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何情1, 姜琴1, 邢立达2,3, 安燕飞1, 侯捷4, 胡毅5
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4.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安徽 合肥 230000
5. 安徽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 安徽 黄山 245451

作者简介: 何 情, 1987年生,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e-mail: heqingzjb@163.com

摘要

安徽齐云山恐龙蛋化石为最新发现, 为研究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内部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齐云山恐龙蛋壳的主要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 其次还包括少量的石英、 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和针铁矿, 成因归属于矿质填充作用和碳化作用。 偏光显微结构特征显示, 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呈明暗交替的文象结构。 原生方解石结晶较差, 为蛋壳成岩石化的产物, 次生方解石结晶较好, 其中可见少量的石英。 拉曼测试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的主要特征峰均位于1 087, 282, 713和155 cm-1附近, 但次生方解石比原生方解石的特征拉曼峰散射强度更强, 结晶程度更高, 颗粒更粗大, 与镜下观察结果一致。 有机基质微晶振动和晶面内C—C伸缩振动的拉曼峰分别位于1 360和1 600 cm-1附近。 466, 209, 130, 357和404 cm-1附近的拉曼峰为石英的特征峰。 此外, 898, 629, 1 458, 654和481 cm-1附近的特征峰分别代表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和针铁矿, 表明围岩中的矿物质已通过蛋壳气孔或裂隙进入其内部。 该结论为研究恐龙蛋壳化石的矿物成因和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拉曼光谱; 恐龙蛋; 安徽齐云山
中图分类号:O657.37 文献标志码:A
Microstructure and Raman Spectra Characteristics of Dinosaur Eggs from Qiyunshan, Anhui Province
HE Qing1, JIANG Qin1, XING Li-da2,3, AN Yan-fei1, HOU Jie4, HU Yi5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3.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4. Anhui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 Hefei 230000, China
5. Qiyun Mountain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Huangshan 245451, China
Abstract

The dinosaur eggs from Qiyunshan, Anhui Province, are the newly discovery which can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dinosaur eggshell. Polarizing microscope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ner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Qiyunshan dinosaur eggshell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minerals of eggshells composed of calcite, organic matter and little quartz, opal, muscovite, dolomite, glauconite and goethitewere formed by permineralization and carbonization. Polarizing microscop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rimary calcite and secondary calcite appeared graphic structure. The crystalline degree of primary calcite was poor, which was the product of eggshell petrification, while the crystallinity of secondary calcite was better and there were little quartz in secondary calcite. Raman spectr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aman peaks of primary calcite and secondary calcite both appeared near 1087, 282, 713 and 155 cm-1, but the Raman intensity and crystallinity of secondary calcite with coarser particles were higher than primary calcit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Raman peaks appearing near at 1 360 and 1 600 cm-1were related to the tiny crystal vibration and C—C stretching vib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ll of Raman peaks near 466, 209, 130, 357 and 404 cm-1were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quartz. In addition, the Raman peaked near 898, 629, 1 458, 654 and 481 cm-1represent opal, muscovite, dolomite, glauconite and goethite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ed that mineral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hadentered the inside of the eggshell. The conclusion provided important data for studying the mineral formation of eggshell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dinosaur-egg-bearing strata.

Keyword: Microstructure; Raman spectra; Dinosaur egg; Qiyunshan, Anhui
引 言

安徽齐云山是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 是国土资源部2001年批准成立的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内保存有恐龙蛋、 恐龙足迹和恐龙尾迹[1]等遗迹化石, 在国内地质公园中甚是少见, 为研究齐云山地区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生活习性以及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013年, 在齐云山北麓上山索道处徽州组紫红色砂岩中又发现一整窝的恐龙蛋, 何情等[2]将其命名为齐云山似蜂窝蛋(Similifaveoloolithus qiyunshanensis), 是似蜂窝蛋科在安徽的首次记录, 为了解恐龙蛋壳形成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姜琴等[3]运用XRD, ICP-OES和ICP-MS共同研究了其宏观矿物和主量、 微量元素组成; 由于XRD方法的研究对象是蛋壳的混合粉末, 对矿物组成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蛋壳薄片进行偏光显微结构观察和拉曼光谱实验, 进一步分析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点。

