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可视化评估方法
杨超普1,2, 方文卿3,*, 刘明宝1,2, 李春1,2, 张美丽1,2, 韩茜1,2, 刘彦峰1,2, 代卫丽1,2
1.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2. 商洛学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 商洛 726000
3. 南昌大学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7
*通讯联系人 e-mail: fwq@ncu.edu.cn

作者简介: 杨超普, 1987年生,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讲师 e-mail: ycpslu@163.com

摘要

为了使基层质检人员经济快速的评估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测量了六种常见人工照明和三种显示器的光谱分布, 结合QB5型钴蓝玻璃片的透射率, 对九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光谱分布进行计算分析, 研究了光源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与1931 CIE-XYZ色坐标 Z值、 透过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及明视觉光通量的关系; 以人眼对波长及亮度变化的分辨力为依据, 验证了以烛光为参照, 根据人眼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观察到的光源亮度, 对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进行可视化评估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九种光源的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均随色坐标 Z值、 透过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及明视觉光通量的增大而增加; 该可视化评估方法可行。 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光生物安全评估与相关仪器设备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光生物安全; 蓝光危害; 节律效应; 光源;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TN27 文献标志码:A
A Visualization Evaluation Method for Blue Light Hazard and Circadian Effect of Light Source
YANG Chao-pu1,2, FANG Wen-qing3,*, LIU Ming-bao1,2, LI Chun1,2, ZHANG Mei-li1,2, HAN Xi1,2, LIU Yan-feng1,2, DAI Wei-li1,2
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odern Material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2. 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ailings Resource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3. College of Scienc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general consumers with a convenient and direct method for evaluating blue light hazard and circadian effect of light source, the spectra distributions of six common artificial illumination and three displays were measured. The spectra distributions of the nine light sources going through QB5 cobalt blue glas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adopted gla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ue light hazard factor, circadian factor, and chromaticity coordinate Z value of 1931 CIE-XYZ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wavelength of the glass and luminous flux through the glass. Based on the resolution of wavelength and brightness variation by human eyes to visible light through the glass, the feasibility of evaluating blue light hazard and circadian effect in visualization way was demonstrated where candlelight was the refer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blue light hazard factor and circadian factor of nine light sourc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 Z value of 1931 CIE-XYZ, the dominant wavelength and the luminous flux through the glass, which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photobiological saf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evices.

Keyword: Photobiological safety; Blue light hazard; Circadian effect; Light source; Evaluation method
引 言

随着照明与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光源的要求不再仅仅关注于发光效率与显色质量, 光生物安全已成为当前光源技术的研究焦点[1, 2, 3, 4]。 光生物安全主要包括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蓝光危害是指人眼在400~500 nm波段蓝光的照射下, 光化学作用对视网膜的损伤[5, 6, 7]; 节律效应是指可见光中的蓝光成分通过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色素、 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 进而改变人体生理节律, 调节警觉度和生物钟的现象, 也称为非视觉效应[8, 9]

目前, 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均对照明及显示设备的蓝光危害和节律效应进行了规范或关注。 例如: CIE S 009/E:200, IDT和IEC/TR 62778分别给出了蓝光危害加权因子数据及蓝光危害因子计算公式(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 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CIE TN 003:2015, ISO/TC274 N 201, 2016年美国医学会等均呼吁关注人造光源的节律效应(ISO/TC274: 国际标准化组织/光与照明技术委员会)。 近年来, 大量文献研究报道节律效应, 多篇文献提出利用节律因子量化节律效应强弱[10, 11, 12], 特别是2017年相关研究荣获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 使节律效应得到广泛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爱眼协会报告: 全球每年超过3万人因蓝光辐射导致失明。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 4.2亿中国网民, 63.5%因蓝光辐射有视力下降、 白内障、 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 而节律效应的危害更为隐蔽, 在国内暂时还未见相关统计数据。

