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沥青分子结构的光谱解析
郑晓君, 高丽娟, 赵雪飞*, 朱亚明, 程俊霞
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煤焦化及煤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 鞍山 114051

作者简介: 郑晓君, 女, 1987年生, 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煤焦化及煤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e-mail: zhengxiaojun0815@163.com

摘要

水溶性沥青是煤焦油沥青经酸氧化改质得到的水溶物含量大于70%的改性沥青, 不仅兼有普通沥青的多环芳烃结构, 同时表面结构中引入了大量含氧、 氮、 硫等极性官能团, 可在水相中制备复合型炭材料。 应用荧光、 红外、 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Yen-Mullins模型解析了混酸法制备的水溶性沥青的分子结构。 结果表明: 与中温煤沥青相比, 主要杂原子N, O和S质量分数分别由1.06%, 11.64%, 0.79%增加到6.78%, 29.59%, 2.41%; O含量的显著增加, 增强了沥青的亲水性。 红外光谱体现了水溶性沥青的杂原子N, O和S以Ar—NO2, Ar—OH, Ar—SO3H和C=O等形式存在; 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特征峰与Yen-Mullins模型对比, 得出水溶性沥青的芳香结构主要是由3种稠环的“岛屿结构”芳香片段组成;1H-NMR和13C-NMR分析表明, 水溶性沥青分子芳环侧链被氧化成仅含有1个C且链接不同官能团的脂肪碎片, 该碎片与“岛屿结构”作为主要部分构成水溶性沥青分子的稳定结构。 由此看出, 元素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可从本质上解释水溶性沥青易溶于碱性水溶液的原因, 荧光谱图与Yen-Mullins模型结合可从微观上解释水溶性沥青的主要结构, 为判定不同性质的沥青提供一种方法。

关键词: 芳香片; 碎片; 光谱分析; 水溶性沥青结构
中图分类号:TQ522.6 文献标志码:A
Spectral Analysi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Water-Soluble Pitch
ZHENG Xiao-jun, GAO Li-juan, ZHAO Xue-fei*, ZHU Ya-ming, CHENG Jun-xia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dvanced Coal Coking and Efficient Use of Coal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Abstract

Water-soluble pitch containing more than 70% of hydrophilic group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coal tar pitch in the presence of acid, the product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carbon materials in aqueous medium owing to a variety of introduced polarity groups and normal condensed rings. Moreover,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was analyzed using Fluorescence, IR, UV, NMR and Yen-Mullins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action of N, O, S were increased by 1.06%, 11.64%, 0.79% to 6.78%, 29.59% and 2.4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desired pitch enhanced that was attributed to the O percent increased. Hetero-atoms (N, O, S) exist in the form of Ar—NO2, Ar—OH, Ar—SO3H and C= O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ree fused aromatic rings called “Island structure” were identified by fluorescence and Yen-Mullins model, substitutions on aromatic rings were oxidized to a single C-atom group as shown by1H-NMR and13C-NMR spectra, this group and “Island structure” can be seen as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water-soluble pitch’s framework. It was found that pitch was soluble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 combined with Yen-Mullins model gave the main structure information from a microcosmic view, thus enabling a general method for different properties pitch determination.

Keyword: Aromatic fragment; Fragment; Spectral analysis; Structure of water-soluble pitch
引 言

煤焦油沥青碳含量丰富, 是制备碳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 水溶性沥青是中温煤焦油沥青经过混酸(浓硫酸和浓硝酸)改质得到的聚合物, 主要是五环以上的多环芳烃, 取代基含氧、 氮、 硫等杂元素[1]。 经过混酸的氧化, 表面生成大量含氧官能团, 易溶于碱性水溶液[2], 常用于制备储能复合型碳材料[3]

Mullins及合作者们[4, 5]通过总结近二十年来收集的数据, 提出了一种称为“ modified Yen model” 或“ Yen-Mullins model” 的沥青分子模型。 Yen-Mullins模型观点与沥青质分子的结构有关, 基于多种不同技术的结论提出了 “ 岛屿模型” 。 模型的第一点是沥青质分子量约为750, 大部分分布在500和1 000之间; 第二点是根据稠环的芳环数、 芳碳率或芳氢率、 沥青的胶体状态和行为、 讨论了沥青芳环的结构组成。