目前为止,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已成功将拉曼光谱技术运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 主要包括恐龙骨骼化石、 树脂化石、 微体化石以及鳞木化石[4, 5]。 廖昱博等[6]首次分析了江西信丰恐龙蛋碎片的拉曼光谱特征, 并做了矿物成分分析。 为了排除恐龙蛋碎片内外表面混杂的其他外来粘土矿物对拉曼光谱谱峰的影响, 本文将齐云山蛋壳进行切片, 对其薄片进行拉曼光谱研究, 分析其矿物组成, 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

恐龙蛋壳样品采自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内, 在蛋窝中挑选几枚完整蛋化石的蛋壳。 送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切片, 对每个蛋壳样品各自进行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切片, 切面的位置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确定, 挑选蛋壳薄片中部弦切面及靠近外表面弦切面各1件, 径切面1件, 并依次编号为H1— H3(图1)。 蛋壳薄片样品经安徽大学显微成像实验室鉴定、 拍照后, 在安徽大学现代实验技术分析中心完成拉曼显微测定。

图1 恐龙蛋蛋壳切片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tangential and radial sections of dinosaur eggshells

1.2 仪器及参数

显微镜分析在Olympus BX53型显微镜的正交偏光系统上进行。 该系统由12 V/100 W卤素灯、 下起偏器、 物镜(× 50倍)、 载物台和上检偏器组成; 蛋壳切面的矿物照片拍摄借助于D73摄像头以及CellSens显微成像系统。

拉曼显微分析在英国Renishow公司生产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InViaReflex型)上进行。 仪器分辨率小于1 cm-1。 实验采用激光发射波长为532 nm, 发射功率为25 mW, 狭缝长度为50 μ m, 显微Leica物镜放大倍数为50倍, 扫描波数范围为100~1 800 cm-1。 样品测试前用硅片的520 cm-1拉曼峰做波数校准。 测试时将薄片置于显微镜下找点, 选点于十字叉丝处, 将激光光斑聚焦于测试点采集光谱。 每个薄片不同矿物各测试1个点, 信号采集时间均为30 s。

2 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结构特征

恐龙蛋壳样品的正交偏光显微鉴定结果见图2。 该图显示, 无论是蛋壳的弦切面还是径切面均呈明暗交替的文象结构。 其中, 暗色部分颗粒较细, 主要为隐晶质矿物, 占70%~80%; 亮色部分颗粒较粗, 主要为显晶质矿物, 占20%~30%[图2(a)和(d)]。 隐晶质部分呈浅棕黄色、 半透明状, 玻璃光泽, 双折射及闪突起发育, 推测为隐晶质方解石[图2(b)和(e)]。 显晶质部分呈无色透明镶嵌粒状, 表面光滑, 闪突起、 两组节理发育, 且双晶纹平行于两组节理长对角线, 推测为显晶质方解石[图2(c)]。 此外, 在显晶质方解石周围, 可见少量黄白干涉色、 正中突起、 表面光滑的结晶态矿物, 推测为石英[图2(f)]。 由于镜下石英的晶形不规则, 呈次棱角状, 且有一定的磨圆, 推测不是内部结晶形成, 而是来自于周围的碎屑沉积物。

图2 恐龙蛋壳各切面不同矿物镜下照片
(a)— (c)为弦切面H1; (d)— (f)为弦切面H2; (g)— (h)为径切面H3
Cal: 方解石, 其中, 白色箭头指向原生方解石, 黄色箭头指向次生方解石; Qtz:石英
Fig.2 Photos of different minerals in tangential and radial sections of dinosaur eggshells
(a)— (c): Tangential section H1; (d)— (f): Tangential section H2; (g)— (h): Radial section H3
Cal: Calcite, white arrow points to primary calcite and yellow arrow points to secondary calcite; Qtz: quartz