利用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分别表征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强弱, 需要利用光谱仪测量光源的光谱分布, 并采用相关数学软件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 对于基层质检人员, 通过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检验、 评估照明与显示设备, 劝阻教育普通大众正确使用光源, 宣传展示光生物安全难度较大。 因此, 有必要提出一种成本较低、 便于操作、 直观可视的评估方法, 让基层质检人员能够容易的判断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强弱。

1 原理与方法
1.1 实验原理

蓝光危害加权因子与节律作用函数, 见图1所示。 由图可见蓝光危害加权函数与节律作用函数主要位于400~500 nm波段, 峰值波长分别为437与464 nm。 视黄酮A2E在蓝光作用下, 发生光化学反应, 会使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 感光细胞死亡, 视黄酮A2E的蓝光吸收峰为437 nm。 446~477 nm波段蓝光对松果体分泌褪黑色素的调节作用明显[13, 14]。 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计算公式见式(1)和式(2)。

KB=380780P(λ)B(λ)dλKm380780P(λ)V(λ)dλ(1)KC=K'm380780P(λ)C(λ)dλKm380780P(λ)V(λ)dλ(2)

图1 人眼对可见光的响应函数及钴蓝玻璃透射率Fig.1 Response functions of human eyes to visible light and cobalt glass transmission

式中KmK'm分别为明视觉与节律效应最大光谱光效能, 大小分别为683和3 616 lm· W-1B(λ ), C(λ )和V(λ )分别代表蓝光危害加权函数、 节律作用函数及明视觉光谱光效函数。 根据CIE等权威数据, 多篇文献对三个人眼响应函数表达式进行了高质量拟合[15, 16], 见式(3), 式(4)和式(5)。

B(λ )=6.737× 10-4+0.236 1exp -(λ-416.136)220.276+

0.444 3exp -(λ-423.378)2215.925+

0.860 6exp -(λ-447.663)2804.406+

0.150 5exp -(λ-480.662)2118.811+

0.090 8exp -(λ-471.588)22697.525(3)

C(λ )=-0.014+ 1.7411+exp(14.397-λ/30.582)×

1-11+exp(24.824-λ/17.736)(4)

V(λ )=3.659× 10-4+ 1.1821+exp(32.651-λ/15.731)×

1-11+exp(24.558-λ/20.915)(5)

欲由式(1)和式(2)计算光源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 需利用较为昂贵的光谱仪采集被测光源光谱分布P(λ )。 例如: 美国海洋光学公司的Ocean Optics USB2000+微型光谱仪国内售价高达1万元左右。 另外, 相关数学运算较为复杂, 需要利用Matlab等专业数学软件, 对于普通大众, 甚至基层质检人员具有一定难度。

钴蓝玻璃主要用于观测水泥窑炉内的火焰情况。 测量南通瑞森光学元件科技有限公司QB5型钴蓝玻璃片透射率, 结果见图1。 该玻璃片透射峰值波长为425 nm, 透过率为62%, 半峰高对应波长分别为365和490 nm。 380 nm处对应透射率为53%, 515 nm时透射率< 10%, 与蓝光危害加权函数及节律作用函数重合度较高。 故利用QB5型钴蓝玻璃片可较好的选择透过被测光源光谱分布中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波段。 因此, 本文提出: 可尝试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直接观察比较被测光源颜色、 亮度, 评估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为了便于下文计算分析, 利用OriginPro软件对图1中QB5型钴蓝玻璃片透射率进行拟合, 拟合公式为Gauss函数, 见式(6), 结果见表1

y=y0+Awπ/2e-2(x-xc)2w2(6)

表1 钴蓝玻璃透射率拟合结果 Table 1 Fitting results of transmission of cobalt blue glass
1.2 评估方法

