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吡虫啉的超材料太赫兹光谱检测研究
霍帅楠1,2, 李斌2,3,*, 张丽琼2, 亓丽梅4, 王明伟1
1.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0
2.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3.农业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7
4.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6
*通讯作者 e-mail: lib@nercita.org.cn

作者简介: 霍帅楠, 女, 1993年生,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huoshuainan1993@sina.com

摘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会导致农药残留,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内吸杀虫剂, 因其具有广谱、 高效和低毒的特性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但其过量残留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首先对超材料结构的透射谱进行了分析, 对共振频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 其次分别在超材料结构和二氧化硅基底上涂覆了500 mg·L-1的吡虫啉溶液并进行了测量, 排除了二氧化硅基底的影响; 接着制备了3个梯度15个浓度的吡虫啉溶液, 分别为: 100~500 mg·L-1(梯度为100 mg·L-1)、 10~50 mg·L-1(梯度为10 mg·L-1)、 1~5 mg·L-1(梯度为1 mg·L-1); 测量了喷涂在超材料结构上的吡虫啉薄膜的太赫兹时域光谱, 根据太赫兹透射谱峰值频率红移量的不同实现了对不同溶液浓度的鉴别, 建立了峰值频率红移量和吡虫啉浓度的函数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借助超材料的调制特性, 太赫兹光谱法可以检测到浓度低至1 mg·L-1的吡虫啉薄膜。 将实验测得的不同浓度吡虫啉溶液的折射率, 代入CST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结果说明不同浓度的吡虫啉的透射曲线具有不同程度的红移, 且红移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 超材料对太赫兹光谱透射峰值频率的调制可用于低浓度吡虫啉含量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此研究为食品基质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超材料; 太赫兹时域光谱; 吡虫啉; 频移
中图分类号:O433.4 文献标志码:A
Study on Terahertz Spectroscopy Detec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Imidaclopridon Metamaterials
HUO Shuai-nan1,2, LI Bin2,3,*, ZHANG Li-qiong2, QI Li-mei4, WANG Ming-wei1
1.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2.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7,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in Agricultu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7, China
4.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As a type of nitromethylene nicotine insecticide, midaclopri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ue to its wide-spectrum,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However, its excessive residue poses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e first analyze the terahertz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the metamaterial structure and explains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Secondly, both the metamaterial structure and the silica substratecoated with 500 mg·L-1 imidacloprid solution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ilica substrate was excluded. Next, we prepared imidacloprid solutions with three gradients and 15 concentrations,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100~500, 10~50, 1~5 mg·L-1, and then the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a of these imidacloprid films sprayed on the metamaterial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eak frequency redshifts of terahertz transmission spectrum,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was realized, and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frequency redshif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 wa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 film can be as low as 1 mg·L-1 by THz spectroscop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imidacloprid concentrations, and peak frequency of the red shift curve increased. Lastly,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midacloprid solution was substituted into CST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an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nsmission curv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midacloprid had different redshifts. The abov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frequency modulation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low concentration imidacloprid by using THz-TDS with metamaterial.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food matrix.

Keyword: Metamaterials;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Imidacloprid; Frequency shift
引言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烟碱超高效杀虫剂, 具有高效、 广谱、 内吸性好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 吡虫啉的过量残留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如过量的吡虫啉不仅会使鸡的心脏畸形[1], 还会对人的肝细胞造成损伤。 目前, 吡虫啉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太赫兹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2, 3, 4, 5, 6, 7]、 电化学分析法[8, 9]、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10, 11]、 免疫学检测法[12]等, 但是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低或灵敏度高但成本高、 预处理繁琐且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等缺点。

太赫兹时域光谱(Terahertz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 THz-TDS)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谱技术, 可以对化学和生物等化合物进行无标记检测[13], 在生物传感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2008, 颜志刚等[2]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吡虫啉的特征指纹谱; 在2010年— 2018年期间, 研究人员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相结合, 利用几种不同建模方法找到了最优模型, 建立吸收系数和吡虫啉含量的关系, 实现聚乙烯或小麦粉与不同品种大米粉末混合物等样品中高浓度吡虫啉含量的定性和定量[4, 5, 6, 7]检测。 但是, 低浓度的测定一直是太赫兹时域光谱法急需解决的难题; 结合超材料的太赫兹光谱技术是实现高灵敏度痕量化学和生物物质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可以解决太赫兹时域光谱对低浓度吡虫啉含量的测量。 超材料(Metamaterial)指的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 具有独特的电磁特性和强烈的局域化增强特性。 Qin等[14]基于超材料技术实现了对四环素的低含量检测。

