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李春颖1, 王红义1, 李永春1, 李静1, 陈高乐2, 樊玉霞2,*
1. 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240
*通讯作者 e-mail: nancyfyx@sjtu.edu.cn

作者简介: 李春颖, 女, 1984年生, 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e-mail: chunyingli1984@163.com

摘要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类营养摄入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兽药被广泛用于动物饲养和疾病防治, 但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防止受污染的食品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研发快速有效的兽药残留分析方法非常必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作为一种痕量的检测方法, 有望能够满足目前动物源性食品高效、 快速、 灵敏的检测需求。 综述了SERS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包括肉类(猪肉、 鸡肉、 鸭肉、 鱼肉)、 乳和乳制品及蜂蜜中兽药残留的SERS分析研究。 概述了SERS技术在肉类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的检测应用进展。 家禽肉中的兽药分析包括四环素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恩诺沙星和激素类等药物; 猪肉中的兽药主要分析了β-受体激动剂、 氯霉素、 左旋咪唑等药物; 鱼肉中的兽药分析了染料类、 磺胺类和氯霉素等药物。 对乳和乳制品中的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 青霉素类、 酰胺醇类药物的SERS检测进行了总结讨论。 简述了SERS在蜂蜜中氯霉素类、 四环素类等药物的分析。 对SERS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虽然SERS作为一种快速、 超灵敏的检测方法, 在分析复杂食品体系中的微量或痕量化合物方面, 尤其是在食品中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禁用和限用化学物质检测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但依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突破技术瓶颈, 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SERS快速分析策略, 开发出兽药残留的现场实时检测方案, 将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动物源性食品; 兽药残留;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志码:R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or Detection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Animal-Derived Food
LI Chun-ying1, WANG Hong-yi1, LI Yong-chun1, LI Jing1, CHEN Gao-le2, FAN Yu-xia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Animal-derived food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parts of human nutrient ingestion. Veterinary drugs are vital for farming and are widely used for livestock breeding and disease prevention. However, excessive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has severely impacted consumers' health, which also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derived food. In such a concern, developing a rapid and effective detecting method is important to avoid adverse effects on consumers' health. As a trace-level detection metho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demonstrates great potential in fulfilling the rapid, effective, and sensitive demands for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in animal-derived food. This work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S-based detection method for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in animal-derived food, including meat (i.e., pork, chicken, duck, and fish), dairy products, and honey products. First, 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SERS technology in detecting the primary veterinary drug in meat products. The veterinary drug analysis includes several aspects, for example, tetracycline, sulfonamides, enrofloxacin, hormones in poultry products, β-agonists, chloramphenicol, and levamisole in pork, dye, sulfonamides, chloramphenicol in fish products. Second, the SERS-based detection of tetracycline, aminoglycosides, penicillin, and amide alcohols in dairy products is discussed. Third, this review briefly introduced the use of SERS for chloramphenicol and tetracycline detection in honey product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ERS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animal-derived food are provided. The SERS demonstrates broad interest in the trace-level analysis of complicated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food industry,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chemical substances that may be hazardous to human health, making this technology highly perspective. However, opportunities exist with challenges. Breaking through the key technical bottlenecks, establishing rapid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in animal-derived food, and developing on-site and real-time detection protocols will be significant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imal-derived food;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Food safety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饮食需求不再满足于“ 吃饱、 吃好” , 而是追求安全、 科学、 均衡营养、 吃出健康的生活理念。 动物源性食品在人们日常膳食中必不可少, 而且需求大幅上升, 对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 以及与兽药有关杂质的残留, 主要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残留、 激素类药物残留、 抗病毒药物及抗寄生虫类药物残留等。 兽药残留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增加细菌耐药性、 扰乱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 污染环境、 甚至“ 致癌、 致畸、 致突变” 等[1]。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畜禽肉、 动物内脏、 蜂蜜、 蛋类、 鱼虾等产品[2]。 兽药残留常见的检测方法中, 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 但设备昂贵, 检测时间长, 需要训练专业人员操作, 且无法用于现场实时检测。 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时间短、 成本较低, 但检测灵敏度不高, 只能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随着材料科学、 光学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指纹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SERS技术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以肉类、 乳制品和蜂蜜等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为主要分析目标物, 重点讨论抗生素、 激素、 染料残留的SERS检测研究, 并分析SERS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深入探究SERS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拉曼光谱可作为分子指纹光谱, 提供物质分子结构信息, 进而实现对被分析物快速检测的目的[3]。 拉曼光谱分析具有所需样品量较少、 可实现无损检测、 不受水的干扰等优势[4]。 但是, 由于拉曼信号较弱、 易受荧光干扰, 因此拉曼光谱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5]。 Fleischmann等学者将吡啶吸附于粗糙银电极表面首次观测到拉曼增强信号[6]。 SERS技术被定义为基于待测物分子吸附在经过特殊处理、 具有纳米结构的金属(如金、 银等)表面, 从而产生极强的拉曼增强效应的分子振动光谱技术, 其拉曼散射信号能够被提高106~1014[7]。 SERS技术突破了拉曼光谱信号弱的限制, 展现出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前处理简单等独特的优势, 可应用于分子结构分析以及痕量物质检测[8, 9], 其在复杂食品体系中对目标分子的痕量分析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三十年中, SERS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受到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10, 11, 12, 13], 已发展成为定性、 定量检测食品中各种化学、 生物和物理污染物的快速分析技术。