该评估方法流程见图2。 主要步骤为: 点亮被测光源(人工照明设备或显示屏), 适当调节观察者与被测光源的距离; 右手持QB5型钴蓝玻璃片, 紧贴眼睛置于右眼正前方, 左手遮盖左眼, 或者闭上左眼, 透过玻璃片观察被测光源颜色和亮度; 用相同方法观察普通白蜡烛烛光, 以烛光亮度为参照, 强于烛光者近似为有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弱于烛光者近似为无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最后, 根据观察比较情况给出被测光源有无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的评判结果。

图2 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评估方法流程图Fig.2 Flow chart of assessment method of blue light hazard and circadian effect

以普通白蜡烛烛光为参照原因主要为: 烛光光谱分布中400~500 nm蓝光含量较少, 见图3(f), 400500P(λ )d(λ )/ 380780P(λ )d(λ )=0.033 14, 根据式(1)和式(2)计算烛光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 分别为2.366 89× 10-4 W· ml-1和1.359 0, 可见烛光的蓝光危害和节律效应均较小; 普通白蜡烛与钴蓝玻璃片对于基层质检人员均较易获得, 且价格低廉。 例如: 南通瑞森光学元件科技有限公司2× 2 cm QB5型钴蓝玻璃片售价不足10元。

图3 不同光源的归一化光谱分布Fig.3 Normalized spectral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2 实验部分
2.1 光谱测量

为了充分验证该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利用美国光学研究® (Photo Research® )有限公司(INC)生产的PR-650光谱扫描式彩色频谱仪, 分别采集高压钠灯、 低压钠灯、 金属卤化物灯、 白炽灯、 白光LED及普通白蜡烛6种常见人工照明的光谱分布, 以及白场下LED背光LCD(液晶显示屏)、 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背光LCD、 CRT(阴极射线管)3种显示器的光谱分布, 见图3所示。

由图3可见九种光源光谱分布中400~500 nm的蓝光含量相差较大, 其中显示器的蓝光占比普遍高于人工照明。 六种人工照明中白光LED和金属卤化物灯中蓝光含量较多, 高压钠灯、 白炽灯以及烛光中蓝光含量较少, 低压钠灯单色性较好, 不含蓝光。

2.2 计算分析

由图3光谱分布数据及上文QB5型钴蓝玻璃片透射率的拟合结果[式(6)、 表1], 可算得九种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的光谱分布, 结果见图4。 由图4可见: 不同人工照明及显示器透过钴蓝玻璃片的光谱分布峰值波长、 光谱强度均相差较大。 光源波长对应于观察到的颜色, 人眼对颜色具有较强分辨力, 例如: 490 nm附近的蓝光, 波长变化1 nm即可分辨。 由图4可见, 九种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的光谱分布主要位于390~520 nm波段, 对应的明视觉光谱光效均较小, 且变化较平缓, 故不同人工照明透过钴蓝玻璃片光谱强度的强弱, 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于人眼观察到的亮度。 人眼具有较高的亮度分辨力, 例如: 夜间环境为30 cd· m-2时, 人眼可分辨的亮度范围为1200 cd· m-2。 透过钴蓝玻璃片光谱分布的峰值波长越接近蓝光危害加权函数与节律作用函数峰值波长, 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越强; 透过钴蓝玻璃片的亮度越大, 蓝光剂量就越多, 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也就越强。 故可尝试根据观察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的颜色与亮度评估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图4 不同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的光谱分布Fig.4 Spectral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through the cobalt blue glass

人眼透过钴蓝玻璃片观察到光源的颜色实际对应于光谱主波长, 高压钠灯与金属卤化物灯的光谱分布较为复杂, 出现多个波峰, 两灯光谱峰值波长与主波长差距较大, 不便由图4直接判断光谱主波长。 此处仅以烛光光谱强度为有无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的分界线, 近似评估光源。 而不去量化比较不同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大小。 由图4可得金属卤化物灯、 白光LED以及白炽灯有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无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由图可知三种显示屏均有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三种显示屏光谱分布较为简单, 且峰值波长较为接近, 故主波长相差不大, 可根据光谱强度判断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相对大小依次为: LED背光LCD, CCFL背光LCD, CRT。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度坐标

