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水坑石的透明度影响因素
邓雨晴, 陈涛*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讯联系人 e-mail: summerjewelry@163.com

作者简介: 邓雨晴, 女, 1992年生,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硕士研究生 e-mail: 591177326@qq.com

摘要

采用红外光谱(IR)、 X射线粉晶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分析(DTA)等测试, 分别从地开石的有序度。 矿物微形貌特征以及地开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对水坑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红外光谱和XRD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 红外光谱中高频区3 704和3 621 cm-1两吸收峰的分裂程度和XRD图谱中2 θ为19°~24°之间的衍射峰的分裂程度可表示地开石有序度, 分别计算样品红外光谱中3 704和3 621 cm-1两吸收峰的强度比值( OI)及XRD图谱中($\bar{1}$11)晶面衍射峰和(111)晶面衍射峰的分裂程度指数(DHI); 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表征有序度的参数与透明度并无密切关系。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地开石矿物晶体颗粒整体发育越均匀, 晶体颗粒形态越相近、 粒径大小越均一时, 样品透明度越高, 但晶体颗粒自身的结晶度、 自形程度和粒径的绝对大小与透明度并无关系。 差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水坑石的透明度与地开石晶体结构中结构水和吸附水的含量有关, 结构水含量越接近理论值, 样品晶体结构越完整, 透明度越高; 结构水的含量降低时, 部分羟基缺失导致晶体结构完整性下降, 结构单元层内部的电荷平衡被破坏, 层间域中吸附更多水分子, 吸附水在层间域中作为杂质分子存在, 使样品的透明度下降。

关键词: 水坑石; 透明度; 红外光谱; XRD; 结构水
中图分类号:P578.964 文献标志码:A
Influence Factors of Transparency on Shuikeng Stone from Shoushan
DENG Yu-qing, CHEN Tao*
Gemmological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 (XRD),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were used for studying the transparency in fluence factors of Shuikeng Stone from Shoushan, China. Results of IR spectroscopy and XRD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huikeng Stone is Dickite. Order degree of Dickite can be indicated by intensity difference of wave number 3 704 and 3 621 cm-1 in IR spectroscopy and intensity difference of diffraction peaks in XRD pattern. Intensity ratio of wave number 3 704 and 3 621 cm-1 in IR spectroscopy (OI)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I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samples. DHI was calculated by intensity of diffraction peaks of crystallographic plane ($\bar{1}$11) and (1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HI also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ransparency of samples. Results of SEM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particles in transparent samples show a uniform appearance and similar size and the crystallinitydegree of Dickit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s transparency. Results of DTA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ter in transparent samples is less than that in opaque samples, and the constitution water in transparent samples is closer to the theoretical water content of kaolinite-group mineral than opaque samples. Deficiency of constitution water has caused the decline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accordingly, the charge balance of samples was destroyed. Adsorption water exists in crystal lattice of samples as impurity molecule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charge balance, these impurity molecules would decrease the transparency.

Keyword: Shuikeng Stone; Transparency; IR; XRD; Constitution water
引 言

水坑石是寿山石的一个重要品种, 因晶莹透明的外观和细腻润泽的质地而受到大众喜爱, 又因产量稀少而更显珍贵。 水坑石的矿床位于高山东北侧的“ 坑头占” 山麓, 矿洞内常年有地下水, 因此矿石处于常年被水浸泡的环境中。 针对水坑石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尤其是对于水坑石透明度较高的原因, 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 传统观点认为水坑石透明度较高是因为常年被水浸泡, 但并无具体研究。 汤德平提出水坑石透明度较高是因为海拔较低的位置产出的矿石本身有序度较高, 与水并无太大关系[1]。 另有不少学者对寿山石、 巴林石等的透明度进行过研究, 普遍认为透明度与地开石有序度及矿物结晶程度有关[2, 3]。 根据现有的观点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水坑石透明度的三个可能的影响因素, 一是地开石的有序度, 二是矿物颗粒的形态、 大小和矿物集合体排列方式, 三是地开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含量, 然后分别针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 旨在探索水坑石呈现出较高透明度的确切原因。

1 实验部分

用于实验的水坑石样品共有28个, 另有20个高山石样品作为对比, 其中半透明样品18个, 微透明样品19个, 不透明样品11个, 样品图片见Fig.1(因篇幅限制仅列出部分样品照片, 其中KT-1~KT-5半透明, KT-6~KT-12微透明, GS-2~GS-6不透明)。 为分析样品的矿物组成并探究有序度与透明度的关系, 对所有水坑石样品和8块高山石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 并对所有水坑石样品和12块高山石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XRD)测试; 为探究矿物颗粒的形态、 大小和矿物集合体排列方式对透明度的影响, 对9个水坑石样品和8个高山石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测试; 为探究水的存在形式和含量对透明度的影响, 对4个水坑石样品和3个高山石样品进了差热分析(DTA)测试。