2 SERS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2.1 肉中兽药残留的SERS分析

肉类产量预计到2029年能达到4.03亿吨[14]; 到2030年, 全球消费海鲜超过1亿吨, 预计超过60%的海鲜来源于人工养殖。 由于兽药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不规范使用, 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SERS技术在肉类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SERS技术在家禽及猪肉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Table 1 Typical research about SERS application in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poultry and pork
表2 SERS技术在水产养殖药物残留检测中的代表性研究 Table 2 Typical research about SERS application in detection of fishery drug residues

2.1.1 家禽肉中兽药残留的SERS分析

SERS技术应用于禽类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测, 可以检测出家禽产品中包括抗生素在内的许多兽药残留。 孙琳等[16]制备了基于氨基改性多孔材料的SERS基底用于鸡肉和鸡饲料提取液中恩诺沙星的SERS检测。 结果表明, 在0.1~1 mg· kg-1浓度范围内, 特征峰的拉曼信号强度与恩诺沙星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8和0.99), 检测限均达到0.1 mg· kg-1。 郭义乾等[16]以金纳米颗粒和金纳米棒作为活性基底, 实现了鸡肉中环丙沙星的快速定性鉴别。 Peng等[17]报道了鸭肉中阿莫西林的SERS检测, 采用0.7%柠檬酸三钠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对鸭肉提取液中阿莫西林的检测效果最佳, 检出限低至0.2 mg· L-1。 江西农业大学团队对鸭肉中不同兽药残留(萘夫西林, 土霉素, 氧氟沙星)的SERS检测进行了研究, 最低检出限为0.05 mg· L-1, 并获得了较好定量预测模型[18, 19]

己烯雌酚是一种雌性激素, 儿童食用含有己烯雌酚的食品可导致性早熟。 陶进江等[20]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最优SERS检测条件, 对鸭肉中己烯雌酚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0.5 mg· L-1。 王婷等[21]对SERS检测鸡肉中丙酸睾酮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最优检测条件为金胶加入量500 μ L, 含丙酸睾酮的鸡肉提取液3 μ L, 硫酸镁溶液30 μ L和反应时间1 min, 所建立的方法为SERS技术在激素类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家禽肉中兽药残留SERS分析的多数研究应用了较为成熟的Au NPs作为基底, 通过测试条件优化获得最优检测条件, 探索对目标物的检测能力。 所构建SERS方法对目标物定量分析及对基底多样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2.1.2 猪肉中抗生素残留的SERS分析

对猪肉消费需求的增长加剧了农场内疾病传播的风险, 从而导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关于猪肉中兽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问题, 但构建快速检测监管技术对保障猪肉品质安全意义重大。