为了直观反映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光源颜色的变化情况, 根据图3和图4中光谱分布数据, 分别计算九种光源及其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 1931 CIE-XYZ计色系统的色度坐标。 在色度图中标出对应坐标点, 见图5。 由图5(a)可见: 高压钠灯、 低压钠灯、 白炽灯、 金属卤化物灯及烛光X值均较大, 即红基色比例较高; LED, CRT以及CCFL背光LCD靠近色度图中心, 色坐标接近中午阳光色坐标(0.310 1, 0.316 2); LED背光LCD色坐标为(0.28, 0.29), 蓝基色比例较高。

图5 不同光源1931 CIE-XYZ色度坐标
(a): 光源色坐标; (b): 光源透过QB5的色坐标
Fig.5 1931 CIE-XYZ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
(a):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light source; (b):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light source through the QB5

色坐标Z值表示蓝基色比例, 计算9种光源1931 CIE-XYZ色坐标Z值,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9种光源蓝基色比例大小相差较大, 故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别。

表2 不同光源1931 CIE-XYZ色度坐标Z Table 2 1931 CIE-XYZ chromaticity Z coordinate value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

由图5(b)可直观反映九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颜色。 除低压钠灯外, 其他八种光源在色度图的坐标位置差别不大。 由图3及表2知, 低压钠灯不含蓝光, 图5(b)中低压钠灯的色坐标为光谱仪探测器背景信号产生, 无讨论意义。 人眼能否辨别8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颜色差别, 需要根据主波长及人眼色调分辨力判断。

3.2 主波长与相关因子

为了验证该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需对9种光源进行定量计算分析。 利用PR-650光谱扫描式彩色频谱仪测量光源相关色温, 利用辐射照度计测量光源380~780 nm波段辐照度, 根据图5色坐标可得光源及其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 由式(1)和式(2)计算九种光源的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 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不同光源的主要色度参数及相关计算结果 Table 3 Calculational results colorimetr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

表3可见: 9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均大于节律作用函数峰值波长464 nm。 由图1响应函数曲线单调性推测, 9种光源透过QB5玻璃片主波长越小, 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越小。 表3相应数据整体变化规律与推测结果吻合较好。 但白炽灯(472 nm)与金属卤化物灯(473 nm)、 CCFL背光LCD(465 nm)与LED背光LCD(466 nm)不符合该规律, 然而, 这两组主波长之间差别仅为1 nm, 可能是误差造成。 因此, 理论上可以根据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 即人眼观察到的颜色, 评估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表2中九种光源色坐标Z值与表3中两个因子进行比较, 可见三者之间正相关。 色坐标Z值及主波长均能表征颜色, 那么人眼根据透过QB5型钴蓝玻璃观察到光源的颜色, 能否评估比较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大小? 图6给出了人眼对可见光的波长分辨力[17], 不考虑低压钠灯, 由表3知八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位于465~477 nm波段, 对应人眼分辨力为1.5~2.45 nm。 而多个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的主波长差别为2 nm, 甚至1 nm。 因此, 人眼根据光源颜色评估、 比较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大小,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难度。

图6 人眼对可见光的波长分辨力Fig.6 The wavelength resolution of the human eye to visible light

3.3 光通量

人眼能感受的亮度范围约为10-3~106 cd· m-2, 可分辨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为1 000∶ 1, 当亮度为1 000 cd· m-2时, 最小可识别黑度差为Δ Dmin≈ 0.08[16]。 亮度为单位立体角、 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光通量。 利用式(7), 计算九种光源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 在明视觉下的光通量,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 九种光源的光通量之间差别较大, 人眼可以辨别。 将表4表3中两个因子比较, 知光通量随蓝光危害因子与节律因子的增加而增大。 明视觉下的光通量对应于人眼观察到光源的亮度。 因此, 可根据人眼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观察到光源亮度, 评估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通过定量计算分析, 验证了该可视化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ΦV=Km380780P(λ)V(λ)dλ(7)

