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AS痕量气体检测中激光器管壳温度对背景信号的影响
陈昊1,2, 鞠昱1, 韩立1, 刘俊标1
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作者简介: 陈 昊, 1990年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e-mail: chenhao9@mail.iee.ac.cn

摘要

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对痕量气体的连续检测, 二次谐波背景信号会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变化产生漂移, 使得二次谐波波形无法保持稳定, 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基于TDLAS原理, 解释了二次谐波背景信号的产生, 分析了背景信号的来源和背景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对背景信号的扣除获得标准的二次谐波波形,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 此系统搭载了风冷以及水冷模块进行辅助控温, 控制精度达到±0.1 ℃, 选取了1 796和1 653 nm波长的DFB半导体激光器, 通过控制两只激光器在20~44 ℃温度条件下来回变动, 温度间隔为2 ℃, 对获得的二次谐波背景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上升, 背景信号发生红移, 反之发生蓝移; 实验中温度每变化2 ℃, 1 796和1 653 nm的DFB激光器的背景信号分别产生了约3.2和2.67 pm波长漂移; 通过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控温封装, 实现对半导体激光器管壳的恒温控制, 可以有效地消除室温变化引起的背景信号漂移, 维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痕量气体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 气体检测; TDLAS; 背景信号漂移; 温度特性
中图分类号:TP212.1 文献标志码:A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f Laser Shell on Background Signals for Trace Gas Detection in TDLAS
CHEN Hao1,2, JU Yu1, HAN Li1, LIU Jun-biao1
1.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90 Beijing, 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0049 Beijing, China
Abstract

As the technique of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scopy (TDLAS) is employed for trace gas detection, the second-harmonic background signal drifts with the changeof the temperature of semiconductor laser shells. It results in unstability of the second-harmonic signal. Its drifting can cause measurement erro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DLAS, the cause of the second harmonic of the background signal is explained. Then the causes of the background signal and its drifting influence on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standard second-harmonic signal is obtained after the rejection of background signal. Finally a high-accurac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is designed and it is equipped with air cooling and water cooling modules for auxiliary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between ±0.1 ℃. Moreover, 1 796 and 1 653 nm wavelength distrubuted feedback lasers are selected.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wo laser shells from 20 to 44 ℃ reversally, the temperature interval is 2 ℃,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econd-harmonic background signal a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the temperature of semiconductor laser shells rises, the background signal red-shifts; otherwise it blue-shifts. While testing the background signals of the 1 796 and 1 653 nm DFB lasers drift about 3.2 and 2.67 pm respectively at each temperature change of 2 degrees cenigrade. With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of semiconductor laser shells, it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ground signal drifting when room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measurement system. The accuracy of trace gas detection is improved.

Keyword: Gas detection; TDLAS; Background signal drift;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引 言

由于工业发展、 人口增加、 森林砍伐等原因,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不断上升, 时刻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有毒有害的痕量气体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1]。 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进行痕量气体检测具有实时监测、 测量精度高、 系统响应速度快、 工作稳定等特点, 对于有毒有害的痕量气体检测来说, TDLAS是一种最安全和最有潜力的检测手段[2, 3, 4]

为了获得更低的检测下限, 波长调制相结合的谐波检测技术(WMS)被广泛应用于TDLAS检测中[5, 6]。 二次谐波与气体浓度成比例关系, 波峰与气体中心吸收谱线对应, 通常被选择作为检测信号进行分析[7]。 在痕量气体检测过程中, 二次谐波会存在背景信号, 背景信号漂移对测量产生误差, 因此消除背景信号漂移可以进一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背景信号漂移展开了大量研究[8, 9], 但仍未发现有人将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与背景信号漂移两者相联系而展开研究。

本文基于TDLAS原理, 分析了二次谐波背景信号的产生, 研究了背景信号的来源以及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 设计了一套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 在不同的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下, 对背景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证明了对半导体激光器管壳的恒温控制可以抑制管壳温度变化带来的背景信号漂移, 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1 理论分析

比尔-兰伯特定律(Beer-Lambert law)描述了光的吸收程度与吸光物质浓度的函数关系, 如式(1)所示

It=I0exp[-α(ν)cL](1)

式(1)中, It为穿过待测气体后的透射光光强; I0为进入待测气体时的入射光强; α (ν )为吸收系数, 该系数与气体的种类以及穿过该气体的光频率(波长)有关; c为待测气体的浓度。 L为光所经过的待测气体的吸收路径长度。

采用波长调制技术(WMS)进行痕量气体检测时, 对光源的驱动电流加上一个低频的小信号进行调制, 激光器的输出频率和光强都会被调制, 其表达式如下

ν=ν̅+asinωt(2)I0(t)=I0(1+ηsinωt)(3)

其中ω 为所加调制的角频率, ν̅为激光的中心频率, a为频率调制幅度, η 为由于频率调制造成的光强调制深度。

将式(2)和式(3)代入式(1)并对其做傅里叶展开, 可以得到其中ω 的一次谐波分量的强度If和二次谐波分量强度I2f分别为

式(4)和式(5)是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分量的表达式[10], 因为二次谐波幅值与待测气体浓度成正比, 常选用二次谐波峰值来表征气体浓度, 图1是不同浓度下二次谐波波形。