Duan等[22]采用SERS与适体识别相结合, 以Fe3O4@Au@Ag纳米粒子为增强基底对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进行了检测研究。 通过SERS检测条件优化, 检出限达到了0.003 ng· mL-1, 展示了SERS方法的高灵敏度。 施思倩等[23]优化了猪肉中左旋咪唑残留的SERS快速检测方法,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建立了左旋咪唑盐酸盐标准溶液特征峰SERS信号与浓度的标准曲线, 线性方程R2值均在0.9以上, 检测限可达0.1 mg· L-1。 肖雄枫等[24]采用SERS法与快速溶剂提取前处理技术, 对猪肉中克伦特罗、 莱克多巴胺、 喷布特罗、 西马特罗进行检测。 4种β -受体激动剂的各自特征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0.2、 0.05、 0.2和0.1 μ g· g-1; 验证此方法的准确度时, 所得平均回收率为85.2%~101.5%, 相对标准偏差为2.3%~7.9%, 定量限为0.05 μ g· g-1。 Ji等[25]利用金胶纳米离子检测猪肉中氯霉素的残留, 获得最低检测浓度为0.1 μ g· mL-1, 且特征峰强度与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快速分析。 猪肉中抗生素的SERS检测报道应用了不同类型的SERS基底, 展现出SERS优越的灵敏度和指纹特性, 并基于特征峰强度与浓度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 为SERS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2.1.3 鱼肉中渔药残留的SERS分析

渔药归属于兽药的范畴, 在水产养殖中渔药残留的SERS检测也备受关注, 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表2所示。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多年来对鱼肉中药物残留的SERS检测进行了系列报告。 利用Q-SERS商业基底对鱼肉中呋喃唑酮和孔雀石绿进行了SERS分析, 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 μ g· g-1和200 ng· g-1[34], 后续研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35], 结合金纳米溶胶基底对6种不同鱼种孔雀石绿进行了分析, 最低检测浓度范围为1~10 ng· g-1。 为进一步降低检测成本并提高检出限, 制备了不同的SERS增强基底用于水产养殖药物残留检测[36, 37]。 Song等[38]制备了银纳米线作为SERS基底对孔雀石绿、 结晶紫、 氯霉素和呋喃唑酮标准溶液体系进行了SERS分析, 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 ng· mL-1、 0.01 ng· mL-1、 0.1 μ g· mL-1和0.1 μ g· mL-1。 Li等[39]基于金纳米基底对鱼肉中结晶紫进行了检测, 最低检出浓度为1 ng· g-1, 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应用2种商业底板和3种自制金胶进行了鱼肉中亚甲基蓝残留的SERS检测。 研究表明, 最佳的检测基底对于亚甲基蓝标准溶液的最低检出限是5 ng· mL-1, 鱼肉提取液的最低检出限是10 ng· g-1[30]。 Xu等[31]以长径比约为3.5的金纳米棒为基底结合SERS 对黑鱼、 黄颡鱼、 罗非鱼和青鱼的鱼肉中的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进行了检测研究。 对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标准溶液的SERS 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1和0.5 ng· mL-1。 对鱼肉中两种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则因鱼的种类不同存在差异, 黑鱼中亚甲基蓝的最低检测浓度为5.0 ng· mL-1, 黄颡鱼、 罗非鱼和青鱼中亚甲基蓝的SERS 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 ng· mL-1, 黑鱼、 黄颡鱼、 罗非鱼和青鱼中孔雀石绿的SERS 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 0.5、 0.3和0.5 ng· mL-1。 Zhang等[40]以Au@Ag核壳结构纳米溶胶为基底, 采用SERS结合分子印迹对鱼肉中的孔雀石绿进行了提取检测, 对三种鱼肉中最低检测范围为0.5~1 ng· g-1。 该团队从样品前处理优化、 纳米增强基底的制备优化、 定性定量方法的建立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的SERS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对推动SERS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SERS检测性能。 Pu等[41]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并用金纳米粒子修饰, 然后复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NP@Au@MIL-100(Fe)]作为SERS基底检测了对虾中的孔雀石绿, 检出限为1.32× 10-10 mol· L-1。 Chen等[29]研究了基于银纳米纤维素活性基底(Ag@NCF)检测鱼肉中孔雀石绿和恩诺沙星的残留, 结合便携式表面增强拉曼系统可用于鱼肉中兽药的快速、 灵敏检测, 展现出现场检测的潜力。 马海宽等[42]以银溶胶为活性基底, 实现了鱼肉中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的痕量检测, 检出限分别为0.16和0.59 mg· kg-1。 Pan等[43]设计了修饰抗体的Au@Ag纳米粒子作为SERS纳米标记, 对氯霉素, 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进行了检测研究。 结果表明, 基于SERS的侧流免疫分析条可对三种药物残留进行定量分析, 检测限分别为0.36、 0.20和0.78 ng· mL-1, 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对鲑鱼中氯霉素进行了分析, 回收率范围为91.5%~106.4%。 渔药残留是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现渔药残留快速检测将为水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研究人员对渔药残留的SERS分析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 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SERS基底的选择、 目标物标准体系及实际样品定性定量分析。 尽管针对同一目标不同研究展现出检测能力的差异性, 但研究结果也将从不同方面为SERS技术应用于水产品渔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理论及技术基础。

