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明矾石的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温慧琳1, 杨明星1,2,*, 刘玲1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讯作者 e-mail: yangc@cug.edu.cn

作者简介: 温慧琳, 女, 1997年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369013846@qq.com

摘要

鄂豫陕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松石产区, 其中陕西白河位于秦岭东部, 是绿松石的重要矿点之一。 选取陕西白河县小东沟绿松石矿床的黄白色和绿色伴生矿样品, 对其进行薄片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 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的矿物学和谱学研究。 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明矾石, 还含有少量磷铝矾和高岭石。 可观察到其呈脉状结构产出, 表明具有多期次形成阶段, 后期结晶颗粒较好, 具有典型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的结晶特点; 该矿物红外光谱谱带主要分布在3 697~3 488 cm-1以及1 638~433 cm-1范围内, 在3 697和3 620 cm-1处具有高岭石中OH导致的弱红外吸收谱峰; 明矾石的拉曼光谱谱峰由SO42-振动导致, 此外在3 700和3 626 cm-1处出现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的峰位。 结合该地区绿松石矿床风化淋滤特点, 判断该区明矾石矿脉形成于低温富碱性环境下, 当含矿溶液或围岩中形成绿松石所需成分不足时, 趋向于形成明矾石, 以脉状、 块状形式产出, 并共生有磷铝矾和高岭石矿物, 为研究本区绿松石矿床特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松石; 明矾石; X射线粉晶衍射; 红外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
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志码:A
Mineralogical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Alunite From Xiaodonggou Turquoise Deposit, Baihe, Shaanxi
WEN Hui-lin1, YANG Ming-xing1,2,*, LIU Ling1
1. Gemmological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2. Gemstone Testing Cen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The turquoise deposits in Chi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ubei, Henan and Shaanxi provinces, among which Baihe county, Shaanx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urquoise deposits. The yellow and green associated minerals collected from Xiaodonggou turquoise deposit in Baihe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a microscop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mples were composed of alunite, and a small amount of hotsonite and kaolinite. Different shades of alunite were observed via microscope, suggesting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periods. The backscattering images showed that alunite formed later were well-developed particles with the typical false cube-like rhombohedron shapes. The infrared spectra of alunite had the bands related to PO43-/SO42- in the range of 3 697~3 488 and 1 638~433 cm-1, with additional bands at 3 697 and 3 620 cm-1 attributed to the hydroxyl group of kaolinite. The Raman spectra of green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O42- of alunite. Moreover, the peaks of OH stretching vibration in kaolinite appeared at 3 700 and 3 626 cm-1.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alunite veins in this turquoise deposit are formed in low temperatures and a rich alkaline environment as the deposit was of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origin. When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ore-bearing solution or surrounding rock are insufficient to produce turquoise, alunite was preferred to be formed, occurring as veins and massive and associated with hotsonite and kaolinite. This paper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 of turquoise deposits.

Keyword: Turquoise; Alunit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Raman spectrum
引言

绿松石是重要的宝玉石资源之一, 在古今中外都拥有重要的地位。 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 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产地有美国、 伊朗、 蒙古、 乌兹别克以及中国, 其中我国是重要的绿松石产地, 在鄂豫陕地区最为集中且品质最好, 主要矿点有湖北十堰、 陕西白河、 河南淅川等地, 该地区也是我国绿松石的核心产区。 该地区绿松石矿均赋存于黑色岩系即黑色碳硅质板岩中, 属于风化淋滤成因型矿床[1], 因此在形成过程中, 当地质条件如酸碱度、 氧化还原条件、 化学元素浓度等发生变化时, 常会伴生产出多种风化淋滤矿物, 如明矾石、 高岭石、 三水铝石、 磷铝石等[2]。 石振荣等[3]对陕西白河月儿潭风化严重的绿松石样品进行薄片观察、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等测试, 结果表明绿松石风化分解会导致结构变疏松, 同时会发生硫酸根对磷酸根的交代作用产生磷钙铝钒。 许多学者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颜色如白色-黄色系、 黄绿色-绿色系的绿松石伴生矿进行研究。 陈全莉[4]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 红外光谱测试及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对白色-黄色系的绿松石伴生矿样品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白色和黄色系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均显示有SO4/PO4的基团振动, 白色系样品主要矿物为磷铝钒和磷钙铝钒, 黄色系样品的主要矿物为钠明矾石。 库雅伦等[5]利用拉曼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电子探针等方法分析黄绿色-绿色绿松石伴生矿, 结果显示该色系样品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氟磷灰石和白云母。 前人主要对市场上出现各种色系的绿松石伴生矿进行研究[4, 5, 6], 但部分样品产地不明确, 同时未对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床的伴生矿进行研究, 笔者在绿松石矿洞中实地采集伴生矿样品, 通过薄片鉴定、 扫描电镜、 X射线粉晶衍射、 红外吸收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矿物学和谱学的研究, 旨在辨别其成分特点, 寻找其形成特点及条件并与绿松石形成条件建立关系, 为研究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床成因特点提供矿物学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