本文提出利用超材料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 实现对低浓度吡虫啉溶液的高灵敏度检测, 为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

吡虫啉样品购于拜耳作物(中国)农药有限公司(Bayer Crop (China) Pesticide Co., Ltd), 其纯度≥ 70%, 为浅棕色粉末, 杂质均不溶于水, 测量时取下清液进行测量。

制备吡虫啉标准溶液500 mg· L-1: 用精密电子天平(精度为0.1 mg)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吡虫啉粉末置于烧杯中, 加入去离子水溶解, 摇匀。

用去离子水稀释500 mg· L-1标准溶液, 配制三种浓度梯度的吡虫啉溶液: 1~5 mg· L-1(梯度为1 mg· L-1)、 10~50 mg· L-1(梯度为10 mg· L-1)、 100~500 mg· L-1(梯度为100 mg· L-1)。

超材料结构如图1(a)所示: 周期L=250 μ m, 外正方形边长L1=210μ m, 内正方形边长L2=150 μ m, 开口宽度w=30 μ m, 开口位置中心离中心线的偏移量d=50 μ m, 黄色部分为铝(Al)膜, 厚度为0.2 μ m, 蓝色部分为介质, 厚度为261 μ m, 图1(b)为该超材料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图像。

图1 超材料结构
(a): 超材料结构示意图; (b): 超材料结构光学显微图像
Fig.1 Metamaterial structure
(a): The metamaterial unit cell; (b): The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 of metamaterial

1.2 装置

实验采用德国Menlo Systems公司TERA K15型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系统采用中心波长为1560 nm、 脉冲宽度为90 fs的飞秒光纤激光器泵浦, 输出频率带宽为6.3 THz, 系统信噪比为90 dB, 如图2所示。 为避免水蒸气对THz波的吸收, 在实验前, 连续通入干燥氮气, 使湿度降低到5%以内, 温度保持在(25± 0.1) ℃。 测量前, 将30 μ L吡虫啉溶液滴加在超材料结构上, 静置使其干燥。 测量时, 将THz脉冲垂直入射到样品进行光谱采集, 测量完成后,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 用去离子水彻底清洗超材料结构。 然后, 在下一次测量之前, 对干燥的超材料结构进行测量, 以确保清洗超材料结构对其光学性质没有影响。 为了提高信噪比, 对每个样品采集三个测量值, 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值。

图2 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mission THz TDS system

2 结果和讨论
2.1 超材料的透射频谱

在CST中设置好参数后, 使用频域求解器进行仿真, 图3是超材料透射频谱的仿真和实测结果, 图4是不同谐振频率处的电磁场分布仿真结果(颜色由蓝色向红色表示相应的幅值增大)。 通过图3的透射谱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超材料在0.17, 0.26, 0.31和0.42 THz处存在共振情况。 通过图4,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0.26 THz处, 电场主要集中在长边的两个端点处, 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C1, 磁场主要分布在长边的两臂处, 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感L1形成一个LC谐振电路, 如图4(m); 在0.31 THz处, 电场主要集中在两条金属边的端点处, 可以分别等效为两个电容C2和C3, 磁场主要分布在两条金属边的两臂处, 可以等效为两个电感L2和L3, 形成分别由两个电容— 电感组成的LC谐振电路如图4(n)。 在0.42 THz处电磁场分布与0.31 THz处相似, 但是在长边的拐角处出现了电场, 于是我们对四个顶角处的结构单独进行了仿真, 与预期结果相同, 在长边的拐角处出现了电场, 所以该处的谐振是由于长边和短边相互作用形成的两个LC谐振以及四个顶角处的结构相互作用形成。 在0.17 THz处, 并没有电场和磁场分布, 理论上该处应是平滑的曲线, 但仿真和实验曲线中均出现了透射峰, 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3 材料透射频谱的仿真和实测结果Fig.3 Simulation and measured results of metamaterial transmission spectrum