2.2 乳和乳制品中兽药残留的SERS分析

SERS作为一种方便快捷, 高灵敏的检测技术, 应用于三聚氰胺检测成为研究热点[44], 之后拓展到乳和乳制品中其他化学残留检测, 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表3所示。

表3 SERS技术在乳及乳制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Table 3 Typical research about SERS application in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四环素类药物的SERS检测研究多数与四环素和土霉素有关。 Dhakal等[47]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以β -环糊精包裹的银纳米粒子(Ag NPs)为基底, 对鲜奶中的四环素进行了现场检测, 检测限为0.01 mg· L-1, 比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1 mg· kg-1低10倍[54]。 Marques等[55]在可生物降解的纸基上沉积6 nm的Ag NPs膜构建了纸基平台, 测定牛奶中的四环素含量。 检测限低至0.1 mg· L-1, 检测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Wu等[56]将四聚体金纳米粒子和土霉素-DNA适配体及其三个不同类型部分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整合到SERS基底上开发了一种适配体传感器, 来探测牛奶中的土霉素残留。 通常一个金纳米粒子与土霉素-DNA适配体结合, 它的三个互补寡核苷酸序列与三个金纳米粒子连接, 构建了对土霉素具有高亲和力的环境, 对土霉素的检出限为0.003 ng· mL-1。 Liu等[57]研制了一种由磁性纳米粒子和金银核壳纳米星组成的SERS活性基底, 用于多种抗生素的分析, 其分析策略如图1(a, b)所示。 该SERS基底在检测牛奶中的四环素残留时, 检出限可达294.12 fg· mL-1, 且药物浓度和SERS峰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a)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星的SERS基底制备示意图和(b)SERS检测目标分析物[58]Fig.1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gold-silver core-shell nanostar-based SERS nanotag fabrication and (b) the analyte detection by SERS[58]

卡那霉素是SERS研究主要关注的氨基糖苷类残留。 Jiang等[49]研究了一种基于SERS的适配体传感器, 以Au@Ag NPs作为活性基底, 对全脂牛奶中的卡那霉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首先通过硫醇-金吸附原理构建Au NPs-DNA探针组件, 然后用银壳包裹该组件,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则, Cyanine-3基因修饰的卡那霉素适配体DNA就能够与Au NPs-DNA探针组件结合, 基于对卡那霉素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 采用SERS及Au@AgNPs-DNA复合物对未经处理的全脂牛奶中卡那霉素的检出限可达0.90 pg· mL-1。 Jiang等采用4-巯基苯甲酸(4-MBA)修饰Au@AgNPs的新型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牛奶中卡那霉素的检测, 其检测机理如图2所示。 在最佳检测条件下, 该适配体传感器对卡那霉素的检出限为142 pg· mL-1, 表明该活性基底在实际牛奶样品中具有很好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可以为简单、 快速地检测牛奶中有害抗生素残留提供一种新的尝试[58]

图2 卡那霉素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理[58]Fig.2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of kanamycin aptasensor[58]