依据明暗方解石的形态、 结晶程度及相互关系等特征, 可以看出其形成于不同时期。 暗色方解石呈隐晶质基底的形式分布于整个蛋壳表面, 且结晶较差, 颗粒内浑浊, 应为蛋壳成岩石化的原生产物[图2(a)和(d)]。 亮色方解石结晶颗粒粗大, 颗粒内部透明无杂质, 且均匀散布于原生方解石之间, 应为恐龙蛋气孔遭受后期热液重结晶的次生产物[图2(g)和(h)]。

2.2 拉曼光谱特征

为了核实显微镜下矿物鉴定的正确性, 并进一步找出镜下特征不明显且含量较少的矿物, 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找出H1, H2和H3三个薄片中特征不同的矿物, 然后在拉曼光谱仪的显微镜下对相应的矿物进行拉曼光谱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中峰型组合的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为Ⅰ 型和Ⅱ 型、 Ⅲ 型3种类型的光谱图(分别为图3、 图4和图5)。 其中, Ⅰ 型和Ⅱ 型图谱的激光强度为10%, Ⅲ 型图谱的激光强度为5%。

图3 Ⅰ 型拉曼光谱Fig.3 Raman spectra of type Ⅰ

图4 Ⅱ 型拉曼光谱Fig.4 Raman spectra of type Ⅱ

图3为Ⅰ 型图谱, 也是暗色矿物的图谱。 据表1数据可知: Ⅰ 型图谱在1 080~1 087, 1 360, 1 600和898 cm-1附近发育4个较强的散射峰; 在276~284, 472~477, 630~634, 651~656和714 cm-1附近发育5个较弱的散射峰。

表1 Ⅰ 型拉曼光谱数据 Table 1 Raman spectrum data of type Ⅰ

根据标准图谱, 1 087 cm-1(s), 282 cm-1(m)和713 cm-1(w)均为方解石(CaCO3)的特征峰, 1 087 cm-1是方解石的主要特征峰, 代表C O32-的对称伸缩振动, 282 cm-1峰的强度次之, 代表C O32-的晶格摆动, 713 cm-1也是其特征峰, 代表C O32-的面内弯曲振动。 对照图3和表1可知, 暗色矿物内包含方解石(CaCO3)的晶体; 1 360和1 600 cm-1附近处发育的2个较强的散射峰为有机峰, 分别代表与有机碳微晶振动有关的、 分子结构间无序排列的D峰和与晶面内C— C伸缩振动的G峰[7], 推测为蛋壳中原始有机基质纤维碳化强烈, 发生变质结晶形成。 其次, H1中出现的最强拉曼峰推测为蛋白石(SiO2· nH2O)的特征峰(898 cm-1附近), 是一种隐晶质的二氧化硅。 此外H1和H2还出现了针铁矿[FeO(OH)]的特征峰(约481 cm-1附近), 说明原生方解石晶体颗粒与针铁矿晶体共生。 其他一些不明显的峰值出现在约629和654 cm-1处, 分别代表白云母和海绿石的特征峰。

图4为Ⅱ 型图谱, 即表面具解理的亮色矿物图谱。 据表2数据可知: Ⅱ 型图谱在1 079~1 088 cm-1附近发育1个较强的散射峰; 在144~155, 275~283, 473~483, 623~631, 654~657, 714~715和859~862 cm-1附近发育7个较弱的散射峰。

表2 Ⅱ 型拉曼光谱数据 Table 2 Raman spectrum data of type Ⅱ

Ⅱ 型图谱最强拉曼峰同样位于1 087 cm-1附近, 对照方解石(CaCO3)的标准图谱, 1 087 cm-1(s), 282 cm-1(m), 713 cm-1(w)和155 cm-1(w)均为其特征峰, 因此, 这种表面具解理的矿物主要成分同样为方解石晶体。 对比图3和图4的方解石峰, 图4中亮色方解石的特征峰要更丰富一些, 282和155 cm-1峰也比较明显, 而且最强特征峰1 087 cm-1散射强度为11.8~31.1× 103, 明显高于图3中暗色方解石最强特征峰的散射强度(4.7~9.1× 103), 随着压力增大, 方解石的拉曼特征峰向高频移动, 因此亮色方解石形成压力较暗色方解石明显偏高, 温度和结晶程度也越高, 颗粒越粗大, 与镜下观察结果一致, 推测为次生方解石, 形成时间晚一些。 其他剩余较弱的拉曼峰主要包括针铁矿(481 cm-1附近)、 白云母(629 cm-1附近)和海绿石(654和861 cm-1附近)的特征峰。