光谱技术是研究复合物的重要工具。 吕君等[6]采用光谱法结合改进的 Brown-Lander 模型确定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平均分子结构是以线性排列为主、 面性排列为辅的四环稠环结构; 赵斌等[7]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现代化学计量学的方法检测分析了沥青的微观结构; 王知彩[8]等采用荧光光谱表征沥青烯质结构; 值得关注的是, Speight[9]较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释了沥青质中芳香烃和相关脂肪烃含量, 确定不同种沥青质的代表化学结构。 根据大量资料[9, 10, 11, 12, 13]提供了有关芳烃循环性质和NMR谱分析可靠性的重要信息。 Andrews等[14]利用相同的技术证明了每片芳香族芳环环数为7, 结论与Yen-Mullins模型吻合。 根据以上分析, 将核磁共振技术与Yen-Mullins模型结合可用于解析沥青分子的化学结构或结构碎片。

有报道探讨了水溶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和特殊官能团分析[1], 但具体的组成结构解析很少有报道。 本工作通过对分子中杂元素分析, 确定相应官能团, Yen-Mullins模型筛选水溶性沥青芳香族片, 重点利用核磁共振推测水溶性沥青芳香族链接的化学结构碎片, 再结合平均分子量推导水溶性沥青的结构模型。 通过对水溶性沥青的结构解析, 可对水溶性沥青的化学性质及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水溶性沥青的制备

将混合料[m(沥青): V(混酸: Vsulfuric acid: Vnitric acid=7: 3)=1 g: 20 mL]在38 ℃恒温氧化7.5 h, 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 待反应结束后, 将混合物倒入去离子水中终止反应, 静置10 h, 过滤、 水洗至滤饼呈中性; 将滤饼溶入1 mol· L-1的NaOH溶液至pH大于12, 80℃下搅拌1 h, 热过滤收集滤液; 所得滤液用1 mol· L-1的HCl溶液调pH小于2, 离心分离取沉淀物, 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Cl-(用AgNO3溶液进行检验), 干燥恒重得到水溶性沥青。

1.2 水溶性沥青的表征

采用德国elementar公司生产的Vario EL Ⅲ 型元素分析仪, 进行沥青的碳、 氢、 氮及硫元素含量分析; 氧元素含量由差量法获得。 采用美国Waters公司的液相凝胶色谱仪, Styragel HR0.5 THF色谱柱测沥青的平均分子量。

采用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NicoletiS 1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水溶性沥青的IR分析; 采用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LS 55进行沥青的荧光检测。

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DPX-400Ⅱ 型核磁共振光谱仪对水溶性沥青进行1H-NMR, 13C-NMR分析。 场强为400 MHz, 溶剂为氘代丙酮(d6-Acetone)。

2 结果与讨论
2.1 杂原子分析

表1是水溶性沥青的元素分析数据。 水溶性沥青的(C+O)元素质量分数之和达89.10%, 其他元素质量含量(S+N+H)仅10.9%。 对比原料中温煤沥青各元素含量, 水溶性沥青O, N和S元素含量增多, H/C比例下降, 说明中温煤焦油沥青经过混酸氧化而引入含O, N和S元素的基团, 可能为硝基(— NO2)、 羟基(— OH)、 磺酰基(— SO3H)等基团。

表1 水溶性沥青元素分析 Table 1 Elemental analysis of water-soluble pitch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法测水溶性沥青分子的平均分子量是669, 符合Yen-Mullins模型第一点提出的沥青分子量范围。 计算得到水溶性沥青分子平均分子式C33.17H11.44O12.37N3.24S0.50

沉淀差量法测水溶物含量为96.42%。 水溶物含量大于70%, 本法制备的沥青是水溶性沥青。

2.2 主要官能团

图1为水溶性沥青IR谱图。 在3 088 cm-1处吸收峰是=CH伸缩振动, 1 600 cm-1处吸收峰为C=C骨架的伸缩振动, 是水溶性沥青多环芳烃的特征峰; 在1 711 cm-1处出现一个较强而尖的吸收峰, 归属于C=O的对称伸缩振动; 谱图中在1 527和1 340 cm-1处分别出现两个强的吸收峰, 峰形尖锐, 是N=O的伸缩振动, 且在905 cm-1有吸收峰, 是C— N的伸缩振动, 说明水溶性沥青中含有— NO2; 在1 151 cm-1有中等较宽吸收峰, 此处可能有多峰振动信号叠加, 因此对1 300~1 070 cm-1段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 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的吸收峰与实测光谱峰吻合度达99%以上。 由小插图特征峰值可知, 1 189 cm-1特征峰归属C— O振动, 可能基团有醇、 醚、 酯、 羧酸, 1 134 cm-1处特征峰归属— HSO3吸收峰, 强度明显比C— O信号弱, 实验谱图中— HSO3吸收峰仅出现肩峰, 不易辨别出; 在1 020~850和830~690 cm-1有吸收峰, 归属于— SO3H吸收峰及芳环的不同取代类型的特征峰; 图中3 900~3 500 cm-1处出现较多分裂的弱吸收峰, 分析可能是水溶性沥青中的极性分子基团距离较小, 由于分子间氢键缔合所形成的物质产生的振动耦合使吸收峰发生裂分。 水溶性沥青在3 250~3 000 cm-1处出现弱的吸收峰, 2 500 cm-1附近也出现宽而弱的吸收峰, 结合极性分子的特征峰值[8], 推测水溶性沥青分子含— OH极性基团, 且分子间氢键也可能构成共轭螯合物。