陕西白河绿松石矿床位于鄂、 豫、 陕三省交界处, 坐标32° 75'N , 110° 09'E位于秦岭东部武当山复背斜西端, 构造上属于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 主要构造线为NW方向, 下寒武统水沟口组碳硅质板岩为主要的含矿层[3], 绿松石赋存于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裂隙中, 多呈细脉状、 脉状、 片状产出。 本文所采用样品赋存于矿洞顶及矿洞周围, 呈脉状、 块状产出, 如图1所示为绿松石矿洞内伴生矿矿脉, 呈现黄白色、 白色、 灰白色等颜色, 矿脉较厚, 厚度可达到15~40 cm。

图1 小东沟绿松石矿洞内伴生矿矿脉Fig.1 Associated mineral veins in the cave of Xiaodonggou turquoise mine

选取小东沟伴生矿标本样品2块作为研究对象, 如图2所示, 样品均采自陕西省白河县小东沟矿点。 其中, 绿色调样品一块, 编号为G, 黄色调样品一块, 编号为Y。 样品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土状光泽, 均不透明。 样品Y质地较为疏松, 易碎, 比重不可测; 样品G质地相对较为致密, 比重为2.37, 低于绿松石比重(2.4~2.9)。

图2 小东沟绿松石伴生矿样品
(a): 样品G; (b): 样品Y
Fig.2 Associated minerals in Xiaodonggou turquoise mine
(a): Sample G; (b): Sample Y

1.2 测试条件

将样品切磨成薄片, 采用偏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矿物内部的结构和结晶状态, 并圈出后续实验所需的具体位置。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实验仪器型号为TESCANVEGA3, 测试前使用磁控离子溅射仪(IXRF MSP-25)对薄片进行约1.5 min的喷铂处理。 实验条件为电压15 kV, 电流10 nA。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大型仪器实验室完成, 实验仪器型号为VERTEX80型红外光谱仪。 实验所用样品均为可破坏样品, 采用KBr压片透射法。 扫描范围: 4 000~400 cm-1, 检测器为DTGS, 扫描次数为64次, 分辨率为8 cm-1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分析使用杭州研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Bruker D8 X射线衍射仪完成, 测试条件: Cu射线, 60 kV, 60 mA。

拉曼光谱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实验仪器型号为LabRAM HR Evolution型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 测试条件为: 激光源波长为532 nm, 曝光时间为10 s, 累计次数为2次, 功率衰减片为50%, 光栅为600 gr· mm-1, 谱线经过基线校正。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析

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研究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样品的结构特征, 如图3所示。 样品Y中可观察到深浅两种不同颜色, 单偏光下为白色、 浅黄色, 正交偏光下呈现灰白色, 浅色部分穿插进入深色部分并与之混合。 样品Y结晶度较差, 不能观察到明显结晶颗粒, 整体为隐晶质结构, 二者混合部分呈交织状结构, 说明明矾石形成过程具有多期次的特点, 浅色部分为后期二次生长而成。 薄片中还可观察到在矿物形成后由于受到外界应力作用产生的明显的位错结构与细脉状结构, 说明在矿物形成后发生过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

图3 (a), (b)为样品Y光学显微镜图; (c), (d)为样品G光学显微镜图
(a): 浅色穿插进入深色部分, 呈鳞片状结构; (b): 内部受应力作用产生位错结构; (c): 边部穿插结构; (d): 脉状结构
Fig.3 (a), (b) are the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s of sample Y; (c), (d) are the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s of sample G
(a): Light ones intersperse with dark ones; (b): The internal stress produces discocation structure; (c): Edge insertion structure; (d): Veined structure