Nguyen等[59]将SERS与微流体结合, 对牛奶、 水和橙汁中的卡那霉素进行了检测。 在微流体上建立了氧化石墨烯-Au NPs复合体作为SERS活性基底, 该基底能够使金纳米粒子产生的热辐射传递到氧化石墨烯基质中, 最低检测浓度为0.75 nmol· L-1。 Shi等[60]进行了另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新霉素的SERS检测研究, 使用便携式侧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LFI)结合SERS技术, 分析了牛奶中的新霉素。 将AuNPs胶体与新霉素单克隆抗体和探针分子4-氨基噻吩偶联, 构建了一种简单的免疫探针。 LFI的作用是使免疫探针在测试区集中, 从而显著增强SERS信号, 该方法测定新霉素的检出限低至0.216 pg· mL-1。 该团队采用便携式横向流免疫阵列结合SERS同时检测了牛奶中新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46]

青霉素也被称为β -内酰胺, 是一种杀菌剂, 通常用于治疗奶牛的乳腺炎, 因此青霉素也是牛奶中最常见的药物残留之一。 Wali等[61]将AuNPs和多孔硅(AuNPs/PSi)结合, 开发了一种简单且增强效果极好的SERS基底, 对牛奶中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的检出限均达到1× 10-9 mol· L-1, 远低于欧盟为这两种药物设定的最大残留量(4ppb)[62]。 Wang等[63]采用Ag@IP6@AuNPs作为活性基底对牛奶中青霉素G痕量残留的SERS检测, 线性定量范围为10-5~10-11 mol· L-1, 检出限为10-12 mol· L-1, 该方法的检测回收率在92.18%~101.4%之间。 Zhou等[64]采用SERS技术结合花状Ag纳米颗粒基底同时检测牛奶中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 结果显示, SERS信号强度与被分析物溶液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对青霉素钠和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检出限分别为6.3× 10-9 和9.2× 10-10 mol· L-1

氯霉素是酰胺醇类药物的代表, 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和人类, 但与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相比, 毒性更大, 因此, 氯霉素已被欧盟、 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养殖业中禁止使用。 Barveen等[52]将Ag NPs结合在钒酸银纳米棒(β -AgVO3 NRs)上, 实现了对氯霉素的超灵敏检测, 其方法及原理如图3所示。 AgNPs@β -AgVO3-NRs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形成众多热点, 从而显著增强了氯霉素分子的SERS信号强度, 检出限低至痕量(10-10 mol· L-1)、 均匀度高(RSD=5.29%)、 重现性好(RSD=3.89%)、 增强因子高(2.05× 108)。 该SERS方法在牛奶等实际样品的检测中也显示出优异的检测能力。

图3 AgNPs@β -AgVO3-NRs合成和SERS传感的示意图[52]Fig.3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AgNPs@β -AgVO3-NRs synthesis and the SERS sensing[52]

Fang等[65]将SERS技术与核酸适配体结合检测了牛奶中的氯霉素残留。 采用Au NPs@Si作为活性基底, 最低检测浓度降至1.5 pmol· L-1。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适配体为氯霉素提供了一个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的结合基, 最终提高了SERS的灵敏度。 Hassan等[66]采用一种空心Au/Ag纳米花(HAu/Ag NFs)结构的活性基底结合多元校正分析, 用于牛奶中氯霉素的SERS检测。 在氯霉素浓度为0.000 1~1 000 μ g· mL-1范围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牛奶中兽药残留的SERS检测, 研究人员基于不同机理制备了不同的SERS基底, 以便实现目标物的高灵敏特异性识别检测, 相对于肉类食品,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更为简便, 基质干扰较少, 充分展示SERS技术的优势, 同时高性能基底的制备也提升了增强因子, 进一步构建具有普适性、 多目标分析的SERS方法将推动SERS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

2.3 蜂蜜中兽药残留的SERS分析

蜂蜜含有多种氨基酸、 矿物质、 维生素、 酶类和抗氧化物等, 具有抗菌、 抗氧化、 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能够预防多种疾病,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 药食同源” 蜂产品[67]。 蜂蜜中的化学药物残留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SERS对蜂蜜中抗生素、 农药、 激素等残留检测开展了研究, 以期建立快速、 高效、 准确的化学残留检测技术, 为蜂产品安全检测监控提供技术保障。