表4 不同光源透过钴蓝玻璃片在明视觉下的光通量 Table 4 Luminous flux of different light source through the cobalt blue glass
4 结 论

为了让基层质检人员能够容易的评估照明显示设备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为相关设备选购提供参考。 采集了六种人工照明光源和三种显示器光谱分布数据, 研究计算了九种光源1931 CIE-XYZ色坐标的Z值、 蓝光危害因子、 节律因子、 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光源的主波长及其光通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 根据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光源的亮度、 以烛光为参照, 评估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 研究发现:

(1)九种光源的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均随1931 CIE-XYZ色坐标的Z值, 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光源的明视觉光通量增加而增大。

(2) 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九种光源的主波长几乎也随蓝光危害因子和节律因子的增加而增大。

(3) 可以根据透过QB5型钴蓝玻璃片光源的亮度、 以烛光为参照, 对光源的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进行可视化评估。

以上结论可为光源蓝光危害与节律效应的可视化评估, 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开发提供参考。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Kevin J Gaston, Marcel E Visser, Franz Hölker. Phil. Trans. R. Soc. B, 2015, 370: 20140133. [本文引用:1]
[2] Dai Qi, Shan Qifeng, Lam Hien, et al. Optics Express, 2016, 24(18): 20049. [本文引用:1]
[3] Richard G Stevens, Zhu Yong. Phil. Trans. R. Soc. B, 2015, 370: 20140120. [本文引用:1]
[4] O’Hagan J B, Khazova M, Lla Price. Eye, 2016, 30: 230. [本文引用:1]
[5] Bergman R S, Barling L, Bouman A, et al. 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 CIE S 009/E: 2002. [本文引用:1]
[6] LIU Jie(刘婕). Study on Blue Light Hazard and Non-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Various Light Sources(光源的蓝光危害和非视觉生物效应研究).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上海: 复旦大学), 2014. [本文引用:1]
[7] SHEN Chong-yu, XU Zheng, ZHAO Su-ling, et al(申崇渝, 徐征, 赵谡玲,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2): 316. [本文引用:1]
[8] RAO Feng, XU An-cheng, ZHU Xi-fang(饶丰, 徐安成, 朱锡芳). Chin. J. Lumin. (发光学报), 2016, 37(2): 250. [本文引用:1]
[9] RAO Feng, ZHU Xi-fang, XU An-cheng, et al(饶丰, 朱锡芳, 徐安成, ). Acta Photonica Sinica(光子学报), 2015, 44(4): 0417003. [本文引用:1]
[10] Gall D, Lapuente V. Licht, 2002, 54(7/8): 860. [本文引用:1]
[11] Bellia L, Seraceni M. Ligh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3, 46(5): 493. [本文引用:1]
[12] ZHOU Xiao-ming, XU Jia-bin, SHAO Zhi-dong(周晓明, 徐嘉彬, 邵志栋). Acta Photonica Sinica(光子学报), 2015, 44(2): 0217001. [本文引用:1]
[13] Enezi J, Revell V, Brown T, et al. J. Biol. Rhythm. , 2011, 26: 314. [本文引用:1]
[14] Baczynska K, Price L La. Lighting Res. Technol. , 2013, 45: 40. [本文引用:1]
[15] YANG Chao-pu, FANG Wen-qing, LIU Ming-bao, et al(杨超普, 方文卿, 刘明宝, ).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10): 101701. [本文引用:1]
[16] YANG Chao-pu, FANG Wen-qing, LIU Ming-bao, et al(杨超普, 方文卿, 刘明宝, ).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12): 121701. [本文引用:2]
[17] HU Wei-jie, TANG Shun-qing, ZHU Zheng-fang(胡威捷, 汤顺青, 朱正芳). Modern Colo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现代颜色技术原理及应用).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1]