样品G中明矾石同样呈现深浅两种不同颜色, 浅色呈脉状从边缘穿插进入深色部分矿物, 边界清晰分明, 说明深色部分先于浅色部分生长。 相比于样品Y, G中矿物结晶颗粒明显, 结晶度更高, 以粒状、 脉状结构产出, 在浅色和深色基底部分均可见到明显的结晶颗粒, 偏光下观察到相对更亮的位置为结晶颗粒较为集中的区域。

在样品G的背散射图像中(图4), 其颜色明暗深浅变化不明显, 说明深浅两部分化学成分相似。 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明矾石的结晶颗粒, 结晶颗粒呈典型的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 颗粒大小在5~10 μ m之间, 结晶基底浅色部分为明矾石, 深色部分为明矾石与高岭石的混合。

图4 样品G的背散射图像; 明矾石结晶颗粒呈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 结晶基底为明矾石与高岭石的混合Fig.4 The back scattering images of sample G; Alunite is cube-like rhombohedron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rystalline base is alunite and kaolinite

2.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样品G和Y具有相似的衍射峰谱(图5), Y在d值为10.022 7, 5.758 5, 4.987 4, 4.428 2, 3.506 3, 2.994 6, 2.293 1, 1.907 5, 1.750 0 Å 有较强的衍射峰, G在d值为5.697 6, 4.940 4, 3.486 8, 2.983 0, 2.283 8, 1.902 8, 1.745 3 Å 有较强的衍射峰, 与矿物衍射标准数据库对比, 其中d值为2.994 6, 2.293 1, 1.907 5, 5.758 5, 4.987 4, 3.506 3 Å 以及2.983 0, 2.283 8, 1.902 8 Å 均归属为明矾石族矿物, 与其中的钾明矾石KAl3(SO4)2(OH)6的衍射峰相符合。 10.022 7, 4.428 2, 2.563 6, 2.487 9 Å 以及4.360 1 Å 与磷铝矾Al5(PO4)(SO4)(OH)10· 8H2O的特征衍射峰相符合, 但强度一般, 不如明矾石的衍射峰强。 因此样品中除主要矿物明矾石外, 还含有少量磷铝矾, G中由于明矾石颗粒结晶较好, 其衍射峰更接近标准峰位。

图5 样品Y和G的X射线粉晶衍射图谱
Alunite参考RRUFF ID: R060430; Hotsonite参考标准PDF 38-0366
Fig.5 XRD patterns of sample Y and G

2.3 红外光谱分析

将样品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红外吸收光谱如图6所示, 吸收峰归属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样品Y和G的峰位特点主要与硫酸根和磷酸根的吸收峰位相符合, 分布在3 700~3 400和1 638~433 cm-1范围内。

图6 样品Y和G的红外光谱图Fig.6 The IR spectra of G and Y samples

表1 样品Y和G的红外吸收峰(cm-1)归属 Table 1 The absorbance (cm-1) in IR spectra of sample G and Y

由OH伸缩振动所导致的3 488 cm-1附近较为宽缓的吸收峰与明矾石官能团区的吸收峰特征一致。 同时与标准明矾石红外吸收峰位对比, 样品的官能团区3 697和3 620 cm-1处具有明矾石所不具有的较明显的吸收峰, 推测该吸收谱带与矿物中OH的伸缩振动有关, 推测可能含有高岭石。

在1 638 cm-1附近, 样品均显示有强度弱到中等的较为宽缓的吸收带, 与磷铝矾中H2O的弯曲振动有关。

在1 200~700 cm-1范围内, 样品的主要吸收峰可分为两组, 第一组位于1 088和1 031 cm-1附近, 峰形较为尖锐, 属于PO43-/SO42-非对称伸缩振动导致; 第二组吸收峰位于910 cm-1处, 峰形同样较为尖锐, 则是PO43-/SO42-对称伸缩振动导致。

在700~400 cm-1范围内, 样品的主要吸收峰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位于682, 621和593 cm-1附近, 由SO42-弯曲振动导致, 其中682 cm-1处最为明显, 621和593 cm-1处峰强则较弱; 第二组543 cm-1归属于OH摆动, 峰形较为宽缓; 第三组位于471 cm-1处, 吸收峰峰形较为尖锐, 归属于PO43-/SO42-弯曲振动; 第四组位于433 cm-1附近, 属于晶格M— O拉伸产生的吸收峰。 与标准明矾石红外光谱不同的是, 样品Y和G的红外光谱在700~400 cm-1的吸收峰大多分裂出多个次级峰, 导致峰位较多, 且强度为弱到中等。