张璐涛等[68]采用SERS技术以自制的金纳米粒子为活性基底对蜂蜜中的金霉素残留进行了快速检测。 结果表明, 金纳米基底和金霉素标准溶液的最佳混合体积比为1∶ 1, 最佳混合时间为1 min, 检测实际蜂蜜样品中金霉素含量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 Xiao等[69]把银纳米粒子均匀固定在蜂窝状的阳性氧化铝表面(AAO/Ag)作为SERS活性基底用于蜂蜜中氯霉素的快速检测, 其研究策略如图4所示。 对于氯霉素标准溶液, 根据1 348 cm-1处的SERS峰, 在1.0× 10-8~1.0× 10-5 mol· 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0 3), 检测限低至4.0× 10-9 mol· L-1; 检测蜂蜜样品中氯霉素含量的加标回收率在96%~106%之间, 检出限为3.1× 10-8 mol· L-1。 Wang等[70]开发了一种新型基于核酸适配体控制的金纳米棒作为SERS活性基底, 用来检测蜂蜜中的卡那霉素含量, 对其标准溶液的检出限为3.03× 10-13 g· mL-1, 检测蜂蜜中的卡那霉素含量的回收率为86.1%~104.2%。 Yan等[71]以银纳米颗粒作为增强基底, 对蜂蜜中硝基呋喃妥因进行了SERS检测, 最低检测限为0.132 1 mg· kg-1。 结合改进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合适的光谱预处理可以提升SERS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相对其他动物源性食品, 蜂蜜作为分析对象的SERS研究较少, 但其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也备受关注。 蜂蜜样品基质中糖含量较高, 直接检测会限制目标分析物与增强基底的高效结合, 因此前处理方法的有效构建至关重要, 后续研究可从该类样品的前处理切入, 构建快速、 便捷的SERS分析方法, 推动SERS技术在蜂蜜分析方面的应用。

图4 AAO/Ag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CAP的 拉曼检测原理图[69]Fig.4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AAO/Ag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and Raman detection of CAP[69]