图1 水溶性沥青的红外光谱Fig.1 IR spectrum of water-soluble pitch

2.3 候选芳香片

图2为水溶性沥青的荧光光谱, 最强峰位于430 nm附近。 荧光光谱的特点是芳香化合物有一很窄的特征光谱峰, 随着芳环数的增多, 特征波长会相应增加。

图2 水溶性沥青的荧光光谱Fig.2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water-soluble pitch

根据Yen-Mullins模型中已知结构芳香化合物的特征峰值进行分类[4], 单环芳烃的峰值区270~300 nm、 双环芳烃峰值区300~340 nm、 三环芳烃峰值区340~400 nm、 四环芳烃峰值区400~425 nm, 大于425 nm的为五环及五环以上的芳烃峰。 图2中荧光峰说明水溶性沥青结构是由5个以上数量的芳香环构成一个大的芳香族片。 Yen-Mullins模型中详细描述了5~10芳环数的沥青芳香族片在荧光谱图中的特征峰值, 芳香环之间有不同数目的芳环和相同芳环数不同连接方式模型的化合物, 通过对比分析荧光吸收峰群, 可判断水溶性沥青中芳香环的连接方式: 全部共振结构的之字形和线性排列不能成为水溶性沥青结构的候选, 相似度0%; 在430 nm附近, 有3个相应的六个和七个芳香环构成的 “ 岛屿结构” 芳香片, 可能是水溶性沥青中稠环区域的候选结构(图3); 通过对比分析, 其他结构可能性很小。

图3 水溶性沥青芳族候选结构Fig.3 Possible aromatic structure of the water-soluble pitch

2.4 碎片结构

NMR谱显示了该沥青的丰富且复杂的组成。 为了提取有用的信息, 需要系统的策略[13], 以便从这些光谱中准确地识别和量化分子的性质。 图4(a)所示为水溶性沥青的13C-NMR谱图, 主要结构分为芳香区域和脂肪族区域[9], 常用光谱区域为芳族峰区域(δ : 90~150 ppm)和脂肪族峰区域(δ : 0~70)。 类似的策略对于1H-NMR谱也是有效的, 如图4(b)所示水溶性沥青的1H-NMR谱图, 其中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芳族区域(δ : 6.5~9.5 ppm)和脂肪族区域(δ : 0.5~4.5 ppm)。 对照常用氘代溶剂化学位移值归属表, 图4(a)中化学位移29.3和205 ppm为氘代丙酮溶剂峰, 图4(b)中化学位移2.04 ppm处的多重峰为氘代丙酮溶剂残留峰。

图4 水溶性沥青13C-NMR谱图(a)和水溶性沥青1H-NMR谱图(b)Fig.4 13C-NMR spectrum of water-soluble pitch (a), and 1H-NMR spectrum of water-soluble pitch (b)

图4(a)中, 谱图主峰群为化学位移90~150 ppm的芳香碳峰群, 脂族区域化学位移0~70 ppm较芳族区域信号特别弱或因无长脂肪族链, 推测水溶性沥青可能是一个大的芳香族片结构连接短脂肪侧链。 主要分析化学位移值90~150 ppm芳族区域化学结构。 水溶性沥青谱图按化学位移分为芳香碳谱区和羰基碳谱区: 一段是化学位移100~150 ppm的芳环峰群, 其中有化学位移110~135 ppm的质子化芳环峰群, 其最高峰出现在化学位移124.82 ppm处, 属于芳环的化学位移区间; 还有化学位移135~150 ppm处的非质子化芳香碳峰群, 最高峰出现在化学位移145.45 ppm处, 属于取代芳环的化学位移区间; 水溶性沥青在化学位移110~140 ppm处呈现一个明显的凸宽峰, 这是由于芳香碳所在的碳环连接了不同的基团, 各种处在不同环境的碳的化学位移信号叠加, 导致有较宽的化学位移。 另一段是化学位移150~175 ppm处的羰基峰群, 在化学位移162.77 ppm处各出现一个尖峰, 归属于羧酸的羰基碳, 在化学位移165~170 ppm处的碳峰群有一个峰面积较小的小凸峰, 说明羧酸中羰基碳较少。