综上, 据红外光谱及其指纹区内的谱峰归属, 结合XRD测试结果, 确定样品Y、 G为明矾石, 并与含有磷铝钒的结果相一致, 同时, 样品在官能团区还存在由高岭石导致的吸收峰, 说明样品中还有高岭石的存在。

2.4 拉曼光谱分析

样品Y和G的拉曼光谱如图7、 图8所示, 谱峰归属如表2所示。 在样品Y和样品G上分别选择不同深浅程度及结晶颗粒的多个测试点进行测试, 拉曼光谱显示四组主要谱带: M— O拉伸产生的谱带, 小于350 cm-1, SO42-振动导致的谱带, 分别位于350~650和980~1 200 cm-1, 以及由OH伸缩或弯曲振动导致的谱带, 约3 300~3 700 cm-1。 拉曼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Y中不同颜色深浅的拉曼光谱特征相一致, 均与明矾石相对应, 而样品G中结晶颗粒为明矾石, 深浅颜色不同的基底中除明矾石外, 还含有少量高岭石。

图7 样品Y的拉曼光谱图
深色与浅色均为明矾石
Fig.7 The Raman spectra of sample Y
The different shades both were alunite

图8 样品G的拉曼光谱图
基底含有高岭石的羟基峰
Fig.8 The Raman spectra of sample G
The basement had peaks of hydroxyl group of kaolinite

表2 样品Y和G的拉曼峰位(cm-1)归属 Table 2 The Raman shift in sample Y and G spectra (cm-1)

在小于350 cm-1范围内, 样品的拉曼谱峰较为稳定, 位于164和237 cm-1两个峰强度较强且尖锐, 348 cm-1处峰强较弱。 该范围内属于M— O伸缩振动导致, 与红外光谱中440~200 cm-1范围吸收峰相对应。

350~650 cm-1范围中, 可以分为三组谱峰, 第一组位于384和486 cm-1, 属于ν 2(SO42-)弯曲振动, 强度中等且稳定; 第二组位于508 cm-1左右, 属于OH, 该谱峰在样品Y中较为明显而在样品G中峰强较弱; 第三组位于654 cm-1左右, 属于ν 4(SO42-)弯曲振动, 谱峰较强且尖锐稳定。 该范围内谱峰对应红外光谱中700~400 cm-1范围。

980~1 200 cm-1范围是硫酸根的拉曼特征谱带, 与红外光谱中1 050~1 200 cm-1吸收带基本对应, 两个样品在该范围内存在两组峰, 第一组位于1 027 cm-1, 强度稳定且尖锐, 属于SO42-的对称伸缩振动导致; 第二组位于1 080和1 188 cm-1处, 样品G中还存在1 112 cm-1处的峰, 峰强弱到中等, 属于SO42-非对称伸缩振动导致。

样品Y和G在3500 cm-1左右均出现3 479和3 507 cm-1两个强度峰, 与明矾石的特征拉曼谱峰相符, 由OH伸缩振动引起, 与红外光谱中3 488 cm-1的吸收峰相对应。 样品G中浅色和深色基底除了3 500 cm-1附近两个强度峰外, 还在3 700和3 626 cm-1处出现两个强度中等的峰, 属于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

明矾石化学式为KAl3(SO4)2(OH)6, 属于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 存在络阴离子SO42-和OH-和阳离子K+, 其中, 结构中的K+常常被Na+置换, 在拉曼光谱上主要表现为161和234 cm-1两个谱峰上, 一般被置换后, 钾明矾石161 cm-1处的峰强度降低, 并且峰的位置向右移, 移至163 cm-1[8]。 在样品Y和G中该处谱峰强度较强但峰位略向右移, 说明可能出现有少量Na+置换K+的情况。 其他阴离子如磷酸根置换SO42-则表现在1 077 cm-1处峰强及峰位变化[8], 样品Y和G中, 该处谱峰均较弱并向右移至1 080 cm-1处, 说明存在磷酸根置换SO42-的情况存在, 与XRD分析中存在磷铝钒的结果以及红外光谱中磷酸根和硫酸根的红外吸收峰相对应。 两个样品在3 488 cm-1处强度峰位置几乎没有变化, 说明样品中OH基团比较稳定, 受其他阴离子团置换的可能性较小。 而样品G中浅色和深色基底部分存在高岭石中OH伸缩振动导致的3 700和3 626 cm-1强度峰, 与红外光谱中3 697和3 620 cm-1两个吸收峰相对应。