3 总结与展望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快速、 超灵敏的检测方法, 在分析复杂食品体系中的微量(或痕量)化合物方面, 尤其是在食品中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禁用和限用化学物质检测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 众多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具有超强增强效果的基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各种性能良好的活性基底在实验室中合成, 促进了SERS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即便如此, 将SERS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依然面临极大的挑战: (1)动物源性食品基质复杂, 对SERS信号的影响不容小觑。 (2)兽药残留量低, 拉曼信号弱, 尽管性能优异的基底材料能有效增强拉曼信号, 但构建普适性分析策略依然非常困难。 (3)目标分析物与纳米活性基底的亲和力问题, 是从SERS机理到实际应用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 SERS方法的灵敏性、 可重复性和制造成本一直并将继续是SERS相关研究的重点, 且重中之重, 应聚焦在基质效应对目标分析物的SERS信号的影响, 以及增加目标分析物与活性基底表面之间的亲和力这两个方面, 突破技术瓶颈, 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快速分析策略, 开发出兽药残留的现场实时检测方案, 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HEN Yi-zi, HU Bin(陈一资, 胡滨).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 28(2): 162. [本文引用:1]
[2] ZHOU Hui, CHEN Yan, CHI Qiu-chi, et al(周晖, 陈燕, 迟秋池, ).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10(10): 2889. [本文引用:1]
[3] Stöckel S, Kirchhoff J, Neugebauer U, et al.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16, 47(1): 89. [本文引用:1]
[4] Balan V, Mihai C T, Cojocaru F D, et al. Materials, 2019, 12: 2884. [本文引用:1]
[5] Zheng J, He L.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2014, 13(3): 317. [本文引用:1]
[6] Fleischmann M P, Hendra P J, Mcquillan A J.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1974, 26(2): 163. [本文引用:1]
[7] Kneipp K, Yang W, Kneipp H,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7, 78(9): 1667. [本文引用:1]
[8] Wang K, Sun D W, Pu H, et al. Talanta, 2019, 191: 449. [本文引用:1]
[9] Jiang Y, Sun D W, Pu H, et al.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75: 10. [本文引用:1]
[10] Nilghaz A, Mahdi Mousavi S, Amiri A,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2, 70(18): 5463. [本文引用:1]
[11] Wang J, Chen Q, Belwal T, et al.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2021, 20(3): 2476. [本文引用:1]
[12] Yan M, Li H, Li M,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1, 69(47): 14049. [本文引用:1]
[13] Zhai W, You T, Ouyang X, et al.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2021, 20(2): 1887. [本文引用:1]
[14] Whitnall T, Pitts N.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2019, 9: 96. [本文引用:1]
[15] SUN Lin, ZHANG Han, DU Yi-ping, et al(孙琳, 张涵, 杜一平, ).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3): 455. [本文引用:1]
[16] GUO Yi-qian, WANG Hong-yan, QIN Miao, et al(郭义乾, 王红艳, 秦苗, ).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23): 2317001. [本文引用:2]
[17] Peng Y, Liu M, Chen X, et al. Spectroscopy Letters, 2017, 50(10): 579. [本文引用:1]
[18] GUO Hong-qing, LIU Mu-hua, YUAN Hai-chao, et al(郭红青, 刘木华, 袁海超, ).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8(1): 169. [本文引用:1]
[19] LI Yao, LIU Mu-hua, YUAN Hai-chao, et al(李耀, 刘木华, 袁海超, ).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分析科学学报), 2018, 34(3): 367. [本文引用:1]
[20] TAO Jin-jiang, PAN Gui-gen, LIU Mu-hua, et al(陶进江, 潘桂根, 刘木华, ). Food & Machinery(食品与机械), 2019, 35(2): 82. [本文引用:1]
[21] WANG Ting, LIU Mu-hua, YUAN Hai-chao, et al(王婷, 刘木华, 袁海超, ).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41(2): 135. [本文引用:1]
[22] Duan N, Qi S, Guo Y, et al. LWT, 2020, 134: 110017. [本文引用:1]
[23] SHI Si-qian, YANG Fang-wei, YAO Wei-rong, et al(施思倩, 杨方威, 姚卫蓉,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12): 3759. [本文引用:1]
[24] XIAO Xiong-feng, SONG Yi-huan, YANG Chang-biao, et al(肖雄枫, 宋移欢, 杨昌彪,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食品科技), 2020, 45(12): 318. [本文引用:1]
[25] Ji W, Yao W.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5, 144: 125. [本文引用:1]
[26] Zhang D, You H, Yuan L,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9, 91(7): 4687. [本文引用:1]
[27] ZHAO Jing-chen, HUANG Dan-dan, ZHU Shu-hua (赵静晨, 黄丹丹, 朱树华).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 2020, 41(14): 294. [本文引用:1]
[28] ZHANG Zi-han, ZHAO Zhi-hui, ZHANG Yuan-yi, et al(张梓涵, 赵志慧, 张苑怡,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6): 212. [本文引用:1]