图4 超材料结构在不同谐振频率处电场和磁场分布图及等效电路
电场: (a): 0.17 THz; (b): 0.26 THz; (c): 0.31 THz; (d): 0.42 THz; 磁场: (f): 0.17 THz; (g): 0.26 THz; (h): 0.31 THz; (i): 0.42 THz; 等效电路图: (m): 0.26 THz; (n): 0.31 THz
Fig.4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of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resonance frequencies and equivalent circuit diagrams
Electric fields: (a): 0.17 THz; (b): 0.26 THz; (c): 0.31 THz; (d): 0.42 THz; Magnetic fields: (f): 0.17 THz; (g): 0.26 THz; (h): 0.31 THz; (i): 0.42 THz; Equivalent circuit diagrams: (m): 0.26 THz; (n): 0.31 THz

为了更好的说明超材料的性能, 我们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超材料结构的透射谱, 如图3所示, 与仿真结果相比, 在0.26和0.42 THz处, 谐振频率偏移较大, 而在0.31 THz处, 实验测量得到的透射峰与仿真结果频率差值仅为4 GHz, 峰值频率位置吻合较好, 所以接下来的实验主要以该频率处的透射峰为主。 实验测得的透射峰与仿真结果相比, 其透射峰的峰值波长半宽(FWHM)较宽且振幅较小, 这是因为超材料结构制作工艺的有限存在误差, 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导致透射谱的幅值较仿真结果较小。

2.2 超材料结构对低浓度吡虫啉溶液的太赫兹光谱鉴别

为了证明超材料结构对吡虫啉浓度检测能力的增强, 在超材料结构和二氧化硅基底上分别喷涂浓度为500 mg· L-1的吡虫啉溶液, 相应的太赫兹透射光谱响应如图5所示。 结果表明, 二氧化硅喷涂吡虫啉溶液前后, 透射谱没有明显变化; 与此相反, 超材料结构喷涂吡虫啉水溶液前后, 透射峰的位置出现了明显红移, 透射峰所在的频率由0.306 THz处移动到了0.299 8 THz处, 其透射谱峰值频率变化为6.2 GHz。 实验结果说明超材料结构可以鉴别吡虫啉的微小浓度变化。

图5 超材料和二氧化硅分别涂覆500 mg· L-1的吡虫啉水溶液测得的透射谱
(a): 超材料; (b): 二氧化硅
Fig.5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metamaterial structure and a silica substrate coated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of imidacloprid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0 mg· L-1
(a): Metamaterial structure; (b): Silica substrate

2.3 超材料结构表面不同浓度吡虫啉薄膜的太赫兹光谱

当超材料结构表面涂覆不同浓度的样品时, 超材料结构的透射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 为验证超材料结构对吡虫啉样品浓度的检测分辨能力, 本文制备了三组不同浓度梯度的样品, 浓度值范围分别为: (1)100~500 mg· L-1(梯度为100 mg· L-1); (2)10~50 mg· L-1(梯度为10 mg· L-1); (3)1~5 mg· L-1(梯度为1 mg· L-1)。

首先测量了涂覆浓度范围为100~500 mg· L-1吡虫啉水溶液的太赫兹超材料透射光谱, 如图6(a)和(b)所示。 结果表明, 随着超材料表面的吡虫啉溶液浓度在100~500 mg· L-1范围内变化, 透射峰值频率随着吡虫啉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红移; 此外, 由于吡虫啉溶液对太赫兹波的吸收, 透射峰的幅值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然后, 测量了涂覆浓度为10~50 mg· L-1吡虫啉水溶液的太赫兹超材料透射光谱, 如图6(c)和(d)所示。 与梯度为100 mg· L-1的测量结果变化规律类似, 所有浓度透射峰的频率均出现了红移, 频移量大小也随着吸收的增加出现了增大的趋势; 但与浓度范围为100~500 mg· L-1的结果相比, 红移量和幅值变化量都减小了, 与预期结果相符合。 最后测量了涂覆浓度为1~5 mg· L-1吡虫啉水溶液的太赫兹超材料透射谱, 如图6(e)和(f)所示。 结果表明, 其透射谱的线型较高浓度较差, 透射峰频移量很小, 但依然能分辨, 此结果说明该超材料结构的可以检测出浓度低至1 mg· L-1的吡虫啉溶液, 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蔬菜中吡虫啉的残留量要求。