图1 不同浓度下二次谐波信号Fig.1 Thesecond-harmonic curves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如图1所示, 气体浓度越高, 二次谐波峰值也越高。 在测量浓度时, 通常认为二次谐波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气体吸收导致激光器PI曲线的非线性, 但除此之外, 检测系统的非线性、 光学器件以及测量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二次谐波波形产生影响, 这部分因素引起的二次谐波变化称为背景信号, 理论上应该进行扣除才能得到准确的浓度结果。

而对于痕量气体检测时, 气体吸收很弱, 当气体浓度变化较小时, 无法看到标准的二次谐波线型, 需要通过将背景信号扣除才能够获得明显的二次谐波线型。 如图2所示。

图2 0~0.006% NO气体的二次谐波信号与扣除背景信号后的信号Fig.2 The original second-harmonic curves and the second-harmonic curves after background signal rejection

图2(a)表示0~0.006% NO气体的原始二次谐波信号, 其中选择浓度0%的二次谐波线型作为背景信号, 图2(b)表示的是扣除背景信号之后二次谐波信号, 扣除之后的二次谐波线型出现明显波峰, 以此计算气体浓度。

以上是考虑背景信号固定不变的情况, 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背景信号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漂移, 导致测量失准。 目前已经报道的影响背景信号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光学器件各界面之间的干涉、 系统的非线性等[11, 12, 13], 其中光学器件干涉所造成的背景信号影响可以通过对界面进行增透膜、 将各光纤接头进行熔接等方式, 减少界面干涉产生的影响; 检测系统的非线性可以通过在算法中加入非线性项进行补偿; 然而, 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背景信号的漂移, 通过对痕量气体检测中的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 也会引起背景信号漂移。 本文通过搭建恒温控制系统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 研究其对背景信号漂移产生的影响。

2 实验装置

在TDLAS检测系统中加入了半导体恒温控制系统, 整个检测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TDLAS系统和恒温控制系统Fig.3 The structure diagram of TDLAS system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system

选用波段为1 653和1 796 nm DFB半导体激光器, 输出最大功率为3 mW, 以检测CH4和H2O两种气体浓度。 通过ARM产生一个低频锯齿波和一个高频正弦波叠加的电流信号, 经由激光驱动电路进入半导体激光器, 调制后的激光束首先经过准直器射入通有待测气体的气室中, 衰减后的光信号再经由另一端光电探测器接收, 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最后通过电路模块将信号锁相放大, ARM对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串口发送至PC, 在PC端使用Labview软件观察待测气体的各次谐波波形, 此为搭建的TDLAS系统, 其主要部分在图3中黑色方框标注。

如图3所示, 在此基础上, 搭载DC-500半导体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并外加水冷系统进行辅助控温, 控温精度达到± 0.1 ℃, 将半导体激光器置于控温台上, 通过DC-500实现对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的精确控制, 其主要部分在图3红色方框标注。

3 温度对背景信号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3.1 室温条件下实验探究和发现

1 796 nm DFB半导体激光器置于温度控制台上, 将输出波长调节至没有吸收峰的位置, 对管壳不加温度控制, 连续测试24 h, 每半小时读取一次二次谐波信号, 总计48组,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室温下1 796 nm激光器的二次谐波信号Fig.4 The second-harmonic signal of 1 796 nm laser at room temperature

由图4实验表明, 二次谐波的背景信号受激光器管壳温度影响十分显著, 当室温下降, 背景信号发生蓝移; 室温上升, 背景信号发生红移。 测量结果精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

3.2 精确控温后的实验结果

在1 796 nm波长附近, H2O有多个强吸收谱线, 选取扫描电流覆盖1 796.13 nm波长, 此H2O吸收峰强度4.057e-21 cm-1· (molec· cm-2)-1。 以此作为参考点, 验证气体吸收峰与背景信号是否同时受温度产生漂移。 将半导体激光器放置于温度控制台, 控制管壳温度从20~44 ℃来回变化, 温度控制间隔为2 ℃, 连续采集数据, 结果如图5。

图5 温度变化下1 796 nm激光器的二次谐波信号Fig.5 The second-harmonic signal of 1 796 nm laser with changing temperature

根据图5(b)所示, 黑色方框覆盖的扫描电流范围存在H2O吸收峰, 红色方框覆盖的扫描电流范围是背景信号。 可以看到,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上升下降, 吸收峰位置未发生明显漂移, 峰值产生了波动; 背景信号随管壳温度发生了红移和蓝移。 吸收峰位置不变说明激光器芯片温度并不受管壳温度变化影响, 输出波长保持稳定; 而背景信号随着管壳温度变化出现了规律可重复的漂移, 根据激光器输出波长与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 如图6所示, 温度每变化2 ℃, 背景信号产生约3.2 pm波长漂移; 吸收峰峰值的波动说明随着背景信号的漂移, 对气体检测结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图6 激光器输出波长与输入电流关系Fig.6 The relation between output wavelength and input current of laser