[29] Chen J, Huang M, Kong 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 533: 147454. [本文引用:1]
[30] Li C, Huang Y, Lai K, et al. Food Control, 2016, 65: 99. [本文引用:1]
[31] Xu T, Wang X, Huang Y, et al. Food Control, 2019, 106: 106720. [本文引用:1]
[32] Meng F, Ma X, Duan N, et al. Talanta, 2017, 165: 412. [本文引用:1]
[33] Fan W, Yang S, Gao W, et al.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21, 169: 106532. [本文引用:1]
[34] Zhang Y, Huang Y, Zhai F, et al. Food Chemistry, 2012, 135(2): 845. [本文引用:1]
[35] Zhang Y, Lai K, Zhou J, et al.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12, 43(9): 1208. [本文引用:1]
[36] Pei L, Huang Y, Li C, et al.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4, 2014: 430925. [本文引用:1]
[37] Yu W, Huang Y, Pei L, et al.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4, 2014: 796575. [本文引用:1]
[38] Song J, Huang Y, Fan Y, et al. Nanomaterials, 2016, 6: 175. [本文引用:1]
[39] Li C, Huang Y, Pei L, et al.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4, 7(10): 2107. [本文引用:1]
[40] Zhang Y, Huang Y, Kang Y, et al. Food Control, 2021, 130: 108367. [本文引用:1]
[41] Pu H, Zhu H, Xu F, et al.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22, 53(4): 682. [本文引用:1]
[42] MA Hai-kuan, HAN Xiao-hong, ZHANG Cai-hua, et al(马海宽, 韩晓红, 张财华, ).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激光生物学报), 2014, 23(6): 560. [本文引用:1]
[43] Pan Y, Fei D, Liu P, et al.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21, 14(12): 2642. [本文引用:1]
[44] Neng J, Tan J, Jia K, et al. Applied Sciences, 2017, 7: 475. [本文引用:1]
[45] Chen Y, Li X, Yang M, et al. Talanta, 2017, 167: 236. [本文引用:1]
[46] Shi Q, Huang J, Sun Y, et al. Microchimica Acta, 2018, 185(2): 1. [本文引用:1]
[47] Dhakal S, Chao K, Huang Q, et al. Sensors, 2018, 18(424): 18020424. [本文引用:1]
[48] Moreno V, Adnane A, Salghi R, et al. Talanta, 2019, 194: 357. [本文引用:1]
[49] Jiang Y, Sun D W, Pu H, et al. Talanta, 2019, 197: 151. [本文引用:1]
[50] Li N, Han S, Zhang C, et al. Analytical Sciences, 2020, 36(8): 935. [本文引用:1]
[51] Muhammad M, Yan B, Yao G, et al.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2020, 3(7): 7066. [本文引用:1]
[52] Barveen N R, Wang T J, Chang Y H. Chemosphere, 2021, 275: 130115. [本文引用:1]
[53] Li X, Wang X, Wang L, et al.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21, 14: 165. [本文引用:1]
[54] Navratilova P, Borkovcova I, Drackova M, et al. 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2009, 27(5): 379. [本文引用:1]
[55] Marques A, Veigas B, Araújo A,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 17922. [本文引用:1]
[56] Wu Z.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9, 12(5): 1121. [本文引用:1]
[57] Liu B, Zheng S, Li H, et al. Talanta, 2022, 237: 122955. [本文引用:1]
[58] Jiang Y, Sun D W, Pu H, et al. Journal of Food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2020, 14(6): 3184. [本文引用:1]
[59] Nguyen A H, Ma X, Park H G, et a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9, 282: 765. [本文引用:1]
[60] Shi Q, Huang J, Sun Y, et al.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8, 197: 107. [本文引用:1]
[61] Wali L A, Hasan K K, Alwan A M. Plasmonics, 2020, 15(4): 985. [本文引用:1]
[62] Kebede G, Zenebe T, Disassa H, et al. African Journal of Basic & Applied Sciences, 2014, 6(4): 87. [本文引用:1]
[63] Wang T, Wang H, Zhu A, et a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1, 346: 130591. [本文引用:1]
[64] Zhou H, Liang Y, Zhang J, et al.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2022, 48(1): 117. [本文引用:1]
[65] Fang Q, Li Y, Miao X, et al. Analyst, 2019, 144(11): 3649. [本文引用:1]
[66] Hassan M M, He P, Xu Y, et al. Food Chemistry, 2022, 374: 131765. [本文引用:1]
[67] Valverde S, Ares A M, Stephen Elmore J, et al. Food Chemistry, 2022, 387: 132920. [本文引用:1]
[68] ZHANG Lu-tao, ZHOU Guang-ming, LUO Dan, et al(张璐涛, 周光明, 罗丹, ).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8, 39(8): 1662. [本文引用:1]
[69] Xiao D, Jie Z, Ma Z, et al. Microchimica Acta, 2020, 187: 593. [本文引用:1]
[70] Wang X, Chen C, Waterhouse G I N, et al. Food Chemistry, 2021, 362: 130261. [本文引用:1]
[71] Yan S, Li Y, Peng Y, et 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2, 87(7): 331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