图6 超材料表面吡虫啉的透射谱及峰值频移量与吡虫啉溶液浓度的关系拟合Fig.6 Transmission spectrum of metamaterial coated with imidacloprid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simulated relation between peak frequency shift and imidacloprid concentration

2.4 1~500 mg· L-1吡虫啉薄膜的折射率

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的折射率, 通过CST仿真, 从理论上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随着吡虫啉溶液浓度的增加, 折射率也逐渐增加, 介质介电常数也逐渐增大。 仿真的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的太赫兹超材料透射光谱如图7所示。

图7 不同浓度的吡虫啉溶液的太赫兹超材料透射光谱仿真Fig.7 Simulated terahertz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imidacloprid solutio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如图7所示, 随着吡虫啉浓度的增大, 透射峰的位置逐渐向长波即低频方向移动。 仿真结果与图6所示的实验结果相比, 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仿真得到的透射谱频率高于实验测量值, 透射峰的频率移动小于实验测量, 这是因为仿真时使用的吡虫啉薄膜质地均匀, 对太赫兹波的散射和反射较测量时少, 同时制作工艺不够理想。

3 结论

利用超材料的传感特性, 对低浓度的吡虫啉溶液进行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 制备了3个梯度15个浓度的吡虫啉溶液样品, 根据超材料透射峰的红移量不同对不同浓度进行了鉴别, 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浓度低至1 mg· L-1 吡虫啉溶液, 与食品基质中吡虫啉的最大残留限量相当。 对测量得到的吡虫啉的折射率, 用CST软件进行了仿真, 不同浓度的吡虫啉的透射曲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移, 且随着浓度的减小, 红移量也在逐渐减小, 符合预期。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超材料检测低浓度吡虫啉含量的可行性, 为农产品中低浓度农药含量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Gao Linrui, Li Shuai, Zhang J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6, 64(47): 9078. [本文引用:1]
[2] YAN Zhi-gang, HOU Di-bo, CAO Bing-hua, et al(颜志刚, 侯迪波, 曹丙花,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28(8): 1718. [本文引用:2]
[3] LIU Cui-ling, ZHAO Qi, SUN Xiao-rong, et al(刘翠玲, 赵琦, 孙晓荣, ).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11): 1123002. [本文引用:1]
[4] Maeng I, Baek S H, Kim H Y, et al.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n, 2014, 77(12): 2081. [本文引用:2]
[5] Hua Yuefang, Zhang Hongjian. Transa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10, 58(7): 2064. [本文引用:2]
[6] CAO Bing-hua, LI Hui, FAN Meng-bao, et al. Analytical Methods, 2018, 10(42): 5097. [本文引用:2]
[7] Chen Zewei, Zhang Zhuoyong, Zhu Ruohua, et al.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 2015, 167: 1. [本文引用:2]
[8] ZHANG Wen, LIU Chao, ZOU Xiao-bo, et al.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9, 12(10): 2326. [本文引用:1]
[9] Nasr-Esfahani P, Ensafi B.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19, 296. [本文引用:1]
[10] LI Jun-fang, JIANG Yu-wei, LI De-qiang.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9, 99(11): 5211. [本文引用:1]
[11] CHU Li, WANG Chen, CHEN Hong-ping, et al(诸力, 王晨, 陈红平, ).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2017, 45(4): 529. [本文引用:1]
[12] YU Xian-dong, LI Yan-song, LIU Xiao-lei.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 2019, 30(1): 432. [本文引用:1]
[13] Glancy P.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 2015, 41(3): 1. [本文引用:1]
[14] QIN Jian-yuan, XIE Li-juan, YING Yi-bin. Food Chemistry, 2016, 211: 30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