table 6 SWATLD analysis effect after improved new threshold function combined with BP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4 结论

以不同浓度的0#柴油、 95#汽油和煤油的混合溶液作为石油类污染物检测样本。 首先, 改进了传统的软、 硬阈值函数, 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 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将其与新阈值函数的去噪效果做对比, 经证明, 改进后的阈值函数能实现信号的连续及差值最小处理, 真实地还原有用信号。 其次, 通过神经网络训练, 在保留去噪精度的基础上简化后续预处理操作步骤。 最后, 经SWATLD分析算法解析预处理后的数据, 定性分析的曲线拟合度和定量分析的平均回收率均达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实验证明,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BP神经网络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AD)的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油类污染物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Saleh T A, Fadillah G, Saputra O A, et al.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 118: 194. [本文引用:1]
[2] DU Yan-ling, CUI Jian-hua, WEI Quan-miao, et al(杜艳玲, 崔建华, 魏泉苗, ).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激光与光电学进展), 2022, 59(4): 0415005. [本文引用:1]
[3] Araujo K C, Barreto M C, Siqueira A S, et al. Chemosphere, 2021, 267: 129154. [本文引用:1]
[4] LIU Zhe, MENG Hui, ZHANG Yong-bin, et al(刘喆, 孟辉, 张永彬, ). Acta Optica Sinica(光学学报), 2022, 42(4): 0430001. [本文引用:1]
[5] Ezzariai A, An-nori A, El Fels L, et al. Chemosphere, 2022, 298: 134293. [本文引用:1]
[6] Santos M C D, Azcarate S M, Lima K M G, et al.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20, 155: 104783. [本文引用:1]
[7] Zhang Z R, Lu Y, Lv C X, et al.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21, 138: 106413. [本文引用:1]
[8] CHEN Zhu-an, HU Zhi-feng(陈竹安, 胡志峰)).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测绘通报), 2018, (4): 28. [本文引用:1]
[9] Xie B, Xiong Z Q, Wang Z J, et al.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0, 52(8): 1771. [本文引用:1]
[10] Bayer F M, Kozakevicius A J, Cintra R J, et al. Signal Processing, 2019, 162: 10. [本文引用:1]
[11] WANG Yu-tian, ZHANG Yan, SHANG Feng-kai, et al(王玉田, 张艳, 商凤凯,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11): 3420. [本文引用:1]
[12] Wang C Z, Li M, Wang R X, et al.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21, 2021: 141. [本文引用:1]
[13] GE Zhe-xue, et al(葛哲学, ). Wevelet Analysis Theory and MATLAB R2007 Implementation(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 R2007实现). Beijing: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33. [本文引用:1]
[14] GONG Jing(龚静).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21, 35(5): 137. [本文引用:1]
[15] Zhou J B, Wang K, Yang G, et al. Measurement, 2022, 194: 111022. [本文引用:1]
[16] Li Y, Gu H W, Wu H L, et al. Analytical Methods, 2018, 10(39): 4801. [本文引用:1]
[17] Gu H W, Yin X L, Zhou X C, et al.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20, 232: 11817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