结合上述矿物学特征、 XRD测试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在陕西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床中, 所伴生的明矾石具有多期次形成的特点, 深色明矾石先于浅色生成, 且结晶颗粒明显, 结晶度高, 结晶程度较好, 说明本区明矾石是在较为低温环境下缓慢结晶而成。 结合该区绿松石矿床风化淋滤特点, 说明富含有硫酸盐、 磷酸盐的地表水沿构造裂隙淋滤, 作用于围岩, 当溶液成分中所含磷酸盐较少或围岩中形成绿松石所需金属元素Cu等含量较少, 不足以形成绿松石时, 溶液便更趋向于交代围岩中的碱性长石等矿物, 并结合其中的Al, K和Na等元素形成脉状、 块状明矾石, 共生矿物常为高岭石、 磷铝矾等, 在明矾石形成后, 还受到不同程度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发生位错现象。

3 结论

陕西白河小东沟矿洞中呈脉状产出的黄色、 浅绿色伴生矿主要矿物成分均为明矾石, 含有少量磷铝矾、 高岭石。 二者显示不同程度的土状光泽, 不透明, 质地不均一, 密度小于绿松石。 黄色样品结晶较差, 颗粒细小, 呈隐晶质结构, 可观察到因外界应力作用产生的位错; 绿色样品结晶程度较好, 且结晶颗粒密集处亮度更亮, 可明显观察到典型的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结晶颗粒。 两个样品均存在深浅两种颜色, 且均表现为浅色部分呈脉状穿插进入深色部分, 二者均存在多期次形成的情况, 且浅色部分晚于深色部分。 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表现为与硫酸根和磷酸根的吸收峰位相符合, 分布在3 700~3 400和1 638~433 cm-1范围内。 在官能团区3 697和3 620 cm-1处具有明矾石所不具有的较明显的吸收峰, 与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有关。 黄色样品中不同深浅部位的拉曼谱峰相一致, 主要分布在100~350, 350~650, 980~1 200以及3 300~3 700 cm-1范围内。 绿色样品中结晶颗粒为明矾石, 而深浅不同颜色基底中除了有明矾石的谱峰外, 还在3 700和3 626 cm-1处出现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的峰位, 与红外光谱结果相一致。 在陕西白河小东沟绿松石矿床中, 富含有硫酸盐的地表水沿构造裂隙淋滤, 作用于围岩, 当溶液或围岩中形成绿松石成分不足时, 溶液便更趋向于交代围岩中的碱性长石等矿物, 并结合其中的Al, K和Na等元素, 在低温富含碱性环境下缓慢结晶, 形成脉状、 块状明矾石, 共生矿物常为高岭石、 磷铝矾等。

参考文献
[1] TU Huai-kui(涂怀奎). Geology of Shaanxi(陕西地质), 1996, (2): 59. [本文引用:1]
[2] LI Xin-tong, XIAN Yi-heng, FAN Jing-yi, et al(李欣桐, 先怡衡, 樊静怡, ).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岩矿测试), 2019, 38(4): 373. [本文引用:1]
[3] SHI Zhen-rong, CAI Ke-qin(石振荣, 蔡克勤).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ical(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2): 164. [本文引用:2]
[4] CHEN Quan-li, LIU Xian-yu, JIN Wen-jing, et al(陈全莉, 刘衔宇, 金文靖,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10): 3084. [本文引用:2]
[5] KU Ya-lun, YANG Ming-xing, LI Yan(库雅伦, 杨明星, 李妍).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6): 1815. [本文引用:2]
[6] FAN Gui-zhen, YU Fang, LUO Yue-ping, et al(范桂珍, 于方, 罗跃平, ). Journal of Gems & Gemmology(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21, 23(2): 11. [本文引用:1]
[7] Farmer V C(法默 V C, 著).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Mineral(矿物的红外光谱). Translated by YING Yu-pu, WANG Shou-song, LI Chun-geng, et al(应育浦, 汪寿松, 李春庚, 等译).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本文引用:1]
[8] Maubec N, Lahfid A, Lerouge C, et al.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2, 96: 925. [本文引用:2]
[9] Murphy P J, Smith A M L, Hudson-Edwards K A, et al. 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 2009, 47(3): 66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