图1 样品照片Fig.1 Photographs of samples

XRD测试采用X.pertPRO Dy2198型X射线粉晶衍射仪。 将样品磨制成200目以下的粉末; 测试电压40 kV, 电流40 mA, CuKα 1靶, 扫描步长0.017 0° , 测量范围为3° ~65° 。 红外光谱测试采用Bruker Vertex 80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 将1.5 mg样品粉末与100 mg KBr粉末混合压制成KBr压片, 测试红外透射光谱, 分辨率4 cm-1, 扫描32次, 扫描范围400~4 000 cm-1。 扫描电镜测试采用Quanta200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制样时敲打样品得到新鲜断口面并进行喷金处理。 测试电压20 kV, 束斑大小5.0 μ m, 放大5000倍进行观察并采集图像。 差热分析测试采用耐驰STA449F3型热重分析仪, 测试样品粉末, 温度范围30~1 100 ℃, 升温速率10 ℃· min-1, 空气流速25 mL· min-1

2 结果与讨论
2.1 矿物有序度与透明度的关系

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和XRD测试以分析其矿物组成, 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和XRD图谱计算矿物的有序度, 以分析样品透明度与有序度的关系。

样品红外吸收光谱显示高岭石族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高频区由OH振动引起的吸收峰位于3 621, 3 653和3 704 cm-1, 3 704与3 621 cm-1的强度差较大, 说明样品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 图2为部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图2 样品红外光谱Fig.2 Infrared spectra of samples

地开石的红外光谱中, 3 704与3 621 cm-1两峰的强度差能反映其有序度。 高频峰3 704 cm-1越弱, 低频峰3 621 cm-1越强, 即两峰的强度差越明显, 有序度越高; 当高频峰由弱变强, 与低频峰强度接近甚至与之齐平时, 其有序度便会降低[4]。 可以计算3 704 cm-1峰与3 621 cm-1峰的透过率的比值来表示这两个峰的分裂程度, 该比值越大, 则两吸收峰的强度差越大, 样品有序度越高。 本文中将该比值用OI表示, 计算OI值后作出透明度与OI值的散点图(图3), 从图中可看出OI值并不随透明度改变而呈现出规律变化。

图3 不同透明度样品的OI值分布散点图Fig.3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OI and transparency

XRD的测试结果与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图4为部分样品XRD谱图。 XRD图谱中, 高岭石族矿物在2θ 为19° ~24° 之间(即(001)与(002)晶面之间)的衍射峰分裂程度和尖锐程度可表示其有序度, 衍射峰分裂越明显, 越尖锐, 有序度越高。 Hinckley提出了高岭石有序度指数的计算方式: HI=[h'(1 1¯0)+h'(11 1¯)]/h(1 1¯0), h'表示该晶面的衍射峰峰顶到基线的距离(基线为峰两侧最低点的连线), h表示该峰的峰高。 根据Hinckley指数值高岭石的有序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 (1)高度有序, 19° ~24° 之间6条衍射峰分裂明显、 尖锐, HI值大于1.3; (2)有序, 19° ~24° 之间6条衍射峰清楚出现, 有两峰合二为一的现象, HI值1.3~1.0; (3)较无序, 某些峰合并, 且各峰强度均降低, HI值1.0~0.5; (4)无序, 6条衍射峰基本看不清楚, HI值小于0.5[7]

图4 样品XRD图谱Fig.4 XRD patterns of samples

汤德平仿照Hinckley指数提出了地开石的有序度指数DHI=[h'( 1¯11)+h'(111)]/h( 1¯11), 即( 1¯11)晶面衍射峰(2θ 为20.4° 左右)和(111)晶面衍射峰(21.5° 左右)的分裂程度[1], 图5为DHI值计算方法的图示。 笔者依照此式计算了样品的DHI值, 并作出透明度与DHI值的散点图(图6), 从图中可以看出DHI值并不随透明度改变而呈现出规律变化。

图5 DHI值计算方法图示Fig.5 Calculation method diagram of DHI

图6 不同透明度样品的DHI值分布散点图Fig.6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DHI and transparency

综合上述对比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高山石和水坑石的透明度与表征有序度的OI值及DHI值并无密切关系, 即有序度并不是导致水坑石透明度普遍高于高山石的原因。

2.2 矿物颗粒微观形貌和矿物集合体排列方式与透明度的关系

高岭石族矿物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后, 其晶体颗粒显示平行于(001)的假六方板状, 或半自形、 它形片状, 集合体则为薄板状或鳞片状[4](图7)。