根据Speight[9]提出的方程, 从图4(b)水溶性沥青1H-NMR谱图中提取出各种质子的百分比。 化学位移0.5~4.5 ppm脂肪族峰根据其与芳香核心的位置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的质子(α , β γ ), 结果列于表2。 化学位移4.5~6.5 ppm区域为脂肪醇羟基氢的化学位移, 与红外谱图的结果相一致, 进一步说明水溶性沥青分子中有— OH。 同时在表2中, 芳香度为0.94表示水溶性沥青分子结构单元中芳香碳原子总数与总碳原子总数的比是0.94, 说明沥青分子中芳香碳的原子个数要远远多于脂肪碳个数, 含有大的芳香族结构(参照荧光分析)。 L=1.35, Hγ 的百分比仅为0.84, 综合推测侧脂肪链中C的个数约为1, 这与13C-NMR结果相吻合。

表2 水溶性沥青1H-NMR分析结果 Table 1 1H-NMR analysis of water-soluble pitch
2.5 水溶性沥青分子结构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结果, 推断以下为水溶性沥青结构信息: 水溶性沥青的芳族区结构主要是芳香核心含六个和七个苯环稠环芳香片, 该片段为“ 岛屿结构” ; 脂肪区部分较简单, 侧链含碳个数为1, 连接不同官能团; 结构中芳香片及脂肪侧链连接的官能团主要有— COOH, — OH, — NO2, — SO3H等。

3 结 论

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结合Yen-Mullins模型确定水溶性沥青的主要官能团和芳香族片段, 与传统沥青结构检测方法相比, 该模型法可以更加快速确定水溶性沥青的芳香族结构。 核磁共振谱图重点分析水溶性沥青脂肪族的碎片结构, 侧链由1个碳原子连接各官能团构成不同的碎片。 中温沥青被氧化, 长脂肪链被氧化成小的带有不同官能团的短侧链, 芳香族的部分有3个相应的六和七个苯环循环的“ 岛屿结构” 芳香片。 脂肪碎片与稠环芳香片构成稳定的结构。 水溶性沥青在保证多环芳烃结构的同时引入了含杂原子的基团增加了与水的亲和力, 使其能较好地添加到水相中制成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WANG Feng-xia, WANG Tong-hua, QU Xin-chun(王凤霞, 王同华, 曲新春). Sciencepaper Online(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 05-21. [本文引用:2]
[2] Wang J Z, Chen M M, Wang C Y, et al. Materials Letters, 2012, 68(1): 446. [本文引用:1]
[3] Guo Z H, Wang C Y, Chen M M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2013, 8(2): 2702. [本文引用:1]
[4] Mullins O C. Energy Fuels, 2010, 24(4): 2179. [本文引用:2]
[5] Mullins O C, Sabbah H, Eyssautier J, et al. Energy Fuels, 2012, 26(7): 3986. [本文引用:1]
[6] Jun, GAO Li-jun, ZHU Ya-ming, et al(吕君, 高丽娟, 朱亚明, ). Materials Review B(材料导报B), 2016, 30(4): 127. [本文引用:1]
[7] ZHAO Bin, WU Gui-fang, HAO Pei-wen(赵斌, 吴桂芳, 郝培文).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化工进展), 2012, 31(12): 2753. [本文引用:1]
[8] Wang Z C, Hu J C, Shui H F, et al. Fuel, 2013, 109(7): 94. [本文引用:2]
[9] Speight J G. Fuel, 1970, 49(1): 76. [本文引用:4]
[10] Michael 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2011, 12(4): 325. [本文引用:1]
[11] Zhang Q, Deng W, Li C, et al.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s, 2014, 45(6): 20. [本文引用:1]
[12] Fergoug T, Bouhadda Y. Fuel, 2014, 115: 521. [本文引用:1]
[13] ZHANG Gui-ran, SHEN Ben-xian, SUN Hui, et al(张桧然, 沈本贤, 孙辉, ).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5, 46(12): 31. [本文引用:2]
[14] Andrews A B, Edwards J C, Pomerantz A E, et al. Energy Fuels, 2011, 25(7): 306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