选择1 653 nm DFB半导体激光器, 重复之前实验。 气室内通入痕量甲烷气体, 选取扫描电流覆盖1 652.664 nm波长, 此甲烷吸收峰强度为1.089e-23 cm-1· (molec· cm-2)-1。 将半导体激光器放置于温度控制台, 控制温度为20~44 ℃来回变化, 温度控制间隔为2 ℃, 连续采集数据, 结果如图7。

图7 温度变化下1 653 nm激光器的二次谐波信号Fig.7 The second-harmonic signal of 1 653 nm laser with changing temperature

根据图7(b)所示, 黑色方框覆盖的扫描电流范围存在甲烷吸收峰, 红色方框覆盖的扫描电流范围是背景信号。 随着半导体管壳温度变化, 背景信号发生了红移和蓝移, 温度每变化2 ℃, 背景信号产生约2.67 pm波长漂移; 由于气室仅存有微量甲烷, 背景信号漂移导致二次谐波峰值发生了漂移。 实验证明了气体为痕量时, 背景信号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变化产生漂移, 并导致气体吸收峰随之漂移, 测量失准。

3.3 实验结果分析及解决方案

典型的DFB激光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a)所示, 图8 (b)是实物图, 激光器芯片、 隔离器、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是与基座固定在一块, 激光器内部TEC制冷器通过热传导进行温度控制, 这部分器件则不会受到管壳温度变化的影响。 但光纤是与管壳相连, 当管壳温度发生变化时, 激光器内部温控部分保证了激光器输出波长不会发生漂移, 而激光器管壳的热胀冷缩则会带动光纤端面的微小位移, 导致光纤端面与第二透镜的干涉条纹发生了移动, 引起了背景信号的漂移。

图8 半导体激光器内部结构Fig.8 The inner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laser

针对管壳对背景信号的影响, 将1 653 nm DFB半导体激光器做控温封装, 使得管壳温度恒定控制在25 ℃, 选取扫描电流只覆盖背景信号, 进行24 h背景信号的连续测试, 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恒温下1 653 nm激光器的二次谐波背景信号Fig.9 The second-harmonic signal of 1 653 nm laser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如图9所示, 通过对半导体激光器温度的恒定控制, 背景信号未发生漂移且十分稳定。 实验证明了对半导体激光器管壳的恒温控制, 可以消除背景信号漂移, 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

4 结 论

基于TDLAS原理解释了二次谐波背景信号的产生并分析了背景信号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 并结合实验发现了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的变化会使背景信号漂移, 对比了1 796和1 653 nm DFB半导体激光器在管壳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二次谐波背景信号的漂移情况, 实验证明了:

(1) 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温度变化导致背景信号漂移, 气体吸收峰不漂移。

(2) 气体为痕量时, 背景信号漂移会显著影响二次谐波信号, 导致测量失准。

(3) 对半导体激光器管壳恒温控制, 能够消除背景信号漂移, 提高检测准确度。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ZHANG Zhi-rong, DONG Feng-zhong, WU Bian, et al(张志荣, 董凤忠, 吴边, ).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光电子·激光), 2011, (11): 1691. [本文引用:1]
[2] JU Yu, XIE Liang, HAN Wei, et al(鞠昱, 谢亮, 韩威, ).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 363. [本文引用:1]
[3] YAO Lu, LIU Wen-qing, LIU Jian-guo, et al(姚路, 刘文清, 刘建国, ).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中国激光), 2015, (02): 313. [本文引用:1]
[4] CHEN Yi-kang, JU Yu, HAN Li(陈奕钪, 鞠昱, 韩立).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 27. [本文引用:1]
[5] HU Ya-jun, ZHAO Xue-hong, ZHANG Rui, et al(胡雅君, 赵学红, 张锐, ). Acta Opitca Sinica(光学学报), 2013, (11): 296. [本文引用:1]
[6] QU Dong-sheng, HONG Yan-ji, WANG Guang-yu, et al(屈东胜, 洪延姬, 王广宇, ). Acta Opitca Sinica(光学学报), 2013, (12): 338. [本文引用:1]
[7] Qi Rubin. Tianjin University, 2012. [本文引用:1]
[8] PANG Tao, XIA Hua, WU Bian, et al(庞涛, 夏滑, 吴边, ).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光电子·激光), 2015, (1): 104. [本文引用:1]
[9] Reid J, EI-Sherbiny M, Garside B K. Appl. Optica Acta, 1980, (3): 575. [本文引用:1]
[10] Duffin K, McGettrick A J, Johnstone W, et al. [J]. Lightwave Technol. , 2007, 25(10): 3114. [本文引用:1]
[11] Stewart G, Johnstone W, Bain J R P, et al.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11, 29: 811. [本文引用:1]
[12] Schilt S, Thevenaz L, Robert P. Appl. Opt. , 2003, 42(33): 6728. [本文引用:1]
[13] Wang Q, Chang J, Song F J, et al. Appl. Opt. , 2013, 52(26): 644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