图7 样品扫描电镜照片
(a): GS-C4(不透明), 5 000× ; (b): KT-7(半透明), 5 000× ; (c): KT-13(微透明), 5 000× ; (b): KT-14(微透明), 5 000×
Fig.7 SEM photographs of samples
(a): GS-C4 (opaque), 5 000× ; (b): KT-7 (translucent), 5 000× ; (c): KT-13 (semitranslucent), 5 000× ; (d): KT-14 (semitranslucent), 5 000×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透明的高山石样品GS-C4, 其晶体颗粒的大小和晶形发育很不均一, 同一样品中既有结晶度较好, 发育完整的晶体, 也有发育较差, 呈它形的晶体, 晶体颗粒的粒径大小变化范围较大[图7(a)]。 半透明的水坑石样品KT-7的晶体颗粒发育则较均匀, 晶体呈鳞片状或呈三轴近等长的粒状, 粒径大小均匀, 基本没有发育得特别完整的晶体[图7(b)]。

根据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 样品的透明度跟晶体颗粒整体发育的均匀程度有很大关系, 即样品的晶体颗粒整体发育越均匀(结晶程度相近, 粒径大小相近), 样品的透明度就越好。 水坑石样品的透明度较高, 正是由于其晶体颗粒发育均匀。

透明度虽与晶体颗粒发育的均匀程度有关, 但与粒径的绝对大小及自形程度并无太大关系。 也就是说, 在矿物颗粒的结晶度、 自形程度方面, 透明度好与透明度差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透明度好的样品的晶体颗粒并不一定有着很好的结晶度和自形程度, 如KT-7。 而透明度相近的两个样品的晶体颗粒发育情况也可能差别较大, 如KT-13与KT-14, 二者均为微透明, 但KT-13的颗粒呈小片状, 自形程度差[图7(c)], KT-14的晶体颗粒则较粗大, 晶形较完好[图7(d)]。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矿物颗粒的形态、 大小与矿物集合体排列方式会对水坑石和高山石的透明度造成影响, 具体表现为晶体颗粒的发育整体上更均匀, 颗粒形态、 大小更均一的样品的透明度更高, 而晶体颗粒本身的结晶度、 自形程度和粒径的绝对大小则不影响透明度。

寿山水坑石原生矿的成矿背景与高山石相似。 均为燕山晚期火山热液交代或填充富铝质的围岩而形成[5, 6]。 水坑石的产出区域位于海拔较低的位置, 在火山热液从地下上升侵入围岩裂隙进行充填或交代的过程中, 海拔较低位置的成矿热液要比海拔高的位置更充足, 热液在结晶的过程中有更充足的矿物组分结晶形成更完整、 均一的晶体结构和晶形, 使水坑石的外观更加细腻和透明。

2.3 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含量与透明度的关系

进行差热分析的3块高山石样品为GS-4、 GS-6、 GS-8(均不透明)、 4块水坑石样品为KT-5(半透明)、 KT-7(半透明)、 KT-12(微透明)、 KT-22(半透明)。

高岭石族矿物在差热分析中将发生如下反应: 加热到400~700 ℃时, 结构水(羟基)被破坏, 产生一个明显的吸热谷, 高岭石的吸热谷位于550~600 ℃, 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的吸热谷位于650~700 ℃, 结晶程度越高, 吸热谷越尖锐; 加热到950~1 050 ℃时发生物相变化, 产生一个较尖锐的放热峰。 在400~700 ℃脱去结构水的过程中, 质量变化曲线上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失重台阶, 记录脱去的结构水的质量, 高岭石族矿物中结构水的理论含量为13.95%。 在0~400 ℃之间也可能有少量质量损失, 这是脱去一些吸附水所致, 而800 ℃以后质量变化则趋近平缓, 基本不再改变。

七个样品的差热曲线图见图8。 样品GS-4, KT-5, KT-7, KT-12, KT-22的吸热谷均位于660~670 ℃左右; 样品GS-6和GS-8的吸热谷则位于630~640 ℃, 并且这两个样品的吸热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峰谷, 而是呈现宽缓的形态。 样品发生相变的放热峰均位于990~1 010 ℃。 GS-4, GS-6, KT-5, KT-7和KT-12在放热峰之前出现了许多个小峰, 曲线抖动比较厉害, 这是由于仪器的热水循环水压不稳导致, 并不是样品本身的吸热放热峰。

图8 样品差热曲线Fig.8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curves of samples