图5为Ⅲ 型图谱, 即表面光滑的亮色矿物图谱。 据表3数据可知: Ⅲ 型图谱在465~467 cm-1附近发育1个较强的散射峰; 在128~130和205~208 cm-1附近发育2个相对中等的散射峰; 在355~357, 399~404, 627~630, 655~657, 860~861, 1 085和1 457~1 460 cm-1附近发育7个较弱的散射峰。

表3 Ⅲ 型拉曼光谱数据 Table 3 Raman spectrum data of type Ⅲ

图5 Ⅲ 型拉曼光谱Fig.5 Raman spectra of type Ⅲ

Ⅲ 型谱图最强拉曼峰值在466 cm-1附近, 对照标准图谱, 石英(SiO2)的主要拉曼峰分别为: 466 cm-1(s), 209 cm-1(m), 130 cm-1(m), 357 cm-1(w)和404 cm-1(w)[6]。 其中, 466, 357和404 cm-1代表Si— 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 209和130 cm-1代表Si— O的低频峰位, 说明该类型矿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 是一种结晶态的二氧化硅。 图5中石英拉曼峰的峰型组合虽基本相似, 但散射强度却差异很大, 拉曼峰谱散射强度越大, 峰形越尖锐, 说明石英的结晶程度越高。 对比图5中石英的拉曼峰, H1, H2和H3中石英466 cm-1附近特征峰的散射强度分别为6.5, 26.9, 4.2× 103, 反映蛋壳结构中石英的结晶程度差异很大, 表明结晶过程中所受温度和压力的巨大差异。 其它剩余较弱的拉曼峰按强度依次包括白云母(629 cm-1附近)、 白云石(1 458 cm-1附近)、 方解石(1 087 cm-1)和海绿石(654和861 cm-1附近)的特征峰。 说明这种表面光滑的亮色矿物主要为石英晶体颗粒, 并与白云母、 白云石、 方解石和海绿石共生。

2.3 矿物成因探讨

根据齐云山地区恐龙蛋蛋壳的显微结构特征和拉曼光谱特征, 其暗色矿物组成主要为原生方解石微晶和有机基质, 亮色矿物的主要组成为次生方解石亮晶和石英, 与姜琴等[3] XRD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 还包含少量的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 针铁矿等其他物质, 而这些矿物是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识别的, 只能通过拉曼测试得出。 与江西信丰恐龙蛋内外表面的拉曼光谱特征[6]对比发现, 齐云山恐龙蛋壳除方解石、 石英、 有机物的特征峰以外, 还出现了其他微量矿物的特征峰, 表明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矿物已经通过气孔或裂缝从围岩进入蛋壳内部, 而不仅仅赋存在蛋壳内外表面。

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 它们的卵壳结构与现生鸟类或鳄类的蛋壳类似, 主要由钙质结晶物和蛋白质纤维基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序的三维结构, 中间存在不同形态的气孔道, 是胚胎与周围环境进行气体和其他物质交换的直接通道[8]。 地质历史时期, 保存在沉积物中被埋藏的恐龙蛋体, 必须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成岩作用中经历物理化学作用改造, 即石化作用, 才能形成和保存为恐龙蛋化石。 也就是说, 恐龙蛋化石的矿物组成不仅与恐龙蛋体的原始组成有关, 而且与恐龙蛋体所经历的石化作用类型有关。