根据样品在差热分析中的质量变化曲线(图9)计算七个样品在0~400及400~800 ℃两个区间内的质量变化百分数, 列于表1。 高山石样品在0~400 ℃范围内的平均质量损失为2.21%, 大于水坑石的平均质量损失1.50%, 由于此范围内脱去的是吸附水, 说明高山石样品内的吸附水含量大于水坑石样品。 高山石样品在400~800 ℃内的平均质量损失为11.36%, 小于水坑石的平均质量损失13.37%, 由于样品在400~800 ℃发生的是脱羟基反应, 说明高山石样品内的结构水含量小于水坑石样品, 水坑石样品内的结构水含量则接近理论值13.95%。 高岭石族矿物晶体结构中有4种类型的不等效羟基, 包括内羟基OH1, 内表面羟基OH2, OH3, OH4[7]。 结合差热曲线形状来看, GS-6和GS-8的吸热谷前移且呈宽缓的形态, 这与其结构中羟基缺失而造成晶体结构不完整, 结晶度较差有关。

图9 样品质量变化曲线Fig.9 Mass change curves of samples

表1 高山石和水坑石在差热分析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Table 1 Weight change in DTA of Gaoshan Stone and Shuikeng Stone

综合吸附水与结构水的含量变化来看, 吸附水含量较低、 结构水较完整的样品(KT-5, KT-7和KT-22)呈现出了较好的透明度。 透明度差的样品中, GS-6和GS-8的结构水含量低于理论值; GS-4和KT-12虽然结构水较完整, 但吸附水含量较高。 也就是说, 吸附水和结构水会同时对高岭石族矿物的透明度造成影响。

对于结构水来说, 内羟基OH1和内表面羟基OH2, OH3和OH4作为高岭石族矿物晶体结构组成, 当其含量减少时, 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就受到破坏, 这可能是导致样品透明度差的原因之一。

高岭石族矿物中的吸附水存在于TO型结构单元层的层间域中, 当层间域中存在其他离子或分子时, 矿物的物理性质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由于高岭石族矿物的结构单元层内部电荷已达平衡, 所以层间域中吸附的其他分子或离子很少[4], 表现为样品在400 ℃以下时质量损失很少。 高岭石族矿物中虽然吸附水含量很少, 但不透明样品中的吸附水含量明显高于透明度高的样品, 这些吸附水在层间域中作为杂质分子存在, 降低了样品的透明度。

水坑石的产出区域位于海拔较低的位置, 生长环境中长期有地下水的存在, 这种环境使水以羟基(OH-)的形式充分进入到地开石的晶体结构中形成结构水, 因此水坑石中结构水含量更接近理论值, 其晶体结构更完整, 这使得水坑石的透明度得到大幅提高。 高山石的形成过程中与水接触有限, 水无法充分转变为羟基与地开石结合形成结构水, 因此其结构水的含量低于理论值。 由于高山石晶体结构中缺失部分羟基, 结构完整性下降, 因此结构单元层内部的电荷平衡被破坏, 导致其层间域中存在更多吸附水。

3 结 论

(1)水坑石的透明度与有序度并无密切关系。 红外光谱和XRD图谱均可显示地开石的有序度。 利用红外光谱高频区的峰强计算OI值, 利用XRD图谱计算DHI值, 分析这两个有序度指数与透明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二者均不随透明度由高到低呈现规律变化。

(2)水坑石的透明度与地开石的矿物颗粒形态、 大小和矿物集合体的排列方式有关; 矿物晶体颗粒发育程度越均匀, 颗粒形态、 粒径大小越均一时, 透明度越高。 但透明度与晶体颗粒本身的结晶度、 自形程度和粒径的绝对大小并没有关系。 水坑石的产出区域位于海拔较低的位置, 其成矿热液要比海拔高的位置更充足, 热液在结晶的过程中有更充足的矿物组分以结晶形成更完整、 均一的晶体结构和晶形, 使水坑石的外观更加细腻和透明。

(3)水坑石的透明度与地开石晶体结构中吸附水和结构水的含量有关。 结构水含量越接近理论值、 层间域中的吸附水含量越少时, 样品的透明度越高。

致谢: 本次研究前期的样品采集过程中得到了福州金玉满堂珠宝行姚春茂先生的大力帮助, 在此对姚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TANG De-ping, ZHENG Zong-tan(汤德平, 郑宗坦). 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1999, 1(4): 28. [本文引用:2]
[2] DENG Yu-qing, XU Wen-jing, YAO Chun-mao, et al(邓雨晴, 徐文静, 姚春茂, ). 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 17(6): 16. [本文引用:1]
[3] LI Ting, CHEN Tao(李婷, 陈涛).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4): 414. [本文引用:1]
[4] ZHAO Shan-rong(赵珊茸). 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结晶学及矿物学).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71. [本文引用:3]
[5] CHEN Tao, LIU Yun-gui, WU Di, et al(陈涛, 刘云贵, 吴迪,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1): 3693 [本文引用:1]
[6] WANG Guan-yu, CHEN Tao(王冠玉, 陈涛). 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6, 18(1): 15. [本文引用:1]
[7] Balan E, Lazzeri M, Saitta A M, et al. American Mineralogist, 2005, 90(1): 50. [本文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