通过与现生鸟类或鳄类蛋壳对比, 齐云山恐龙蛋显微特征和拉曼测试结果中大面积存在的暗色方解石微晶和有机基质, 推测为恐龙蛋蛋壳原生物质成岩石化的产物。 方解石微晶主要是原始的钙质结晶物成岩结晶形成, 而蛋白质纤维则发生碳化作用, 不稳定的成分(H, N, O)挥发逃逸, 仅剩下碳质成分保存为化石, 这也是暗色方解石拉曼谱中出现有机碳峰的原因。 弦切面和径切面上的亮色矿物主要为沿气孔道发生矿质填充作用的次生方解石和石英。 次生方解石主要是由外部含碳酸钙的水体通过气孔渗入蛋壳沉淀结晶形成。 而石英晶体大多数被包裹在次生方解石晶体内, 其形成时间比次生方解石要早。 此外, 漫长的压实作用使得蛋壳容易被压碎并破裂, 其他微量矿物, 如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 针铁矿等, 主要通过蛋壳裂隙或原生气孔从周围紫红色碎屑砂岩中进入内部, 从而发生填充。 因此, 根据蛋壳中外来矿物的性质, 可以反映当时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 如石英是稳定矿物, 表明当时的沉积水动力条件总体可能较强。 而针铁矿是铁的氧化物, 反映齐云山晚白垩世干旱炎热的气候特点, 这也符合白垩纪末期大范围内的气候特征。

3 结 论

(1)偏光显微镜特征显示, 原生方解石占恐龙蛋壳表面的70%~80%, 颗粒较细, 结晶较差, 为蛋壳成岩石化的原生产物; 次生方解石均匀散布于原生方解石之间, 结晶颗粒粗大, 其中可见少量的石英。

(2)拉曼光谱特征显示3种类型: Ⅰ 型和Ⅱ 型的最强拉曼峰均位于1 087 cm-1附近, Ⅱ 型散射强度更强, 分别代表原生方解石和次生方解石; Ⅰ 型拉曼峰中还出现约1 360和1 600 cm-1附近的有机碳峰; Ⅲ 型的最强拉曼峰位于466 cm-1附近, 主要代表石英。 此外, 3种类型光谱中还随机出现了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和针铁矿的特征峰。

(3)综合安徽齐云山恐龙蛋蛋壳的显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 认为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和有机基质, 其次包括少量的石英、 蛋白石、 白云母、 白云石、 海绿石和针铁矿, 成因归属于矿质填充作用和碳化作用。

致谢: 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梁卫国主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蜀康老师、 以及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文媛老师、 现代实验技术分析中心高贵琪老师的帮助,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Xing Lida, Lockley M G, Zhang Jianping, et al. Cretaceous Research, 2014, 49: 190. [本文引用:1]
[2] He Qing, Zhang Shukang, Xing Lida, et al. Historical Biology, 2017, doi: DOI:10.1080/08912963.2017.1351440. [本文引用:1]
[3] JIANG Qin, HE Qing, ZHENG Liu-gen, et al(姜琴, 何情, 郑刘根, ).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岩矿测试), 2017, 36(4): 340. [本文引用:2]
[4] KONG Fan-fan, YIN Lei-ming, YUAN Xun-lai, et al(孔凡凡, 尹磊明, 袁训来,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PS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文集), 2015. 1. [本文引用:1]
[5] WANG Kun-lin, SHA Yu-nian, YAN Qian, et al(王昆林, 沙育年, 颜茜, ). Spectronic Instruments and Analysis(光谱仪器与分析), 2011, Z1: 81. [本文引用:1]
[6] LIAO Yu-bo, MENG Yao-yong, LEI Hao-dong, et al(廖昱博, 孟耀勇, 雷浩东, ). Laser Journal(激光杂志), 2008, 29(6): 81. [本文引用:3]
[7] TANG Chao, LIAO Zong-ting, ZHONG Qian, et al(汤超, 廖宗廷, 钟倩,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2): 456. [本文引用:1]
[8] ZHAO Zi-kui, WANG Qiang, ZHANG Shu-kang(赵资奎, 王强, 张蜀康). Palaeovertebrata Sinica, Volume Ⅱ, Amphibians, Reptilians, and Avians, Fascicle 7, Dinosaur Eggs(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第七册, 恐龙蛋类). 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